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大唐首席谋士 > 第70章 县令:以后津门的民生,你多提建议

第70章 县令:以后津门的民生,你多提建议


开元二十五年,秋九月十五,未时末。

县衙侧厅的阳光斜斜地透进来,落在青砖地上,映出斑驳的光影。

崔文彦亲手给韩澈斟了杯茶,青瓷茶杯在他手中转了半圈,语气带着几分郑重:“韩澈,方才你分析秦仲礼之死,条理清晰,又能看透严鹤的心思,这份智谋,实属难得。”

韩澈双手接过茶杯,指尖触到微凉的杯壁,心里暗自思忖。崔文彦作为一县之长,能如此平易近人,还主动给他斟茶,显然是真的赏识他。

但他毕竟是穿越而来,行事需格外谨慎,不能太过张扬,免得被人当成异类。

“县尊过誉了,”韩澈放下茶杯,欠了欠身,“草民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说来罢了。比起县尊治理一方的辛苦,这点小聪明算不得什么。”

崔文彦闻言笑了,指腹摩挲着杯沿:“你这小子,不仅脑子灵光,说话也懂分寸。我在津门任上五年,见过的乡绅子弟、读书人不少,像你这样既懂实务,又不浮夸的,还是头一个。”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窗外的庭院,语气沉了下来:“津门靠海,百姓多以渔盐为生,可这些年,盐价被严家把持,漕运又时常出问题,百姓日子过得艰难。我有心改善,却总被各种掣肘,难有作为。”

韩澈听着,心里泛起一丝共鸣。

他穿越过来这几个月,亲眼见了乡邻们的苦日子,啃粗粮、穿破衣,一场小病就可能倾家荡产。

现代社会的“民生”概念在他脑海里浮现,他想把那些理念转化为唐代能落地的法子,却又怕太过超前引人怀疑。

“县尊有心,百姓就有盼头。”韩澈斟酌着开口,“草民这些日子琢磨渔盐之法,倒有几分浅见。比如这盐,除了改良晒制之法,还能分等定价,上等盐供富户,中等盐供寻常百姓,下等盐低价售给贫苦人家,这样既能保证质量,也能让百姓买得起。”

崔文彦眼睛一亮,身子微微前倾:“这个主意好!严家向来是一刀切,不管贫富,统一定价,穷苦人家往往吃不起盐。你这个分等之法,倒是能解不少人的燃眉之急。”

“还有漕运,”韩澈继续说道,“这次丢货案,暴露了漕运管理的混乱。草民觉得,可设专门的登记簿,每艘船的货物、船夫、出发和抵达时间都一一记录,再安排专人巡查,这样既能防止监守自盗,也能提高运输效率。”

他想起现代物流的管理模式,简化了其中的流程,转化为唐代能理解和执行的方式。

毕竟,在这个没有计算机的时代,太复杂的制度根本推行不下去。

崔文彦听得频频点头,拿起案上的纸笔,示意一旁的差役李墨记录:“你说的这些,都很实在。还有吗?”

“还有百姓增收的事,”韩澈补充道,“津门靠海,除了渔盐,还能晒制咸鱼干、海带,这些东西易储存,能卖到沧州甚至更远的地方。草民已经教乡邻们做了些,反响不错。要是能官府牵头,统一收购、外销,百姓的收入就能再涨一截。”

他说这些话时,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笃定。

这是他亲身实践过的路,知道可行。

穿越以来,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母亲和妹妹过上好日子,顺带帮乡邻们改善处境,如今能得到县令的支持,无疑是个好机会。

崔文彦放下茶杯,站起身,走到韩澈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韩澈,你这哪里是浅见,分明是老成谋国之言!我看你对民生之事,比我这个县令还要上心。”

他转身回到座位上,语气变得格外郑重:“从今日起,津门的民生事务,你尽管多提建议。不管是渔盐、漕运,还是百姓增收,只要你有想法,有办法,我都支持你去做。”

韩澈心里一暖,连忙躬身行礼:“多谢县尊信任!草民定当尽力,不辜负县尊的期望。”

他知道,崔文彦这句话,意味着他在津门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

不再是仅仅靠自己的小打小闹,而是能借助官府的力量,真正为百姓做些实事。

这对于他这个无根无凭的穿越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崔文彦满意地点点头,又道:“不过,你也要注意分寸。严家在津门势力不小,你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定然不会善罢甘休。行事一定要谨慎,有什么麻烦,随时来找我。”

“草民明白。”韩澈应道。他心里清楚,严鹤绝不会就此罢休,秦仲礼的死,很可能就是严鹤放出的信号,接下来的日子,怕是不会太平。

就在这时,差役李墨匆匆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纸条,神色有些凝重:“县尊,韩公子,城外传来消息,严家的船队今日下午突然出港,不知道要去做什么。”

崔文彦眉头一皱:“严鹤这时候派船队出港?是想转移货物,还是另有图谋?”

韩澈心里也是一沉。

严鹤在这个节骨眼上动船队,绝非偶然。秦仲礼刚死,漕运案的风波还没平息,他这么做,难道是想销毁证据?还是想趁机做些手脚?

他想起之前破漕运案时,查到严家的船队不仅运货,还可能涉及走私。

这次船队突然出港,说不定藏着更大的秘密。

“县尊,”韩澈沉声道,“严鹤此举反常,恐怕没那么简单。不如派人去码头打探一下,看看他们运的是什么货物,要往哪里去。”

崔文彦点点头,对李墨道:“你立刻带两个人,乔装打扮去码头看看,务必查清楚严家船队的动向,有消息马上回报。”

“是!”李墨应了一声,转身快步离去。

侧厅里又恢复了安静,崔文彦看着韩澈,语气带着几分担忧:“韩澈,严鹤心思歹毒,这次他怕是要有所动作了。你近期行事,一定要多加小心,尽量不要单独外出。”

韩澈心里感激,嘴上却道:“多谢县尊关心,草民会注意的。只是,严鹤越是反扑,越说明他心里有鬼。我们只要稳住阵脚,总能找到他的把柄。”

他表面平静,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

严鹤的船队出港,是危机,也是机会。

如果能查到船队的秘密,或许就能彻底扳倒严鹤,为津门除了这个大害。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衙役匆匆跑进来,神色慌张地说道:“县尊,韩公子,不好了!城西的盐场,被严家的人给围了!”

韩澈猛地站起身,脸色一变。城西的盐场,正是他改良渔盐法后,和乡邻们一起经营的盐场,那里存放着不少刚晒好的盐,还有改良后的工具。

严鹤这个时候派人围盐场,显然是冲他来的!

崔文彦也沉下脸,拍了下桌案:“严鹤好大的胆子!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围堵盐场!”

韩澈的拳头紧紧攥了起来,心里暗骂严鹤卑鄙。他刚得到县令的支持,严鹤就迫不及待地动手了,这是想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县尊,”韩澈急声道,“盐场里有乡邻们的心血,不能让严家的人毁了!我们得赶紧去看看!”

崔文彦点点头,当即道:“走!我倒要看看,严鹤敢在津门撒野!”

两人快步走出县衙,外面已经聚集了几名衙役。

韩澈看着远处城西的方向,心里充满了焦虑。

盐场是他在津门立足的根基,也是乡邻们的希望,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可他心里也清楚,严鹤既然敢动手,肯定是有备而来。

这次去盐场,怕是一场硬仗。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慌乱,眼神变得坚定起来。

不管严鹤耍什么花招,他都必须顶住。

为了母亲和妹妹,为了乡邻们,也为了他在这个时代的立足之地,他不能输!

一行人急匆匆地朝着城西盐场赶去,阳光渐渐西斜,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韩澈心里清楚,一场新的风暴,已经悄然降临。


  (https://www.635book.com/dzs/72696/49750734.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