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再回长安(一)
推荐阅读:华夏禁区档案:长生诡藏 古塔修仙 从模拟开始建立长生仙族 极乐轮回 长生:从种田刷新词条开始 九则人世间 波斯帝国1845 截教要亡?我看守大门! 神印:穿越蛇魔神,吞噬进化 林场1985:养只熊崽好撵山
时值暮春,长安城外的渭水碧波荡漾,岸边的垂柳早已抽出新绿,微风拂过,柳条如丝绦般轻轻摇曳。一辆略显陈旧的青篷马车缓缓驶在通往长安城门的官道上,车轮碾过路面的碎石,发出 “咕噜咕噜” 的声响,在这春日的宁静里显得格外清晰。
车帘被一只骨节分明的手轻轻掀开,露出一张俊朗却带着几分沧桑的脸庞。此人正是萧琰,三年前离开长安远赴江南游学的书生。他身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青色儒衫,腰间系着一块温润的白玉佩,那是他父亲留下的遗物。萧琰的目光望向不远处那座巍峨的城池,城墙高耸入云,青砖黛瓦在阳光下泛着古朴的光泽,城门上方 “长安” 二字苍劲有力,历经岁月洗礼却依旧威严。
“终于回来了。” 萧琰轻声呢喃,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三年前,他因父亲骤然离世,心中悲痛又对长安的某些人和事感到失望,便毅然决定离开这座生他养他的城市,去江南寻找心灵的慰藉与求学的真谛。如今,江南的烟雨虽美,却始终无法替代长安在他心中的位置,那份对故土的眷恋,终究还是指引着他踏上了归乡之路。
马车缓缓驶入城门,喧闹的声音瞬间扑面而来。街道两旁商铺林立,酒肆、茶馆、绸缎庄、杂货店一应俱全,伙计们热情地吆喝着,招揽着过往的行人。路上行人络绎不绝,有穿着华丽锦袍的达官贵人,有身着粗布衣裳的平民百姓,还有背着行囊的商旅、手持经卷的僧人…… 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却又在不经意间展现出长安特有的繁华与活力。
萧琰贪婪地看着眼前的一切,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建筑、甚至连空气中弥漫的酒香与糕点的甜香,都让他感到无比亲切。他记得小时候,父亲经常带着他在这条街上游玩,买一串糖葫芦,看一场杂耍,那些温馨的画面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马车继续前行,穿过几条热闹的街巷,最终停在了一座略显古朴的宅院前。宅院的大门上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 “萧府” 二字,只是牌匾的颜色有些暗淡,门口的石阶上也蒙着一层薄薄的灰尘,显然是许久没有住人了。
“公子,到家了。” 车夫恭敬地说道。
萧琰深吸一口气,走下马车,伸手推开了沉重的大门。院内杂草丛生,石板路上布满了青苔,几棵老树枝叶凋零,显得有些荒凉。他不禁心中一酸,父亲在世时,萧府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生机勃勃,如今却变成了这般模样。
“父亲,孩儿回来了。” 萧琰对着正屋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眼中泛起了泪光。
接下来的几天,萧琰开始整理萧府。他请了几个帮工,清除院内的杂草,打扫房间的灰尘,更换破旧的家具。经过几天的忙碌,萧府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模样,虽然依旧有些古朴,却多了几分生气。
闲暇之余,萧琰总会走出萧府,在长安城里四处闲逛。他发现,三年不见,长安发生了一些变化。新的商铺拔地而起,旧的建筑有些被修缮一新,街道也比以前更加整洁。但不变的是,长安依旧是那样的繁华,那样的充满活力,依旧有着吸引无数人前来追寻梦想的魔力。
这天,萧琰来到了长安最有名的茶馆 ——“清风茶馆”。他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一壶碧螺春和一碟点心,准备好好享受这难得的悠闲时光。茶馆里人声鼎沸,客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谈论着长安城里的各种新鲜事。
“你们听说了吗?昨天晚上,城西的张大户家出事了!” 一个穿着短打的汉子压低声音说道,脸上带着几分惊恐。
“出什么事了?张大户家不是挺有钱有势的吗?谁敢在他家里闹事啊?” 旁边一个穿着长衫的书生好奇地问道。
“可不是嘛!听说张大户昨天晚上被人杀死在了自己的书房里,而且死状特别凄惨,身上被人捅了好几刀,血流了一地。” 短打汉子说道,语气中充满了恐惧。
“什么?被人杀死了?这长安城里竟然还有人敢如此胆大妄为,光天化日之下杀人行凶?” 长衫书生惊讶地说道,脸上满是不可置信的表情。
“谁说不是呢!现在官府已经派人去调查了,但是到现在还没有查出什么线索。听说张大户平时为人还算不错,也没有什么仇家,真不知道是谁干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 短打汉子叹了口气说道。
萧琰坐在一旁,听到他们的对话,心中不禁一紧。张大户他倒是听说过,是长安城里有名的富商,为人还算正直,经常做一些善事,没想到竟然会遭遇不测。而且,在长安城里发生如此残忍的凶杀案,实在是有些不寻常。
他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心中却开始思索起来。三年的江南游学,不仅让他增长了学识,也让他养成了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他总觉得,这件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或许背后还隐藏着更大的秘密。
就在这时,茶馆门口传来一阵喧闹声,一群官差簇拥着一个身穿官服的人走了进来。那人身形高大,面容严肃,眼神锐利,正是长安府尹李大人。
李大人径直走到茶馆中央,目光扫过在场的众人,沉声道:“各位乡亲父老,昨天晚上城西张大户家发生凶杀案,张大户不幸遇害。本官奉命调查此案,希望各位能够积极配合,如果有人知道任何关于此案的线索,还请及时向官府禀报,本官必有重赏!”
众人听了,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表示愿意配合官府调查,有的则摇头表示不知道任何线索。萧琰看着李大人,心中不禁有些疑惑。李大人在长安任职多年,办案经验丰富,按理说应该能够很快找到一些线索,但是从他的表情来看,似乎对此案也感到有些棘手。
接下来的几天,萧琰一直在关注着张大户凶杀案的进展。他从街头巷尾的议论中得知,官府调查了几天,却始终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张大户家的下人都说,昨天晚上没有听到任何异常的声音,也没有看到陌生人进入府中。而且,张大户的书房门窗完好,没有被人强行闯入的痕迹,凶手就像是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了一样。
这让萧琰更加觉得此案非同寻常。他决定亲自去城西张大户家附近打探一下情况,或许能够发现一些官府没有注意到的线索。
这天下午,萧琰换上了一身普通的布衣,来到了城西张大户家附近。张大户家是一座宽敞的宅院,此刻门口围着几个官差,禁止外人入内。宅院周围的街道上行人稀少,偶尔有人经过,也是匆匆忙忙,不敢过多停留。
萧琰在附近的街道上慢慢走着,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他发现,张大户家的宅院后面是一条小巷,小巷狭窄而幽深,两旁是高高的院墙,看起来很少有人经过。萧琰心中一动,或许凶手就是通过这条小巷进入张大户家的?
他走到小巷口,向里面望去。小巷里光线昏暗,地面上布满了碎石和垃圾,墙壁上爬满了藤蔓。萧琰小心翼翼地走进小巷,仔细地查看地面和墙壁。突然,他在地面上发现了一枚小小的银簪,银簪的样式精致,看起来像是女子所用之物。萧琰弯腰捡起银簪,仔细端详起来。他发现,银簪的一端有些弯曲,上面还沾着一点暗红色的痕迹,看起来像是血迹。
“这枚银簪会是谁的呢?难道和张大户的凶杀案有关?” 萧琰心中思索着。他觉得这枚银簪或许是一个重要的线索,于是小心翼翼地将银簪收了起来,准备回去之后再仔细研究。
就在萧琰准备离开小巷的时候,他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他回头一看,只见一个身穿青色衣裙的女子正站在小巷口,眼神复杂地看着他。女子容貌秀丽,气质温婉,只是脸上带着几分忧虑和不安。
“公子,你在这里做什么?” 女子轻声问道,声音轻柔动听。
萧琰心中一凛,不知道这个女子是谁,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他定了定神,说道:“我只是路过这里,随便看看。姑娘,你呢?你在这里做什么?”
女子眼神闪烁了一下,说道:“我…… 我也是路过这里,看到公子在这里,所以过来问问。”
萧琰看着女子,觉得她似乎有些不对劲。他注意到,女子的目光时不时地落在他手中的银簪上,脸上的忧虑和不安更加明显了。
“姑娘,你认识这枚银簪吗?” 萧琰举起手中的银簪,问道。
女子看到银簪,脸色瞬间变得苍白,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她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却又没有说出口。
萧琰心中更加确定,这枚银簪和这个女子有关,而且很可能也和张大户的凶杀案有关。他说道:“姑娘,如果你知道什么关于这枚银簪的事情,还请告诉我。张大户惨遭杀害,此案事关重大,如果你知道任何线索,都应该向官府禀报,帮助官府早日查明真相,为张大户报仇雪恨。”
女子听了萧琰的话,眼中泛起了泪光。她沉默了片刻,然后轻声说道:“公子,这枚银簪是我的。”
“什么?是你的?” 萧琰惊讶地说道,“那你为什么会把它掉在这里?昨天晚上你是不是来过这里?”
女子点了点头,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她哽咽着说道:“昨天晚上,我确实来过这里。我是张大户家的丫鬟,名叫小翠。昨天晚上,我因为有事情要向张大户禀报,所以就来到了他的书房。可是,当我走进书房的时候,却发现张大户已经倒在地上,浑身是血,已经没有了气息。我当时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跑,不小心把这枚银簪掉在了这里。”
萧琰听了小翠的话,心中不禁有些疑惑。他问道:“你既然看到了张大户的尸体,为什么不第一时间向官府禀报?反而要逃跑呢?”
小翠擦了擦脸上的泪水,说道:“我…… 我害怕。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丫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而且,我担心官府会怀疑我是凶手,毕竟当时只有我一个人看到了张大户的尸体。我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清白,所以只能选择逃跑。”
萧琰看着小翠,觉得她的话似乎有些道理。但是,他总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他问道:“你昨天晚上去找张大户有什么事情?你看到张大户的尸体的时候,书房里还有其他人吗?”
小翠摇了摇头,说道:“我昨天晚上去找张大户,是因为我发现了一件关于府里的事情,想向他禀报。可是,当我走进书房的时候,里面空无一人,只有张大户的尸体躺在地上。我当时太害怕了,没有仔细看书房里的情况,不知道有没有其他人。”
“你发现了府里的什么事情?” 萧琰追问道。
小翠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我发现府里的管家最近行踪有些诡异,经常偷偷摸摸地和一些陌生人见面,而且还从府里运出一些东西。我觉得这件事情有些不对劲,所以想向张大户禀报,让他多加小心。可是,我没有想到,张大户竟然会遭遇不测。”
萧琰听了小翠的话,心中不禁有些豁然开朗。他觉得,张大户的死很可能和管家有关。管家或许是因为在府里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害怕被张大户发现,所以才痛下杀手,杀害了张大户。
“小翠,你现在打算怎么办?” 萧琰问道。
小翠擦干眼泪,坚定地说道:“公子,我知道我之前逃跑是不对的。现在,我想清楚了,我不能再这样逃避下去了。我要向官府禀报我知道的事情,帮助官府查明真相,为张大户报仇雪恨。”
萧琰点了点头,说道:“好,你能有这样的想法很好。不过,你现在去官府禀报,可能会有危险。管家如果知道你知道了他的事情,很可能会对你下毒手。不如这样,你先跟我回萧府,暂时在我那里住下。我会想办法将这件事情禀报给官府,同时保护你的安全。”
小翠感激地看着萧琰,说道:“公子,谢谢你。你真是一个好人。”
萧琰笑了笑,说道:“不用客气。我们现在就走吧,以免夜长梦多。”
于是,萧琰带着小翠离开了小巷,朝着萧府的方向走去。他知道,这件事情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的谜团等着他去解开。而他,也已经做好了准备,要揭开这长安城里隐藏的秘密,为无辜的人讨回公道。
第二章 线索初现
回到萧府后,萧琰将小翠安排在西厢房住下,并嘱咐她暂时不要外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随后,他回到自己的书房,拿出从小巷里捡到的那枚银簪,仔细研究起来。
银簪通体银白,上面雕刻着精美的缠枝莲图案,工艺精湛,看起来价值不菲。萧琰注意到,银簪弯曲的一端除了有暗红色的血迹外,还有一些细小的划痕,似乎是在掉落的时候被什么东西刮到了。他又想起小翠说的话,管家行踪诡异,经常和陌生人见面,还从府里运出东西。这两者之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
萧琰坐在书桌前,陷入了沉思。如果管家真的和张大户的死有关,那么他的动机是什么呢?是为了钱财,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而且,管家和那些陌生人见面,又从府里运出东西,难道是在转移张大户的财产?或者说,他们在进行什么非法的交易?
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萧琰觉得有必要先调查一下管家的背景和行踪。他决定第二天去张大户家附近的商铺和邻居那里打探一下情况,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关于管家的线索。
第二天一早,萧琰便换上一身普通的衣服,来到了张大户家附近。他先是来到了一家离张大户家不远的杂货店,杂货店的老板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看起来十分和善。
萧琰走进杂货店,买了一些东西,然后和老板闲聊起来。“老板,最近生意怎么样啊?” 萧琰问道。
老板叹了口气,说道:“唉,别提了。自从昨天晚上张大户家出了事,这附近的生意就冷清了不少。大家都吓得不敢出门了,哪还有心思买东西啊。”
“是啊,张大户死得太惨了,真是让人痛心。” 萧琰附和道,“对了,老板,你在这附近开店这么多年,应该对张大户家的人很熟悉吧?比如他们家的管家。”
老板点了点头,说道:“当然熟悉了。张大户家的管家姓王,叫王福。这个人看起来挺老实的,平时也挺和善的,对张大户也还算忠心。不过,最近这几个月,我总觉得他有些不对劲。”
“哦?怎么不对劲呢?” 萧琰心中一动,连忙问道。
老板压低声音,说道:“我发现,王福最近经常在晚上的时候,偷偷摸摸地带着一些包裹从张大户家出来,然后坐上一辆马车离开。而且,他还经常和一些陌生的男子在附近的小巷里见面,不知道在商量什么事情。我当时还觉得有些奇怪,不过也没有多想,毕竟这是别人家的事情。现在想来,他的这些举动确实有些可疑啊。”
萧琰听了老板的话,心中更加确定王福有问题。他又问道:“老板,你知道王福平时都和哪些人来往吗?或者说,你知道他那些包裹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吗?”
老板摇了摇头,说道:“这我就不知道了。他每次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被别人看到。而且,他和那些陌生人见面的时候,也总是躲在偏僻的地方,根本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
萧琰有些失望,但还是感谢了老板的告知。随后,他又来到了张大户家旁边的一户人家,这户人家的主人是一个中年妇人,名叫刘妈。刘妈和张大户家的下人平时来往比较多,或许知道一些更多的情况。
萧琰敲了敲刘妈的家门,刘妈打开门,看到是一个陌生的男子,有些警惕地问道:“你是谁啊?有什么事情吗?”
萧琰连忙说道:“刘妈您好,我是张大户的一个远房亲戚,听说张大户出了事,特地从外地赶来。我想向您打听一些关于张大户家的事情,不知道您方便吗?”
刘妈听了,脸上的警惕之色少了一些。她叹了口气,说道:“唉,张大户真是个好人啊,怎么就遭了这样的横祸呢。进来吧,有什么事情你就问吧。”
萧琰跟着刘妈走进屋里,坐下后,便开始询问关于王福的事情。刘妈说道:“王福这个人啊,以前确实挺不错的,对张大户也很忠心。可是,自从上个月张大户的儿子回来之后,他就变得越来越奇怪了。”
“张大户的儿子?他不是一直在外地经商吗?怎么回来了?” 萧琰好奇地问道。
(https://www.635book.com/dzs/71724/49701066.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