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1848大清烧炭工 > 第370章 邵总戎你辫子呢?

第370章 邵总戎你辫子呢?


陆勤、谢斌、张泽等人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襄阳城守军的信息,经过一番商议,最终决定利用水师的优势,直接从汉江进攻襄阳外城,先拿下襄阳外城。

    卓化禹不解道:“陆帅,海瑛和邵鹤龄已来信愿降,我们何不坐享其成,等他们先闹将起来,届时再趁乱攻打襄阳城?”

    卓化禹觉得海瑛、邵鹤龄既有投诚的意向,不如等海瑛、邵鹤龄同罗绕典火并,到时候他们再趁着襄阳城内出现动乱的间隙攻打襄阳城,必将事半功倍。

    “兵者诡道,实则虚之,虚则实之。”陆勤微微摇了摇头说道。

    “海瑛、邵鹤龄虽有投诚的意向,但他们的诚意不是很足。我们等着襄阳城内发生内乱,海瑛、邵鹤龄他们又何尝不在观望,等着咱们攻城?不给襄阳城内施加点压力,襄阳城恐怕乱不起来。”

    海瑛、邵鹤龄这些立场态度不是很坚定的清廷官员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陆勤并不指望在他们不向襄阳城施压的情况下,海瑛、邵鹤龄会有胆子和罗绕典火并,主动将襄阳城拱手奉上。

    陆勤素来行事谨慎,在海瑛、邵鹤龄真正举旗投降之前,还是做好最坏的打算,默认对方未降、诈降为好。

    攻占樊城之时北殿大军缴获了六百余套状况还不错的布面甲,这些布面甲多数是从鲍起豹的亲兵以及绿营军官身上拔下来的,极少数是从樊城武库内翻找出来。

    本着物尽其用的想法,也为了尽可能减少伤亡,陆勤下令把这些布面甲分发给攻城的部队。

    大多数北殿将士没有着甲的习惯。

    觉得布面甲近距离对鸟铳的防御能力极为有限,反而会让他们行动不便,还不如不穿。

    倒是李瑞、常胜、冯子材等清军绿营降官、降卒出身的北殿将士喜欢披甲,收到消息后兴高采烈地前往樊城武库领取盔甲。

    为避免攻城时误伤,谢斌还特地为这些着甲的攻城将士多准备了一条红巾,让他们裹在头盔外,以方便敌我识别,避免误伤。

    准备停当,陆勤终于下达了总攻命令。按照既定方略,对临汉江的襄阳外城发起主攻。

    “全军听令!”陆勤立于巴陵号的指挥甲板之上意气风发地发号施令。

    “水师所有炮火,集中轰击临汉门至震华门一线!步勇登陆后,务必一鼓作气拿下外城!”

    “得令!”陈淼抱拳领命,转身高呼。

    “各炮位装填实心弹!目标,襄阳外城震华门!”

    与此同时,谢斌亲率三团和装备了六门十二磅拿破仑炮的重炮连在襄阳城南墙方向列阵。营造出主攻南门的假象,以混淆视听,迷惑牵制襄阳守军。

    “开炮!”

    随着陈淼一声令下,汉江之上炮声震天。

    巴陵号、平江号、临湘号三艘明轮船侧舷火炮齐鸣,实心铁弹呼啸着砸向襄阳外城墙。

    紧接着,数十艘改装过的炮船也加入炮战,火力覆盖了整个襄阳城外墙。

    砰!砰!砰!

    一时间,襄阳外城砖石飞溅,烟尘弥漫。

    由于此次炮击是为了攻打襄阳城外城,此次炮击较之以往炮击襄阳城的火力要猛烈得多。

    襄阳外城城墙在猛烈的炮击下剧烈震动,部分雉堞坍塌,守军被猛烈的炮火压得抬不起头。

    襄阳城内的清军守军此前从未参加过烈度如此之高的战事,从未遭受过如此猛烈的炮击。

    很多清军兵勇和民壮不由自主地退下城头,想要逃进城内躲藏。

    “后退者死!”

    罗绕典对此早有准备,部署附近的督战队当场连续斩杀了二十余名逃兵溃勇,终于勉强稳住了局势,将逃兵溃勇驱赶上了城头。

    与此同时,传令兵来报,襄阳城南墙外的短毛军也以重炮轰击南墙的文吕门,似有自南门攻城之势,请求罗绕典派遣援兵支援南墙,支援文吕门。

    虽说周围炮声隆隆,但罗绕典的脑子还是清醒的。

    电光火石之间,罗绕典迅速做出判断,认为短毛军不会舍易求难,放弃水师的巨大优势从南墙的文吕门主攻襄阳,坚信临汉江的北墙才是短毛的主攻方向。

    罗绕典只是往南墙的文吕门派遣了两百勇丁,并未将大部分的预备队投入南墙作战。

    “登陆队,上!”

    趁着舰炮的掩护,上百艘快船从江心疾驰而出。

    每艘快船上都满有数名至十数名不等的北殿将士。

    在众多冲锋的快船中,冲在最前头的一艘快船显得格外显眼。

    这艘快船的船头挺立着一位举着刀盾的年轻军官。

    此人乃是岳州会战被俘之后投效北殿的冯子材。

    “弟兄们,加快速度!”冯子材挥舞着手中的雁翅刀对船上的士兵们吼道,“让那些老弟兄看看,咱们降兵也不是孬种!”

    “排长放心!今日定要第一个登上襄阳城头!拿下先登之功!”冯子材身后的士兵们齐声响应。

    冯子材麾下的士卒大多是来自清军绿营的降兵,他们个个憋着一股劲,想要立下战功证明自己。

    比之升迁极度依赖人脉和金银铺路的绿营,尚处于扩张阶段的北殿军队不仅升迁机会更多,升迁的评判标准相对绿营而言也公正得多。

    虽说一些出身根正苗红的北殿官兵会对绿营降卒出身的北殿官兵有偏见甚至歧视。

    但就具体升赏而言,由于担心被宪兵送上军事法庭,除了在两个不同出身的士卒功劳一样的情况下,军官会优先擢升出身更好的士卒。

    其他情况下,绿营降卒出身的北殿士卒在升迁时不会遭到区别对待。

    绿营降卒出身的北殿士卒靠军功从一介小卒逐步升迁到连长,乃至是营长的例子不在少数。

    立功真的能得到升迁,而且还是很快得到升迁,不必打点,更不必长时间等实缺。

    这是绿营降卒出身的北殿士卒以前在绿营时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故冯子材身后这些老部下愿意跟着冯子材冲在最前头,表现得十分积极。

    快船在炮火掩护下迅速靠岸。

    冯子材第一个跳下齐膝深的江水,高举雁翅刀怒吼:“兄弟们随我冲!”

    冯子材率领陆续下船的全排士卒举着盾牌,冒着城上清军射来的零星铳弹箭矢义无反顾地向前推进。

    七八个火铳手则在盾后交替向城墙上的清军射击,以压制清军。

    “长梯!快架长梯!”冯子材一边挥动手中的雁翅刀,一边催促赶紧架设长梯。

    却见一名扛着长梯的士卒不幸被城上射来的流弹击中。

    冯子材见状顾不得许多,收刀入鞘,亲自顶替那名中弹的士卒,一手扛长梯,一手持盾,将长梯扛到城墙下并架了起来。

    冯子材身后不远处的其他排士卒,瞅见冯子材已经把长梯架设了起来,很有默契地组织火铳手和劈山炮手朝城墙上施放铳炮压制城墙上的清军,为冯子材的登城提供掩护。

    冯子材拔出雁翅刀咬在口中,率先向上攀爬。

    数支箭矢从冯子材耳边呼啸而过,其中两支箭矢甚至射中了冯子材。

    一支射在冯子材的头盔上,震得冯子材脑袋嗡嗡作响,一支射在冯子材的肩膀上。

    庆幸的是清军武备废弛已久,眼下装备四五力弓的清军弓箭手比比皆是,鲜有清军弓箭手拉得动十几力的硬弓。

    若方才射他的清军弓箭手臂力足,用十几力的清弓配以重箭射他,脑袋上那支箭能不能射进来不好说,肩膀上那支箭肯定能破甲。

    虽说被射中了两箭,但冯子材毫不退缩,冒着箭矢继续向上攀爬。

    就在即将登上城头时,一锅滚烫的金汁迎面泼下。

    冯子材猛地侧身,滚烫的液体擦着他的肩膀落下,在布面甲上滋滋作响。

    “排长!”冯子材下面的士兵不由惊呼,为冯子材捏了一把冷汗

    “我无碍!”冯子材取下口中的雁翅刀,怒吼一声,猛地跃上城头。

    城头上三四名清军立刻围了上来。

    冯子材毫无惧色,雁翅刀舞得虎虎生风。

    刀光闪处,血花飞溅,转眼间就有一名清军被他砍翻地。

    “杀!”冯子材如同猛虎入羊群,带着陆续登城的几名士卒杀散周围的清军,以接应后续的攻城部队登城。

    越来越多的北殿士兵顺着长梯登上城头,冯子材率领他们不断扩大突破口。

    “向前推进!夺取城门楼!”冯子材浑身浴血,却越战越勇。

    他手中的雁翅刀已经砍出了数个缺口,但挥刀的速度丝毫不减。

    襄阳镇总兵邵鹤龄听闻已有短毛军登上了襄阳外城的北墙,急忙带着他信得过的百余亲兵剪发辫。

    “想活命的都随本戎把辫子剪喽!接应天军圣兵入城!”

    不知不觉间,邵鹤龄自己都没意识到改了称呼。

    前几日还被他蔑称为短毛发逆的北殿大军,如今丝滑地成了天军圣兵。

    这百余亲兵是邵鹤龄极为信任的贴身心腹,听说剪辫子能活命,没有过多的犹豫,立马剪了辫子,戴上盔帽,随邵鹤龄急匆匆地朝外城北墙赶去。

    半途中,邵鹤龄撞见了一个团练头目。

    那团练头目起初见邵鹤龄带兵来援还很高兴,觉得邵鹤龄很义气,可很快察觉到了不对劲,指着邵鹤龄空荡荡的后背问道:“邵总戎你辫子呢?”

    “老子剪辫投诚啦!”邵鹤龄不等这名团练头目反应过来,便一刀结果了他。

    团练头目一死,周遭的数十名团练不敢阻拦邵鹤龄及其身边百余名杀气腾腾的亲兵,立时作鸟兽散。

    不多时,邵鹤龄便杀至震华门城楼附近。

    走近震华门城楼,邵鹤龄见一伙穿着清军布面甲,盔帽上包着红头巾的人正在追着震华门城楼的清军兵丁团练厮杀倍感诧异。

    暗自寻思道:难不成襄阳城内还有人比我投诚的还快?

    可很快邵鹤龄就反应了过来,这些人穿着清军布面甲,盔帽上包着红头巾的人应当是着甲攻城的天军圣兵。

    襄阳城内的清军兵勇什么尿性他这个襄阳镇总兵再清楚不过,绝没有这么能打,近身肉搏这么勇的清军兵丁团练。

    邵鹤龄见一群兵勇正在一名千总的组织指挥下,正欲以鸟铳和小劈山炮朝北殿将士射击,二话不说,举刀加入战场,连砍带捅,杀散了这群清军鸟铳手和劈山炮手。

    冯子材见城楼上的清军自己打了起来也很惊讶,正欲上前继续掩杀,却见邵鹤龄立马摘掉了头头盔:“我是襄阳镇总兵邵鹤龄啊!我投诚啦!自己人!自己人!”

    邵鹤龄一摘头盔,邵鹤龄身边的亲兵也纷纷摘下了自己的盔帽,露出已经剪掉的辫子。

    冯子材和一名已经登城的连长将信将疑,不敢大意。

    只点名留下了邵鹤龄和邵鹤龄身边几个军官模样的清军,让他们带路攻占内城,至于剩下的亲兵,则缴了械,就地看押。

    邵鹤龄也很知趣,勒令亲兵想活命就老老实实配合。

    攻占震华门城楼,后续的进攻部队源源不断地登墙入城。

    襄阳城外城面积很小,仅占襄阳城东北隅一角,北殿大军很快占领了襄阳城外城。

    获悉短毛大军已攻入外城,罗绕典连忙带领全部还能调动的部队对外城进行反扑,试图夺回襄阳外城。

    襄阳城清军营勇在守城之时尚且不是北殿大军的对手,想要从北殿大军手里夺回已经丢失的外城无疑是痴心妄想。

    进入外城的北殿部队很快击退了清军营勇的反扑,在外城站稳了脚跟。

    狼狈不堪的罗绕典带着从外城的反扑中败退下来残兵回到府邸,准备再组织兵力进行反攻,夺回襄阳外城。

    值此时,襄阳府知府海瑛带着一队心腹团练和衙役打听到罗绕典已经回到了府邸,迅速来到了罗绕典的府邸。

    守门的兵勇认得海瑛,见来人是知府大人,并未加以阻拦。

    “海知府?你来得正好!”

    罗绕典见海瑛来了,不疑有他,反而像是找到了助力一般。

    “快,协助本官调集内城所有可用之兵,随本官一同夺回襄阳外城,襄阳不容有失,襄阳若在我们手里有什么闪失,你我都是千古罪人……”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5196/67462.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