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1022章 蛛网密布 利益相关

第1022章 蛛网密布 利益相关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陆云逸便缓缓睁开眼睛。

    感受着身旁的柔软,他发出一声感慨叹息,

    整日被弹劾,也并非没有好处,

    至少不用凌晨五点就去参加朝会,能一直睡到辰时。

    不过,即便如此,陆云逸还是掀开被子早早起身,

    静静沉睡的木静荷微微睁开眼睛,脸上还带着慵懒,眼中闪过一丝疲惫:

    “大人,多睡一会儿吧,您不累吗?”

    陆云逸起身穿衣,笑着说:

    “你睡吧,睡够了再去商行,不耽搁挣钱。”

    木静荷木讷地眨了眨眼,轻轻嗯了一声,又闭上了眼睛。

    陆云逸起身离开房舍,本想先去院中洗漱,再练练枪。

    可他刚出门,见天色还带着几分淡蓝色的阴沉,

    就见管家匆匆跑来,神色慌张:

    “老爷,门前有个自称北城门守将的人前来拜访,说是叫钟瑞。”

    陆云逸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他脑海中迅速掠过京军的诸多文书,

    豹涛卫有位千户名叫钟瑞,只是不知是否便是前来拜访之人。

    “他有说什么事吗?”

    “没说,只说有要紧事,一定要当面跟大人禀报。”

    陆云逸思索片刻,轻轻点头:

    “让他进来吧。”

    “是。”

    陆云逸没有急着去见钟瑞,

    而是先洗漱完毕,又在庭院中活动了一番身子,才走向前厅。

    借着微亮的天色,

    他看到正厅内有个中年人正在踱步徘徊,神色惴惴不安。

    这人约莫三十五六岁,皮肤黝黑,胡须浓密,看着颇为可靠。

    “你是钟瑞?”

    中年人正低头踱步,突如其来的声音让他浑身一哆嗦。

    他连忙看向门口,见站着个年轻人,

    刚想询问对方身份,随即反应过来,先是一愣,而后面露震惊:

    “末将豹涛卫千户、北城门值班守将钟瑞,拜见陆大人!”

    陆云逸上下打量他一番,径直走到上首坐下:

    “坐,找本将有什么事?”

    钟瑞深吸一口气,缓缓坐在下首。

    他眼中闪过一丝纠结,最终化为决绝,沉声道:

    “大人,昨日末将在北城门值守,发现有人从城北大营往城外传递消息。

    末将觉得此事蹊跷,心中有了猜测,便一早前来禀报。”

    “哦?”

    陆云逸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有人违反禁令,为何不禀报上官?反倒跑到本将府上来?”

    钟瑞面色忽然平静下来,抿了抿嘴,

    将声音压到只有两人能听见的程度:

    “大人,末将是山西人,而末将的上官是扬州府人。”

    此话一出,正厅内的气氛陡然凝固。

    站在不远处的巴颂握紧了手中长刀,看向钟瑞的目光多了几分异样。

    反观陆云逸,脸上却露出几分欣慰,

    忽然笑了起来,长舒一口气,似是卸下了心中烦闷,

    “本将就说嘛,朝中与军中并非没有北人,

    你做得很好,依你推测,传递的是什么讯息?”

    钟瑞身子一松,只觉浑身被冷汗浸透,赌对了。

    “回禀大人,城北大营昨日安置的是外迁关中的三千富户。

    末将推测,有人要对外迁之事不利,

    所以才贸然上门,还请大人莫要怪罪。”

    陆云逸点了点头,笑着看向他:

    “你很关心这些富户?”

    钟瑞语气带着几分忐忑,缓缓回答:

    “大人,朝廷已数次向关中迁移富户,

    每次末将都在暗中关注,生怕被人搅局。”

    陆云逸靠在椅背上,神色轻松,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开门见山问道:

    “你支持迁都?”

    钟瑞一愣,没想到这位位高权重的大人如此直接。

    他也不再犹豫,沉声道:

    “末将是北人,自然支持迁都,

    无论是迁去西安、太原,还是北平,对末将的家乡都大有裨益。

    而且,末将也能多些机会回家。

    不瞒大人,朝廷在直隶,

    上官与同僚多是南人,末将作为北人,总觉得格格不入。

    这些年,末将一直不敢告假返乡,生怕离开一日,职位就被人顶替。

    可即便如此,末将也走到了军伍尽头,无论是嘉奖还是升迁,都轮不到我。”

    陆云逸收敛笑容,淡淡道:

    “南人与北人,皆是我大明子民、大明军卒,

    坏的不是南北百姓,而是其中的害群之马。”

    “大人说得是,末将有位上官出自广东,待末将便极好。

    有几次末将被人故意刁难,都是这位上官出手相助。”

    “他叫什么名字?”陆云逸淡淡发问。

    “回禀大人,他名叫詹云泽,

    是豹涛卫指挥佥事,惠州府人,如今已年过五十。”

    陆云逸脑海中掠过诸多军报文书,很快找到了相关记录,点了点头:

    “本将记得他,他曾是东莞伯的前军将领,

    上次出现在文书中还是洪武十六年,那时他就已是指挥佥事。

    这么多年过去,竟一直未有晋升?”

    钟瑞眼中闪过震惊:

    “军中都传,大人有过目不忘之能,忆如渊海,今日一见,末将佩服。”

    陆云逸笑着摆了摆手。

    钟瑞继续说道:

    “回禀大人,詹大人从不在军中拉帮结派,因此被几位佥事孤立,指挥使大人对他也颇有不满。”

    “本官记下了,你的功劳,本官也记下了。”

    陆云逸点了点头,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又道:

    “忘了昨夜的事,全当从未发生过,这种争端,不是你能贸然参与的。

    一个不慎,便可能全家遭殃。”

    钟瑞呼吸猛地一滞,随后剧烈地喘着粗气。

    他何尝不知此事重大?

    如今参与其中的,至少都是正四品以上的实权官员,或是身居殊荣的权贵。

    他一个无背景,还被排挤的千户,根本没有插手的资格。

    可钟瑞自认为有几分敏锐,

    见这些日子迁都之事愈发艰难,终究按捺不住。

    他深吸一口气,几经挣扎后站起身,躬身一拜:

    “多谢大人提点,末将还有一事想问,恳请大人解惑。”

    “说吧,不必客气。”

    “迁都之事.还能成吗?”

    钟瑞声音小心翼翼,带着试探,

    浑身汗毛都竖了起来,仿佛触碰了什么不可言说的禁忌。

    陆云逸沉默许久,而后坚定地点了点头:

    “放心吧,即便这次失败,还有下次。”

    钟瑞眼神一黯,看来大人也不看好此次迁都。

    但他并未太过沮丧,只是躬身一拜:

    “末将知道了。”

    “好了,回去吧,好好操练,好好做事。

    该回家探亲就去,不必有所拘束。”

    钟瑞呼吸一促,敏锐地察觉到话中深意,再次躬身:

    “多谢大人,末将告辞。”

    陆云逸看向巴颂,挥了挥手:“带他从后门离开。”

    “是!”

    等人离开后,陆云逸坐在正厅内,久久无言。

    他没有去猜测昨夜送出城的是什么消息,

    因为结果无非两种,要么动手,要么不动手。

    至于过程如何,对最终结果而言并不重要。

    他深吸一口气,眼中罕见地露出一丝疲惫,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置身其中辗转腾挪,早已耗尽力气。

    这些日子的几次试探,

    都让他有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一件事初期推行时往往十分顺利,

    可一旦想要深入推进、攻克难关,

    总会被莫名其妙的人和事阻挠、牵扯,

    要么就是一拖再拖,拖到事情有了回转的余地。

    至于原因,他也清楚,整个朝廷中,观望的力量占了七成。

    他们既不希望皇党胜,也不希望逆党赢,只是在暗中默契地平衡双方。

    若非发生天怒人怨之事,双方都无法继续推进。

    正当陆云逸沉思之际,巴颂急匆匆地赶了回来:

    “大人,人已经送走了。”

    “他来的时候,没被人发现吧?”

    “大人放心,府邸外的眼线,每日傍晚都会清理,绝不可能发现。”

    陆云逸点了点头:

    “把詹云泽和钟瑞这两人的名字记下来,记到那本棕色小册子里。”

    “两人?”

    巴颂一愣,随即反应过来:

    “是。”

    陆云逸应了一声,又道:

    “巴颂啊,今日再教你一个道理,

    这类刚正不阿的将领,才是军队的中流砥柱。

    可他们往往因为不媚上、不奔走钻营而进步缓慢,

    只能凭借能力和时间慢慢熬资历。

    但不能说他们没有本事,

    毕竟,职位越往上越少,没人提拔,想要晋升难如登天。”

    巴颂面露恍然,连忙将这话记下:

    “多谢大人,属下记住了。”

    陆云逸站起身,走到一旁的书案前坐下,

    扯过纸笔飞速写下几个字,而后将纸条装进信封递过去:

    “把这个送给徐增寿,让他多加小心。”

    “是!”

    临近辰时,明媚的阳光驱散了秋日夜晚的寒气,洒向大地。

    奉天殿的殿前广场上,

    诸位大人陆续从中走出,各自向衙署而去,脸色皆凝重到了极点。

    又是凝重的一天!

    自从废钞之事被提出后,没有哪一天的朝会是安宁的。

    今日的争论更是激烈,

    甚至差点有人在朝堂上动手,做出不敬之举。

    这让几位老成持重的大人连连摇头,

    朝廷是威严国法所在,怎能因政见不合就当众打闹?

    户部队伍中,左侍郎傅友文脸色阴沉,几次长吁短叹以缓解心绪。

    可一看到前方走着的孔天纵,

    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如今户部衙门已然派系林立,

    左侍郎与右侍郎的态度截然相反,

    甚至能在朝堂上吵起来,让外人看笑话,实在荒谬!

    傅友文看向身旁的户部主事赵书楠,问道:

    “郁新去江南还没回来吗?”

    赵书楠是个四十多岁的男子,沉吟片刻后回答:

    “大人,郁大人的妹妹病重,陛下特意准了他三个月的假,如今才过去一个多月.”

    “哼。”

    傅友文眼中闪过一丝阴郁,毫不顾忌地埋怨:

    “这个郁新,溜得倒是快!

    好不容易把半条命丢出去才换来升迁,还没到任就离京,白白让孔天纵捡了便宜。

    本官真不知道他回来后,还能不能坐回右侍郎这个位置。”

    赵书楠脸色也有些古怪,心中同样不是滋味。

    户部侍郎掌管天下钱财,何等诱人?

    这位郁大人倒好,说走就走,让别人摘了桃子。

    如今这位摘桃子的孔大人,

    还仗着家世在衙门中处处与自家大人作对。

    想到这里,赵书楠叹息一声,

    想着要是谁能让自己官升一级,那拼了命都行!

    “部堂大人莫要着急,不是还有市易司的陆大人吗?

    他与咱们这位孔大人不对付,或许可以借一借他的力量。”

    傅友文听后眉头微皱,在人群中找了一圈,才恍然想起,

    陆云逸几次回京都被弹劾,

    参加早朝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过来。

    “陆大人事务繁多,关键时候,还是要靠咱们自己。

    宝钞提举司现在迟迟不肯增设兑钞点,

    难道还能被一个八品官难住?

    把那个提举换掉,换个北人,最好是关中的,你心里有合适的人选吗?”

    赵书楠一愣,迅速在脑海中过了一遍户部人员名单,

    忽然眼睛一亮,将声音压低:

    “部堂大人,宝钞提举司行用库的管事熊向文,下官记得是汉中人,此人正好合适!”

    傅友文面露思索,吩咐道:

    “找机会和他见一面,旁敲侧击问问,看他愿不愿意升官发财。

    至于那个现任提举,你去搜集他两条罪证,下午本官要在衙门合议上提此事。”

    赵书楠眉头一皱,连忙应道:

    “放心吧大人,这位提举本就声名狼藉,罪证随手可得。”

    “嗯,尽快去办。

    如今各部都在争相出头,咱们户部也不能落后。

    增设些兑钞点,也好吓一吓那些乱党,让他们别得寸进尺!”

    “是!”

    皇城之外,辰时的阳光刚漫过城北大营的水泥墙,营内就已人声鼎沸。

    富户们早已起床,

    背着包袱、牵着孩子,围着自家的车驾打转。

    每辆车的车辕上都系着不同颜色的布条,

    红色是前队,蓝色是中队,黄色是后队。

    这是徐增寿昨日特意让人安排的,

    既方便清点人数,也能防止队伍走散。

    “娘,我的老虎玩偶呢?”

    一个穿着棉袄的小男孩拽着妇人的衣角,哇哇大哭。

    一旁的中年男子正在翻行李箱,眉头皱得很紧:

    “别找了!那玩意儿值几个钱?到了关中,爹再给你买新的!”

    旁边的仆妇连忙打圆场:

    “老爷别急,夫人的梳妆匣里我见过那玩偶,这就去给小少爷拿。”

    徐增寿骑着一匹枣红马,沿着队伍缓缓前行,

    看到这一幕,嘴角渐渐勾起笑容,

    他穿着一身亮银甲胄,甲片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手里握着马鞭,却没怎么挥动,

    只是时不时停下来,查看车驾上的货物,

    既怕这些富户偷偷带太多东西,也怕有人藏了不该带的物件。

    “将军,火枪队都伪装好了,

    兄弟们都换了粗布衣裳,跟车夫没有区别。”

    冯云方骑马跟在他身边,声音压得很低。

    他的目光扫过中队那些拉车的车夫,

    这些人肤色黝黑,皮肤褶皱,

    看着像常年劳作的庄稼汉,

    此刻正眯着眼睛打量四周,与普通百姓并无二致。

    徐增寿点了点头,勒住马缰绳,看向后方:

    “李芳英呢?让他把前队的骑兵再点检一遍,别少了人。”

    “来了来了!”

    李芳英骑着马匆匆跑过来,

    手里拿着一本花名册,脸上带着少年人的急切:

    “将军,前队三百骑兵都到齐了,马具也都检查过,没问题!”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就是有几个富户想跟前队一起走,说前队安全,您准不准?”

    “不行。”

    徐增寿想都没想就拒绝:

    “队伍编排不能乱,前队是骑兵,要负责探路,带着富户走不快,让他们按原计划归队。”

    “是!”

    李芳英应了一声,刚要转身去回话,就见一个穿着锦袍的富户凑了过来。

    这人是城西绸缎庄的王老爷,他弓着腰,手里递过一锭银子:

    “徐将军,小老儿想跟您说个事。

    我那车上装的都是绸缎,怕路上受潮,能不能让弟兄们多照看照看?”

    徐增寿没有接银子,只是淡淡道:

    “王掌柜放心,每队都有专门看顾货物的军卒,丢不了也潮不了。

    您赶紧归队吧,再过一刻钟就要出发了。”

    “好好好”

    王老爷讪讪地收回手,转身钻进了中队的车驾里。

    冯云方在一旁低声笑道:

    “将军,您这性子,可别把富户们得罪了。”

    “得罪总比出事好。”徐增寿勒紧缰绳:

    “陆云逸大人说过,治军要从严,要赏罚分明。

    这些富户事儿多,按军卒的规矩管着,才不会出乱子。”

    说话间,京城方向传来洪钟般的报时声。

    徐增寿抬手一挥:

    “出发!”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5866/66809.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