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老朱:真是『完美』的一根刺!【月
推荐阅读:诡异入侵现实,我摸尸就变强 我在唐朝当神仙 祥子修仙记 微笑的女尸 每日一卦,从坊市散修到长生仙尊 末日美利坚 速通武林,拳镇诸天! 古龙世界里的第一深情 沧澜枯荣 神诡制卡师:开局百鬼夜行
第218章 老朱:真是『完美』的一根刺!【月票加更25】
华盖殿内,檀香袅袅。
朱允炆垂首恭立,心跳如擂鼓,面上却竭力维持著平静恭顺。
他能感觉到老朱那审视的目光在自己身上扫过,仿佛能穿透皮囊,直抵内心。
只见老朱放下手中的奏疏,语气平淡地开口:
「允炆,近来在读什么书?」
「回皇爷爷,孙臣近日在读《贞观政要》,偶有心得,亦常向黄学士请教经义。」
朱允炆回答得中规中矩,声音清朗,带著恰到好处的谦逊。
这是老朱派人叮嘱他学的,他自然要首先提出来。
老朱闻言,不置可否,话锋却陡然一转:「你对于朝廷即将开办的『文学盛典』,有何看法?」
【来了!】
朱允炆心头一紧,知道这才是今日召见的重点。
他深吸一口气,将早已打好的腹稿流畅道出:
「孙臣以为,皇爷爷下旨开办『文学盛典』,实乃圣明之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他先定了基调,然后缓缓阐述:
「其一,可广纳天下贤才,使野无遗贤。科举虽为正途,然天下之大,难免有才学之士因出身、地域所限,未能显达。盛典不拘一格,正可弥补此憾。」
「其二,可彰我大明求贤若渴、海纳百川之胸襟,凝聚天下士子之心,使文人归心,教化大兴。」
「其三,增设算学、工巧等科,可见皇爷爷不仅重文章道德,亦重经世致用之学,此乃强国富民之基石。」
老朱静静听著,脸上看不出喜怒,手指依旧习惯性地敲击著扶手。
等朱允炆说完,他才淡淡问道:
「说得不错。那依你之见,这盛典之中,若真有寒门子弟,于算学、工巧之道远超翰林学士,是否当真该授予官职,甚至……位居其上?」
朱允炆略一沉吟,谨慎答道:
「孙臣以为,皇爷爷既开此典,便当取信于天下。若有真才实学,自当量才录用。」
「至于位次高低,当视其才具对朝廷之贡献而定,而非单纯地看出身门第。」
「如此,方能令天下人信服,令贤才竭诚效忠。」
老朱听到这番奏对,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光芒。
【这小子,似乎比以前长进了不少,懂得藏锋,也懂得顾全大局。】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道禀报声:「启禀皇爷!蒋指挥使求见!」
「宣。」
老朱平静地吩咐道。
蒋𤩽快步走入,看到朱允炆在场,仿佛愣了一下,随即向老朱行礼,然后欲言又止。
「有什么事,直说无妨。」
老朱语气淡漠,目光却锐利地扫过朱允炆,注意著他最细微的反应。
蒋𤩽会意,沉声禀报导:
「启禀皇上,关于……关于洪武十五年,皇长孙殿下薨逝前后的调查,有了新的进展。」
朱允炆听到『洪武十五年』、『皇长孙殿下』这几个字,身体几不可察地微微一僵。
他眼中流露出自然的哀戚和一丝疑惑,似乎不明白为何突然提起早夭的兄长。
「臣等查访到一个当年曾在东宫伺候过的老宫人.」
蒋𤩽继续道:
「她提及……在皇长孙殿下染病前数日,似乎有人曾暗中接触过负责殿下饮食的宫人,行为鬼祟。」
「只是年代久远,具体是何人,她已记不真切,只恍惚觉得……可能与东宫旧人有关。」
蒋𤩽的话说得含糊其辞,但『东宫旧人』这四个字,却像一根针,轻轻刺了一下。
朱允炆脸上适时地露出了震惊和难以置信的神情。
他猛地抬头看向蒋𤩽,又看向老朱,声音带著一丝颤抖:
「蒋指挥使,你……你是说,我大哥他……他的死,可能……可能不是意外?!」
他的反应充满了震惊、悲痛和困惑,完全是一个骤然听闻兄长死因可能存疑的弟弟该有的表现。
看不出任何伪饰,也看不出对『东宫旧人』这个指向有任何特别的紧张或回避。
老朱和蒋𤩽死死盯著朱允炆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眼神。
他们看到的是纯粹的震惊和悲伤,没有一丝一毫的心虚或慌乱。
只见老朱与蒋𤩽不动声色的对视一眼,同时对朱允炆做出了判断。
【他,确实不知情。】
老朱眼睛眯了一下,心中对吕氏也有了新的判断。
【吕氏那个毒妇,把这件事瞒得死死的,连自己儿子都没告诉。】
【但她的嫌疑却因此更重了。】
「够了!」
老朱适时地出声打断,语气带著一丝不耐和沉痛:
「陈年旧事,查无实据,休要再妄加揣测,徒惹伤心!」
说完,他挥了挥手,对蒋𤩽道:「此事到此为止,不必再深究了。你退下吧。」
「臣……遵旨。」
蒋𤩽看了一眼朱允炆,躬身退下。
他明白,皇上已经得到了他想知道的答案。
殿内再次剩下祖孙二人。
朱允炆似乎还沉浸在方才的消息带来的冲击中,眼圈微红,低著头,默默不语。
老朱看著他这副模样,心中复杂难明。
既有确认孙子清白的些许宽慰,也有对吕氏更深沉的厌恶,更有对早夭长孙的痛惜。
沉默了片刻,老朱的语气缓和了下来,仿佛刚才的试探从未发生:「允炆。」
「孙臣在。」
朱允炆连忙收敛情绪,恭敬应道。
「你对『文学盛典』既然有此见解,届时,可微服前去观瞻一番。」
老朱淡淡道:
「不必暴露身份,只作为一个寻常士子,去看看天下才俊的风采,听听他们的议论,于你增长见识,明辨是非,亦有裨益。」
朱允炆闻言,心中顿时狂喜。
皇爷爷这不仅是允许,简直是鼓励他去接触文人士子。
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皇爷爷或许并未完全放弃他,甚至可能在为他铺路!
但他强行压住激动,依旧保持著恭谨:
「孙臣……谢皇爷爷恩典!」
「孙臣定当谨记皇爷爷教诲,多看,多听,多思,绝不辜负皇爷爷期望!」
「嗯,去吧。好好读书。」
老朱点点头,语气恢复了平常。
「孙臣告退。」
朱允炆躬身,正准备退出华盖殿。
忽然,老朱的声音再次响起:
「允炆,你对你那些镇守各地的王叔们,如何看待?」
朱允炆刚放松的神经瞬间再次绷紧。
这个问题比之前任何一个都更加敏感,更加致命。
他深知老朱对藩王的态度复杂无比,既倚重又猜忌,尤其是在父王去世后,这种平衡愈发微妙。
他脚步一顿,转身面向老朱,不敢有丝毫怠慢,谨慎地斟酌著词句:
「回皇爷爷,各位王叔镇守边陲,拱卫社稷,于国自有勋劳。孙臣身为晚辈,对恪尽职守、忠君体国的王叔,自然敬重。」
老朱不置可否,只是用那双深邃的眼睛看著他,继续抛出更尖锐的问题:
「那你对允熥,说什么藩王……嗯,『害死』了你父王,扬言『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之类的话,又是怎么看的?」
轰——!
这句话如同惊雷,直接在朱允炆脑海中炸响。
他万万没想到,皇爷爷会如此直白地将朱允熥那极端,且犯忌讳的言论摆到台面上来问。
他迅速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
【绝对不能像三弟那样喊打喊杀,那会显得冲动无谋,激化矛盾!】
【但也不能完全否定事实!】
【父王确实因『红铅仙丹』而死,此物源于周王,经秦王之手进献,晋王袖手旁观,若对此毫无恨意,岂非枉为人子?】
【皇爷爷最重孝道,此刻必须展现出为人子的血性!】
【必须找到一个既能表达悲愤与立场,又不失沉稳,且能区分对待的说法!】
电光火石之间,朱允炆脸上露出了深切的悲戚和一丝压抑的愤怒。
只见他缓缓跪倒在地,声音带著哽咽却异常坚定:
「皇爷爷明鉴!父王英年早逝,儿臣身为人子,至今思之,犹觉五内俱焚,痛彻心扉!」
他先直接表达丧父之痛,奠定情感基调。
「三弟年幼,悲愤之下,言语或有激烈,但其心……与孙臣一般,皆是念及父王,情难自已!」
他没有批评朱允熥,反而将兄弟俩的立场拉到一起,强调是『情难自已』。
紧接著,他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而清醒,带著一种克制的恨意:
「可是!孙臣不敢忘,亦不能忘!父王沉疴,确系因那『红铅』之物而起!」
「此物……源于周王叔之手,由秦王叔进献,晋王叔知情不报,此中因果,孙臣每每思之,寝食难安!」
他明确点出了周王、秦王,以及晋王的责任,表达了无法释怀的恨意,展现了为人子的基本立场,这符合老朱看重的『孝道』。
但就在老朱眼神微动,等待他下文时,朱允炆的语气又陡然变得沉稳而富有层次:
「然,孙臣亦深知,天家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乎国本!」
「周王叔、晋王叔已受惩处,秦王叔……想必亦是受人蒙蔽。」
「其余诸位王叔,如燕王叔,镇守边关,忠心为国,与父王之薨并无干系。」
「孙臣虽痛父王之事,却不敢因一己之悲愤,而迁怒于所有为国尽忠的王叔,坏皇爷爷『屏藩』之大局,动摇我大明根基!」
他清晰地将藩王区分为『有直接牵连的』和『无直接牵连的』,对前者表达了无法原谅的恨意,对后者则表示了基于国家利益的尊重。
既展现了血性,又体现了政治上的成熟和格局。
最后,他叩首道:
「孙臣心中,公私分明,恩怨亦分明!」
「于私,父仇不共戴天,此恨难消!」
「于公,孙臣谨记皇爷爷教诲,当以江山社稷为重,维护天家和睦,使忠臣王叔不致寒心!」
「此中煎熬,唯天可表!」
这一番话,有情、有理、有节、有立场,几乎『完美』地回应了这个死亡提问。
既没有像朱允熥那样鲁莽地全面树敌,也没有软弱到忘记杀父之仇,展现了一个兼具孝心、恨意和政治智慧的复杂形象。
老朱静静地看著跪在地上的孙子,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
有对其丧父之痛的感同身受,有对其敢表达恨意的些许认可,更有对其能区分对待、顾全大局的深沉考量。
良久,老朱才缓缓开口,语气听不出太多波澜,但比之前少了一丝试探的冰冷:
「恩怨分明……不忘父仇,亦不忘国本。你能作此想……甚好。」
他没有对朱允炆的恨意进行批评,反而对『恩怨分明』和『不忘国本』给予了肯定。
「起来吧。」
老朱挥了挥手。
「谢皇爷爷。」
朱允炆暗暗松了口气。
他知道,这一关算是险之又险地过去了,于是恭敬地站起身。
但后背已被冷汗湿透。
「方才说到你三弟,记得去看看他。」
老朱又将话题转移到了兄友弟恭上:「那小子执念太深,要引导他,免入歧途。」
「孙臣遵旨!孙臣告退!」
朱允炆再次躬身,这次退出的脚步,比之前更加沉稳,也更加急促。
他需要立刻离开这里,消化刚才那番凶险的应对。
看著朱允炆消失在殿外的背影,老朱的目光深沉如渊。
【允炆这小子……确实长进了。懂得藏,也懂得演。】
【他对藩王的态度,倒是符合一个『贤德』储君该有的样子,比允熥那混不吝的强。】
【不过……是真这么想,还是只是说给咱听的?】
老朱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的表面文章,尤其是涉及权力核心的继承人。
但至少,从刚才的反应来看,朱允炆在处理这种复杂敏感问题上,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城府和应变能力。
这对于一个可能继承大统的皇孙来说,未必是坏事。
至于允熥……
想到那个满心仇恨、行事冲动的三孙子,老朱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那小子,若让他上位,恐怕第一时间就要掀起一场对藩王的血腥清洗,那将是大明的一场浩劫。
「唉……」
老朱揉了揉眉心,感到一阵疲惫。
儿子死了,孙子们也不让人省心。
这煌煌大明,亿兆生民,最终要托付给谁,才能让他放心?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殿外,仿佛能穿透重重宫墙,看到那个正在漕运泥潭里奋力挣扎、搅动风云的『疯子』身影。
【张飙……你知道你给咱添了多少堵吗?】
老朱甩了甩头,将这些纷乱的思绪压下。
眼下,更重要的是那个可能存在的幕后黑手,是标儿、妹子、雄英之死的真相。
他重新拿起朱笔,将注意力集中到如山的奏疏上。
但朱允炆刚才那番『完美』的回答,却像一根细刺,留在了他的心底。
与此同时,北五所偏殿,小院。
朱允熥独自坐在院中的石凳上,手中虽拿著一卷《史记》,目光却并未落在字句间,而是穿透书页,望著庭院角落里一株在秋风中微微颤抖的枯草。
他的背脊挺得笔直,像是在无声地对抗著周遭无形的压力。
老朱的猜忌,地位的尴尬,行动受限的囚笼感,以及心中的执念,都让他本就不大的年纪,变得愈发早熟。
「小弟!小弟!」
一阵清脆又带著几分不管不顾的脚步声打破了庭院的寂静。
身穿鹅黄色宫装的朱明玉像一阵风似的跑了进来。
她脸颊因急促而泛红,杏眼里闪烁著几乎要溢出来的兴奋光芒,与她身后萧瑟的庭院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姐,您慢些,小心摔著。」
朱允熥放下书卷,脸上露出温和却难掩疲惫的笑容。
在这冰冷的宫闱中,两位姐姐是他为数不多的、能带来真切暖意的人。
朱明玉几步冲到石桌前,双手撑在冰凉的桌面上,身子前倾,迫不及待地压低声音,语气里满是按捺不住的雀跃:
「熥儿!天大的好消息!我刚从母妃旧宫人那里听说,咱们的舅公,凉国公蓝玉,被皇爷爷召回来了!还加封了太子太傅呢!」
她眼睛亮晶晶的,仿佛已经看到了乌云散尽的晴天:
「舅公是咱们的亲舅公!是父王生前的得力大将,功勋卓著!」
「有他回京坐镇,又在皇爷爷面前得了脸,只要他肯为我们说句话,你这禁足说不定立刻就能解了!看谁还敢小瞧咱们!」
朱明玉越说越激动,心思单纯地认为,强大的舅公就是打破僵局最有力的武器。
她习惯了直来直去,对于前朝那些盘根错节的政治算计和帝王心术的深沉,缺乏足够的认知和警惕。
然而,朱允熥听完,脸上的温和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他年纪极不相符的凝重和警觉。
他没有立刻反驳朱明玉,而是沉默了片刻,才语气平稳地道:
「二姐,你的心意,我明白。但正因如此,我们更不能借助舅公之力。」
「非但不能,从今日起,你我还要更加谨言慎行,尤其是要减少与母族的接触。」
「关于舅公的消息,听过便罢,绝不可主动打探,更不可在外流露半分欣喜。」
「为什么?!」
朱明玉脸上的兴奋瞬间冻结,化为浓浓的困惑和一丝不被理解的委屈:
「舅公是自家人,他手握重兵,位高权重,如今又得皇爷爷看重,他若能帮忙……」
「正因为他位高权重,手握重兵,才更是一把悬顶之剑!」
朱允熥打断了她,声音不高,却带著一种冷澈的穿透力:
「二姐,你我与舅公虽然接触不多,但舅公性情刚猛,居功自傲之名,早已传遍朝野。」
「皇爷爷对他,猜忌恐怕远多于倚重。」
说著,他缓缓站起身,走到那株枯草旁,目光仿佛能穿透宫墙,看到前朝的风起云涌:
「如今是什么光景?张师父在朝堂以命相搏,漕运大案牵扯多位藩王,东宫旧事疑云重重!」
「皇爷爷此刻如同绷紧的弓弦,任何一点兵权的异动,任何一丝外戚结交重臣的嫌疑,都可能引来雷霆之怒!」
话音落点,他猛地转身,直直地看向朱明玉,语气中带著前所未有的严厉:
「在这个关头,若舅公行事稍有差池,或是被人趁机构陷,那便是万劫不复!」
「届时,非但救不了我,反而会连累母妃在天之灵蒙尘,拖垮整个常氏家族!」
「甚至……将大姐、二姐也卷入滔天祸事之中!」
朱允熥的分析冷静而残酷,彻底击碎了朱明玉天真的幻想。
她的脸色霎时变得苍白,嘴唇微微颤抖。
虽然对朝政的凶险认知不深,但『祸及满门』四个字如同冰水浇头,让她感到了刺骨的寒意。
她喃喃道:
「可可我们难道就只能这样坐以待毙,眼睁睁看著」
「相比依靠舅公这不确定的危棋」
朱允熥的语气缓和了下来,但眼神却变得更加幽深。
只见他走回朱明玉身边,低声道:「我现在更担心的是张师父的安危!」
提到张飙,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关切,有担忧,更有一种近乎信仰般的信赖。
「二姐,您可知道,张师父他……他为了阻止某些人,为了廓清朝堂,几乎每次都是在用性命下注。」
「他两次搅乱立储朝会,虽未明言,但我知道,他心中……是有我这个不成器的学生的。」
说完,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带著不易察觉的哽咽。
而朱明玉,也对那个『疯子』,有种难以言喻的情绪。
她知道,那个『疯子』在朱允熥最孤立无援、人人避之不及的时候,出现在了朱允熥的世界里,不仅颠覆了朱允熥的三观,还在朱允熥心中种下了『自强不屈』、『坚韧不拔』、以及『敢于反抗』的种子。
「不过,二姐,比起那虚无缥缈的皇太孙之位,我现在更想做的是,查清父王真正的死因!」
朱允熥收拾好情绪,带著一种毅然决然,攥紧了拳头,骨节发出轻微的脆响,眼中燃烧著仇恨的火焰。
「秦、晋、周三位王叔,或许只是被人利用的棋子,提供了毒药,间接害了父王。」
「但那个躲在最深处,精心布局,将『红铅仙丹』送入东宫,害死父王的元凶巨恶……我发誓,必让他血债血偿!」
这一刻,少年身上迸发出的决绝与恨意,让朱明玉感到一阵心悸。
她终于明白。
弟弟心中背负的,远非个人荣辱,而是沉甸甸的国雠家恨。
朱允熥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涌的心绪,对犹自震惊的朱明玉嘱咐道:
「二姐,日后你在宫中,若听到任何关于张师父,或是关于漕运案、父王旧案的蛛丝马迹,多留心记下告诉我。」
「至于舅公和母族那边……暂且远离吧。」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蛰伏,是等待,是比任何人都有耐心。」
他重新坐回石凳,拿起那卷《史记》,目光却比之前更加深邃锐利,仿佛要将这世间的阴谋诡计都看穿。
他相信,师父张飙正在外面,以他独特的方式搅动风云,追寻真相。
而他,即使身陷囹圄,也绝不能放弃。
他要积蓄每一分力量,等待雷霆乍起的那一天,与师父里应外合,定要将那害死父王的幕后黑手,揪出来,碎尸万段!
庭院寂寂,微风拂过。
少年心中复仇的火焰,在无声地、炽烈地燃烧。
求月票啊~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5312/67615.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