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框架确立(六更)
推荐阅读:网游之仙侠传奇 复活全人类 一剑九州雪 谍海青云 我在北美发癫,癫佬们都当真了 港综:无间行者?不,我港岛枭雄 挟明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首富从租车行开始 囚禁公主?逼我当反派是吧!
就在铸造世界同盟认为胜券在握,准备一鼓作气彻底敲定新秩序条款时,来自“永恒远征号”的一道新指令改变了谈判格局。
这道直接源自罗格·多恩的指令以其特有的简洁明确,在即将失衡的天平上投下了一个关键的砝码。
多恩的方案体现了他一贯的务实风格:在原则问题上毫不妥协,在执行层面保留必要的制衡。
他明确要求火星必须放开对生产许可和技术专利的绝对垄断,这一决定彻底满足了同盟的核心诉求。
然而,在具体实施层面,原体为火星保留了一个关键职能——技术安全审查。
根据新的框架,各铸造世界对自主研发的技术享有完整的专利所有权,无需经过火星认证。
但当这些技术需要在帝国范围内推广,或由其他铸造世界进行生产时,必须通过火星议会下属机构的安全审核。
火星的新职责将聚焦于技术风险评估,包括审查潜在的安全隐患、与现有技术体系的兼容性,以及是否触及憎恶智能等技术禁忌。
这一安排既打破了火星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又确保了帝国整体技术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对火星而言,虽然失去了绝对的控制权,但保留了在技术伦理和安全领域的话语权。
对同盟而言,获得了期盼已久的技术自主权,同时也在帝国框架内建立了必要的技术安全机制。
多恩的这一决策展现了他作为帝国统治者的深谋远虑。
不仅要推动技术进步,更要确保变革过程中的秩序与稳定。
在这个新的技术秩序下,火星将完成从技术垄断者向技术守门人的角色转变,而各铸造世界则获得了更大的创新发展空间。
简而言之,专利的“所有权”下放至各铸造世界,但大规模应用的“通行证”,其审核权依旧保留在火星手中。
火星不再能轻易地以“不符合标准”为由扼杀一项新技术,但它依然握有基于“安全与稳定”的否决权。
这个方案像一盆冷水,稍稍浇熄了同盟方面过于高涨的气势,却也给濒临绝望的火星议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对于火星而言,这无疑是巨大的退让,他们失去了随心所欲的垄断权,但毕竟保住了“审查者”这一核心职能,维持了其作为机械教正统在技术伦理和安全领域的最终裁定地位,算是勉强守住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尊严与权柄。
虽然从至高无上的主宰变成了手握重权的“守门人”,地位已然不同,但总比被彻底边缘化要好得多。
对于铸造世界同盟而言,这虽非最理想的结果,但毕竟实现了最关键的突破——技术专利的自主。
而且,多恩的意志不容违背,这个方案也确实提供了一个能够运作的框架,避免了与火星的彻底决裂和内耗的无限延续。
沃克斯大贤者在接收到指令后,与同盟各位代表进行了短暂而高效的数据交换。
最终,他代表同盟做出了回应:“我们接受原体大人的裁定。此方案,可为机械教与帝国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陈瑜对此并无异议。
他的首要目标是推动技术发展,打破僵化的垄断。
多恩的方案在打破垄断的同时,设置了一道必要的安全阀,虽然这阀门由火星掌控或许不尽完美,但在当前形势下,这已是能最大程度推动变革且维持帝国稳定的最优解。
谈判的天平终于找到了一个新的、相对稳固的平衡点。
火星得以“跪得不那么难看”,保留了一丝颜面和关键权力;同盟则实现了核心目标,为各自铸造世界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一场可能撕裂机械教的风暴,在罗格·多恩的强势干预下,暂时得以平息,新的技术秩序框架,就此确立。
——
随着新的技术秩序框架确立,曲速引擎的推广计划也正式提上日程。
借着各大铸造世界代表齐聚火星的难得机会,陈瑜顺势拿出了他基于月级巡洋舰结构改良的、整合了曲速引擎的初步设计蓝图。
他提议,由在场的所有铸造世界代表与火星方面的专家共同组成一个临时技术委员会,集思广益,优化这一设计,使其成为未来帝国推广曲速引擎技术的首个标准化范例。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各方的积极响应。
无论是刚刚争取到更多自主权的铸造世界同盟,还是试图在新秩序中重新定位自身价值的火星,都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首款曲速引擎舰船”的联合设计项目,将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标志。
它可以向整个帝国展示,机械教在经历内部震荡后,依然是一个(至少表面上)团结的整体,能够为了帝国的未来而协同合作。
因此,各方都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决心要将这个示范项目做到最好。
然而,这种“尽心尽力”很快便以一种极具机械教特色的方式展现出来——那就是对陈瑜原始设计的“吹毛求疵”。
陈瑜的设计侧重于曲速引擎的整合与基础结构的适配,在星舰设计的许多细节上,确实并非面面俱到。
这立刻给了各位代表发挥的空间。
“能量传输管道的冗余度不足!按照格瑞亚的标准,至少需要增加三条备用回路,以应对战时过载!”格瑞亚的弗拉基米尔贤者挥舞着他那粗壮的、带有焊接工具的手臂,数据流中充满了锻炉般的灼热感。
“荒谬!”一位火星的舰船结构学贤者立刻反驳,他的发声器喷出些许冷却蒸汽,“过度冗余会增加不必要的重量和复杂度,影响舰体平衡!火星数据库中有十七个经典案例证明……”
“你们的数据库都是万年前的老古董了!”卢修斯的索恩贤者冷冰冰地插入,他的光学镜头扫过设计图的控制系统部分,“导航阵列与控制系统的接口过于简陋,必须采用卢修斯最新的灵能-数据转换桥接器,精度可以提升至少百分之十二。”
“成本!考虑过成本吗?”另一位代表经济性考量的贤者发出尖锐的代码,“你们卢修斯的精密玩意儿造价足够再造半门宏炮了!”
陈瑜的机械身躯静立在会议室的一角,猩红的光学镜头平静地注视着这场迅速升温的“技术讨论”。
对于各方提出的批评,他没有任何反驳。
他清楚自己在星舰系统工程上的经验确实不如这些沉浸此道数百年甚至更久的老牌贤者,他的目标是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至于如何将其优化到极致,他乐于见到专家们贡献智慧。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2920/67438.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