零零电子书 > 山野娇凤逆天改命录 > 第108章:精神的依靠

第108章:精神的依靠


日子进了腊月,年关将近,天却阴沉得厉害。连着好几天,不见日头,铅灰色的云层压得低低的,寒风卷着细碎的雪沫子,没完没了地刮。姜家坳的山峦光秃秃的,田野里空荡荡的,村里少见人走动,只有几声狗叫和风穿过破旧门窗的呜咽声。白昼短得可怜,午后刚过,天色就迅速暗沉下来,漫漫长夜仿佛没有尽头。

徐瀚飞蜷在那间四处透风的小屋里,桌上的煤油灯豆大的火苗被风吹得忽明忽暗,在墙上投下摇曳不定、放大了的影子。柴火得省着烧,屋里比外面暖和不了多少,呵气成霜。这种天气,出不了门,也无事可做,只有无边无际的寂静和寒冷包裹着他。白天砍柴、挑水带来的那点热乎气,很快就散尽了,剩下的是刺骨的冰凉和一种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疲惫。

年节的气氛越浓,他心里的那份孤寂和凄凉就越发尖锐。往年这个时候……他甩甩头,不愿再想。可那些记忆的碎片,总在不经意间冒出来——热闹的庭院,温暖的灯火,亲人团聚的欢声笑语——与眼前这清冷孤寂的景象形成残忍的对比。冬天的姜家坳,像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而他,是被遗忘在岛上的囚徒。前路茫茫,看不到一丝光亮,这种绝望感,在年关的映衬下,几乎要将他吞噬。

他拿起笔,想给凌霜写封回信,报告一下近况,可笔尖悬在纸上,半天落不下去。写什么呢?说天冷?说日子难熬?说心里憋闷得快要喘不过气?这些负面情绪,他向来深埋心底,从不轻易示人,尤其不愿让她知道。他怕自己的阴郁会沾染了她那份难得的朝气。

可是,这一次,那种压抑感实在太重了,重得他快要扛不住。他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终于还是落笔了,字迹比平时潦草了些,带着一种难得的、几乎是不顾一切的倾诉欲:

“凌霜同志:信收到。年关将近,村里渐有年味,然天气酷寒,风雪连日,屋中清冷,终日寂寥。长夜漫漫,偶感前路迷茫,心绪不免低沉。勿念,随口一提罢了。”

写到最后一句“随口一提罢了”,他自己都觉得苍白无力。这哪里是随口一提,这几乎是他心底最深的呐喊。他将信折好,封口时,手指都有些僵硬。这封信,像扔进深井里的一块石头,他不知道会激起怎样的回响,甚至有些后悔自己的冲动。

省城也下了雪,但校园里依旧热闹。期末考试临近,图书馆里座无虚席,暖气开得足,窗玻璃上蒙着一层厚厚的水汽。凌霜刚结束一门考试,心情不错,正准备给家里和徐瀚飞写信报平安。当她拆开徐瀚飞的来信,读到那寥寥数语时,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天气酷寒……终日寂寥……长夜漫漫……前路迷茫……心绪低沉……”

这几个词,像冰锥一样刺进她心里。她太了解他了,他不是个会轻易喊冷叫苦的人。能让他写出这样的话,那境况该有多难熬?她仿佛能看到,在那间破败冰冷的小屋里,他独自一人,对着孤灯,在无边的黑暗和寒冷中,是如何与内心的绝望默默抗争。那种孤独和压抑,光是想想,就让她心疼得揪了起来。

她立刻铺开信纸,也顾不上考完试的疲惫了。这一次,她写得格外用心,字字句句都斟酌着,想要传递过去最多的温暖和力量。

“瀚飞同志:刚考完试,看到你的信,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开门见山,表达了自己的关切,“北地亦风雪交加,然校内人多,尚有暖气,比你处想必好过许多。遥想你独处山间,天寒地冻,甚是挂念。”

她没有空洞地安慰他“别多想”、“会好的”,而是分享了自己最近读到的一个故事:“近日复习间隙,偶翻旧杂志,看到一个故事,说一个勘探队员,被困在西北荒漠的暴风雪中,补给将尽,环境极端恶劣。但他凭着一定要把勘探数据带出去的信念,靠着顽强的意志,硬是撑了七天七夜,最终等到了救援。读罢深有感触。”

她接着写道:“环境固然艰难,但心境更为重要。冬天再长,也总有过去的时候;黑夜再深,黎明也终会到来。你一定要咬牙挺住,万不可失了心气。”

写到这里,她停顿了一下,想起他这些时日来的种种——默默承受劳作,在困境中坚持思考,甚至还能给她有力的支持。一股强烈的敬佩和心疼涌上心头,她用力写下:

“瀚飞,说句心里话,你是我认识的所有人里,最坚韧、最了不起的一个。换了别人,经历你这些,怕是早就垮了。可你没有,你还在读书,还在思考,还在尽力活着。这份硬气,我打心眼里佩服,也相信,没有什么坎是你迈不过去的。”

“你且安心等待,照顾好自己。待到春来冰消雪融,万物复苏,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盼你振作,切莫让我远在千里之外,日夜悬心。”

这封信,她写得很长,塞满了厚厚的几页纸。写完封好,立刻跑去邮局,用最快的速度寄了出去。她希望这封信能像一盆炭火,尽快送到他那冰冷的小屋,驱散一些寒意。

徐瀚飞没想到回信来得这么快。当他再次收到那厚厚的信封时,指尖触碰到纸张,竟有些微微颤抖。他几乎是屏住呼吸读完了那长长的信。

凌霜没有敷衍了事,她理解他的苦闷,分享的故事虽远,道理却直击人心。而最后那几句——“你是我认识的所有人里,最坚韧、最了不起的一个”——像一道强烈的光,猛地照进了他冰封已久的心湖深处。

“最坚韧……最了不起……”  他喃喃地重复着这几个字,眼眶不受控制地发热发酸。长久以来,他听到的多是怜悯、疏远,或是将他视为“需要改造”的异类。从未有人,如此真诚、如此肯定地对他说出这样的话。而且,说这话的人,是她——那个在他看来如同阳光般明亮、充满希望的姑娘。

这句话,像一颗火种,落在他几乎冻僵的心上。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混合着酸楚和巨大的慰藉,瞬间涌遍全身。他紧紧攥着信纸,指节泛白,仿佛要从这字里行间汲取力量。黑暗中,似乎真的透进了一束光,虽然微弱,却真实地照亮了他前行的勇气。

他抬起头,望向窗外依旧阴沉的天色,深深吸了一口气。胸中那股憋闷许久的浊气,好像终于找到了一丝缝隙,缓缓吐了出来。他重新铺开纸,研墨,笔尖不再犹豫:

“凌霜:信悉。风雪仍急,然读君来信,如沐暖阳,如饮醇酒,心中块垒,消解大半。感谢挂念,更谢君之信重。‘坚韧’二字,实不敢当,唯愿不负期望,静待春来。近日重读《钢铁》,保尔之志,犹在眼前。一切安好,望勿远念。专心学业,保重身体。”

这封回信,字里行间虽然依旧克制,但那压抑的低沉气息已然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静的、带着希望的坚韧。凌霜的信任和鼓励,成了他在这个漫长寒冬里,最珍贵的精神依靠。而这份跨越千山万水的相互支撑,也让他们的心,在寒冷的冬日里,靠得前所未有的近。


  (https://www.635book.com/dzs/71132/49725623.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