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长安剑客萧书生贰 > 第十六章初识锦衣卫(二)

第十六章初识锦衣卫(二)


沈星河指尖在茶盏边缘轻轻摩挲,目光落在窗外熙攘的街道上,语气带着几分凝重:“我们查到,那匹御马失窃当晚,有人在城郊的乱葬岗见过类似的白色身影,但等我们赶过去时,只找到几根马鬃和一摊干涸的血迹。更奇怪的是,附近还发现了突厥人的狼牙符  ——  这东西通常是细作之间传递消息的信物。”

萧琰端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眉头皱起:“这么说,御马很可能被突厥细作劫走了?可他们为什么要冒险偷一匹马?直接派人盗取图纸不是更方便?”

“这正是我们疑惑的地方。”  沈星河从怀中掏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摊开在桌上,“这是御马失窃前的画像,你看它的马蹄  ——”  萧琰凑近一看,只见画像上的白马右后蹄处有一道月牙形的疤痕,“这匹马三年前在狩猎时受过伤,马蹄骨里嵌了一小块铁屑,跑起来会发出特殊的‘嗒嗒’声。我们推测,突厥人或许是想利用这匹马的辨识度,把图纸带出城去,毕竟城门处对行人搜查严格,对马匹的检查反而宽松些。”

萧琰指尖在图纸边缘轻轻划过,忽然注意到画像角落有一处细微的墨痕,像是某种记号。“沈公子,你看这里  ——”  他指着那处墨痕,“这看起来不像是画师不小心留下的,倒像是刻意画上去的。”

沈星河凑近一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不说我还真没注意到。这记号……  像是城西‘墨宝斋’的印章样式。”  他立刻起身,“走,我们去墨宝斋问问。”

两人快步下楼,刚走出洛阳楼,就见街角处有几个穿着黑色短打的人鬼鬼祟祟地盯着他们。沈星河眼神一冷,不动声色地将手按在腰间的绣春刀上:“看来有人不想我们查下去。”  他对萧琰低声道,“等会儿若有动静,你就往旁边的绸缎庄躲,别出来。”

萧琰刚点头,那几个黑衣人就猛地冲了过来,手中握着短刀,直扑沈星河。沈星河反应极快,拔出绣春刀,刀光一闪,就挡住了迎面而来的短刀。“铛”  的一声脆响,火花四溅。黑衣人显然是练过的,招式狠辣,招招致命。沈星河以一敌四,却丝毫不落下风,绣春刀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每一刀都精准地避开对方的攻击,同时朝着对方的破绽砍去。

萧琰躲在绸缎庄门口,看着眼前激烈的打斗,心里既紧张又着急。他看到其中一个黑衣人悄悄绕到沈星河身后,举起短刀就要刺过去,连忙大喊:“沈公子,小心身后!”

沈星河听到提醒,立刻侧身躲开,同时反手一刀,划破了那个黑衣人的手臂。黑衣人吃痛,惨叫一声,手中的短刀掉落在地。其他几个黑衣人见势不妙,对视一眼,虚晃一招,转身就跑。沈星河想去追,却被萧琰拉住:“沈公子,别追了,他们肯定是故意引你离开,我们还是先去墨宝斋吧。”

沈星河想想也是,便收起绣春刀,和萧琰快步走向城西的墨宝斋。墨宝斋是洛阳城里有名的字画店,掌柜的姓王,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为人和善。见到沈星河,王掌柜连忙迎了上来:“沈公子,今日怎么有空来小店?”

沈星河拿出那张御马画像,递给王掌柜:“王掌柜,你看看这画像上的记号,是不是你们墨宝斋的?”

王掌柜接过画像,仔细看了看那处墨痕,点了点头:“没错,这确实是我们墨宝斋的印章样式,不过这印章是去年就不用了的,因为刻章的匠人病逝了,后来就换了新的印章。”  他顿了顿,又道,“对了,上个月有个穿着青色长衫的人来买过类似的画像,还特意让我们按照旧印章的样式盖了这个记号。”

“那人长什么样?”  沈星河连忙问道。

“中等身材,脸上留着山羊胡,说话带着点北方口音。”  王掌柜回忆道,“他当时说要给远方的朋友寄去,还特意叮嘱我们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别人。”

沈星河和萧琰对视一眼,心里都有了底。这个山羊胡很可能就是和突厥细作勾结的人。“王掌柜,谢谢你提供的线索。”  沈星河掏出一些碎银子递给王掌柜,“如果再见到那个人,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我。”

离开墨宝斋,萧琰问道:“沈公子,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去城郊的乱葬岗看看,或许能找到更多线索。”  沈星河说道。

两人雇了一辆马车,朝着城郊的乱葬岗赶去。乱葬岗位于洛阳城西边的山坡上,这里荒草丛生,到处都是无主的坟墓,阴风阵阵,让人不寒而栗。沈星河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火把,点燃后递给萧琰一支:“小心点,这里可能有陷阱。”

萧琰接过火把,跟着沈星河小心翼翼地往前走。他们按照沈星河之前所说的位置,找到了那摊干涸的血迹和几根马鬃。萧琰蹲下身,仔细查看地面,忽然发现泥土里有一个细微的脚印,脚印边缘还沾着一点绿色的粉末。

“沈公子,你看这个。”  萧琰指着脚印说道。

沈星河蹲下身,用手指沾了一点绿色粉末,放在鼻尖闻了闻:“这是‘断魂草’的粉末,有毒,通常用来制作迷药。看来那些人用迷药迷晕了御马,才把它带走的。”  他顺着脚印的方向看去,只见脚印一直延伸到山坡下的一条小路,“这条路通往城外的黑松林,我们去看看。”

两人沿着小路往前走,刚走到黑松林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马蹄声。沈星河示意萧琰躲在树后,自己则悄悄探出头去。只见林子里有几个穿着突厥服饰的人,正牵着一匹白色的骏马,显然就是那匹失窃的御马。

“就是他们!”  沈星河低声道,拔出绣春刀就要冲进去,却被萧琰拉住:“沈公子,他们人多,我们硬拼肯定不行,不如先回去叫人。”

沈星河想想也是,便和萧琰悄悄退了回去,快马加鞭赶回锦衣卫北镇抚司。北镇抚司的指挥使姓周,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面容严肃。听完沈星河的汇报,周指挥使立刻下令:“传我命令,调五百锦衣卫,随我去黑松林捉拿突厥细作,夺回御马!”

很快,五百名锦衣卫集结完毕,个个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骑着高头大马,浩浩荡荡地朝着黑松林赶去。萧琰也跟着他们一起去了,他虽然不能参与打斗,但可以帮忙留意周围的动静。

到达黑松林后,周指挥使下令将黑松林团团围住,然后派沈星河带着十几名锦衣卫悄悄摸进去。林子里的突厥细作很快就发现了他们,双方立刻展开了激烈的打斗。突厥细作虽然勇猛,但锦衣卫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很快就占据了上风。

萧琰躲在林子外,心里十分紧张。他看到沈星河手持绣春刀,在突厥细作中穿梭,每一刀都能击倒一个敌人。就在这时,一个突厥细作趁着混乱,骑着御马朝着林子外冲来。萧琰见状,立刻捡起地上的一根树枝,挡在路中间。

突厥细作没想到会有人挡路,一时没反应过来,被树枝绊倒,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萧琰趁机冲上去,想要拉住马缰绳,却被突厥细作抓住了手臂。就在这危急时刻,沈星河及时赶到,一刀砍倒了突厥细作,救下了萧琰。

“你没事吧?”  沈星河关切地问道。

萧琰摇了摇头:“我没事,多亏了你。”

此时,战斗已经结束,大部分突厥细作都被抓获,只有少数几人逃脱。周指挥使让人检查御马,果然在马鞍里找到了那份边境布防图纸。“太好了,图纸找回来了!”  周指挥使高兴地说道,“沈星河,这次你立了大功,还有这位萧公子,也多亏了你帮忙。”

萧琰连忙说道:“大人过奖了,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回到北镇抚司后,周指挥使设宴招待沈星河和萧琰。席间,周指挥使对萧琰赞不绝口:“萧公子不仅才华出众,还如此勇敢机智,真是难得。我看你很有当锦衣卫的潜质,要不要考虑加入我们?”

萧琰愣了一下,他从来没想过要当锦衣卫。他看着沈星河,沈星河也看着他,眼中带着鼓励。萧琰想了想,说道:“大人,多谢您的厚爱。但我此次来洛阳,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能金榜题名,为国效力。不过,如果以后朝廷有需要,我一定会尽我所能。”

周指挥使笑了笑:“好,有志气!不管你以后做什么,只要是为了朝廷,为了百姓,都是好样的。”

宴会结束后,沈星河送萧琰回悦来客栈。路上,沈星河说道:“萧公子,今天谢谢你。如果不是你,我们可能就抓不到那个突厥细作,也找不到图纸了。”

萧琰笑着说道:“我们是朋友,互相帮忙是应该的。对了,沈公子,那些逃脱的突厥细作会不会再来找麻烦?”

“放心吧,我们已经加强了洛阳城的巡逻,而且已经派人去追查那些逃脱的细作了,相信很快就能抓到他们。”  沈星河说道,“你安心准备科举考试,有什么事随时找我。”

回到客栈后,萧琰躺在床上,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今天的经历让他对锦衣卫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不再是传说中冷酷无情的人,而是为了朝廷和百姓,不惜牺牲自己的英雄。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准备科举考试,将来金榜题名,和沈星河他们一起,为守护朝廷和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

接下来的日子里,萧琰一边复习功课,一边关注着锦衣卫追查逃脱突厥细作的消息。沈星河也经常来看他,给他带来一些关于朝堂和边境的消息,还帮他解答一些关于时政的问题。萧琰的学识和见解也让沈星河十分佩服,两人的友谊越来越深厚。

这天,萧琰正在客栈里复习功课,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他走到窗边一看,只见一群百姓围在客栈门口,议论纷纷。萧琰连忙下楼,拉住一个百姓问道:“老乡,发生什么事了?”

“萧公子,你还不知道吧?昨天晚上,锦衣卫在城南的破庙里抓到了那些逃脱的突厥细作,还缴获了一大批兵器和密信呢!”  百姓兴奋地说道。

萧琰听了,心里十分高兴。他立刻朝着北镇抚司跑去,想要告诉沈星河这个好消息。刚到北镇抚司门口,就看到沈星河和周指挥使走了出来,两人脸上都带着笑容。

“沈公子,周大人,恭喜你们抓到了那些突厥细作!”  萧琰说道。

周指挥使笑着说道:“萧公子,这也有你的功劳啊。如果不是你之前发现了那些线索,我们也不会这么快抓到他们。”

沈星河说道:“萧公子,为了庆祝这件事,今晚我再请你喝酒。”

萧琰点了点头:“好啊。”

晚上,沈星河在洛阳楼订了一间雅间,两人一边喝酒,一边聊天。沈星河说道:“萧公子,科举考试快到了,你准备得怎么样了?”

“差不多了,希望能考个好成绩。”  萧琰说道。

“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沈星河说道,“等你金榜题名,我们再好好庆祝。”

两人聊到很晚才散去。回到客栈后,萧琰躺在床上,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科举考试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同时,他也知道,不管将来他走到哪里,他和沈星河之间的友谊,以及他和锦衣卫之间的这段缘分,都将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

转眼间,科举考试的日子就到了。这天清晨,萧琰早早地起了床,换上了一身干净的青布长衫,带着笔墨纸砚,朝着贡院走去。贡院门口已经聚集了很多举子,个个都神色紧张,互相交流着复习心得。

萧琰刚走到贡院门口,就看到了沈星河。沈星河穿着一身飞鱼服,站在贡院门口的守卫旁边,显然是在负责科举考试的安保工作。看到萧琰,沈星河笑着走了过来:“萧公子,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萧琰点了点头。

“别紧张,正常发挥就好。”  沈星河递给他一个香囊,“这是我母亲求的平安符,祝你考试顺利。”

萧琰接过香囊,心里十分感动:“谢谢你,沈公子。”

“快去进去吧,考试要开始了。”  沈星河说道。

萧琰点了点头,转身走进了贡院。贡院里戒备森严,每个考场都有锦衣卫守卫。萧琰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了下来,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等待着考试开始。

很快,考官们走了进来,宣布了考试规则,然后开始分发试卷。这次科举考试的题目是  “论治国之道”,萧琰看到题目后,心里顿时有了思路。他结合自己之前听到的朝堂消息和边境局势,以及自己对圣贤书的理解,开始奋笔疾书。

考试进行得很顺利,萧琰很快就完成了试卷。他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错别字和语病后,才交了卷。走出贡院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沈星河还在贡院门口等他,看到他出来,连忙走了过来:“萧公子,考得怎么样?”

“感觉还不错。”  萧琰笑着说道。

“那就好,我们去吃饭吧。”  沈星河说道。

两人来到一家小饭馆,点了几个小菜,一边吃饭,一边聊着考试的事情。萧琰把自己写的内容大致跟沈星河说了一遍,沈星河听了,赞不绝口:“萧公子,你说得很有道理,相信考官们一定会欣赏你的才华。”

接下来的几天,萧琰又参加了会试和殿试。每次考试,沈星河都会在贡院门口等他,给了他很大的鼓励。殿试那天,皇帝亲自出题,题目是  “如何解决边境危机”。萧琰结合之前御马失窃案中得到的边境布防信息,以及自己对边境局势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殿试结束后,萧琰回到客栈,心里既期待又紧张。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金榜题名,也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沈星河看出了他的心思,安慰道:“萧公子,你放心,以你的才华,一定能金榜题名。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是朋友。”

几天后,放榜的日子到了。贡院门口挤满了举子和百姓,大家都紧张地看着榜单。萧琰挤在人群中,目光在榜单上仔细地搜索着自己的名字。当看到  “萧琰”  两个字出现在状元的位置上时,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萧公子,你中状元了!”  沈星河兴奋地说道,一把抱住了萧琰。

周围的百姓也纷纷围了过来,向萧琰道贺。萧琰朝着大家拱了拱手,心里充满了感激。他知道,自己能有今天的成绩,不仅是因为自己的努力,还离不开沈星河的帮助和鼓励,以及锦衣卫们为他创造的安稳环境。

几天后,皇帝在金銮殿举行了传胪大典,正式任命萧琰为翰林院修撰。萧琰穿上了官服,站在金銮殿上,心里感慨万千。他看着皇帝,又想起了沈星河和那些锦衣卫,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为官,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利,不辜负所有人的期望。

传胪大典结束后,萧琰走出皇宫,看到沈星河和周指挥使正在宫门口等他。“萧大人,恭喜你!”  沈星河和周指挥使异口同声地说道。

萧琰笑着说道:“以后还要请沈公子和周大人多多关照。”

“好说,好说。”  周指挥使笑着说道,“以后我们就是同僚了,要互相帮助。”

沈星河说道:“萧大人,今晚我在洛阳楼设宴,为你庆祝。”

萧琰点了点头:“好啊,我们不醉不归。”

晚上,洛阳楼里灯火通明,沈星河、周指挥使和一些锦衣卫的同僚都来了。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聊天,气氛十分热烈。萧琰看着眼前的这些人,心里充满了温暖。他知道,自己在洛阳的这段经历,将会成为他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而他和锦衣卫之间的缘分,也将会一直延续下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萧琰在翰林院努力工作,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正直,很快就得到了同僚们的认可和皇帝的信任。他经常和沈星河一起探讨朝堂之事,为朝廷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同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始终关心百姓的疾苦,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


  (https://www.635book.com/dzs/71724/49678560.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