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满门忠烈
推荐阅读:妖尾:开局迎娶灭龙女王艾琳 全职高手:最强阵鬼!未婚妻唐柔 从仙吏稳成大天尊 道侣黑化我能不断变强 斗罗:穿越霍雨浩,觉醒酒剑仙 手能伸进电影?我打造了科技天庭 唯我独法:我好像真要成仙了 喂养流放崽崽后,她成古人白月光 风月外史 重生的我真不是善种好人
第591章 满门忠烈
齐邦媛说完看向刘一民,见他微微皱了一下眉头,齐邦媛又说道:「一民,我刚才的意思你可能有点错意,我的意思是看到整体总比什么都看不到要好。
你的作品在岛上深受欢迎,读者都希望看到你更多的作品。如果因为审查造成无法出版,对于你和读者来说都是一种遗憾。」
随著众人越来越熟,彼此之间的称呼也变了。岛上代表团很少有人再称呼刘一民为「刘先生」,都是称呼「一民」或者「刘教授」。
李敖替齐邦媛解释道:「齐大姐的意思被删改后的作品也能够对读者起到教育作用。」
「我明白,我会考虑一下。」刘一民笑著说道。
李敖厚著脸皮说道:「要是《上帝的签证》在岛上出版,可一定给我个作序的机会啊。」
「好啊,老李,到时候就交给你。」刘一民点头道。
白先勇开玩笑道:「这本书到时候销量一定很高,老李啊,你可得多写一些字,让一民带著你挣点钱。」
「哈哈哈,挣的钱我全部捐给需要返乡的老兵。」李敖无所谓地说道。
岛上出版的话《序言》也是按照正文字数算钱的,这笔钱是直接交给写《序》的人。汪曾祺前阵子还说岛上的记者来采访他时,要求以采访内容当做小说出版的《序》,后来才知道记者可以通过这样赚钱。
汪曾祺认为这名岛上的记者很「精」,看似玩笑的话里也带著一丝不满。
汪曾祺之所以告诉刘一民这件事情,是因为两人在岛上出版的香江籍代理人都是同一人一古剑。而汪曾祺认为古剑这个人太书生气,应该多学点资本主义的「花招」赚钱。
汪曾祺不知道的是刘一民在岛上出版跟他不一样,各种分成是本人跟出版社谈的,古剑只是一个吉祥物。
李敖并不在意做《序》挣的这点稿费,更在乎的是和《上帝的签证》这本小说一起和读者见面。
听到李敖的话,陈映真也打起了自己的主意:「一民,这本小说现在我们《人间》杂志发表如何?在大陆和岛上一起发表!」
见刘一民没有说话,陈映真以为是刘一民觉得同时发表不妥,再次劝道:「其实没什么不妥,大陆和岛上的读者不是同一个读者群。」
「老陈,如果加上岛上的话,那就是大陆、岛上、美国三个地方同时发表喽。」刘一民向他解释,这篇小说正在由美国《巴黎评论》翻译,不日即将发表。
陈映真嘴角露出一丝微笑:「那更没有关系,《巴黎评论》根本就进不了岛上市场。」
「那行!」刘一民见陈映真都觉得有问题,也就不再说话了。
陈映真又顺便邀请汪曾祺给《人间杂志》写几篇文章,哪怕是大陆发表过的也行。
汪曾祺最近开始写《聊斋新义》,这是对《聊斋志异》进行的现代化改编,陈映真对这文章比较感兴趣。
汪曾祺笑著答应了下来:「没问题,到时候我寄到岛上。」
在沪市的最后一天晚上,大家一起游览了黄浦江。此时的黄浦江边,东方明珠还没有开始建造,黄浦江里也没豪华游轮,有的只是来回奔忙的轮渡。
「太拥挤了!」刘一民感叹道。
张乐平说道:「这还只是其中一条轮渡,浦东和浦西现在往来都是通过轮渡线,浦西工作,浦东安家。」
「浦西已经没多少发展空间了,沪市要想发展起来,得拓宽发展空间才行。」刘一民说道。
「这两边发展差距太大,大家都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张乐平无奈地摇了摇头。
沪市目前市区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太小了,不管是商业区还是住宅区都是如此,市区的弄堂一间房里有可能挤著几个人。
「扯淡,我看浦东就不错,房子有多少买多少。」刘一民乐呵呵地说道。
李敖看了看黄浦江两岸,又看了看手上的沪市地图:「要我看,沪市要是能发展起来的话,浦东肯定会值钱。」
「老李,你说的没错。真正的大都市土地都是寸土寸金,只不过现在的沪市还不行。不过我想,有政策支持,沪市会很快发展起来。老张啊,你要是有钱,就买点房产,到时候啊,保准你赔不了。」刘一民看向旁边的张乐平。
张乐平苦笑道:「钱是有一些,但也刚好够家用。」
浦东和浦西发展差距大,浦西人口接近饱和,住房紧缺,大部分人只能住在浦东,上下班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轮渡。
浦东陆家嘴是关键的交通节点,陆家嘴到对面的渡口设计客流量为七万多人,实际上目前单日客流量最高达到十八万,最低也有十万。
后来因为大雾,轮渡延误。等雾气初散,一群人为了争先上船,最终引发了惨剧。
随行的沪市记者对岛上作家代表团进行采访,询问他们来到沪市的感受。
齐邦媛讲了讲自己以前认识的沪市,告诉记者希望沪市能够发展的更快。
轮到李敖的时候,李敖表示自己迫不及待地想要去鹏城看看:「沪市和鹏城都是大陆对外改革的主要城市,听说鹏城现在发展的比沪市还快,我想去看看。」
记者有点尴尬,随后将话筒对准了其他人。
八十年代鹏城发展的速度远远高于沪市,后来通过浦东开发,实现了加速发展。
轮到刘一民发言时,刘一民在夸赞沪市成就的同时,又表达了自己对黄浦江两岸交通的担忧。
「记者同志,希望你能将我的原话刊登上去。这么多人通过轮渡上下,安全问题一定要重视。」刘一民说道。
「好的,刘一民同志,我记住了。」记者笑著说道。
晚上回到酒店,刘一民接到了《花城》主编李士非打来的电话,希望岛上作家代表团能到《花城》坐客,双方举办一次交流会。
「李主编,您这是?」
对于李士非突然横插一杠子,刘一民略带不满。交流会有条不紊的进行,要是到《花城》编辑部开一次交流会,整个行程都得改动。
「一民老弟,都要到粤省了,我们《花城》不跟岛上作家见一面,那是遗憾。得知代表团马上要来,编辑部和南方作家都很高兴,非要我打电话。我要是不打电话,老兄我这主编的位置估计要坐不稳了。
你体谅体谅我,我们《花城》一定办好这次交流会。」李士非大吐苦水,诉说自己的难处。
「老李啊,你这是绑架我,我要是不答应,我就是不近人情。先别说去不去,你们想交流什么?」刘一民好奇地问道。
刘一民跟李士非并不熟悉,以前召开文代会的时候见过一面,后来联系主要是约稿。但是刘一民除了一篇报告文学在徐驰的建议下发表在《花城》外,再也没有发过。
后来李士非觉得没戏,也就没再联系过。
李士非一听觉得有戏,赶紧说道:「一民同志,我们想探索一下纯文学的在商业化时代的坚守,另一方面谈论一下先锋文学。」
「我知道了,老李啊,我看看时间,另外再征询一下代表团的意见,要是时间足够的话,可以去你们那边转一转。」
刘一民对《纯文学在商业化时代的坚守》这一内容还挺感兴趣,如今《花城》杂志价格虽然在不断提高,但是仍然入不敷出。
《花城》这一全国「四大名旦」之一的杂志都是如此,其余杂志更不必说。
《花城》的价格从79年的几毛钱到如今已经长到了一块五,现在又在酝酿著涨价。
《花城》内部有一种思潮,那就是通过商业化赚钱,比如刊登GG。但是商业化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认为一旦商业化就不是他们坚持的纯文学。
挂断电话后,刘一民没有再去打扰代表团成员,而是去洗了一个澡准备休息第二天早上八点,代表团成员走出酒店在沪市街头的小店里吃生煎,刘一民趁机询问了一下大家的意见。
「《花城》?这个杂志挺有名气的,如果绕道一趟的话,我觉得挺值得。」
陈映真说道。
齐邦媛也表示自己听说过《花城》:「《花城》这家杂志就跟中国的南北方一般,越往南走我就越发现,商业氛围和人们的思想变化越大。《花城》主要刊登的小说是先锋派文学作品,代表了目前大陆文学的发展方向。」
先锋派作品在《收获》《花城》《人民文艺》等大杂志上都有,但是《花城》现在几乎是以先锋文学为主。
《人民文艺》目前在发展先锋文学的时候,仍然坚持著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方向。这是当时刘一民参加《人民文艺》编委会时,跟王蒙等人一起定下来的基调。
「《花城》想探讨一下纯文学杂志如何在商业化大潮中的生存问题,以及对于先锋文学的讨论。」刘一民说道。
汪曾祺夹起碗里的生煎说道:「我倒是也想跟他们讨论一下先锋文学。」
「那既然如此,那咱们就绕道《花城》一趟。」刘一民拍板说道。
因为是下午的飞机,他们上午有几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以李敖和陈映真为首的岛上代表团想去沪市的商场逛一逛,买一点特产带回去。
刘一民让闫真陪著他们,别再走丢了。
齐邦媛找到刘一民寒暄了好大一会儿,刘一民以为她想说岛上乡土文学方面的问题。
最近这几天,大家都感觉到齐邦媛态度有所转变,刘一民对于她关于大陆和岛上文学关系的认知转变持乐观态度。
但是没想到齐邦媛竟然说的是想去金陵一趟:「一民,抵达鹏城后,有一天的休息时间。这段时间我想一个人去金陵,张大飞牺牲后,他就葬在金陵,我想去看看。」
「这件事儿啊!」刘一民有点头疼,让齐邦媛一个人去金陵,显然不符合规定,另外安全也是一个问题。
「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又到了沪市,近在咫尺,不去看一眼总是心不安。」
刘一民这才发现齐邦媛脸色看起来很疲惫,昨晚像是没有睡好。
看到她用情至深,刘一民说道:「我一会儿给您回消息。」
刘一民到了酒店先给李士非打了一个电话,拨了半个小时才终于接通,李士非得知代表团同意去《花城》交流之后,立即著手进行相关安排。
「一民同志,我早就知道你和代表团一定会答应。放心,我们这边一定会安排妥当,大后天的交流会一定不会出岔子。」李士非拍著胸脯向刘一民保证。
刘一民笑道:「老李啊,倒也不用像你说的这样紧张,只要认真做好工作就行,到时候咱们广州见!
」
「广州见!」
挂断电话后,刘一民又通知了一下鹏城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代表团抵达鹏城的日期要推迟到《花城》交流会之后。
工作人员爽快地说道:「那我们到时候派人到《花城》接代表团,刘所长,有什么事情咱们及时沟通。我们这边的参观流程是固定的,时间上只是早晚问题。」
「好,麻烦你们了!」刘一民客气地说道。
「不客气,是我们应该感谢您,让华人看到鹏城!让世界看到鹏城!」
刘一民从工作人员的话中感受到了鹏城上下对于发展的信心,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息。
处理完这些事情,刘一民想给夏言汇报一下齐邦媛去金陵的事情,可是长途电话一直打不通。
刘一民索性自己拍板决定,带著大家都绕道金陵一趟,去参观一下刚建成的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样一来,行程有点紧张,但刘一民认为非常值得。
刘一民立即给机场方面打了电话,将下午代表团的机票全部取消。
中午,李敖等人大包小包的回到了酒店,里面装著沪市的特产或者是一些中药。以前岛上人想要买中药都得跑到新加坡或者是香江,现在有了机会当然要囤一点。
「诸位代表,我临时有个想法,想要变更一下路线,咱们先去一趟金陵。金陵前两年刚修建了三十万遇难同胞纪念馆,主要的行程就是去悼念遇难同胞,大家觉得怎么样?」刘一民问道。
蓝博洲率先表示自己没意见,其余人立即跟上,齐邦媛感动地瞅了刘一民一眼。
金陵离沪市不远,刘一民想著没必要坐飞机。但是火车票没了,最后还是只能选择飞机。
等到下午四点抵达金陵机场,本来没有通知苏省文联,他们也不知道从哪儿得到的消息,下了飞机,人已经在机场门口等著了。
看到大家都很意外,苏省文联书记李进高兴地说道:「我们跟沪市文联、作协都是兄弟单位,你们刚决定来金陵,我们就得到了消息。」
「辛苦咱们苏省文联的同志了,李老,我们此行想著去逛一逛遇难同胞纪念馆,另外去一趟金陵抗日航空烈士陵园。」刘一民说道。
「航空烈士陵园?」
「对,齐邦媛女士的知己张大飞烈士长眠于此,她想去看看。」
李进听到后肃然起敬:「跟我们上车吧,行程我们来安排。」
坐在车上,李进听完张大飞的事迹感慨万千,他曾经也是一名新四军战士,知道战争的残酷。
本来明天早上再去烈士陵园,但齐邦媛想今天就去,于是他们在路面买过鲜花直奔空军烈士陵园。
在张大飞烈士墓前,齐邦媛泣不成声。刘一民他们通过烈士陵园管理人员的讲解才知道,张大飞不仅自己是英雄,还是英雄的后代。
当年东北军放弃东北,沈阳城内唯一一支有组织的抵抗力量为东北警察。张大飞的父亲张凤岐接受命令率领警察抵抗了两天两夜,撤出沈阳后为了发展抗日武装又潜回沈阳,由于叛徒告密被抓,最后被日本人活活烧死。
「满门忠烈!」
「张大飞烈士对日获得战绩18次,44年他的弟弟也加入空军,45年解放前夕,张大飞烈士为保护战友壮烈牺牲。」
管理员介绍完毕,齐邦媛仍然在嚎陶大哭,李敖和白先勇上前轻轻搀扶住齐邦媛的胳膊,却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安慰。
过了许久,齐邦媛擦拭了一下泪水:「大飞,抗日战争终究是咱们胜利了,唉,你要是能看到就好了。我们走了,下次有机会再来看你!」
「走吧!」
夕阳的余晖笼罩著整座抗日航空烈士陵园,众人的身影被拉的修长,直到身影消失在烈士陵园前...
回去的路上,大家知道齐邦媛情绪不高,就连平常最聒噪的李敖也没有说话O
夜幕下的南京,车队行驶过金陵老城墙,最后车队停在了秦淮河畔的夫子庙。
苏省文联邀请大家晚上逛了逛秦淮河,知道行程紧,并没有提出文学交流。
「一民同志,不简单啊,年纪轻轻带著岛上作家从北跑到南,一般人还真做不到。」李进低声对刘一民说道。
ps:下一章稍后。
>
(https://www.635book.com/dzs/74576/67175.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