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科举:你举族托举,我有百万图书 > 第一百一十三章 陈年旧事

第一百一十三章 陈年旧事


夜色如墨,将白日的喧嚣彻底吞没。

上元县县衙之中,确实灯火通明,不少人正在忙碌。

试卷虽已糊名,但最终的评定权,仍牢牢掌握在县令柳岱手中。

这便是县试的制度,县令为主考,独揽取士大权,其眼光和操守,直接关系到一县文风的兴衰。

按照规定,这六七百份试卷必须在明日日落之前,全部批阅完成以及发榜,好给通过的学子做提前准备。

不过这么多试卷自然不可能由主考一人全部批阅完成,否则累死也做不完。

一般除了他这位主考之外,还有县学的教谕、训导,甚至为了表示公平公正,他还邀请了几位德高望重的名儒来协助阅卷。

其余的还有县衙的各位书吏,帮助挑选、糊名,整理,对照等一系列工作。

所有人对试卷进行交叉阅卷之后,把那些极差的卷子全部挑选出来,剩余的按照主次分成几摞,由县尊这位主考官进行再次阅卷,进行评判。

第一场正场是最重要的,录取也相对宽松,一般名额都在四成,也就是说,若是七百人考试,最终通过的,至少要有二百以上。

最后再经过一轮轮的筛选,最后决定第一名案首。

不过作为正场,两篇八股文便可以筛选出真正的人才了,所以往往在第一场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案首的人选。

往后的一轮轮只不过是不断筛选,最终确认而已。

灯光映照着上元县县令柳岱略显清癯的面容上,忽明忽暗。

面对着不断送来的试卷,他并未动笔,而是在沉思。

与许多同僚不同,柳岱身上没有太多官场的圆滑之气,反而透着几分读书人固有的执拗。

他到任上元县已一年有余,深感此地关系盘根错节,尤其是县丞丁谓,几乎架空了他这个正印县令。

科举取士,本是朝廷抡才大典,亦是地方官彰显政绩、培植根基的重要途径,可在这上元县,却同样不那么简单。

白日里考场外那场风波,他站在高台看得分明,心中已了然几分。

阅卷简单,阅人难。

他两榜进士出身,本以为外放为官,就能够掌控一切。

然而没想到官场上的事比起读书科举难过十倍百倍,一时间让他有些无从下手,更重要的是他查到的一桩陈年旧事。

事关如今县丞丁谓!

丁谓,一想到这个名字,他的肩头就如同有一座大山压着,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在上元县经营了近二十年,盘根错节,底下有多少人是他的亲信,想想都令人头皮发麻。

就连他睡觉都要睁着一只眼睛,谁都不敢相信,谁也不知道这个县衙当中谁是他的人。

丁谓的经历可谓是传说,因为他并非是正经科举做的县丞,而是一步步爬上来的。

最开始他只不过一介生员,科举无望之下做了胥吏,最后却凭借着他的能力升了为典史。

本来到了这一步,也就到此为止了。

毕竟典史虽然地位高于一般的胥吏,但毕竟只是属于不入流的官员,与正儿八经的入品官员有着天壤之别,若是没有契机的话,这辈子都不可能跨越这道鸿沟。

但天下永远不缺少奇迹。

十余年前,上元县遭受了罕见的大水,甚至比去年还要厉害,水淹无数。

导致有一伙盗贼趁机作乱,截杀了当时的县令、县丞、主簿等一众前往赈灾的官员。

这些人一死,整个县衙的行政体系几乎崩溃。

最要命的是,此时无人组织赈灾,陷入一片混乱。

当时还是典史的丁谓临危受命,迅速平定叛乱,剿灭盗贼,安定受灾的百姓,受到了一位大人物赏识,于是在灾情结束之后,因为立下大功,而被破格提升为主簿。

数年前,又被升为县丞,一直到现在。

不过也到此为止了,因为他的出身太过低微,只不过是一生员,能够晋升到县丞的高位已经是无法想象的了,绝不可能会成为一县之尊。

而他的儿子也因为这特殊的原因,可以在上元县进行县试。

虽然丁谓因为亲属原因已回避,可他的影响力依旧不减,处处都有着他的影子存在。

不过这也倒没什么。

像他这样的晋升轨迹的人虽然不多,但是也不是没有,只能够说是例外而已。

但令他心难安的是,前不久,他在查阅前些年的盗匪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些端倪。

虽然当年的那些盗匪全部都被诛杀得干干净净,一个活口都没留。

但是在剿灭匪盗的过程当中,其中一些痕迹却指向了丁谓,甚至有人声称,他与盗匪互相勾结,颠覆了整个上元县。

看到此处之时,他浑身冰凉,一股寒气直冒脑顶。

这世间怎会有如此胆大包天之人,若这样的话,那他的脑袋那岂不是也有可能会搬家。

像这样的狠人,若是发现事情败露的话,没有什么事是他做不出来的。

所以他当即就封存了一切,未曾去触碰。

他倒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样装作看不见,反正任期一过,此事就与他无关了。

可他每每想起,心中却有些不甘,如今黑幕已经被他揭开一角,倘若就此离去,他又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不甘心!

这三个字像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他的心上。

自己十年寒窗,两榜进士,满怀抱负而来,却要在这上元县的一池浑水中装聋作哑,同流合污,最后灰溜溜地任期届满,调往他处,将这里的黑暗彻底遗忘。

他不甘心让丁谓这等可能身负滔天罪孽、靠阴谋和鲜血铺就晋升之路的人,继续逍遥法外,堂而皇之地做着这上元县的无冕之王,将朝廷法度和正义践踏于脚下。

更不甘心的,是那些沉默的冤魂。

那场意外中惨死的县令、县丞、主簿……他们或许也曾像自己一样,怀揣理想而来,却最终成了他人的垫脚石。

若丁谓真是幕后黑手,那他们的血,岂不是白流了?

这朗朗乾坤,难道真的能容得下如此罄竹难书的罪行?

装看不见,容易。

可闭上眼睛就真的看不见吗?

良心呢?

读书人的风骨呢?

丁谓在上元县经营二十年,树大根深,党羽遍布,自己稍有不慎,就可能步十年前那位县令的后尘,死得不明不白。

但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

如果人人都选择明哲保身,那这世间公理何在?

正义何存?

其他枉死之人,何以瞑目?

正在这时,一位书吏的声音打断了他。


  (https://www.635book.com/dzs/74930/49749297.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