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崇祯的奋斗! > 第258章 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发展辽南,保

第258章 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发展辽南,保


崇祯四年的五月三十,天还没亮透。

    清华园的挹海堂里,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崇祯皇帝背着手,站在那幅占了大半面墙的舆图前头,一动不动地看了好久。

    他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图上的一个点——锦州。

    堂里透着阴凉,可他心里头,却像烧着一团火。

    两场惨败的影子,在他脑子里来回地过着。虽说这辈子还没发生,可那血淋淋的教训,像是刻进了他的骨头里。

    洪承畴的那十三万人马,是怎么没的?

    他看着图上从宁远到锦州的那条线。一百多里的地,步步为营?营垒修得再多,兵力一分,也就散了。大军好不容易拉到锦州城下,人困马乏,后路还容易让人掐断了。八旗的铁骑,可不是摆着看的。野战,怎么打得过?

    结果就是全军覆没。大明朝最后的一点本钱,就这么扔进去了。

    还有另一场……援锦的兵马东西并进,想着夹击攻锦的敌人,结果呢?

    西路军在塔山被死死地挡住,眼睁睁地看着锦州陷落了。东路军则怕掉进敌人的口袋阵,犹豫着不敢前进,最后闹得鸡飞蛋打,援锦不成,自己反倒被包了饺子。

    想着这些,崇祯的手心里攥出了汗。

    “锦州……锦州……”他低声地念叨着,像是跟自个儿较着劲。“看着是座城,其实是个坑啊!”

    他算是想明白了。这锦州,位置突在最前头,三面都露着。你守它,就得不停地往里填着粮食、填着兵力。一旦被围,城里的粮总有吃完的那天。到时候,救是不救?

    救,就得大军出关,长途奔袭,去攻打以逸待劳的八旗兵。这不成了一场主动的进攻了?攻方,就得打野战。可要是野战能打赢,还守什么锦州?直接打去沈阳不好吗?

    就是因为打不过,才要守城!

    可这个城又太容易被围了,一被围就得去解围,要解围,就得去打野战……

    这哪儿是守城?这是把脖子往人家的绳套里伸!

    他的手指猛地从锦州挪开了,往西南边划拉着。

    葫芦套!

    就是这地方!靠着海,有着港口。

    北洋水师的船能直接靠上来。粮饷、兵员,都能从海上走。这条路,建奴的马队可断不了!

    再看看锦州身后的那片山,小凌河上游的谷地。山势险着哩。把偏师摆进去,依着山形修起寨子,够建奴啃的。

    一边是葫芦套港和茫茫的大海,一边是辽西的崎岖山地——这就叫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黄台吉占了锦州后要是敢深入,必定挨揍!

    他要是缩在锦州不来,拿这座空城也没多大用处,接下去还是拼消耗。

    而时间……是站在大明这边的!

    当然,弱势的一方也不能光挨打。

    他的目光又往东边飘去,飘过辽河,落在辽南的那片山区。

    现在毛文龙、黄得功已经在那边扎下了根……那套“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法,正好可以拿来用用。让他们往大了发展,但不急着去碰辽阳、沈阳,而是向东,继续“占山为王”,朝鸭绿江方向挤压着,威胁沈阳和朝鲜之间的通道。和辽西的明军遥相呼应着……来个东西策应。

    另外,再把朝鲜那边心向大明的义士拢一拢,搞个“反金复朝”的组织……

    名字叫啥好?天地会?不太对味。嗯……就叫“忠义党”吧。

    正想到紧要处,轻轻的脚步声响起。

    方化正弯着腰进来,低声道:“皇爷,卢象升卢都督、孙祖寿孙总兵到了,在堂外候着了。”

    崇祯深吸了一口气,敛起了思绪,脸上恢复了平日的沉静。

    “叫进来。”

    ……

    卢象升和孙祖寿一前一后地进了堂,躬身行着礼。

    崇祯没绕弯子,指着舆图上的锦州,直接问:“二位爱卿,锦州被围了,你们看,该如何应对?”

    卢象升沉吟了一下,谨慎地开口:“陛下,锦州乃辽西门户,不可轻弃。当寻一稳妥之法,徐徐图之,或可解围。”

    孙祖寿说得更直接些:“臣听陛下和卢都督的。要救锦州,臣愿为前锋!”

    他俩的意思,崇祯明白。还是老路子,想着怎么去救。

    崇祯摇了摇头,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锦州上。

    “你们都以为,守锦州是在打守城战?”他连连摇着头。“不对!守锦州,其实打的是野战,而且是弱势的一方攻,强势的一方守……以弱攻强,是必败的!”

    这话一出,卢象升和孙祖寿都愣住了,抬头看着皇帝。

    崇祯的手指顺着那条从宁远到锦州的虚线划过去:“锦州存的粮能吃多久?半年?一年?吃完了怎么办?我军救是不救?”

    他自问自答着,语气沉了下去:“救,则我大军必出关!长途跋涉,人困马乏,到了锦州城下,是以疲师攻逸敌!届时,攻守易形!我成了攻方,黄台吉反倒成了守方,本来就打不过,还要以逸待劳!这仗还怎么打?”

    卢象升是知兵的人,一听这话,脸色顿时变了。他之前光想着救,却没从这个角度想透彻。此刻被皇帝点破了,惊出了一身冷汗。

    孙祖寿也琢磨过味来,拳头不由得攥紧了。

    “所以,锦州,守不得!更不能用弱兵去解围和强敌野战……那是送死!”崇祯斩钉截铁地说道。

    他的手指果断地从锦州移开了,先点向葫芦套港,再划向小凌河上游山区,最后重重点在辽南。

    “朕意已决!弃守锦州,收缩兵力!”

    “主力屯于葫芦套至塔山、宁远一线,背靠海运,随时机动!”

    “偏师据守小凌河谷地,依山筑垒,节节抵抗!”

    “辽南毛文龙、黄得功部,积极向东发展,逼向鸭绿江!朕还会扶持朝鲜‘忠义党’,在虏酋后院点火!”

    他目光扫过二人,声音沉稳有力:“辽西守,辽南攻。彼若攻西,我则击东。反之亦然。使其首尾难顾,疲于奔命。总结起来,就是‘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发展辽南,保卫葫芦岛’这十七字方针!”

    卢象升听着,眼睛越来越亮。他彻底明白了皇帝的全局谋划,这盘棋,看得太远了!他躬身一礼,声音带着激动:“陛下圣明!此策高瞻远瞩,若得施行,辽东局势必为之一新!”

    孙祖寿也热血上涌,大声道:“陛下!臣听明白了!这法子好!让鞑子跑断腿!”

    崇祯看着两员爱将,点了点头。

    “卢象升。”

    “臣在!”

    “朕命你为蓟辽督师,总揽辽西、辽南全局,驻节山海关,给朕用好这十七字方针!”

    “臣……万死不辞!”卢象升深深一拜。

    “孙祖寿。”

    “末将在!”孙祖寿挺直了腰板。

    “朕命你为辽镇总兵,统御御前新军和蓟镇精锐,即日进驻葫芦套!给朕把那里打造成铜墙铁壁,成为插在辽西的海陆钉子!”

    “末将遵旨!必不辱命!”孙祖寿声如洪钟。

    崇祯看着卢象升,忽然又问:“建斗,你说,推行此策,最难的是什么?”

    卢象升想了想,神色凝重地坦诚道:“陛下,最难的不是用兵,而是……放弃锦州。此举必招致朝野非议,言官清流的弹章,恐如雪片般飞来。臣……恐成众矢之的。”

    崇祯重重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笑意,有无奈,更有决绝。

    “朕知道。那些只会空谈的御史言官,怎知前线将士的生死?怎知江山社稷的轻重?”

    他走到卢象升面前,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打仗的事,岂能拿到朝堂上七嘴八舌地商议?那样只会坏事!”

    “你放心,放弃锦州,朕会下特旨给你和祖大寿,一切干系,由朕独断!日后若有人因此弹劾于你,所有骂名,朕一力承担!朕,不怕人骂,朕只要胜利!”崇祯忽地一笑,“因为朕深知,历史是胜利者写的!朕要写历史,所以史书一定会说朕好话的!”

    “你只管放手去干!给朕在辽东,打出一个新局面来!”

    卢象升听着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胸中激荡,眼眶发热。他再次深深一揖到底,声音带着哽咽,却无比坚定:

    “陛下信重若此,臣……唯有肝脑涂地,以报君恩!”

    崇祯拍了拍他的肩膀,没再说话。

    他转身再次望向那幅巨大的舆图,目光越过锦州,投向更广阔的辽东大地。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3744/67569.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