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崇祯的奋斗! > 第170章 干了,大不了朕再多吃点软饭!(求

第170章 干了,大不了朕再多吃点软饭!(求


乾清宫暖阁,灯火通明。

    崇祯帝靠在御座上,手里捧个泡了枸杞的黄花梨保温杯,两眼盯着大案上铺开的地图。大宁那个地方,被朱笔狠狠地圈了个红圈。

    孙传庭、杨嗣昌、洪承畴三位大臣,在下首绣墩上坐着,腰板笔直。王承恩缩在角落阴影里,像个泥塑木雕。

    “李鸿基先下手为强的计策,你们觉得怎么样?”崇祯开口,嗓子有点哑,说着揉了揉发酸的腰眼。昨晚上他跟刘月英玩……咳,是深入交流了三回!收人一百万两嫁妆,那不得卖力气么?这碗软饭,吃着也不轻松!

    忙活完了,还得听刘月英禀报“大明欧罗巴特许贸易公司”的进展……实在是乏得紧。

    杨嗣昌先站起来,躬身一礼:“陛下,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

    他话速急,带着焦躁。“派几千精锐,跑塞外上千里,去奔袭鞑子重兵经营的大宁?这是孤注一掷!兵家大忌啊!李百户勇猛是勇猛,可终究年轻,没经过阵仗,岂能轻信?”

    他掰着指头数落:“头一件,粮道咋办?一人双马,带的粮草也有限,一旦被截,不战自乱!其二,道儿不熟,遇上伏兵,或者迷了路,就是全军覆没!其三,就算到了大宁,万一遇上建奴的主力,那……那我大明花了几十万民脂民膏练出来的精骑,可就全折进去了啊,陛下!”

    他说得激动,胡子都翘了起来。崇祯心里却嘀咕:民脂民膏?那是朕的精血……

    “依臣看,还是稳守为上。牢牢守住蓟镇、宣府各处关口,深挖沟、高垒墙,以逸待劳。等建奴师老兵疲,再找机会反扑,这才是万全之策!”

    孙传庭等杨嗣昌说完了,才慢慢起身。他脸色沉凝,先对崇祯一揖,又转向杨嗣昌。

    “杨侍郎所言,是老成谋国的正理。”他先定个调子,话头随即一转。“可眼下这光景,守,真能守得住吗?”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戳在大宁上。“黄台吉为啥要经营大宁?这就是他插在辽西和蓟镇之间的一颗钉子!要是让他在这儿站稳了,囤够了粮草,就能绕过山海关,西边联络蒙古,打宣大;南边直扑蓟北边墙,让咱们千里防线,处处烽火!”

    他转向崇祯,目光灼灼:“陛下!李鸿基这计策,妙就妙在一个‘先’字!趁他立足未稳,打他个措手不及!就算打不下大宁,能烧了他的粮草,搅乱他的部署,挫了他的锐气,也是大功!这仗要是打赢了,能给朝廷整备边防,挣来至少一年工夫!这个险,值得冒!”

    洪承畴一直没吭声。这时,崇祯目光扫过来:“洪卿,你怎么说?”

    洪承畴起身,躬得更深些。他带着闽地口音,说话很慢,这样别人才能听明白。

    “回陛下。孙部堂所言,是战略上的高见。杨阁老所虑,是战术上的实情。”

    他顿了下,像在斟酌词句。“这计策,确实有一线胜机。要是战机抓得准,快进快出,或许能见奇效。可难处,也像山一样堆着。”

    “选将,非得有大勇力、大机变的不可。兵力,少了不顶用,多了累赘。路线,得要极熟悉塞外地理的向导,才能避实击虚。接应,得在长城沿线预先布置兵马,随时能出击救援。撤退,更得留好后路,安排断后……”

    他一条条说下来,暖阁里气氛越发沉重。每一条,都是难题。最后他总结道:“这不是寻常打仗,是一场豪赌。赌赢了,自然满盘皆活。可要是赌输了……”

    后头的话,他没说出口,但在场的人都明白。赌输了,就是几十万两银子,不,是龙精帝血,全打了水漂!

    暖阁里静得吓人,这关乎龙精帝血的大事,得崇祯来拍板。

    崇祯往后一靠,闭上眼。手指无意识地敲着紫檀木扶手。

    他心里算着一笔账。

    三千精锐骑兵,一人双马。马要上好的战马,一匹少说四十两,这就是二十四万两。兵士的盔甲、兵器、火铳,一套下来也得几十两,又是十多万两。人吃马嚼,路上损耗,赏银抚恤……

    七七八八加起来,这趟要是全折在外头,怕是得扔进去五六十万两雪花银。

    五六十万两……刘月英给的嫁妆,也只够折腾两回!

    他伸手拿起书案上一本密揭——是两淮盐运使崔呈秀差人送来的,说浙江沿海有对海商兄弟,叫杨六、杨七,有个妹子生得标致,想送进宫伺候崇祯……陪嫁已经谈到六十万两了!

    崇祯猛地睁眼,坐直身子。脸上那点犹豫和疲色一扫而光,换上一副豁出去的决绝——为了大明,有啥不能舍的?大不了精尽人亡!

    “好了。”崇祯开口,声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

    三位大臣立刻挺直身子,目光齐刷刷聚过来。

    崇祯没看他们,眼睛还盯着地图上的大宁。

    “你们说的,都在理。杨卿的顾虑,朕明白。孙卿的苦心,朕也晓得。洪卿点的那些难处,件件都在点子上。”

    他顿了顿,手指终于从地图上抬起,重重往御案上一按!

    “但这仗,不能光等着挨打!他黄台吉能把钉子钉到大宁,朕,就能给他拔了!”

    他目光扫过三人。“银子,朕的内帑还有些底子。兵,就从新京营里挑顶好的!甲胄火器,拣最精利的配!”

    他语气缓了些,分量却更重:“你们下去,就照这个路子,给朕拿出个详细的章程来。选谁为将,要多少兵马粮秣,走哪条路,何时出击,何时接应,都细细地议,大胆地议!”

    他目光最后落在孙传庭和洪承畴身上。“别怕花钱,也别怕死人。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只要死得值!”

    他身子前倾,压低声,一字一顿道:“放心去办。一切有朕给你们兜着底!”

    孙传庭和洪承畴对看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意,还有一丝被这重托点燃的火苗。两人齐齐躬身:“臣等遵旨!定当竭尽全力!”

    杨嗣昌嘴唇动了动,他自然晓得小皇帝要干啥,可见崇祯那斩钉截铁的模样,终是化作一声低叹,躬身领命。

    这皇上,真是为国为民,日夜操劳啊!

    就在这同一刻,千里之外的辽东,沈阳城里,汗宫大殿上。

    大金汗黄台吉稳稳坐在虎皮椅里,身子壮实,脸上一片平静。可那双细长眼睛眯缝着,偶尔一睁,里头透出的光,叫人心里发寒。范文程、宁完我、鲍承先这几个汉人师爷,毕恭毕敬地在下头站着。年轻的多尔衮手按着刀把子,立在稍远些,一脸的跃跃欲试。

    “范先生,”黄台吉慢慢开口,声儿不高,却压得人喘不过气,“南朝那边,近来有啥动静?那小皇帝,又琢磨出什么新招了?”

    范文程赶忙上前一步,弯着腰回话:“回大汗话,南朝崇祯,眼下心思还在京营那摊子上,练他的新军。另外……市井里头有些风声,说他正寻摸浙海一个姓杨的海商闺女,想弄进宫,好多刮些银子。”话说得含糊,意思却明白。

    鲍承先紧跟着接上,话里带着纳闷:“大汗圣明。南朝君臣,除了弄钱,边备上也没闲着。就是……路数有点邪门。细作来报,辽前、蓟镇,连带着在朝鲜的兵,都在可劲儿修一种怪堡。不是方的圆的,带着几个尖角,像个海星,又像个磨盘,汉人叫它‘棱堡’,说有五个啥‘角台’,邪乎得很,看着不好打。”

    黄台吉听着,脸上先是阴了一下,马上又变成全不在乎的样子。他心里暗骂:靠娶媳妇收嫁妆,拿娘儿们的钱修王八壳子堵老子!崇祯这小子,真他娘没出息!可这话不能摆到明面上,他是一国之汗,哪能显得在意这种吃软饭的勾当?哼,朕是好汉子,坚决不学他!

    他清了清嗓子,话里带刺:“哼!崇祯小儿,也就这点能耐了!眼高手低,被那帮穷酸忽悠得团团转,只会缩起来修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成不了气候!”

    他转头看向宁完我,语气认真起来:“宁先生,虎墩兔那边咋样了?还老实不?”

    宁完我捋着几根稀稀拉拉的胡子,阴笑道:“大汗放心,那虎墩兔,狗改不了吃屎。最近被咱们和南朝两边派人哄着、供着,又找不着北了,忘了以前怎么挨揍的。听说他又做上统一蒙古、光宗耀祖的美梦了,正攒人马,琢磨着要去打土默特部,想把归化城抢回来呢。”

    “哦?”黄台吉眼里一亮,嘴角扯出个冷笑,“让他打去!让他撞个头破血流!归化城……哼,就算他走了狗屎运打下来,那肥得流油的地方,还能轮到他坐稳?早晚是咱嘴里的肉!”

    他目光扫了一圈,最后定在多尔衮身上,话头变得又沉又稳:“十四弟,大宁那摊子,是咱的命根子!交给你,哥放心。可你记着,眼下不是逞能的时候。要高筑城、广积粮、缓出兵!装出个要踏踏实实过日子、做买卖的样儿。”

    他停了一下,吩咐得更细了:“从抓来那帮朝鲜奴才里头,挑几个识字的、模样周正、嘴皮子利索的,放他们回去,或者直接派到明军那边送信。就说咱大金不想南下打仗,只盼着在边界安生生做点生意,求天朝开互市,大伙儿相安无事……这话,说得越可怜、越实在越好!”

    多尔衮性子虽暴,但对这位八哥的心计是服气的,当下挺胸应道:“臣弟懂了!一定把大宁弄得铁桶似的,还得让南朝觉着咱们没歹心!”

    黄台吉满意地点点头,脸上透出算计得逞的红光。“好!就是要让他们都麻痹喽!南朝当咱只想赚钱,虎墩兔当咱被南朝绊住了,都做他娘的春秋大梦!”他猛地站起来,浑身气势炸开:“等咱准备妥了,粮足兵强那天,倒要瞧瞧,是他们修的怪堡硬,还是咱勇士的刀硬!是他们的美梦长,还是咱铁骑的马腿长!”

    底下人一齐躬身,范文程、宁完我几个赶紧喊:“大汗圣明!这招儿稳当,定能成大事!”

    多尔衮更是把刀把子攥得死紧——大汗这次可是要让他独当一面.大宁“城主”啊!这要是经营好了,他就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根据地了!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3744/67660.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