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崇祯的奋斗! > 第271章 三皇会煤山,天竺漠北风云起

第271章 三皇会煤山,天竺漠北风云起


想通了的张献忠把心一横,纳头便拜,脑袋在冻得硬邦邦的山石上磕得咚咚响,声音都带上了几分豁出去的哭腔:

    “皇爷!陛下!额张献忠……额早就想给您献忠了啊!只可恨……只可恨献忠无门!今日得见天颜,如拨云见日!额这条命,从今往后就是皇爷的!但凭驱使,绝无二心!”

    崇祯放声大笑,笑声在空旷的煤山顶上传出去老远,带着一股扬眉吐气的快意。他上前一步,亲手扶起张献忠——虽然是虚扶,却给足了面子。人家历史上高低也是当过皇爷的!

    今儿煤山底下不得了啊!

    三皇之会!估摸着歪脖子树有灵,也得抖三抖!

    “好!好啊!得献忠此语,朕心甚慰!李鸿基,李过,你们都看到了?朕今日又得一猛将!”

    李鸿基也是一脸欣慰,抱拳道:“皇爷圣明,张兄弟是明白人。”

    李过也稍稍放松了按刀的手,但仍死死盯着张献忠的每一个动作——他现在是御前护卫,得保护崇祯啊!

    崇祯心情大好,今日煤山之上,终于将困扰大明朝多年的两大“流寇”巨头尽数收服!他拉着张献忠的手臂,指着西边那片尘烟滚滚的工地:“献忠,你看,那是京西大工,是朕给天下人找的活路的大项目和高宣慰在河套的所作所为是一个路子。你其实早就在给大明献忠了,所以朕一定不能负你!”

    他收敛笑容,正色道:“张献忠听封!”

    张献忠赶紧又要跪下,却被崇祯拉住。

    “朕封你为御前亲军参将,御前二等护卫,就在朕的驾前效力!朕再许你一千河套骑兵,归你统领,作为你本部兵马!”

    张献忠一听,又喜又惊。喜的是刚投降就得了实权参将和御前护卫的显职,惊的是……一千骑兵?还是河套骑兵?可朝廷哪来的河套骑兵给他?他下意识地脱口而出:“臣……臣谢主隆恩!只是……陛下,朝廷何时有了河套的铁骑?”

    崇祯闻言,脸上露出一种高深莫测的笑容,他拍了拍张献忠的肩膀,笑吟吟道:“朝廷现在没有。不过,很快就有了。”

    他看着张献忠迷惑的眼神,慢悠悠地说道:“朕欲与镇守河套、劳苦功高的宣慰使高迎祥结个亲家。听闻他有一侄女,名唤桂英,贤良淑德,朕欲纳为妃子。”

    张献忠眼睛瞬间瞪大了!高闯王的侄女……皇帝要纳妃?这……

    崇祯不管他的震惊,继续道:“这结亲嘛,讲究个礼尚往来。高爱卿的侄女入宫,朕自然要有聘礼。而高爱卿,想必也会为他这侄女准备一份风风光光的陪嫁。朕思来想去,高家今后要世镇河套,最珍贵的陪嫁,莫过于一支能护卫他侄女周全的……河套铁骑。”

    说到这里,崇祯目光灼灼地盯紧张献忠:“献忠,你说,这一千骑兵,作为高妃的陪嫁,是不是合情合理?”

    张献忠彻底明白了!皇帝这是要空手套白狼……不对,不是套白狼,是套精兵!用妃位和名分,去换高迎祥一千河套骑兵!而自己,十有八九就是去执行这个“套兵”任务的人选!

    崇祯俯身,笑着问:“献忠,你与高迎祥是旧识,这牵线做媒的差事,非你莫属。你替朕跑一趟河套,把这桩婚事说成。届时,高妃的这一千陪嫁铁骑,朕就交给你来统领!你,就是他们在京城的新将主!”

    一阵寒风吹过,张献忠却觉得浑身燥热。他看看崇祯,又想了想远在河套还被蒙在鼓里的高迎祥……这皇帝的手段,真是又狠又绝,又让人无法拒绝!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抱拳:“臣……张献忠,领旨!定不负陛下重托,这媒……臣做定了!”

    煤山之上,崇祯看着脚下巍峨的北京城,嘴角勾起一抹尽在掌握的笑意。拿下张献忠,再通过他去绑定高迎祥,顺便再拐带一千河套骑兵来用一用,这大明啊,眼看着就要好起来啦!

    同一时刻,在遥远的婆罗多大地上.

    德干高原的土路被太阳晒得发白,远处的景色被热气蒸得有些模糊。一队人马在路上慢慢走着。队伍中间有一头大象,披着华丽的鞍子,背上架着个木亭子,里面坐着大明访欧使团的三个核心人物:正使尤世威、副使孙元化、王承恩。

    尤世威摘了官帽,拿袖子擦了一把顺着脸往下淌的汗,眯眼瞅着远处那干巴巴的河沟和没几棵树的林子,喘着气说:“这鬼地方,比额陕北伏天还邪乎!王公公,孙先生,这就是天竺了?就是戏文里说的,孙猴子保着唐僧取经的那个西天?”

    孙元化也热得官袍贴在了身上,但样子还算镇定。他扶了扶眼镜,笑了笑说:“尤将军,那是戏文,当不得真。真正的三藏法师玄奘,是一个人走着来的。他后来从这儿回大唐,走的就是海路,跟咱们来的道儿差不多。”

    他停了一下,语气里有点感慨:“可惜啊,年头变了。当年玄奘法师学经的那烂陀寺,早就荒了。如今天竺这地界,也没几个人信佛了。”

    “不信佛了?”尤世威眼睛一瞪,“那他们信啥?总得拜个啥吧?”

    孙元化解释给他听:“天竺本地的教派多了去了,佛教只是其中一个,本来也不是人最多的。这儿历来是信婆罗门教(印度教)的最多。不过,眼下在这天竺说了算的,是蒙兀儿王朝,他们信的是天方教(伊斯兰教)。”

    “蒙兀儿?”尤世威挠挠头,“这名儿听着耳熟。”

    “蒙兀儿和将军能不熟吗?”孙元化笑道,“蒙兀儿,其实就是‘蒙古’的另一种叫法。这蒙兀儿王朝开国的汗王巴布尔,就是察合台汗国的后人,他母亲是察合台汗国的公主,父亲则是帖木儿汗国的王子。论起来,跟辽东那些女真人想收服的漠南漠北蒙古部落,也算是亲戚了。”

    尤世威一拍大腿,脸上乐了,带着陕北口音说:“嘿!这可好了!额在榆林当兵时,常跟河套的蒙古人打交道,蒙古话也能蹦几句!要是这天竺的蒙古皇帝也认这个,那不就攀上老乡了嘛!”

    一路上没怎么吭声,只顾着看路边地形和村子的王承恩,这时开口了。他声音不高,却让尤世威收起了笑脸。

    “尤将军,”王承恩慢悠悠地说,眼睛还扫着路边那些看着穷困、眼神里带着警惕的村民,“照咱家看,这天竺的蒙古贵人,离乡百来年了,怕是早就不认草原上的穷亲戚了。他们信的教,跟辽东的蒙古人也不是一码事。”

    他转过头,看着尤世威和孙元化,眼神很认真:“咱们这趟来,不是攀交情的,是来做买卖的。陛下要的硝石,那才是硬家伙。至于他们是蒙古还是别的什么古,顺着咱们,生意就好做;要是逆着……”

    王承恩话没说完,只是轻轻拍了拍身下大象的背。大象温顺地甩了甩鼻子。

    尤世威和孙元化互相看了一眼,都明白王承恩话里的意思了。陛下的意思很明白:能合作换来需要的东西,是最好;但要是谁敢挡了这条运硝石的路,坏了大明新军的大事,那大明也不是好惹的。

    队伍继续在闷热的空气里往前走,大象脖子下的铃铛发出沉闷的响声,走向那个充满未知的、由蒙古后人管着的印度教地盘——布尔汉布尔。

    在那里,有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总督正等着接见他们,这少年就是蒙兀儿王朝的德干总督奥朗则布!

    和婆罗多的酷热截然相反的,则是这个季节漠北草原上的天寒地冻了。那可是真正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一支由几十架马拉雪橇组成的队伍,像条冻僵的长虫,在望不到边的雪原上艰难往前挪。

    豪格裹着厚厚的黑貂皮大氅,眉毛胡子都结了冰碴子,他啐了一口唾沫,立马就在空中冻成了冰星子。“操他娘的鬼地方!范先生,你瞅瞅这四下里,白茫茫一片,连个鬼影子都没有!你确定这鸟不拉屎的地界,真有什么喀尔喀的台吉?”

    旁边雪橇上,范文程的脸色冻得煞白,不住地咳嗽,他用皮袖子指着雪地上几道模糊的痕迹:“大……大阿哥,您看……这马蹄印和车辙都是新的……喀尔喀的人,定然就在前方不远了。”

    队伍中间,赵四和金成仁穿着略显单薄的棉甲,挤在一架堆着物资的雪橇上,冻得瑟瑟发抖。赵四瞅了眼前头那些满洲白甲兵背上闪亮的重弓,又回头看了看自家汉军旗弟兄们费力推着的几门用厚毡裹得严严实实的“精品虎蹲炮”,低声对金成仁嘀咕:“仁哥,这鬼天气,炮膛子都快冻裂了,咱这玩意儿……到时候能打响吗?”

    金成仁把身子缩得更紧了些,呵着白气说:“打不响也得推着……架势得摆足喽!但愿这趟差事能顺当,回去也好……好领赏钱……”

    就在这时,前方探路的喀喇沁蒙古向导策马奔回,用生硬的满洲话喊道:“贝勒爷!范先生!前面!前面有炊烟!像是……像是个大营地!”

    豪格精神一振,猛地站起身:“好!传令下去,给老子打起精神!白甲兵在前,汉军炮队把家什亮出来,朝鲜鸟枪手两翼展开!让那些漠北的土包子瞧瞧,啥叫大金的天兵!”

    风雪中,后金使团如同一支突然露出獠牙的饿狼,开始缓缓展开阵型,朝着那片未知的营地逼去。

    他们不知道,等待他们的,不仅是喀尔喀蒙古的车臣汗,还有几个来自极北之地、蓝眼睛高鼻梁的“罗刹”探子,正躲在营地的角落里,用警惕的目光打量着这群来自东方的“不速之客”……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3744/67556.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