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援军
推荐阅读:斗罗:老婆千仞雪,孕育七葫芦娃 斗罗:蛊虫九转 刘备结拜不要我,反手自立争天下 斗罗,有系统但我不想用 氪金养到真权臣后,她被反撩了 玄幻:七十岁老人,无敌修仙 斗罗:转生东方青苍,冠绝尘世 网瘾少女穿越了 港夏烈吻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轰轰——”
炮弹落地后发出剧烈的爆炸声,烟尘随之四射,黑烟直插云霄。
鞑子阵型散乱,倒毙和受伤哀鸣的战马到处都是,各色旗帜歪七竖八,乌鸦在低空中盘旋,一片破败的景象。
王守仁看得触目惊心,越发坚定自己的判断,转头对朱晖道:“鞑靼人从昨天早上到现在狂攻不止,恐怕是发现我们的援军到了……他们必须得抓紧最后的时间,可惜没达成目标……那边来的应该就是援军。”
“援军?”
朱晖对王守仁的论断,感觉很不可思议,他用望远镜仔细观察良久,最后摇头,“不可能吧……那路人马,看样子是从东北边开来的,可东北边是山峦地带,难道他们是绕过重重大山而来?不应该是从我们的斜后方过来吗?”
王守仁感慨地道:“我之前曾听王中丞说,朝廷不可能只从延绥和大同两路出兵,必定会从东边某处边镇再出一路兵马,现在看来就是他们。”
“这……”
朱晖诧异地问,“难道宣府镇也出兵了?啊不对,宣府出兵,跟大同相差也没多远,不可能走那么奇葩的路线。”
“如果是蓟州或是辽东出兵呢?”
王守仁问道。
“不可能!朝廷对于延绥出兵,已有诸多攻讦,你没听覃千户说吗……张国舅从大同出兵,连大同巡抚许进都不支持,十有八九会上疏弹劾。如此境况下,能让大明边军舍近求远,从蓟州和辽东发兵支援?”
王守仁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指了指东边鞑靼人的营地,若有所思道:“所吾料不差的话,那边应该是朵颜三卫的人马!”
“这个……我可看不出来。”
朱晖摇头道。
王守仁道:“朵颜三卫的装束比之察哈尔等部族更为粗犷,因为辽东等地风沙更大,他们必须要戴方巾以抵御沙土……你看那些骑兵,是否戴有头巾?”
“这……”
朱晖一时间回答不上来。
对于草原部族的区别,他了解不多,不敢随便发言。
王守仁拿着望远镜又观察良久,终于点头:“没错,这路友军应该是从辽东或是蓟州方向发兵而来,人马看起来至少有数千,或许比张国舅所部整体还要多……从他们的穿着和精气神看,不太可能是张国舅统领的中军,也不可能是宣府和大同镇出兵来援,或者配合作战。”
朱晖问道:“王兄弟,你的意思是说,鞑靼人看出大明有援军前来,才会死命想消灭我们一到两路人马,以便在接下来的战事中占据主动?但看样子,来援的这路人马数量也就千余,怎能看出比其余几路人马合起来都要多?”
“这里距离太远,无法看清楚全貌,等靠近后你就会知道……从战马扬起的烟尘的高度和浓度看,这路援军至少有数千。”
王守仁笃定地道。
朱晖感慨地说:“王兄弟,你这判断力,也是没谁了。鞑子连续猛攻,你说有援军,结果就真有援军……眼下你说这路人马是自蓟州、辽东方向开来,想必也大差不差。这下,终于感觉心里有底了。”
王守仁也点头:“是啊,看来陛下和张国舅的安排,并不是孤军深入与鞑子一战。如此看来,王中丞自延绥出兵,却未能将全军带到这里,乃极大的遗憾。”
朱晖心说,都到这份儿上了,你还有心思替王越感觉惋惜?
果然你对你偶像,那是真心崇拜和设身处地着想。
可惜正如你所言,给他机会不中用啊!
“王军门不是也派了王兄弟……还有在下,领兵前来支援么?”朱晖道,“我们代表的,就是延绥本镇兵马,也代表了王军门。”
“好吧,可以这么理解……但,蓟州和辽东方向的援军,又是谁统军呢?朝中哪位大员跟张氏外戚走得近,且还有胆气出塞来走一遭呢?”
王守仁似乎又陷入魔障般的思索中。
朱晖也通过望远镜仔细观察了下,感慨道:“他们的火器,还有战法等,似乎跟张国舅所部人马很相似,手上的兵器比我们……也更好!”
王守仁道:“他们是后出兵,用的火器自然比我们好,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
“后出兵?咱们早又能早到哪儿去?前后相差能有三个月么?能有那么大的差距?”朱晖道,“我看,是张国舅故意把好火器分给了那路人马,没有给王军门,所以咱手下就只能使用落后的火器。”
王守仁放下望远镜,叹息道:“其实我们手上的火器,已经比以前的火铳改进太多了,以此就足以让鞑靼人吃不消,要不然之前是怎么迫使鞑靼人消极避战的?
“再者,王中丞军中所用火器,多都是从京师带到延绥的,前后正好有三个月以上的代差,不及后者,完全能够理解!”
……
……
从东北方向杀过来的这路大明“援军”,正是李孜省亲率的蓟州镇所部人马。
他带兵过蓟州镇,并未到巡抚衙门就职,但蓟州本地将官早就听说过他的“威名”,也知道他在成化、弘治两朝,都有着背景雄厚的靠山,以至于那些想找他麻烦的人,为了功劳,不得不低头,纷纷主动来见,并表示愿意全力配合他这个巡抚行动。
本来皇帝只调拨给李孜省两千多人马,其中大部分是蓟州镇派到新军训练的士兵,结果等他真正出塞时,却带出来五千余大军。
这还是蓟州镇各千户所争抢和严格筛选出的结果。
跟西北各处关口将官不愿意调兵出击不同,因为李孜省是以蓟州巡抚的身份领兵出征,再加上他在朝中的地位在那儿摆着,以至于他的这路人马属于“明明我不想要,但都想跟着我打仗,最后抢着来,我盛情难却随随便便拉出三千精锐”,让人啼笑皆非。
加上他之前带的两千余兵马,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新军,熟稔火器,与王越麾下精锐实力基本保持一致。
这就使得东边来的这路人马,反倒成为各路人马中的佼佼者。
毕竟李孜省麾下所部,拥有张延龄给他准备的全新武器,这些都是京师周边的军工厂,依托于西山的煤矿以及永平府等地的铁矿,全力以赴制造出来的这个时代最强大的装备。
张延龄带走了一部分,在山西又造了一部分,剩下的则全都在京师制造,然后一并交给了李孜省。
即便李孜省所部在新火器训练上明显不足,但奈何这种武器非常容易上手,对于那些已经在京师训练多时的新军士兵来说,就算只给他们几百杆新火器,他们也能迅速变成趁手的杀器,并随李孜高官驱直入,从既定目的地的大宁卫故地,折道向西北,一路杀到了关北官山等处。
随着鞑靼人兵败如山倒,李孜省总算是在这个复杂的战场上初步站稳了脚跟。
就在李孜省让麾下将士扎营时,庞顷给他带来了“好消息”。
“道爷,朵颜三卫已派出代表,表示愿意归顺大明,不再协同鞑靼小王子巴图蒙克造反,已经同意将各自所部人马归于大明统辖,听候您的差遣。”
庞顷虽然只是个文士,平时很多时候干的都是见不得光的蝇营狗苟的勾当。
但这并不代表他能力不行。
更难能可贵的是,进入草原后,他一身所长得到了充分发挥。
因为这时代军中许多宿将都一门心思巴结上司,以讨得上司欢心来赢得出战的机会……换作一般在名利场上经验不足的人,根本不能应付那群兵痞,可偏偏庞顷这些年摸爬滚打,啥样的人都见过。
当初连尹直、彭华、万安等一群阁臣我都照样能应付自如,对付你们这群孬兵,那我还不是手到擒来?
有点降维打击的意思!
再加上李孜省之前有弘治军功第一人的荣誉在身,导致下面将士士气高昂,这也使得李孜省带兵出关,所有人都是笑着唱着,稍微咬牙坚持,就来到了这个地方,中途连个叫苦的人都没有。
更因为庞顷在,让李孜省应付手下一群将领和士兵,更加得心应手。
现在庞顷正四处疏通,准备让朵颜三卫直接对李孜省投降。
李孜省听了似乎有些不满,微微皱眉,质问道:“咱才刚来,仗还没怎么打呢,为何敌人就要投降了?既要投降,为何不早一些?等我来跟我大侄子汇兵一处后,他们才选择投降?晚了!”
庞顷惊讶地问道:“道爷,听您这话里的意思,就算能纳降,您也不接受?还非得打到底不可?毕竟咱的目标,是征服草原,让这里成为大明的直辖地……总不能把这片土地上所有人都杀干净吧?杀完了谁帮忙放牧干活?”
李孜省道:“杀干净不行吗?如此一了百了!大不了以后移汉民来此放牧……”
“道爷……”
庞顷闻言翻了个白眼,道,“您是被接连的胜利冲昏头脑了吧?战场得胜哪里有那么容易?若是想以全歼对方为目的,更是难上加难……草原这么大,大不了他们四散逃跑,等过个几年十几年后卷土重来,到时候咱都不知道在哪儿了,还能管得了他们?”
“有那么难?有我贤侄延龄在,有他精心打造的火器,还有这么多悍不畏死的将士在,不管什么时候,对鞑子都是碾压局……之前咱不是已经印证过了吗?自出塞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哈哈!”
李孜省说到这里,头高高昂起,简直都快要骄傲到天上去了。
庞顷道:“道爷,要保持平常心啊……打仗岂是您说的那么容易?能收揽朵颜三卫,既削弱了草原部族的实力,又能瓦解他们内部的斗志,接下来就是我们全面取胜,总比提什么杀光效果更好。”
“炳坤,你是年纪越大,胆子越小啊,远不如我那延龄贤侄……”
李孜省感慨道。
庞顷心说,你这是中了你贤侄的毒了。
也不知怎的,你李孜省怎么说也算是成化朝到现在朝中的一号人物,怎么就中张家父子的毒如此之深?
他们说什么你就信什么?
你不是修道的么?
你不是自诩很厉害?
为何对张家父子就没什么戒备心理呢?
“炳坤,我不说别人,就说我自己,打仗还是很容易的。”
李孜省志得意满道,“或许是我没经历过失败,也可以说我有来瞻父子相助,根本就不可能会失败!
“你看看眼前,我大明将士何等威风?在此前提下,我接受他们归降,那是给他们长脸了……他们就该爬着过来接受朝廷的赐封,我也勉为其难,把他们迁徙到别处!”
飘了,飘了!
庞顷心里在想,道爷已经无可救药了。
不过谁让眼下打仗确实是一帆风顺呢?
你一个只上过一次战场,这才是第二次领兵的人,就因为有张家父子给你撑腰,你现在觉得自己老有能耐了。
千古名将说的就是你,是吧?
“那道爷,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庞顷无奈问道。
李孜省道:“这还用得着问吗?”
“这……不该问吗?那是……接受?”
庞顷有点摸不着头脑。
还是说,压根儿就不该接受?
“当然是问问吾延龄贤侄的意见啊……好不容易带兵杀到这里,不听他的吩咐,让我自行决断吗?我只负责带兵打仗,把鞑靼人打得满地找牙,剩下决策上的事,还是让贤侄延龄做主吧。”
李孜省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这下庞顷彻底无语了。
心说,原来你所说的“这还用得着问”,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说的是要去问你大侄子张延龄的意见?
还以为你终于有了主见呢!
感情你的主见,就是听你大侄子的主见?
中毒太深了!
“可是道爷,咱……怎么跟二公子取得联系?”
庞顷道,“虽然咱也知道,二公子的人马就在附近,但此前接触的都是二公子麾下分兵出来的兵马,想要找到他本人,怕是不那么容易。”
李孜省道:“不容易就先找着呗……一边打,一边谈。我估计啊,鞑子现在比我们还着急!
“你看看他们现在内部人心离散成什么样子了?明明我大明就这点儿人马杀到这里,他们把所有能调遣的部族武装全都给调来了,但还不是被我们压着打?”
庞顷点头道:“这倒是,就算眼前的仗不再打了,以后咱大明对鞑靼人,可以说是完全占据优势,不用再跟以前一样动辄进入相持阶段。”
李孜省突然笑了起来:“听说鞑子的女人能歌善舞,虽然粗犷了些,但粗犷也有粗犷的好,回头我给来瞻带些回去……嘿,他就这一口!”
“……”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1990/66955.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