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重生2013:超级科技帝国 > 第276章 鱼上了岸,就不再是鱼

第276章 鱼上了岸,就不再是鱼


第278章  鱼上了岸,就不再是鱼

    此刻的孟秋颜是一脸不可思议的样子望著他,觉得不是自己幻听了,就是陆安疯了。

    显然,在她看来,陆安所描绘的这些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未来千年以后也许会,但那已经不知道是多少代人以后的事情了,跟自己早就没有任何因果关系。

    「梦想总是要有的,万实现了呢。」

    陆安瞄了她一眼,微笑著补充道:「至少咱们得起个开头做一个先驱者。」

    他说的这些并非是开玩笑,而是在脑海里回溯著上一世的记忆在描述。

    在陆安上一世的22世纪中叶,人类就正式确认开启了金星改造工程,陆安也是关键的联合发起人之一,并且他还主导了金星改造工程的总方略。

    首先是在月球轨道上空制造了第一个试验版的星环装置,其周长达到1.26万公里。

    月球星环是为了积累技术,把潜在的技术问题解决。

    这个装置最后也让月球有了强大的人工磁场,使其抵御太阳风和宇宙射线的能力大幅提高。

    建成之后,人可以直接在月球表面穿著短袖在室外活动,但需要携带可携式的氧气包,头戴呼吸面罩才能在室外活动,面对面交流也需要电子设备传声,因为声音传播介质太少。

    这是因为月球引力太小,无法束缚大气,导致大气过于稀薄。

    哪怕是有了强大的人工磁场保护,让月球大气密度提升了足足5个数量级,也就是提高了十万倍之多,但依旧只有地球海平面大气密度的千亿分之一到十亿分之一之间,人还是无法直接呼吸。

    星环技术在月球试验期间,人类就开始给金星「灌水」了。

    金星的氘氢比(D/H)极高,说明其曾失去大量水,曾拥有相当于地球海洋的水量,但大部分已因失控的温室效应而逃逸,当前金星水含量仅为地球的十万分之一。

    好在水这种物质,属于氢氧化合物里最普通、最稳定的一种,在宇宙中大量富含。

    解决水的问题反而是整个工程环节中,最为简单,也最省成本资源的。

    氢氧化合物的水在小行星带、木星、土星随处可见。

    寻找到主要由水构成的小行星,然后改变它的运行轨道,这对那个时候的于人类而言已经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而且是相对最省钱的一个环节。

    找到符合要求的小行星,改变其轨道让它向内太阳系飞去,计算好路径,全程派飞船监控,避免它中途脱离预定轨道,最终直接撞击金星即可。

    一颗不够,那就两颗、三颗—

    水资源这个东西,在宇宙当中是最不缺的物质,太阳系内天然存在的水就可以管够。

    不过因为要跑到外太阳系去找水,所以这个计划要先行一步,而且要在星环与光帆建造出来之前,先把足够水资源弄到金星上。

    若是先把星环造出来,水物质构成的小行星撞击金星,撞击导致抛向外太空的物质是有破坏星环的风险。

    陆安依稀记得上一世2279年~2289年这十年间,人类从外太阳系带来了上百颗由水物质构成的小行星先后撞击金星。

    这些小行星进入内太阳系后,个个都拖著超长的彗尾。

    那段时间在地球的夜空能用肉眼清晰可见,异常壮丽震撼,其中一段时间的夜间亮度,比满月的亮度还高几倍。

    因为进入内太阳系后,随著温度上升,小行星表面的水冰开始大量蒸发,彗尾就是这么来的。

    绝大部分的水都在撞击金星之前就在太空中蒸发掉了,不过问题不大,因为改变小行星飞行轨道的成本低,而且水资源在宇宙中相当丰富。

    哪怕一颗小行星最后只有20%的水被带到了金星,也是很划算的。

    要是刻意去保护小行星的水蒸发,反而更耗资源成本。

    给金星「灌水」的工程完成之后,于是在23世纪初,金星的超级星环正式动工建造,其周长达到了惊人的5.5万公里。

    同时启动的还有在金星与太阳的拉格朗日L1与L2点的两座超级光帆的建造,人类用了150年的时间把星环与超级光帆建成,也就是在24世纪中叶前后全面完工。

    完工后,就是金星大气「三降」问题需要解决。

    即:降温、降压、降二氧化碳。

    金星表面450多摄氏度的高度需要降至人类能够舒适宜居二三十摄氏度,还有就是相当于地球近百倍的大气压也要降至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指标。

    其大致流程是先让金星进入长期的全球永夜环境,先阻隔外部来自太阳的能量输入。

    也就是超级光帆形成的阴影完全阻隔金星接收太阳光。

    同时通过人工主动气象管理,使得金星大气总体上持续向南北两极循环流动,然后在极地制造超低温环境,使得流动到极地上空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此地凝华成固态干冰,将之永久沉积在极地圈内。

    在此期间,大气中含有小行星带来的巨量的水气,需要进行分流,不然水跟二氧化碳都凝固在一个地点就不好弄了。

    两种物质的凝华温度不一样,如此便可利用温差金星分流凝华。

    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最终会在南北极地凝华成干冰,等于是将其「封印」在了极地区域,最终实现对金星大气的「三降」目标。  

    另一大核心科技,就是陆安主导开发出来的大气处理装置。

    在金星全球各地兴建这种大气处理厂,制造局部合成大气的能力,改变大气中的浓酸雨等等。

    这一系列的操作下来,最终逆转进行的大气环境,直至达到人类宜居的水平,成为太阳系第二颗蔚蓝星球。

    沉积在金星南北极地的巨量二氧化碳干冰,也会被人类加以利用。

    成熟的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技术,把这些干冰源源不断地合成人工淀粉,用于出口到全太阳系。

    整个金星改造工程是漫长的,哪怕是有人类文明的超强外部干预大幅加速环境变迁的进程,也需要上千年才能完成。

    上一世的陆安在26世纪中叶意外重生,那时候金星改造的进度才刚刚过预期计划的20%左右。

    即便是千年以后,金星的环境依旧十分恶劣,但起码人类可以踏足金星表面了,可以初步在星球表面建立封闭式的永久居住地。

    但想把金星变成第二颗像地球那般生机蓬勃的蔚蓝星球,从无到有的让这颗星球变成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圈。

    那就需要人类用更加漫长的时间,一边繁衍生息一边改造,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

    即便考虑到同时正常的科技进步起到再加速作用,那也需要五千年到一万五千年的时间周期,才能形成一个相对不那么脆弱的自然生态圈。

    若是没有人工干预加速进程,让其自然演化,至少也得几百万年的漫长时间才能达到同等效果。

    ======

    此刻,陆安看向孟秋颜笑道:「改造金星、火星这些,姑且算它是个超长期的愿景,但太空星城是肯定要搞的,如你所言,未来五十年内肯定能搞成,甚至用不著那么长的时间。」

    「我的计划是搞三座,第一座是在地球近地轨道搞一座,待得积累经验和技术更成熟了,再搞个更大的,也就是在地月拉格朗日L1点再建造一座。「

    「第三座规模更大,让它自成一条轨道,环绕太阳系公转,而且随时可以变轨转移。」

    「所以,咱们还得努力搞钱,要实现这些宏大目标,现在赚到的钱可不够。」

    孟秋颜垂眸若有所思片刻,随后与陆安对视道:「难怪你要创办星界动力航天公司,看来这些计划你老早就有了。「

    改造金星、火星,孟秋颜觉得是天方夜谭。

    不过建造太空星城,至少在近地轨道建造的第一座,她觉得这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接地气的理解,无非就是更大号的永久型空间站,人类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把空间站送到了外太空,已经实现了零的突破。

    只要有足够的魄力,投入足够多的资源倾力打造,太空星城是可以实现的。

    过了一会儿,孟秋颜回想著陆安的那些话,她忽然说道:「哎对了,你之前说拓宽人类文明的生存边界,这我能理解,但我记得你还加了一句,说也是为了拓宽我们将来的生存边界。」

    孟秋颜再次看向陆安:「你说的这个我们』是广义上的人类,还是特指就是咱们?」

    陆安简意赅:「咱们。」

    听到这个答案的孟秋颜,双眸顿时闪过一抹诧异和困惑。

    陆安瞄了她一眼,收回目光后,意味深长地说:「为了摆脱身上的掣肘,获得更大的自主能力。唯有冲出地球,建立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势力,身上的一些掣肘才会消失。」

    「届时,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就不用瞻前顾后太多。」

    得知陆安竟有这么大的谋划考量,孟秋颜心中更为惊诧,在思索了片刻不由得看向陆安,道:「偌大的地球难道就容不下我们?」

    闻言,陆安沉声说道:「鱼上了岸,就不再是鱼。」

    「当人类文明冲出地球摇篮,在宇宙尺度下,文明也就正式进入了另一种形态,也许不会比现在更高级,但肯定不一样了。」

    「别的不说,当人类能够在地外星球,比如在火星建立永久居住地。」

    「火星与地球之间遥远的距离,当下的国家文明形态,其控制力边界就只有在地球之内,最多延伸到月球是极限了。」

    「那么地球对火星的控制力必然是羸弱的,时间一长,火星必然拥有极大的自主权,乃至脱离地球人的控制彻底自主化也是很容易的。」

    「而对于咱们来说,这样的节点窗口,正是摆脱旧有包袱的契机。」

    听到这话的孟秋颜一阵微愕呆滞,反应过来后忍不住道:「你的意思是,你想到时候建立一个自成一派的——星空文明?」

    陆安顿时笑著打了个响指,直言不讳道:「还是你最了解我。不错,我懒得跟这些人斗法内卷在地球这一亩三分地上抢来斗去的。待未来契机到了,节点到了,咱们去地球之外开荒,建立新世界与新的文明形态。」

    孟秋颜意识到陆安说的是认真的,并没有在开玩笑。

    「虽然你的宏大计划听起来无比的疯狂,甚至是天方夜谭。」孟秋颜凝眸注视著陆安,微笑著如是说道:「不过只要你决定去做,我愿陪你一起走下去,无论结果如何。」

    陆安与她对视,简单的点点头「嗯」了一声,一切都在不言中。

    过了片刻,陆安笑道:「这些超远期的计划先放在心里,时机尚未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咱们还得依赖在地球发展积累底蕴。」

    很多核心前置科技树都没有点亮。

    向地球之外进发,其中三大核心科技树缺一不可。

    它们分别是:机器人技术、延寿科技、可控核聚变。

    这三大核心科技树,分别代表了生产力水平、社会治理的延续性、能源利用率及获取成本。

    就当阶段,只能手撕暂时打通看机器人这一个前置科技。

    向地球之外发展乃至建立新世界,那些超巨型的太空工程、殖民基地、环境改造等等,都得依赖海量的高生产效率的机器人去生产建设。

    延寿科技,这是三大核心科技树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因为它是直接关系到人这个主体,所以这是核心中的核心。

    必须得大幅延长个体寿命,当下的人类平均寿命不足百年,虽然在哺乳动物里属于超级长寿的存在,但作为智慧文明的个体还不够。

    百年寿命在目前的0.75级文明形态下是够用了。

    但如果人类晋升到一级文明形态,正式成为初等宇宙文明形态,个体百年寿命根本支撑不了人类达到这样的文明层次。

    因为随便一个超级太空工程都是动辄百年、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之久。

    个体短命带来频繁的代际更迭,意味著这种大周期的战略工程难以有延续性和稳定性,往往都会伴随著话事人的离世,被继任者一拍脑袋否掉的风险。

    三代以内,或许还有延续性。

    但如果个体寿命还在百年水平,工程周期又需要几百上千年之久,需要几十代人接力,后续的继任者一旦有了自己的想法,出现「人亡政息」的局面就是大概率事件。

    前面的投入就会前功尽弃,付之东流。

    譬如金星改造工程,这样的千年大计,可能前期的筹备工作就需要半个世纪甚至百年之久。

    第一代话事人刚刚完成筹备阶段,正式启动工程没几年就去世了,继任者上来后,寻思著就算干成了,最大的那份功梁也不是记在他身上。

    于是啪的一下决定项目下马,然后上马另一个由他主导的新项目。

    再然后几十年,他也去世了,他继任者又重复操作。

    政此这般,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又阻碍文明的发展进程。


  (https://www.635book.com/dzs/74914/67553.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