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崇祯的奋斗! > 第214章 崇祯一夜城

第214章 崇祯一夜城


崇祯三年夏,天热得厉害。德盛昌钱庄总号门口,人挤成了团,汗臭味混着焦躁气,屋顶都快给吵掀了。银子水一样往外流,掌柜赵德坤脸上的肉直抖,心里盘算着库底那点存银还能撑多久。

    “慢点儿!再去催东家!”他朝管事吼了一嗓子,喉咙都哑了。

    管事的刚转身,人群呼啦啦一分为二。几个穿褐衫、挎绣春刀的番子先进来,眼风一扫,乱哄哄的场面静了几分。接着,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着一身曳撒,不紧不慢踱进来。

    王承恩没看柜上堆的银子和哭喊的储户,径直走到面无人色的赵德坤跟前,袖子里抽出一份文书,啪地按在账桌上。

    “赵掌柜,还是入股的事儿”王承恩声不高,却让赵德坤一哆嗦,“甭怕,皇爷是讲道理,做买卖讲究你情我愿,不下旨。皇上想着,让皇庄官银号入你德盛昌两成股。往后银钱拆借调度,归官银号办的‘京师银钱同业市场’管。眼前的难关,咱家帮你过。”

    边上一个青袍书生,是钱庄东家派来的,硬着头皮拱拱手:“王公公,入股这事关根本,容我等禀明东主,再议……”

    王承恩眼皮都没抬。

    正说着,一个伙计连滚带爬冲进后堂,帽子歪了,带着哭腔喊:“掌柜的!坏了!塘报说……建奴大军绕过顺义城了!从西边压过来,眼看……眼看就到京城脚下了!”

    屋里“嗡”地乱了。青袍书生腿一软,差点坐地上。赵德坤手里算盘“哗啦”摔了,珠子滚了一地。他脸上最后那点血色也没了。顺义双城,一座县城,一座五角城(棱堡),蓟镇的孙祖寿孙军门坐镇,朝廷说是铁打的防线,这就被绕过去了?

    城外马上就是建奴铁骑横行了?

    赵德坤猛地扭头看王承恩,嘴皮直抖:“王公公……刚才说的条件,还……还作数吗?”

    王承恩脸上没表情,只微微点头:“皇爷金口玉言。”

    “我签!我画押!”赵德坤再不敢犹豫,抓笔的手抖得厉害,几乎是被小太监扶着,在文书上摁了手印。

    王承恩对个小火者低语一句。那小火者麻溜跑了出去。

    没多会儿,外头街面喧哗声变了调。只见衍圣公孔胤植,穿着御赐蟒袍,坐八抬大轿,带着全副仪仗,直接停在了德盛昌门口。

    孔胤植下轿,被人扶着站上钱庄前高台阶,清清嗓子,运足中气喊:

    “圣天子在位,自有百灵庇佑!尔等小民,慌什么!”

    挤兑的人群被这架势镇住,都眼巴巴望着。

    “本公奉旨宣布!即日起,德盛昌银票,可通兑皇庄官票、我孔家鲁圣丰票、秦王殿下秦晋源票!这三家票子天下通行!比那笨重的白银方便十倍!信用,由本公、秦王、皇庄一同担保!”

    他顿了顿,看下面发愣的百姓:“你们现在兑了银子,沉甸甸怎么跑路?兑成银票,怀里一塞就能走!皇庄、鲁圣丰、秦晋源的票子,走到哪儿都认!”

    人群静了一下,随即炸了锅。是啊,银子死沉死沉的,带不了多少。这银票轻便,衍圣公和秦王作保,皇庄更是天家的……像是方便跑路!

    再说,衍圣公家的鲁圣丰是孔家票号!两千年世家……倒不了!

    挤兑的长龙眼见着松了。不少人开始商量,要不就兑银票算了。

    王承恩见局面稳住,转身离开了德盛昌。

    ……

    紫禁城的永和宫内,搁着冰盆,还是闷热。

    崇祯正魏忠贤、刘月英站在幅巨大的顺天府地产图前。

    “陛下,”刘月英指着图上朱笔画圈的地方,“虏警一来,城内特别是南城和通州左近的房产、田产,跌得狠,至少去了三成。眼下皇庄官票、鲁票、秦票因着轻便,逃难富户都认,正是接手的好时候。”

    魏忠贤弯着腰,阴恻恻接话:“皇爷,老奴盯着呢,几家公侯府上、还有些老臣和将门家,也偷偷抛产业,市面恐慌得很。”

    这时王承恩脚步匆匆进来,先报了德盛昌签字画押的事,接着急声道:“皇爷,最新军报,建奴大军真绕过顺义了,看方向是奔通州和京城之间!最多一两天,兵锋就到城下!”

    崇祯听完,眼一亮,非但不急,反命令魏忠贤和王承恩:“时机到了!立刻去办,给朕扫货!房产、田庄、商铺,价钱合适就别犹豫,一概吃进!晚了就来不及了!”

    王承恩一愣,脸上露了急色:“皇爷!军情如火!建奴转眼就到,该先议守城吧?孙祖寿没拦住,接下来……”

    崇祯忽然大笑,从软榻上下来,走到大地图前。

    “大伴,莫慌!”他手指点向通州和北京之间那块空地,“黄台吉自以为聪明,绕了顺义,却不知朕给他选好了坟地!就这儿,得有座坚城让他啃!”

    魏忠贤和王承恩顺他手指看去,那儿一片平坦,啥也没有。两人脸上都是惑色。

    崇祯看他俩表情,笑得非常自信。

    “现在看是没城,”崇祯指关节敲敲那块地图,咚咚响,“可明天,就有了。”

    他转过身,看着两个心腹太监,一字一顿道:

    “朕已给顺天巡抚卢象升下了旨意。”

    “明日太阳落山前,就在这地方,朕要看到一座方圆三里、能驻兵架炮的‘新城’立起来!”

    “朕要黄台吉在这‘一夜城’下,撞个头破血流!”

    王承恩和魏忠贤都惊住了,张着嘴看皇帝,像没听懂话。

    一夜之间,平地起座城?

    这怎可能!

    ……

    几乎同时,通州地界,张家湾港。

    夏夜的风带着河面水汽,吹在身上黏糊糊的。可这会儿,港口空地上,却觉不出凉。

    人太多了。

    黑压压一片,望不到头。有穿顺天团练号褂的团丁,更多是短打扮的力夫、船工,还有些城里做小买卖的、手艺人挤在里面。人群嗡嗡议论着,汗味混成一片。他们被官府一道道令紧急聚到这儿,心里都打鼓,不知要摊上啥事。

    顺天巡抚卢象升,没穿官服,就一身半旧青袍,站在高高的粮包堆上。他面容清瘦,此刻站得像杆标枪。几个亲兵举着火把,围他站一圈,跳动的火光照着他坚毅的脸。

    “静一静!”中军官扯嗓子大吼,声音在风里有点飘。

    人群渐渐静下,无数道目光投向高处的卢巡抚。

    卢象升扫视下面一张张惶恐、麻木或带些期盼的脸,吸了口湿热的空气,开口了。

    “老少爷们!我是卢象升!”

    下面静悄悄的。

    “建奴绕过顺义,奔通州、奔京城来了!这话,你们想必都听了!”

    人群里起了一阵骚动,恐慌水波般荡开。

    “怕不怕?”卢象升突然提高声问。

    没人应,但好多眼神躲了。

    “我也怕!”卢象升话锋一转,“鞑子马快刀重,谁不怕死?”

    这话戳进了苦哈哈心坎。

    “可光怕,有用吗?”卢象升声陡然拔高,带股狠劲,“鞑子来了,会因你怕,就饶你婆姨娃儿?会因你缩脖子,不抢你活命粮?”

    “不会!”

    他斩钉截铁。

    “要想活,要想爹娘妻小有路走,就得把狗鞑子挡住!”

    人群静得可怕,只火把噼啪响。

    “现在,皇爷给了咱挡鞑子的机会!”卢象升手臂猛一挥,指西北方向,“通州和京城之间,有个地方,叫八里庄!”

    “皇爷有旨!要在八里庄,一夜之间,起座城!座能让鞑子撞破头的城堡!”

    这话如平地雷,下面“嗡”地炸了。一夜起城?卢抚台急疯了?

    卢象升不等议论声大,用力吼:“这不是送死!是挣命,也是挣钱!”

    他朝旁一挥手。几个军士抬来两沉甸甸大木箱,“哐当”放粮包前。箱盖打开,火光下,里面码着齐整的官银锭,白花花一片,晃人眼晕。

    人群瞬间死寂,只余粗重喘息。

    “看清了?”卢象升指银子,“皇爷说了,不白使唤咱爷们!”

    “有力气的,夯土垒墙!一天,二两现银!”

    “有车马的,运石料木桩!一天,三两!”

    “会手艺的木匠、石匠,工钱翻倍,四两!”

    “顿顿管饱!干的活,就是给咱自己,给身后京城,垒道保命墙!”

    人群像开了锅,彻底沸腾!二两银子!平常两个月未必挣到!还管饭!

    “卢抚台!这话当真?”

    “真给银子?”

    “干!他娘的,跟鞑子拼了!”

    卢象升看下面激动的人群,知火候到了。再抬手,压下喧嚣。

    “银子在这儿!但活,得卖力,得快!鞑子不等人!”

    他猛地抽刀出鞘,雪亮刀尖直指西北八里庄。

    “是爷们儿的,跟我走!”

    “去八里庄,给鞑子修座坟头!”

    “皇爷在京城看着咱!别让皇上,别让爹娘和娃娃们,看了咱笑话!”

    “走啊!”

    卢象升跳下粮包,翻身上马。亲兵抬起银箱,大声呼喝着分队。

    人群像决堤洪水,跟着“卢”字将旗和银箱大车,涌着、喊着,朝八里庄奔去。火把组成的长龙,在黑夜里快速移动,看着就跟有一支大军似的。

    不,这就是一支大军,一支劳动大军!

    这一夜,八里庄野地里,注定无人能眠。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3744/67613.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