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坚定守住,就有办法
推荐阅读:诸天,从小李飞刀开始 元始金章 大唐:刑部之主,不科学破案 斗罗:绝世之永世曦光 开荒:逍遥山农 道友托孤:从养成妖女开始长生 堑壕大栓与魔法 无头仙 我有无限死士,暴兵横推诸天 无尽海洋:从独木舟开始逃生
崇祯五年的雨,还是没停。
天黑了,乾清宫西暖阁里只点了几盏灯,光线昏黄。
崇祯坐在灯下,看着面前的方化正和高一功。高桂英按着腰刀,立在他身侧阴影里。洪承畴早在一天前就已领了密旨,悄悄出京南下了。
“化正,”崇祯开了口,连日的操劳让他的声音有些沙哑,“洪承畴已经走了。接下来,就看你和一功的了。”
“奴婢在。”方化正赶忙躬身。
“臣在!”高一功抱拳应道,声音洪亮。他一身劲装,带着沙场磨炼出的悍气。
崇祯从御案上拿起一道用过印的手谕,递给方化正:“这是朕的手谕。凭它去内承运库,支五万两现银,再带一份‘鲁圣丰’的银票,额数.四十五万两。”
说完这话,崇祯就朝高桂英打了个眼色,后者马上拿起个单肩的背包交给了方化正——里面是今早她从刘月英那里拿来的四十五万两面值的鲁丰圣的银票,就九张!一张五万!那么大面额的银票,当然是没有办法在市面上使用的,这是钱庄银号之间结算和大额汇款时才用的票据。
而且,银票上已经注明了收款方的户头.只能存入鲁圣丰号在淮安的指定户口,哪怕方化正携票潜逃,也不过是几张废纸。
方化正双手接过,仔细收进怀里。他知道,这是皇爷备下的救命钱,也是他这趟南下的底气。
“你明天一早就动身,追上洪承畴。”崇祯盯着方化正,“到了淮安,他在前头查河工,你在后头管钱粮。见了他,如见朕。河工上若有用钱的急处,五十万两以内,你们可自行决断,不必再奏,事后报备即可。”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沉重:“这事关乎几百万百姓的性命,朕的信重,一半在你身上。”
“奴婢明白!定不辜负皇爷!”方化正觉得肩头一沉。
崇祯点点头,目光转向高一功:“一功,你妹子在这儿,朕也不跟你见外。”
高桂英的目光也落在兄长身上。
“你带上一哨河套兵,”崇祯对这位“国舅爷”也是极为信任的,“明天你和化正一同走,走快一点,追上洪侍郎。你的人马,明面上护卫钦差仪仗,暗地里,给朕把眼睛擦亮!”
高一功一抱拳:“请陛下吩咐!”
“洪承畴是去查账、看堤的,必定要触动地方上的烂肉。”崇祯的手指敲着桌面,“若有事,朕要你这把刀立刻出鞘!该拿人就拿人,该弹压就弹压!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懂吗?”
“臣懂了!”高一功回答得斩钉截铁,“陛下放心,有臣和河套弟兄们在,绝不让宵小之辈近洪部堂和方公公的身!”
“好!”崇祯站起身,走到两人面前,先拍了拍方化正的肩,又拍了下高一功结实的臂膀,“一个掌钱,一个掌兵,替朕把淮安看好!守住高家堰,就是守住了大明的半壁江山。去吧,连夜准备,明早动身!”
“奴婢(臣)遵旨!”
方化正和高一功退了出去。
暖阁里只剩下崇祯和高桂英。
而窗外的雨声,听着好像更密了.
十天后,淮安府清江浦码头。
雨雾蒙蒙,七八条官船依次靠了岸。船刚停稳,先下来的不是官员,而是三百骑兵。
这些人马透着边地带来的肃杀之气,默不作声就控住了码头要害。
带头的黑脸汉子是高桂英的兄长高一功。他如今是皇亲国戚,妹子是和天子黏在一起的宠妃,本人更是挂上了锦衣卫指挥佥事的衔,手里还有一哨河套骑兵——他和这一哨人马是刚刚进入大明官场的,谁都不认识,有人想要送银子都摸不着门路!
河道总督李若星领着大小官员早在候着,看见这批骑兵,眼皮跳了跳,脸上堆起的笑有点僵。
这时,洪承畴才和方化正一前一后走下船。
“洪部堂一路辛苦!”李若星赶紧带人迎上行礼。
洪承畴脸上没什么表情,略一还礼:“有劳李部堂久候。雨大,先进城吧。”
官员们簇拥着钦差仪仗往城里走。李若星凑近些,试探着问:“部堂,这几位军爷是……”
洪承畴瞥了眼身后沉默的骑兵,语气平淡:“是高将军的人马。久在边塞,懂些工事。陛下特派他来,以防不测。”
李若星心里咯噔一下。“以防不测”?他脸上笑着,心里直打鼓,也不知道谁是不测啊?
接风宴设在河道衙门。洪承畴和方化正坐主位,高一功按刀立在洪承畴身后,像尊门神。席间,李若星和几个管河官争相敬酒,都拍着胸脯说河工稳固。
洪承畴只稍稍沾唇,方化正更是滴酒不沾,一双眼只在那些官员脸上打转。
宴散后,洪承畴推说旅途劳顿,要歇息。李若星等人只好告退。
第二天一早,雨小了些。
洪承畴谁也没惊动,只带了方化正、高一功和几个北京带来的老河工,骑马直奔高家堰大堤。
等李若星得信赶去,洪承畴早已站在堤上了。
雨水把堤上黄土淋得透湿。洪承畴蹲下,扒开表面湿泥,底下土色发浅,一捏就散。
一个老河工拿出铁钎,找了几处插下去,拔出来时,带出的泥土有的硬实,有的稀烂,还夹着草根。
“部堂大人,”老河工声音发颤,指着那烂泥,“这……这是‘包心堤’啊!外面光溜,里头全是烂的!这怎么挡水?”
洪承畴的脸色在灰蒙蒙的天光下变得铁青。他走到堆放物料的地方,扯过一个麻袋,一拉就裂了口子,里面草料发黑霉烂。堆着的木桩,手一抠就掉渣。
方化正的脸沉了下来。高一功的手按在了刀柄上。
洪承畴猛地转身,目光钉子般盯住刚跑上堤坝的李若星。
“李部堂!”他的声音不高,听着却叫人胆寒,“这就是你报上的‘固若金汤’?”
李若星看着那烂泥和霉烂的麻袋,脸唰地白了,腿一软,差点跪在泥水里:“部堂……下官……下官失察……”
“失察?”洪承畴冷笑一声,不再看他,他知道李若星是个清官,只是比较糊涂,不注意细节这样的官,在大明的官场上,说实在的已经算好的了。
和这帮糊涂虫和贪官污吏一起,怎么能搞好大明?
洪承畴扭头对方化正和高一功道:“回城!”
当夜,钦差行辕内灯火通明。
洪承畴、方化正、高一功三人围坐。
“情况比想的更糟。”洪承畴声音低沉,“高家堰从里烂到外了”
方化正点点头,从怀里掏出崇祯的密旨:“皇爷有旨,事急可从权。洪部堂,您看……这是密旨!另外,皇上还备下了五十万两银子的工费,已经存进了淮安的鲁圣丰号.随时可以取用!”
五十万两?
洪承畴听到这个数字也是一惊!
现在的大明.那么有钱了吗?对了,朝廷从一年多前开始,就能给官员足额发俸禄了.
想到这里,洪承畴一下看到了希望!高家堰虽然烂,但眼下水位还不高,时间还是有的。只要银子大把砸下去,雇人、买材料,把大坝加高、加固,同时仔细检查现有坝体,来个开膛破肚,挖填烂泥。再准备好足够的壮丁、草袋、埽捆,随时封堵,应该有救。
这下洪承畴说话都有了底气:“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方公公,请你立刻办两件事。”
“部堂请讲。”
“第一,去找崔呈秀。他在淮安管盐务,是戴罪之身。告诉他,皇上给他将功折罪的机会,把他手下的盐丁全数调来听用!”
“第二,令扬州市舶司的提举太监,把瓜洲镇内所有能找到的麻袋、绳索、木料、铁锹,全部征用!再让他立刻派人去扬州、苏州、松江的市面上,有多少买多少!”
“好!”方化正站起身,“咱家这就去办!”
洪承畴又看向高一功:“高将军!”
“末将在!”
“带你的人,把那个管高家堰的陈同知和他手下几个要害书吏,‘请’到你的军营里去!分开看管,没我的手令,谁也不能见!”
“得令!”高一功一抱拳,转身大步而出,甲叶作响。
洪承畴独自坐在堂上,听着外面雨声。他知道,现在问题找到了,银子也有。但能不能在洪水前补上这烂摊子,就看接下来各方面的行动有多快了。
淮安城的夜,被这动静打破了平静。
方化正深夜敲开崔呈秀的门。崔呈秀听到是皇帝密旨,又惊又怕,听到是高家堰出事了,才稍微松了口气儿:“请公公回禀部堂,下官一定办好!所有盐丁马上集合听用!”
然后,方化正就亲自飞马赶赴扬州.
而高一功的骑兵直闯陈同知府邸,从被窝里把人拖出来,堵上嘴,押往城外军营。
洪承畴本人的亲兵,则拿着他的帖子满淮安“摇人”,官员、豪绅、盐商,还有驻防淮安的漕军的头头脑脑,全都被“摇”到了河道总理衙门。
这一夜,淮安城内,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扰了清梦。
消息传到北京,崇祯正在用晚膳。
他听着方化正和洪承畴的六百里加急,脸上没什么表情,慢慢放下筷子。
洪承畴奏报了“包心堤”的详情。方化正密信说了拿人、调集盐丁和物资的经过,高一功则密揭报告了淮安城的鸡飞狗跳。
“知道了。”崇祯只说了三个字。
这一切早就在他的预料之中他这几年也没怎么整顿过南方的官场,原来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而这一次的“高家堰大坝案”,许就是个突破口。
他走到窗前,看着外面连天的雨。
高桂英过来,给他披上件衣服。
“洪亨九和方化正,动手了。”崇祯低声说,“崔呈秀还算识相。”
“能守住吗?”高桂英问。
崇祯沉默了很久,才缓缓开口:“能守住,也必须守住!”他转过身,目光穿过雨幕,仿佛看向南方:“因为朕,已经把他们继续偷工减料、糊弄事儿的时间,都给抢过来了!大办河工的银子,也给攒出来了现在,就看洪承畴能不能用好朕的钱了!”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3744/67546.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