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倒戈
推荐阅读:斗罗:老婆千仞雪,孕育七葫芦娃 斗罗:蛊虫九转 刘备结拜不要我,反手自立争天下 斗罗,有系统但我不想用 氪金养到真权臣后,她被反撩了 玄幻:七十岁老人,无敌修仙 斗罗:转生东方青苍,冠绝尘世 网瘾少女穿越了 港夏烈吻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庞顷瞬间感觉到什么叫无耻。
你李孜省到现在,都还想着如何去巴结你的来瞻老弟呢?
“道爷,你这样很不妥啊……当初蓝玉出征漠北,私藏元帝的妃子,导致身败名裂,最后抄家灭族的旧事……您莫不是忘了?”
庞顷善意地提醒。
大概意思是,鞑靼女人最好不要碰。
李孜省扁扁嘴道:“蓝玉招惹的是元朝末代皇帝的妃嫔,话说,今时不同往日,你看看现在他们风吹日晒,哪里还有当初养尊处优的温婉样?
“再者说了,我又不是给自己找女人,是送人的……你想想来瞻跟陛下是什么关系?莫说现在只是给他挑选一些美女回去,就算真的是把鞑靼小王子的王妃给他送去,陛下也不会说什么。”
“难保不会……兔死狗烹啊。”
庞顷不以为然道。
李孜省摆摆手,奚笑道:“那你是不了解当今陛下。兔死狗烹之事,换作别的君主或许真有可能,但咱这位陛下是何等宽厚仁慈之人?
“再说了,来瞻又是何等聪慧?他参透天机,早就与世无争,就算换作猜忌心很重的先皇,也不会对他有嫌隙……这就叫能耐!”
“啊!?”
庞顷心说,差点儿忘了,你不但中了你大侄子的毒,你那位好兄弟的毒你中得也不轻哪!
在你眼中,他父子俩简直是世间完美人设的典范。
但这个世界真的有这样的人吗?
李孜省道:“这一仗打得可真不过瘾,简直是摧枯拉朽,敌人连丝毫还手之力都没有……咦,我看那边好像有鞑子在行动……给他们脸了,马上派人把他们剿灭!”
庞顷连忙道:“那是泰宁部落的人……他们是最早表示要归降我大明的,还上表愿意听从您的差遣……转眼咱就把他们打了,怕是不合适吧?”
“卧槽,那边呢?”
李孜省又指了指另一边。
“那是朵颜卫,也不合适……”庞顷道,“不是说,得听听二公子的意见么?如果他说打,咱再打也不迟!且他们现在对我们……好像已经不设防了,有点儿予取予夺的架势,打过去……有违信义啊!”
“两路敌人就这么在我们眼皮子底下缴械了?我没说要接受他们归顺啊。”
李孜省有些气急败坏,“全都投降了,影响到老子得战功该当如何?老子还想以此来封侯拜相呢!”
庞顷无奈道:“只能从正面的鞑子入手!呶,那边,就是察哈尔本部人马,功劳得从他们身上想办法!”
“就打他们!”李孜省气呼呼地道,“去跟朵颜三卫的人说,想要归顺,得拿出点诚意来,有助于破敌的或能留住自己领地,将来可以成为大明的藩属,否则……玉石俱焚,让他们片瓦无存!”
……
……
战场形势出现重大变化。
也就是李孜省统领的援军抵达后,草原上的外围势力,尤其像朵颜三卫这些边缘部族,陆续出现倒戈的情况。
不为别的,就为生存。
之前大明派个三千多人在草原上,他们都没法打,后来分兵到一路人马不过三四百,他们仍旧束手无策。
还能怎么办?
投了呗!
反正投降大明已不是一次两次了,从大明开国伊始,这些草原上的边缘部族就跟大明各种虚以委蛇。
最好是赶紧把大明的军队送走,大不了多增加些贡品,反正天朝上邦的皇帝也会回礼,然后心悦诚服个几年,在此期间不惹事,不闹事,过个十几年多生一些人口,等大明内部出乱子再找回场子!
朵颜三卫最先加入到大明阵营,随后一些边缘部族,都在往李孜省方向靠拢。
之所以都找李孜省的缘故,是因为这路大明的援军,数量非常多,差不多有五千了,且装备也很先进。
按照道理来说,这时候来的,一定是大明高官带来的队伍。
也是因为之前张延龄那路人马杀人如麻,太过冷血无情,且不接受他们和谈……主要是实力差距太大,连鞑靼人都觉得跟张延龄谈底气不足。
而新来这路人马看起来更多,更像是“王者之师”,应该会跟他们“讲仁义”,并同意他们归顺。
当他们得知这路人马的主帅是大明赫赫有名的权臣李孜省时,投降的使臣更是前仆后继地赶往明军营地,恨不能早些归顺,生怕投降晚了,最后被其他早归降的部族把他们的领地给瓜分了。
“情况不太对啊。”
山头上,朱晖拿着望远镜观察李孜省所部的动向。
同时也在观察周边十几个大小鞑靼部族的活动轨迹。
王守仁道:“有哪里不对?”
朱晖道:“感觉鞑子不想打了……怎么都扎堆往那边去了?这是鞑靼小王子调他们去跟大明新来的兵马决战?都这会儿了,还不知道援军的统帅是谁……”
现在鞑靼不少部族都知道大明领兵来的是李孜省,但被诸多鞑靼部族军队阻隔的王守仁所部,还连来的是谁都不清楚。
王守仁简单整理行装后,冷声道:“我要去见覃云……你有什么话要我带给他吗?”
“不用了。”
朱晖摇头苦笑,“您二位有什么要谈,尽管谈去,我就不打扰你们了。话说,这路人马根本是来抢风头的……明明冲锋陷阵的辛苦活儿我们都干得差不多了,他们现在赶到,莫非是要捡现成的?”
王守仁没有心思去跟朱晖探讨这路援军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自行带人往覃云的营地去了。
……
……
覃云军中。
此时的覃云,收到了张延龄那边传来的正式通知。
“王将军。”
覃云见到王守仁,显得分外敬重。
过去这些日子,他和他麾下的将士对王守仁、朱晖也是从傲慢到平视,再到逐渐认同。
王守仁和朱晖这路人马看起来像是散兵游勇,但毕竟是经过草原连续作战、长途跋涉而来,且装备的也是大明次顶级的火器,更是王越派来的军中精锐……更主要的是王守仁的能力,为覃云所折服。
作为领兵之人,覃云深刻地感受到,隔壁那两千人马绝对是他打胜仗的保障,而不是来添乱或者混吃等死的。
王守仁道:“可是有张国舅的消息?”
“有。”
覃云未做隐瞒,开诚布公地道,“来援的正是新任蓟州巡抚,当朝挂礼部尚书衔的李孜省李尚书所部人马……陛下以其所部从蓟州镇出塞,本是巡视大宁卫等故地,未曾想他却带兵来此。”
王守仁释怀:“果然是从蓟州那边开来的朝廷兵马。”
覃云点头:“如此一来,我各路人马基本已到齐。”
王守仁问道:“朝廷不会从大同和宣府增派援军来了吗?”
“未曾听到相关的消息。”
覃云道,“但是……如果战局有变的话,可能会有,但眼下……”
王守仁叹道:“朝中人似乎对此战并不看好,不过以眼下局势发展,大明灭虏已是板上钉钉之事,或就在此战。”
“是啊。”
覃云也显得很振奋,眉飞色舞地道,“草原东部的兀良哈等部族,已对李尚书提出归顺请求,目前还在等张国舅给出最后指示。接下来,就是联合各路人马,将鞑靼察哈尔本部一举击败,彻底平定草原。”
王守仁心中颇为奇怪。
朵颜三卫归顺大明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向李孜省提出归顺也在情理之中,李孜省接受实乃顺势而为……
但是——
就这还要等张国舅同意?
算什么道理?
不过他马上就想明白一件事。
皇帝那里真正拥有话语权的人,正是暗中统筹一切的张家小国舅。
王守仁问道:“鞑靼中军主力在何处?几时开战?接下来的具体战术是什么?需要我等做什么?”
接二连三的问题说出口,覃云不由一怔。
显然王守仁在意的是战事整体安排,跟他这样偏安一隅只顾着眼前局势的人终归还是不同。
“一切都得等二公子给出具体指示。”
覃云耸耸肩道。
王守仁叹息:“战事不宜拖延,应当速战速决,迟则生变。”
覃云道:“王将军,我知道您急,但急也没用,如今草原部族内部已经产生巨大裂痕,我们在这时候讲速战速决,也得找准时机。就好像鞑靼人也不会干等着我们去进攻……双方还得进行一番拉扯。”
王守仁虽然不太认同覃云的说法,但还是无奈点头:“也是,我们在兵力和实力,并不是说完全占据上风。此战鞑靼人仍有获胜的机会。”
覃云眨了眨眼睛,不解地问道:“我军还有失败的可能吗?那您认为,此战我们的弱点在何处?又该如何化解呢?”
王守仁摇头道:“其实如今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就好像三边总制王中丞带兵进草原,鞑靼人由始至终都没有正面迎战的意思。
“反倒是这里,张国舅摆出弱者的姿态,让鞑靼人自以为有机可趁,令其整合兵马来此,寻求决战,导致全军集结后尾大不掉,匆促间难以撤回……这就是张国舅高明之处。”
王越看似没有带重兵进草原,但因为他本身名气就很大,且麾下还带了两万多兵马,跟鞑靼人正面交锋把鞑靼人给打怕后,鞑靼人后续都是以游击战的方式与之周旋。
但在王守仁想来,王越其实没做错。
带兵平草原,加上辅兵有两万,很多吗?
总得保证进退有度吧?
总得保证后勤供给吧?
还有哪怕不胜,也得保全所部顺利退回大明吧?总得保证战后不被朝中人攻讦他疏忽大意吧?
因为王越始终是政客思维,无法做到像张延龄这样,带着三四千人就敢进草原,还直接分兵,搞小股流窜……让鞑靼人以为大明这路人马的主帅疯了,再或是大明出关的目的不是消灭他们,而只是来干扰和练兵……
鞑靼人出现重大误判,于是集结人马,最后作茧自缚。
覃云道:“鞑靼人本可各回领地。”
“不可能的。”
王守仁叹息道,“阴山北与王中丞一战,鞑靼人士气已严重受挫。如今既已集中于此,在交兵不敌的情况下,各自退兵,鞑靼小王子在草原上还有何威严可言?
“况且,如今已入冬,鞑靼为此战可说是劳民伤财,如果此战不胜,意味着这个冬天他们难以熬过去。更可甚者,他们要是选择退兵的话,意味着从今以后张国舅的人马可以在草原上横行无忌,到时等待他们的只能是覆灭的结局。”
集合在一起都打不过人家零散的小部人马,等退回到自己的领地就能取胜?
张延龄甚至可以分兵十路,直接横扫草原。
就算有几路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一些损失,但多数人马将畅通无阻。
那时候草原各部族投降的速度只会更快……毕竟没了巴图蒙克的约束力,谁还管什么面子和尊严?
要的就是个生存。
如果投降和死战是唯二的选择,有谁会置自己的部族于覆灭的境地呢?
覃云笑道:“王将军,您是读书人,有远见卓识,在下没有能力跟您坐而论道,但如果您见到二公子的话,想来应该可以成为至交。他的能力,实乃在下生平仅见。”
王守仁感慨地道:“连王威宁都信服的人,看来真的是大明的希望。在下自问没有能力与之相提并论,只希望能参与到平草原一战,也算生平无憾。”
“既然您都这么说了,为何不等二公子做好全盘计划,命令下达后你才过来呢?”覃云道。
王守仁道:“在下想去拜会他。”
覃云道:“如今局势太过混乱,想见上一面太过困难,尤其您还要统率贵部,完成最后致命一击。”
王守仁感慨道:“等战后再见,便少了战时会面的那种慷慨激昂,也无法洞悉其内心真实想法,或会成为在下毕生的遗憾。且军中自有朱将军负责,我操心的地方不多。”
“不可以。”
覃云这次直接回绝,“如此境况下,想穿过鞑靼人的防线,太过冒险。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等待二公子给出具体指示。”
“那你们如何联系的?我可否跟联络人一起过去?再辛苦也无妨。”
王守仁很坚持。
覃云仍旧笑着摇头:“具体联络方式,无法对外言说,讲了您也不懂。此乃经过半年以上的训练,所用都是专业人士,连在下都不明白其中的诀窍,只负责翻译和明白最后的意图!您还是别动相见的心思。”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1990/66954.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