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593章 炮轰先锋文学(求月票)

第593章 炮轰先锋文学(求月票)


第593章  炮轰先锋文学(求月票)

    汪曾祺的话有道理,但目前市场经济是发展的潮流。如果《花城》之类的杂志一直由政府进行补贴,在未来文学杂志市场式微之时,也不一定能够凭借非盈利的经营方式能够赢得读者的青睐。

    现场的大多数人都在证明杂志商业化是未来的发展之路,但当真正开启商业化之后,内心不免又是一阵遗憾与落寞,心中升起一个巨大的问号——难道纯文学真的没有出路了?

    对于支持商业化的人来说,内心无疑是复杂的。在众人之中,李士非的内心最为复杂——阶段性目标完成之后的空虚和对前路的不可预料感一时间涌上心头。

    刘一民再次说道:「敢于商业化只是第一步,李主编,接下来还有更为艰难的道路要走,漫长且艰巨。我相信全国的杂志同行们,都在等《花城》走出一条纯文学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道路出来。」

    李士非镇定了一下精神:「一民同志说的对,《花城》的同志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一定要劲往一处使,拧成一条绳。不管大家关于商业化的意见如何,既然编辑部已经做出决定,大家就不要再有异议。

    一民同志,你是《人民文艺》的编委,我们希望在接下来可以成为我们《花城》的编委,为我们指导下工作。」

    李士非在交流会上提出邀请,刘一民著实是没想到。

    刘一民还没说话,李敖调侃道:「刘教授鼓励一下《花城》的朋友,可这一鼓励竟然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闻言大家一笑,刘一民说道:「李主编有什么想要交流的可以写信、打电话、拍电报都行。可是要作为编委,燕京和广州距离过远,怕是有点鞭长莫及。」

    李士非见刘一民婉拒,就没有再继续提起这茬,而是开始了接下来的讨论。

    针对先锋文学,岛上作家其实也非常好奇。只不过燕京和沪市的作家对于先锋文学的研究有限,他们才一直没有提出。

    齐邦媛上来就问道:「我在来之前听人讲,大陆的先锋文学的发展不亚于一场思想启蒙,获得了自我表达和个性解放。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场思想迷乱,为打破常规而打破常规所写的文章。形式迷乱、内容迷乱、思想肤浅和价值肤浅。

    我想问一下,大陆的先锋文学作家写作的动因是什么?」

    齐邦媛上来就给了先锋文学一记重锤,苏童和格非两人对视了一眼后都看出两人眼里的慌乱。

    李士非看没人说话,于是自己接话:「我认为大陆的先锋文学作家写作主要是当前的环境决定的,改革开放和中西方文学的冲击之下,使得一部分作家写作之时,力求打破传统文学写作方式,经历过十年,在内容表达上又蕴含大量的暴力元素。

    但先锋文学说是『思想启蒙』有夸大的嫌疑,但是对于个性解放和个体对自由的追逐,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其实先锋文学是在消解过去的文学、思想?」李敖问道。

    「谈不上消解,是在重构。」格非说道。

    苏童说道:「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身份,先锋文学作家多为年轻人,年轻人本身就拥有极大的个性和反传统精神。但是说思想迷乱、形式迷乱,我觉得这是一部分人针对先锋文学的攻击。」

    当听到苏童说出「攻击」二字,刘一民看到汪曾祺的嘴角明显抽动一下。

    苏童这样一来,好像直接划了一道线,将一部分直接划到了对立面。

    还是年轻!刘一民暗道。

    现场真正的先锋文学作家就他们俩人,本身辩论能力就弱,这样一来,不想对先锋文学发表意见的人也忍不住说几句。

    刘一民轻轻拍了拍汪曾祺的手,示意他先不要说话。

    其实大多数人也将汪曾祺视为先锋文学作家,格非曾公开称汪曾祺是先锋文学的开山祖师。之所以这样说,汪曾祺的《受戒》打开了文学描写的新大门。

    但是汪曾祺却不喜现在的先锋文学作品,认为现在的先锋文学迷惑式写作创新,他实在是看不懂。

    从先锋文学话题一开始,现场的讨论就激烈起来。岛上作家大多认为大陆的所谓标榜自己为先锋文学的作品,实在是有形无肉,就靠著剑走偏锋哗众取巧,过于追求形式主义而丧失了思想新。

    「我认为读者是不喜欢这种作品的,讨好了文学理论家,但是却远离了读者。」齐邦媛毫不留情地批判道。

    白先勇说道:「我读过几篇,我认为现在部分大陆作家走错了路。当然年轻人走错路并不怕,有悟性的作家会自己转过来寻找读者。读者不喜欢看迷宫一样的文章。」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所呈现出来的魔幻现实主义表达方式,难道不是另外一种先锋文学吗?」苏童问道。

    李敖说道:「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可以说是先锋文学的一种,但这种形式的创新不仅仅是在形式上,在思想和内容上都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正如同刘教授的《宠儿》,表达了美国殖民者对黑人的压榨和屠杀,这一思想性非常明显。大陆也有许多形式上创新和思想性都俱佳的文学作品,但绝对不包含形式上极端而内容鸡肋的文学作品。」

    《花城》编辑部则认为,正是因为追求形式上的创新,才会在之后涌现出形式和内容俱佳的小说。

    「有人探索才有所进步!」《花城》编辑岑桑说道。  

    「但是不能沉浸于形式的异化中不能自拔并沾沾自喜。」陈映真说道:「不管大家愿不愿意承认,现实主义文学一直将是文学市场的主流。」

    李士非将目光望向刘一民,刘一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大家说的观点我都同意,大陆的先锋文学作品走向一条怪异的道路。当然对于文学新形式的探索能够激活文学活力,可能会走出一条新的表达之路。」

    刘一民不喜欢先锋文学,但看著苏童和格非耷拉著脑袋的样子,也不好再对他们施加压力。

    李敖乐呵呵地说道:「刘教授还是比较爱护年轻人嘛!」

    「我也希望在写作形式的探索中,写出来几部形式和内容俱佳的作品,要是真写出来了,那将是华人文学里璀璨的明珠。

    先锋文学的概念实在是太宽泛,类似的表达方式在世界各地都有,岛上也有先锋文学,只不过目前来看并不出名。大陆目前出现先锋文学更多是时代的因素,如果有一天先锋文学没落,那证明先锋文学确实在国内水土不服。」

    刘一民说完,格非说了一句:「刘教授,先锋文学此时正盛,怎么可能没落?」

    你小子还真是愣头青啊!

    刘一民抿嘴说道:「那咱们不妨打个赌,时间不长,三四年时间就能见胜负。」

    「我跟您赌了!」格非赌气地说道。

    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秦牧看了格非一眼,暗道年轻人就是太年轻。

    等到交流会结束,秦牧拉著刘一民说道:「一民,感谢你的文研所,为我们暨南大学中文系培养了几个优秀的年轻教师。」

    「秦教授,您就别客气了。也不是专门为咱们暨南大学培养的,最近身体可好?」

    秦牧笑著说道:「身体不错,等有机会了,还能跟你一起出趟国。」

    「秦教授,一年多不见,风采依旧。」李敖走过来说道。

    「李敖先生,说起话来还是那么的犀利!」

    「哈哈哈,我这人就这样,这世界上除了老人家,没有人值得我喊万岁!」李敖大笑道。

    走出会议室,中山大学的学生围在道路两旁,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请刘一民给他们签名。

    中山大学教授遗憾地说道:「刘教授,真遗憾,要是你能在中大讲一节课就好了。我们南方大学的学子还没听过你讲课,昨天学生们得知你们要来,团委带头向校方请愿,要求你们讲一节公开课。」

    「行程安排紧张,对不起诸位学生的热情了。」

    要是《花城》这段行程提前计划,肯定能留出演讲的时间。代表团一行人冲学生挥手告别,刘一民一连签了好几本书。

    可惜人数太多,要真是挨个签名肯定签不过来。

    回到酒店,刘一民看李士非情绪不高,出言宽慰道:「老李,允许大家有不同意见嘛,让人家来交流,就应该做好被批评的准备。」

    岛上作家代表团在燕京和沪市深受教育,到了广州算是真找到了「交流」的感觉。

    李士非抬起头望向刘一民,迷茫地问道:「难道先锋文学真的是一无是处?」

    「老李,我不是说了嘛,不能一杆子打死,也不能大唱赞歌!《花城》是先锋文学的主阵地,应该引导先锋文学作家提高质量才对。」

    李士非点头说道:「一民同志,我明白了。我们编辑部是时候再次召开编委会了,有什么需要请教的,我可就不客气了。」

    「尽管来信。」

    刘一民让李士非去安慰一下两个年轻人,别再把他们给打垮了。

    上午开完交流会,晚上《羊城晚报》就刊登了一篇名为《岛上作家代表团炮轰先锋文学》的文章。

    两千多字的报导将整场会议完整的呈现了出来,并称这是大陆先锋文学自从1985年繁荣以来遭受到最严厉的批评。

    先锋文学自从被正式提出来之后,大部分文艺理论家都是大肆赞扬,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公开场合表达的批评。

    如今却被岛上作家批评了,这条新闻传出去,估计会引起大量文艺理论家的关注。

    有了岛上作家的带头,接下来文艺理论界会迅速分成两派,一派为先锋派,一派则可能被冠以保守派的名头。

    刘一民将《羊城晚报》放下没有继续关注,留给先锋文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到八十年代末将会迅速沉寂下去。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5月14日,他们终于抵达了鹏城。

    「现在的鹏城就是两个工地,一个是完工后投入使用的工地,另一个是正在建造的工地!」鹏城文化部门负责人指著大街上的口号说道。

    李敖抬起手遮挡刺眼的日光,将口号念了出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有意思,有意思!听说你们这里几天就能盖好一栋楼?」

    「几天有点吹嘘,三天一层楼,四百多天一栋五十八层的商业大厦竣工!」

    齐邦媛等人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文化部门负责人说道:「我一会儿带著大家去国际大厦逛一逛,现在那里都是企业。现在的鹏城是造梦的地方,别说你们不相信,我也不相信啊!

    我们有个笑话,晚上回到家睡了一夜,第二天醒来走出家门,发现路都变了。」

    他们坐在大巴车上,望著街道上奔驰而过的汽车和摩托车,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却又信心十足。

    汪曾祺说道:「发展经济是可以,但是资本主义一些不良习气还是不能带进来。西方的歌舞厅、酒吧,这些东西都是糟粕。」

    「那是当然。」

    不过这话听起来,多少有点心虚。

    一路上他们见到了修好的大楼,也看到了正在施工的大楼。鹏城的火热建设场面,正深深地印在了岛上代表团的脑海里。

    不过齐邦媛还是有疑问,建了那么多的楼,有没有企业过来。

    「现在过来的企业多不胜数,厂房都建设不过来。人家凭什么来?厂房建不好,人家肯定不来。我们有政策优势,又有工人,成本低,只要外商来过一次,都愿意在我们这儿投资。」

    接待的队伍里有财务部门的人,他们拿出了准确的经济数据,「三来一补」的产业规模增长近七成。

    「三来一补」是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的统称。

    白先勇说道:「真是不可思议!」

    「现在是简单的加工制造,相信未来的鹏城会成为科技之城。」刘一民望著远处的国际大厦说道。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4576/67173.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