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科举:你举族托举,我有百万图书 > 第一百零九章 经典之作,你们拿头来打?

第一百零九章 经典之作,你们拿头来打?


众人看着他那一副认真的模样,顿时忍俊不禁,差点笑出声来。

哟,观场就观场,这还写上了。

不会抄了遍论语吧?

他们摇摇头,不再关注,区区一个十来岁的少年,翻不起什么风浪来。

沈临一笔一画,仔仔细细地在草稿纸上写着。

笔笔如刀,入木三分。

他现在的字,经过几个月日夜不断的练习,比起之前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若拿他现在的字跟之前的字相对比,绝对是天差地别,根本就像是两个人的字,完全不相同。

现如今,他的字中除了端正之外,已有了几分风骨,当比起那些练了十年二十年字的还有着不少差距,可现在差距已经渐渐缩小,完全够科举考试之用了。

他破完题之后,继续承题。

“夫威非可作,学非可诬也。惟君子知其本焉,故修身以重为主,而二者之效自臻。”

威严非可强装,学问非可欺瞒,唯有明了根本的君子,才会以重为修身核心,如此,威严与学问的成效自然达成,文气至此,已渐次铺开。

“且天下有外似而内亡者,其弊在于无本。君子惧然以思,知一身之为天下国家之枢也,其可轻乎哉?故必容貌辞气之间,悉归于厚;出入起居之际,咸准于礼。”

……

沈临一边写,一边学。

这种经典的八股文,无论发在哪里都极其惹眼,虽然题目还算简单,可却是学习八股文的不二之作。

起讲从世间现象切入,指出那些外表像样却内里空乏之人,弊在无本,君子因此警醒,深知自身是天下国家的枢纽,不敢轻忽。

必须在容貌、言辞、气息乃至日常行为的一切细节上,都归于敦厚、合乎礼仪。

这是将重的内涵具体化,赋予了其礼的规范。

写到这里,文章的头部基本上已经完成了。

虽然说一篇八股文贵精不贵多,几百字就已经足够了。

可越是字数少,却越是要精简,一字一句都要仔细斟酌,不得有丝毫遗漏,却也不容赘述。

所以这种规定,让无数读书人都挠破了脑袋都想不出来。

头部已经构思完成,接下来便是八股正文,需以对仗排偶,将义理阐发得淋漓尽致。

他略活动了一下有些发僵的手指,目光沉静,继续运笔如飞:

“其立也重,则寝兴有常,而惰慢之气不设于身体,望之者自然生敬畏之心。”

“其行也重,则步趋有节,而放僻之念不萌于隐微,窥之者自然起钦肃之想。”

……

一篇文章洋洋洒洒,数百字一气呵成。

沈临长长呼出一口气,从头到尾看下来。

这篇文章在技巧上几乎无可指摘,结构严谨,语言纯正,充满了端正与厚重。

若是这样的文章还能不被录取,那就见鬼了。

不过他并未直接写在正稿上,全部都是写的草稿,准备等墨迹干之后再次誊写一遍。

这个过程能够让自己的笔力更加精进,毕竟一幅好的字,往往就是决胜的关键。

更何况他本身的字还是差了一些火候,所以只能够质量不够数量来凑。

他开始逐字逐句检查,就怕自己漏错一个字,反复对照几遍之后,确定无所遗漏,这才开始解第二题。

题目:“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此题出自《孟子·离娄上》:“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这是一道易学却难精的高度题。

题目看似简单,但若想写出新意,写出深度,却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

诚是儒家最基础、最核心的概念之一,任何蒙童都认识这个字,都能背诵相关章句,题目本身也平实无华,没有生僻字或复杂的语法结构。

可越是这样,就越难写。

因为越是门槛低的,就越多人来竞争,难度自然成倍增长。

若是让一般人来解的话,绝大多数都会从道德说教方面进行破题,围绕人无信不立,言行一致来展开,甚至还会引用一些名人典故。

甚至有一些还会陷入误区,认为诚就是忠,忠君爱国即为诚,若是这样,那就麻烦了,这就说明对经典的理解不通,思路不清晰。

要么就写得实在平庸,没什么亮点。

若是沈临自己动手来写的话,恐怕也会如此,想要在县试当中崭露头角,都几乎不可能。

不过幸好,他可是有挂的人!

天底下劝你不要走捷径的人,大多数是无捷径可走。

若是有捷径,又安全,又不犯法,若是还不走,那不是傻吗?

就像有关系不用装清高,那是愚蠢!

既然有后人为他栽树,他为何不能够多乘乘凉?

他心中略微过了一遍之后,直接就开始下笔进行破题。

“天道以诚而化,人道以思诚而尽,其理一也。”

开篇即高屋建瓴,点出天道以诚化万物,核心就是天人合一。

往后便开始承题。

“盖诚者,实理也,无妄之谓。天以此而命物,人当以此而践形,可不思所以求之乎?”

……

起讲:

“尝观大化流行,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何莫非一诚之所为?其所以不言而信,不动而变者,纯亦不已而已。人得天地之正气以生,独奈何自昧其真乎?故必于念虑之微,事为之著,力求夫真实无妄之理,以复其本然之初。”

起股:

“静存之际,戒惧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以葆此诚于未发之时。动察之间,慎独于隐微之地,克治于机栝之萌,以扩此诚于己发之后。”

……

半个时辰之后,一篇笔力更加精进的草稿处跃然于纸上。

沈临再次检查,确认无误之后,开始写试贴诗。

所谓的试帖诗实际上就是一种命题作文,题目通常出自经、史、子、集,或一句古诗,或一个成语。

同时也有固定格式,限定韵脚,内容必须紧扣题目,不能够自由发挥。

最重要的就是歌功颂德,彰现出忠君爱国的内容。

这样的试帖诗才是一首好的试帖诗。

甚至有的时候试帖诗往往会成为拉分项,当文章相差不大的时候,试帖诗便能够起到决策性的关键作用,所以马虎不得。

将试帖诗写完之后,所有的答题基本上已经答完了。

他抬头看了一眼太阳,现在还未至中午,时间还算早,但一番消耗精力,肚子也有些饿了。

他拿出自己带的另外的瓜果,又开始吃起来,开始补充,顿时又惹来无数鄙夷的目光。

而在考场的另外一边。

沈卓却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https://www.635book.com/dzs/74930/49754794.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