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 第229章 场外(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第229章 场外(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高振海经理现在常驻广州,负责协调东莞厂的生产、与外贸运输公司的衔接以及和内地糖酒公司的对接。”

    凌佩仪补充道,“目前最大的挑战,一个是成本控制,另一个是物流效率。

    内地本身的原材料和人工价格虽然低,但跨省运输环节多,装卸次数频繁,损耗率比在港岛高不少。

    而且,结算方式复杂,如果走外汇结算,周期长;

    如果用收到的人民币结算,资金就沉淀在内地了,需要找到合适的用途或者换汇渠道。”

    陈秉文点点头,这些问题都在预料之中。

    “成本控制是核心。告诉高振海,除了关键浓缩液暂时还需从港岛供应外,其他原料如白糖、水果原浆就地采购比例要进一步提高,包装物也可以考虑在内地寻找合适的厂家生产,以降低关税和运输成本。

    物流方面,和华润以及内地的外贸商贸公司紧密合作,优化流程,减少中转。

    至于沉淀的人民币资金,”他顿了顿,“几个方向:一是在内地采购我们未来扩张需要的设备零部件或者包装材料;

    二是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与食品饮料相关的、投资额不大的小型项目可以试探性参股或投资,哪怕先占个位置,熟悉环境;

    三是支持高振海他们在内地改善一下生活和工作条件,这钱该花。”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看向凌佩仪问道:“这段时间你一直在内地,对于内地市场的潜力,你有什么看法?”

    凌佩仪显然思考过这个问题,条理清晰地回答:“潜力巨大,毋庸置疑,但确实需要极大的耐心。

    现阶段,通过有限的涉外渠道树立高端、优质的品牌形象、积累与内地官方和国企打交道的经验是关键。

    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目前确实还有限,但从我这段时间的观察来看,这是一个巨大的、正在缓慢苏醒的增量市场。

    我建议,当前阶段我们把现有的涉外销售点做深做透,服务好每一个顾客,培养一批早期的忠实消费者,同时借此机会深入了解内地的流通体系、区域差异和消费习惯,为以后真正的市场扩张做好准备。

    另外,与华润等内地官方机构的合作要加深,这对我们长远在内地的发展利大于弊。”

    “嗯,和我的想法基本一致。内地市场要抱着深耕细作的心态,不急于一时的销量,眼光一定要放长远。

    未来十年、二十年,那里的增长会是几何级的。”陈秉文肯定道,“你这趟辛苦了,先休息两天,好好回去陪陪家人。

    接下来,内地市场的开拓还是由你统筹负责,高振海负责一线的执行和协调。

    有什么需要总部支持的,直接打报告给我。”

    “谢谢陈生。”凌佩仪应道,同时心里也松了口气,看来老板对内地市场的长期性有清醒认识,这让她压力小了不少。

    就在陈秉文多线布局,稳步推进的同时,李家成也没有闲着。

    长江实业总部里,李家成看着桌上关于天水围项目首期款项支付的确认文件,眉头微蹙。

    这笔一点五亿港币的支出,如同在他本就紧绷的资金链上又加了一道箍。

    虽然之前出售部分青州英坭股份回笼了一些资金,但面对长实多个同时推进的住宅项目以及和中环地铁上盖项目的后续投入,现金流依然捉襟见肘。

    他原本的计划中,汇丰手上剩余的和黄股份本该是囊中之物,甚至期望能空手套白狼,用汇丰提供的贷款来收购汇丰持有的股份。

    但是,或许是由于陈秉文的横空出世。

    不仅抢先一步控股了青州英坭,更在资本市场上展现了不俗的实力和敏锐度,这让沈弼和汇丰董事会在处理剩余和黄股份时,态度变得有些审慎。

    沈弼虽然依旧倾向李家成,但也不再提那种过于优惠的融资方案,反而更强调商业原则和汇丰的利益最大化。

    这意味着,李家成若想拿下剩余的股份,需要筹措的真金白银远比预想中要多。

    “阿谦,”李家成对一旁的周近谦说道,“和汇丰那边的沟通看来还要加紧啊!

    我们要让他们明白,由长实来整合和黄,最符合汇丰以及所有股东的长远利益。

    如果不抓紧时间将汇丰持有的和黄股票拿到手,我担心会夜长梦多,出现什么意外。”

    陈秉文给李家成的压力实在太大,他隐隐觉得,这个年轻人绝不会满足于青州英坭,对和黄必然也有想法,甚至可能已经在暗中行动。

    他必须加快速度。

    周近谦点头称是,但他心里也有些担忧。

    长实目前的资金状况,要一口气吃下汇丰剩余的庞大股份,难度极大。

    “李生,汇丰那边,沈弼爵士虽然支持我们,但董事会里还有其他声音。

    而且,价格方面,恐怕很难再有之前的优惠了。

    我们是否需要考虑引入其他财团一起合作,或者先拿下部分股权?”

    李家成摇了摇头,坚定否决道:“和黄必须由长实主导,引入其他财团,变数太多,不利于后续整合。

    资金的问题,我来想办法。

    你继续在和黄董事会找机会抢占话语权。另外……”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冷光,“也留意一下市场上的动静,看看有没有其他资金在打和黄的主意。”

    周近谦立刻明白了李家成的暗示:“你担心糖心资本那边……”

    “防人之心不可无。陈秉文这个人,手段快,胆子大,不能按常理揣度。”

    李家成沉声道,“虽然明面上看,他刚拿下青州英坭,应该消化一段时间,但谁知道他会不会出其不意呢?”

    “我明白了,李生。我会留意。”周近谦郑重应下。

    与此同时,在港岛另一端的某家私人俱乐部里,沈弼正与几位英资大班闲聊。

    话题不知不觉间转到了近来风头正劲的陈秉文和暗流涌动的和黄股权之争。

    “沈弼,汇丰手上那些和黄股票,到底打算怎么处理?总不能一直捂着吧?”一位怡和系的高管半开玩笑地问道。

    沈弼抿了一口威士忌,淡淡一笑:“汇丰是银行,不是长期持股公司,合适的时机、合适的价格,自然会处置。

    目前嘛,和李家成先生还在谈。”

    “我听说,那个做糖水起家的陈秉文,也对和黄有意思?”另一位来自太古的代表插话道,“年轻人很有冲劲啊,青州英坭被他搞得风生水起。”

    沈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神色:“陈先生确实很有能力,眼光独到。

    不过,收购和黄这样的综合性集团,需要的不仅仅是冲劲和财力,更需要经验、人脉和对复杂局面的掌控力。

    在这方面,李家成先生显然更胜一筹。”

    他的话里,透露出汇丰的选择倾向,但也并未完全否定陈秉文的可能性,老练地留有余地。

    这场看似随意的谈话,很快通过某些渠道,传到了陈秉文的耳中。

    他并不意外沈弼的态度,汇丰和李家成的捆绑本就更深。

    但这更坚定了他必须另辟蹊径,加快暗中布局的决心。

    几天后,霍建宁带来了一些关于长实股东结构的初步分析。

    “陈生,长实的股权相对集中,李家成家族持股比例很高,超过四成。

    机构投资者方面,主要是几家英资基金和本地华资银行,持股相对稳定。

    散户占比不算特别高。

    想从二级市场买到足以影响局面的量,难度和风险都很大。”

    “场外呢?有没有发现什么机会?”

    “有一些线索。”霍建宁翻开笔记本,“有一家注册在百慕大的基金,持有长实大约2.1%的股份,已经持有了两年了。

    最近这家基金似乎在进行一些资产调整,我们正在通过中间人试探其出售意向。

    另外,一位早年投资过长实的商人,现在年纪大了,主要精力放在海外,持有约0.8%的股份,也有套现的可能。

    但这些谈判都需要时间,而且价格可能会比市价有一定溢价。”

    “溢价可以谈,关键是隐蔽和效率。”陈秉文指示道,“抓紧推进,有进展立刻告诉我。”

    “明白。”就在陈秉文专注于长实股权之时,北美传来了好消息。

    “脉动雷霆”生产线改造调试成功,已经可以小批量试生产。

    得到这个消息,陈秉文立即指示李明:“立刻联系相熟的经销商和重点客户,送样品过去,收集反馈。

    同时,准备‘脉动雷霆’的上市方案,要快,要造成轰动效应。”

    “是,陈生!”李明的声音透着兴奋。

    北美团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然而,市场的反应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批“脉动雷霆”样品送出去后,反馈很快回来了。

    一些传统的连锁超市和经销商对这款口感强烈、咖啡因含量超高的新品持谨慎态度,担心市场接受度。

    甚至有经销商直言:“这喝起来简直像药水,真的会有人当饮料喝吗?”

    李明有些受挫,将情况汇报给了陈秉文。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5154/67604.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