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592章 商业化时代的迷茫

第592章 商业化时代的迷茫


第592章  商业化时代的迷茫

    翌日清晨,秦淮河上晨雾还没有消散,自行车嘎吱嘎吱碾过旁边的石孔桥。

    一辆辆自行车的链条响声,听起来倒是颇为悦耳。

    刘一民带著大家收拾好行李后,去夫子庙周围吃早餐。刚吃完饭,苏省文联的人就到了。

    「同志们,出发吧!」李进精神抖擞的从车上走了下来。

    李敖笑道:「我们也能称同志」吗?」

    李进笑呵呵地说道:「我们都是中山先生的学生,当然可以称同志。」

    「哈哈哈,可惜,我骂gmd骂的最凶。不过,我们倒是渴望国家统一的同志!」李敖说道。

    三毛望著秦淮河说道:「是啊,我们都是渴望统一的同志!」

    刘一民招待大家赶紧上车,夫子庙离遇难同胞纪念馆并不远,只不过上班路上自行车比较多,他们行驶了二十分钟左右才到。

    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同志昨晚就接到了两岸代表团要来参观的消息,现在已经在门口等候许久。

    从门口走进去,纪念墙上遇难者三十万的数字十分显眼。众人在悼念广场上站成一排,李进站在前面念过悼文之后,代表团向遇难同胞赠送花篮。

    「向遇难同胞鞠躬,一鞠躬!」走回人群中的李进大声地说道。

    「二鞠躬!」

    「三鞠躬!」

    「大家往这边走,这里是资料区。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原址是一处万人坑」遗址,陈列室里面摆放的有当时建馆挖掘出来的同胞遗骸。」纪念馆的馆长在旁边向大家做著介绍。

    齐邦媛落在人群后面,不知道在思考著什么。

    陈映真对于馆内的资料询问的非常认真,仿佛是要将这里发生的事情全部记下来。

    现在建好的是一期工程,后来遇难同胞纪念馆又经过了两次扩建才达到了后来的规模。

    等参观完纪念馆,李敖说道:「真应该在前面立一个小日本天皇的雕像,让他日日夜夜跪下来赎罪。」

    刘一民在上车的时候,最后又看了一眼纪念馆。

    李进冲著代表团成员说道:「希望大家以后还能常来大陆,常来金陵转转,再过几年,相信大陆又会不一样。」

    「以后肯定常回家看看。」陈映真肯定地说道。

    齐邦媛忽然叹息一声望向刘一民:「一民啊,你说的没错。我在抗日战争里的感受视角太过精英化,我当年能从金陵逃出去,可还有如此多的人逃不出去。」

    「齐大姐,你感触很深嘛!」李敖扭头说道。

    齐邦媛继续说道:「看得多了,想的也就多了。年轻时候的我,家境优渥,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看法太过肤浅。我没办法体会到普通人的艰辛,我现在有点体会到了。」

    刘一民让齐邦媛先好好休息,前天没睡好,昨天又哭了一场,年纪大了,身体别再支撑不住。

    李进讲述了一下自己当新四军的时候所经历过的残酷战争,尤其是当年的皖南事变。

    「光头就是个FD派!」李进忍不住骂道。

    李敖说道:「对,他妈的,大聪明没有,小聪明不断。GMD里帮派盛行,现如今岛上也有许多黑社会,这就叫上梁不正下梁歪。」

    从金陵飞往广州的飞机是中午起飞,他们在外面简单吃了一顿饭就直奔机场。

    「机场不远,大家不用著急。」李进笑著说道。

    陈映真看了看时间:「咱们到机场得二十分钟左右,距离不短。」

    「岛上不能跟大陆比,大陆太大了。咱们觉得半个小时就是很久,大陆人觉得坐火车半天能到就不远。」蓝博洲说道。

    当时蓝博洲询问闫真从燕京到秦皇岛有多远,闫真说不远,蓝博洲信以为真,结果又是坐火车,又是坐大巴。

    「哈哈哈,你到疆省,你坐一天火车也不一定出省。」刘一民说道。

    蓝博洲无奈地摇了摇头:「这就是差距啊!」

    到了飞机上,刘一民询问陈映真是否已经把《上帝的签证》这本小说的稿子内容给记录了下来,如果记好了,自己就开始送到《人民文艺》准备发表了。

    岛上作家代表团全都看完了,刘一民也该交到《人民文艺》了,要不然六月期又要错过了。

    陈映真说道:「我跟蓝博洲几人已经抄完了,我相信下一期的《人间杂志》

    一定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老陈,等回去了,我先带著人给你订阅几份,增加一下你的销量。」李敖开玩笑道。

    陈映真正色道:「那就这样说定了,你不定我可要到报纸上骂你。」

    「哈哈哈!」

    陈映真又看向三毛:「三毛,你准备回到岛上安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可别忘了给我们投稿。」

    三毛的旅行作品在岛上非常受欢迎,陈映真以前就很想约到三毛的稿子。

    「没问题,陈主编,只要我有,我到时候给您寄过去。」三毛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汪曾祺说道:「这次的交流会,快成了《人间杂志》约稿会了。」

    在众人的笑声中,陈映真无奈地说道:「没办法啊,《人间杂志》是在艰难中求生存,还得大家多多支持。」  

    「支持,一定支持!」白先勇嘴角勾起一丝微笑。

    白先勇是白崇禧的后代,但是实际上早已远离了政治,他并无太过明确的政治思想,对于社会和民众的看法,更多是受到传统文化和基督思想影响后表现出来的忧国忧民和人道主义思想。

    飞机落地广州白云机场后,一行人就坐上了《花城》准备的车。

    李士非和《花城》编辑部的工作人员身穿整洁的西装,刘一民调侃他们不愧是南方杂志的人,穿的就是比北方杂志社编辑洋气。

    「我们现在经常去鹏城,鹏城都这样穿,我们呢也就跟上这阵洋风,再说了这是你们来,平常我们就衬衣就打发了。」李士非说完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五月中旬的粤省,温度已经抵达三十度。朱霖早就给他准备好了短袖衬衣,来的路上他就换上了。

    等到酒店,李士非让人准备了冰镇绿豆汤等解暑饮料,生怕代表团出点什么问题。

    「明天咱们交流会在中山大学召开,明天我们编辑部有部分编辑参加交流,另外还有几名年轻的作家。一民,你到时候得帮衬一下,这群作家年纪小,跟他们交流,我怕不是对手。」李士非忧心忡忡地说道。

    「谁啊?」

    「苏童和格非!」

    刘一民拍了拍李士非的肩膀:「老李啊,你心还真够大的。你想在全国杂志里争一争先锋文学的地位,也不用这样做呀。你也知道,先锋文学不是我写的东西。」

    刘一民和汪曾祺等人都对先锋文学不感冒,到时候总不能捏著自己的鼻子帮。

    李士非讪讪一笑:「那到时候只能我们这些编辑上了。」

    「大学的教授呢?」

    「有,不过不多。」

    「老李啊,你们可以多谈谈纯文学商业化方式,这是目前全国纯文学杂志都面临的难题,你们要是能够探索出一条路,那才是这个!」刘一民冲李士非竖起大拇指说道。

    李士非无奈地说道:「那看来只能如此了,我们内部对于是不是商业化意见分歧很大。」

    「老李,你怎么看?」

    「我?我知道纯文学重要,但是你说吃不起饭光能喊纯文学」口号有用吗?口号又不顶用。现在国家开始推进报社和杂志进行企业化改革,我们身处改革前线,也得跟上改革的步骤。」

    李士非是主编,他跟别的编辑不一样。别的编辑喊几句「纯文学」口号容易,但是他不仅要负责杂志销量,还要负责杂志社编辑的吃喝拉撒。

    「我理解,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要是普通编辑,你也可以喊。普通编辑到了你这位置,他也喊不出来。」

    「是啊,就是这个道理。我最近一直在了解西方的杂志,看完之后我也很犹豫。《花城》现在在全国叫的这么响,要是砸到我的手里,那真是罪人啊!」李士非苦恼地说道。

    李士非帮刘一民放好个人物品,带著他们出去吃饭。

    「这都是正宗的粤菜,陈主编,听说你们祖籍是闽省?」

    陈映真说道:「对,不过我们清末就到了岛上。」

    「那你可要尝一尝,闽省和粤省的菜我觉得差不多,整体的口味有点一致性,但是菜各有各的口感。这个汤大家都要喝,我们南方人喜欢喝汤。」李士非指著椰子鸡汤和红枣乌鸡汤说道。

    陈映真尝了一口说道:「很香,谢谢李主编招待,以后咱们两家杂志社可以互相交流。我们《人间杂志》对于商业化的探索走的也不远,不过倒是有许多经验可以交流。」

    「好,陈主编,以后有机会我去你们杂志社交流。」李士非高兴地说道。

    此时,在法国坎城,导演弗兰克正带著《绿皮书》参展,这阵子弗兰克带著人腿都快跑断了,《绿皮书》投资的股东都在等著他的好消息。

    目前《绿皮书》在参展的电影里面表现亮眼,总共三轮选拔,只差最后一轮终选。

    中山大学,刘一民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苏童和格非,他们两人因为是苏省人,天然就跟南方杂志关系好,《花城》杂志是他们小说发表的主阵地。

    苏童看到刘一民高兴地说道:「刘教授,您好,能亲自跟您交流实在是太高兴了。」

    「你见过我?」

    「我是北师大毕业的,当年我们北师大的学生没少往燕大跑,刚开始是听您做演讲,后来是听您讲课。您记不记得有一次燕大被西郊大学的学生围的水泄不通,当时啊我就在。」

    苏童一提刘一民还真有印象,刘一民拍了拍两人的肩膀以示鼓励。

    交流会现场,《花城》编辑部的编辑、苏童、格非和中大教授,暨南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坐在岛上作家对面。

    桌子摆著的是三角形,刘一民和汪曾祺等人坐在另一边。

    上次一起去新加坡的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秦牧也在其中,看到刘一民,秦牧冲他点了点头。

    开场白结束之后,李士非就开始讨论《花城》面临的入不敷出的问题:「商业化不是关键,关键是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如何能坚持我们的纯文学立场。」

    当然,李士非话音落下,也有人反对商业化。

    陈映真举了几个商业化的例子以及说出了自己的观点:「GG部和编辑部分开运营,采取编营分离,互不干扰,最大程度的减少GG对内容编辑的影响。」

    「口号说著容易,杂志一旦依赖上了GG,到时候GG商要求刊登不实GG,或者要求写吹捧的文章,我们发还是不发?不发的话没钱,发的话还是纯文学吗?」《花城》编辑部的一名编辑说道。  

    蓝博洲说道:「那就需要一开始就定下规矩,并且不为谁而坏规矩。只要杂志办得好,不愁没有GG商。」

    「现在都说纯文学走向末路,可以预见未来读者会越来越少,只有日薄西山,哪有办得好?」

    听到这话,众人也都沉默了,80年左右,杂志销量一期增长几十万册都正常,现在不行了,没有精彩文章,销量不下降就算烧高香了。

    刘一民说道:「这不是《花城》的困境,这是所有中国杂志和报社的困境,但是我们也能够看到,还是有一些杂志能自负盈亏。」

    「刘教授,你们《童话大王》就两个作者,当然挣钱了。」《花城》编辑摇了摇头。

    刘一民笑道:「据我所知还有一些杂志能挣钱。」

    李士非说道:「确实,但是那些杂志都是武侠故事之类的小说杂志,那些销量好。还有一些是刚成立,人员少,成本低。」

    李敖从成本控制到GG、内容制作、GG上进行分析,让《花城》杂志内外一起用力。

    刘一民建议他们大胆进行改革,脚上磨出了泡也能磨掉,总比一潭死水要强。

    《花城》杂志讨论商业化倒不是真要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说服上级和内部,给整个编辑部树立信心。

    到时候出了问题,也是整个杂志业商业化探索失败而不是编辑部或者改革人的失败。

    李士非见意见逐渐走向统一,于是宣布《花城》杂志正式开始商业化探索,为中国杂志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蹚出一条路。

    「同志们,磨出了泡,咱们扎破就行。就像长征,扎破了继续走。」

    汪曾祺摇了摇头说道:「就怕被商业绑架喽!」

    「老汪,过度被商业绑架,等待《花城》的只有灭亡,这也能给后人起到警醒作用!」

    >


  (https://www.635book.com/dzs/74576/67174.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