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战锤:机油佬穿越纪 > 第391章 方案确立(七更)

第391章 方案确立(七更)


起初,争论还严格停留在数据与理论层面,二进制代码的洪流在会议桌上空激烈碰撞,试图以纯粹的逻各斯力量压倒对方。

    然而,当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引经据典的STC片段都无法彻底说服对方时,机械教内部一种更为古老、更为直接的传统便自然而然地登场了——物理层面的“实证”。

    “看来,逻辑的纯度已无法弥合认知的鸿沟!唯有实践的检验,方能彰显欧姆尼赛亚的真理!”格瑞亚的弗拉基米尔贤者猛地从数据接口座席上站起,多关节的机械足沉重地踏在金属地板上,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他背后的一根重型工具臂伴随着液压系统的嘶鸣,瞬间弹出一柄足有门板大小、斧刃跃动着不稳定能量弧光的铸造大斧,周围的空气都因高温而微微扭曲。

    “正合我意!让万机之神见证,谁的构想更能承载祂的荣光!”那位火星结构学贤者的发声器也爆发出高亢的回应,他身躯侧方的装甲板滑开,一柄造型相对精炼、但锤头凝聚着湛蓝色力场能量的动力锤已被握在机械手中,锤体周围萦绕着低沉的嗡鸣。

    没有多余的警告或礼仪性的姿势,两位贤者在一众代表们的“围观”下,大步走向会议室旁特意清空的、由强化钢板构筑的“研讨实践区”。

    下一刻,沉重的金属撞击声便取代了所有二进制代码的喧嚣!

    火星贤者的技战术风格如其学术观点般沉稳扎实,动力锤挥舞间带着经过千锤百炼的轨迹,每一次砸落都势大力沉,试图以绝对的力量瓦解对方的防御。

    而弗拉基米尔贤者的格瑞亚风格则大开大合,铸造大斧抡动起来带着风雷之势,炽热的能量斧刃不仅用于劈砍,更时常以刁钻的角度进行格挡、偏斜,试图利用巧劲和能量侵蚀破坏对方的武器结构。

    “砰!”动力锤的一次重击被大斧斜面格开,偏斜的能量冲击在强化地板上留下一片熔融的凹坑。

    “嗤啦!”能量斧刃掠过火星贤者的肩甲,不仅留下了焦黑的痕迹,更撕裂了外层的传感器集群,几根断裂的线缆如同受伤的触须般垂落,迸射出细小的电火花。

    这并非你死我活的厮杀,而是一种充满了机械教独特风味的“物理辩证”。

    双方都默契地将输出功率控制在一定的阈值之下,核心目标在于证明自身设计理念的“优越性”——通过破坏对方的论证工具、破坏其姿态平衡、或造成足够的“功能性损伤”来迫使对方承认技不如人。

    毕竟,在共同推动新技术的宏大目标下,大家本质上仍是“合作者”,只是对于合作中的主导权和技术路径存在分歧。

    激烈的“交流”持续了数分钟,期间夹杂着金属变形的声音、能量武器过载的尖啸以及伺服系统全力运转的嘶吼。

    终于,在一次精妙的假动作后,弗拉基米尔贤者的铸造大斧以一个诡异的角度荡开了动力锤,炽热的斧刃侧沿重重拍击在火星贤者的胸甲上!

    “哐当!”

    伴随着一声巨响和四溅的火花,火星贤者胸甲明显凹陷下去一大块,数个散热孔道扭曲堵塞,内部的冷却液泄漏出来,散发出白色的蒸汽。

    他整个人踉跄着向后倒退了好几步,动力锤也脱手飞出,在地板上弹跳着滑向远处。

    弗拉基米尔贤者收回大斧,能量场缓缓熄灭,他沉重的呼吸系统排出多余的热气,数据流中带着获胜者的沉稳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承让。看来,在结构强度与能量传导的冗余设计上,格瑞亚的考量略胜一筹。”

    落败的火星贤者有些艰难地稳定住身形,他看了一眼自己严重受损的胸甲和远处还在滚动的动力锤,内部系统显然因为创伤而运行不畅,发声器带着杂音回应:“哼……你的能量回路冗余方案……确实具备更强的……战场适应性。可以……纳入后续详细评估。”

    他的话语权,伴随着这次物理层面的失利,显然被削弱了。

    获胜的一方,其代表的技术方案和设计思路,在接下来的图纸讨论中,自然会获得更多的重视和优先采纳的权重。

    而落败者,则会暂时退到一旁,由随行的机仆进行紧急维修,或自行更换受损的部件,默默积攒力量,准备在下一个技术分歧点上再次发起“论证”。

    陈瑜静立一旁,猩红的光学镜头冷静地记录着每一次“交流”的细节,以及随之而来的设计图修改方向。

    他内部逻辑核心评估着这种奇特方式的效率,最终得出结论:尽管形式原始,但这种结合了物理说服与技术论证的模式,在这种多方利益交织、且极度崇尚实用主义的机械教环境中,反而能高效地推动设计趋于“最优解”。

    在这片叮当作响的争吵与“辩论”声中,月级巡洋舰曲速引擎版的最终设计方案,正以一种匪夷所思却又符合机械教底层逻辑的方式,被迅速地打磨、完善。

——

    最终,在经历无数次数据交锋与颇具机械教特色的“物理论证”后,这艘融合了各方智慧的改良型月级巡洋舰设计蓝图,终于在吵吵嚷嚷与合作妥协中正式确立。

    它汲取了涅克萨姆的结构强化理念、格瑞亚的能量系统冗余设计、卢修斯的精密控制系统接口、火星的经典布局优化以及其他铸造世界的独到之处,其综合性能相较于原版月级巡洋舰已然脱胎换骨,堪称一次全面的技术飞跃。

    鉴于其改动程度之大,性能提升之显著,火星方面适时提议,不应再将其视为月级巡洋舰的简单改型,而应正式确立为一个全新的舰船级别,这也将是新框架体系下,由多方共同参与、火星审核通过的第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生产许可。

    关于这个新级别的命名权,各方在经过一番短暂而友好的交流(主要是意识到继续争论下去可能又需要启动“研讨实践区”)后,一致同意将这个荣誉交给陈瑜——这位技术的带来者与新秩序的关键推动者。

    陈瑜的机械身躯立于投影着最终设计图的屏幕前,猩红的光学镜头扫过那凝聚了无数争论与“实践”成果的线条。

    他没有过多犹豫,平静地给出了他的名字。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2920/67437.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