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平凡的世界》
推荐阅读:偷来的仙术有点神 破文求生!难料禁欲男主玩更花 熊孩子重生记 克夫女穿成女王妃 拒医渣男后,七零娇医被首长缠上了 那些年,有你陪伴真好 深渊入侵:文明守望者 盛世重生:摄政王娇宠王妃 洪荒:登仙炼道,弘法天尊! 昊天归来
第431章 《平凡的世界》
由于「鲁迅文学奖」设立搞的不了了之了,大家的火气都很大。至少要把茅盾文学奖大搞特搞才是。
现在这一奖项正在收罗过去几年发布的作品,入选者众多。
余切的《潜伏》、刘白宇的《第二个太阳》都是有力竞争者,除此外,还有《金瓯缺》等小说。
这都是85年之前完成的。
现在已经是88年,因此,有人提出可以把86年甚至87、88年也算进评奖范围(因为实际在89年评奖),这会导致个什么情况呢?
比如,《穆斯林的葬礼》入选。比如,《少年天子》入选。
偏偏这些小说在后世看来,是这一届茅盾文学奖的大败笔。
还有余切一系列说如何排定?他量大管饱,起码有《落叶归根》、《血战老山》多部小说能入榜。
如果你让余切入榜,一人评选多次,茅盾奖不如变成余切奖?
如果你不让余切其他小说入榜,似乎这个奖失去了评选的意义一它是为了评选出一定时期内,具备代表性的小说和小说作者才举办的。
《京城文学》的李铎说了个公道话:「作为评委我很为难,作为被评选的作者很为难,余切也很为难。」
截止到88年八月份,作协评奖办公室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出版单位推荐作品九十多部。随后,评委会聘请了22位评论家组成读书班,分散阅读推荐作品。
这些人当中有丁柠、马峰、刘白宇、程荒煤、李铎、朱生昌等似乎不怎么出名,他们都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艺评论家。
文艺评论家!
这不是你认为你自己是,你就是的,做评论家得有影响力,直观来看就是有无背景。
李铎是《京城文学》主编,程荒煤是电影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马峰先后做过晋省作协、文联的一把手。其余的就不提了,背景差不多。
是这样的一帮人。
余切也有个一官半职,他目前是京城作协的副主席,其实在众人当中职位最低,不过,显然没有人敢轻视他。
「余老师!」原先和余切照过面的程荒煤和他握手道。
「你在斯德哥尔摩走到了最后五人名单,真的假的?真是扬我国威,简直是文坛盛事!」
其余人也好奇的看过来。
虽然余切距离他们非常远,但诺奖无疑是更遥远的。
得过诺奖的华人有那么几位,但土生土长出来的诺奖获得者一个也没有。甚至于,走到五人大名单的也没有。
李铎向来说话直白,他道:「如果你进入五人大名单的事情是真的,你已经是中国作家有史以来的第一位!」
这话太吓人,李铎又找补道:「当然,我们不能光看那些外国人怎么想!可是,如果我们要看的话,事实就是这样。「
他说的话有点诺言诺语,左右脑互搏。但余切很喜欢,李铎几句话说明了余切的牛逼之处。
有李铎把话说得这么绝,余切自然不用夸耀自己了。他讲了几句自谦的话,再爆了一个料:「入选诺奖提名的人有很多,拒绝过的人也很多。」
「有什么说法?我真的想听听。」李铎老顽童似的,脸都激动得红了。
「我记得的就有两位,一个是鲁迅,他被人提名诺奖,但他拒绝了。因为他当时认为民国积贫积弱,如果他要得了个什么提名,反而会麻痹国民,以为民国还可以,害处很大!」
这确实是一个料。众人都没听过,只见原本和余切不认识的丁柠、马峰等人也附耳过来。
「另一个是钱忠书,他就很低调了。可能你们都不知道,他也拒绝了外国人的提名。」
「这原来是真的!」程荒煤高呼一声,然后长叹道。
他俩有段时间都在社院做同事,多少听说了一些风声:钱忠书在海外颇有名气,有汉学家专门写信来问他,是否能接受提名他去诺奖。
钱忠书自知自己实力不够,加之他不爱热闹,随即婉拒。
那么问题来了一—原来中国有过不止一位诺奖提名者,这是否就使余切的名誉蒙上了一层阴影呢?
余切透露道:「诺奖每年于十月开奖,开奖后立刻寻找下一年的获奖者。全世界有资格提名诺奖的个人或机构纷纷寄来信件,在次年一月份后停止接受,开始进行评选。」
「大部分人就停留在这一环节,有多少人呢?我不好说,我只能说下一个环节是约两百人的长名单——」
「嚯!」李铎很吃惊,「那你的意思是,前一环节得有大几百甚至上千个了!」
余切笑道:「可能是这样,由于我并不在诺奖的评委会当中,所以我不知道。这些评选信息是保密的。」
程荒煤也问道:「既然保密,那我们怎么能知道流程,甚至知道大概名单?
,「这就是西方的特色,这么多年下来,围绕在诺奖上下早已形成了产业链。
一些参与过诺奖评选的人,会被菠菜公司的重金利诱,透露出真实名单!菠菜公司为了挣钱,自然要调整赔率,我们看赔率就知道谁更容易获奖。」
而后,在三四月份,这个两百多人的提名名单,会被急剧浓缩到二十五人以内,到这个时候,菠菜公司就会开盘了。
到五月份时,一份五人大名单就被提交封存,等到九月份才开始评选。
中间的四个月留给评委观摩决赛圈选手的作品。
然后在十月开奖前的一个月,评委密集召开三次会议,直至确认最终名单。
菠菜竞猜也在这一期间达到顶峰,登顶全世界各国的头条。
评委众人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诺奖评选是这么一回事,真是一场商业马拉松O
程荒煤说:「我看我们茅盾奖评选,比诺奖还要辛苦!他们是看最终五人大名单的作品,我们却寄来了九十多份!讲个实话,哪里看得过来!」
的确如此,根本看不完,那靠什么来评选呢?
自然也要靠势力、靠背景了。
所以茅盾奖也是从这一届开始抽象,含金量逐年降低。巴老虽然担当评委会主席,然则以他的身体情况,他绝不可能看完这九十多本小说!他只是被拉进来的上一时代的吉祥物罢了!
会开完了,评委会邀请余切加入进来。
「你不要怕作为评委得不了奖,我们这次评委中的刘白宇就是评委,他的小说也入围了,又能怎么样呢?」
程荒煤和李铎都来劝说余切。
他们是这样想的:不论余切得奖还是不得奖,他的地位已经在这里。
评委会中如果没有余切,会显得这个评委会没有含金量!
余切感到很震惊:原来真特么有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关键是刘白宇还真的获得这一届的茅盾文学奖。
卧槽,还是城里人会玩啊!
余切婉拒道:「让我考虑一下。」
然而,这届评选会后来发生的事情越发抽象。
在九十多部作品都看不过来的情况下,评委会却主动把评选范围扩大到了88
年,也许是为了办一个文学大年。
这一举动的直观效应,就是各地送来的作品已达到近两百部,不要说是看完一些书就是连名字都不被人记得!
《少年天子》、《穆斯林的葬礼》等小说也如历史上一般进入到评选名单中,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十分优秀,而因为在当时看来,这些作品的发行平台大,销量好,又有名编作为背书。
评选也渐渐走向较为庸俗的一面。
谁有流量,谁有背景,谁就能入选。反之,谁就绝不能入选。
这并非是说评委会的人都是酒囊饭袋,而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后果,他们选择了在当时看来更有利的评判标准。
谁在这种筛选模式下倒霉了?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垚。
他既无师门传承,为人也十分内向,谈不上什么交友,是个典型的宅男。
路垚身上没什么钱,但他却急于得到圈内作者的认可,因此他一有钱了,就要拿来请客吃饭,有时甚至借钱来请客吃饭。
他像个小地方来的人,生怕被人发现了自己的穷酸气。但这些吃吃喝喝买不来评委会的尊重,在评奖期缩短的情况下,路垚的小说更难被评委注意到!
《十月》的张守任得知茅盾奖改了评选方式后,心急如焚。他私下来找余切:「《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真正的好书!质朴平凡,厚重沉实!路垚为了写这部小说呕心沥血,人都废了!」
「他住在煤矿,每天写作通宵达旦,然后睡觉到下午!」
余切这才知道路垚抽烟、喝咖啡的内幕:他的小说叫座不叫好,圈内不承认他的小说。路垚自然急火攻心。
由于近年来流行实验性文学,所以,《平凡的世界》文学性不被承认。各大杂志社的编辑团队,在这一时期都比较「浮躁」。
《平凡的世界》恰好是那种一开始很难看进去的小说。
「在发表到《花城》之前,你不知道的是,路垚的小说还发去了《当代》,然后被退稿!退稿后,路遥整个失了魂儿,这对他来说简直是侮辱、打击!但他终究要发稿子,于是又去《花城》,《花城》刊登后明明读者反馈很好,杂志社却不愿意刊登《平凡的世界》第二部——」
「如果不是我们《十月》找到他,路垚已经打算把稿子发去《黄河》(一份市级别刊物)——他一路走来颠沛流离,就希望茅盾文学奖能对他公平一些,起码给他一个提名,现在这也不可能了!」
余切确实发觉了这届茅盾奖的惊天bug!
原本它因为各种原因,推迟到了91年举行,使得评委会有充足的时间,把所有小说都拿来看。
《平凡的世界》就此脱颖而出。它是如此优秀,以至于后世读者回忆起这一届茅盾奖时,只觉得《平凡的世界》是名符其实的。
而现在,因为作品数量更多,而评选期更短,导致此书石沉大海。
《平凡的世界》在后世连续多年蝉联大学生「文学类书籍借阅」榜单第一名;《平凡的世界》最终在91年获奖,路垚也在第二年与世长辞,不过,他在死前看到了自己的心血被肯定。
当年那些退稿过路垚的编者,迫于压力,纷纷写文章来道歉。
「余老师!」张守任说,「我从来不替人跑奖,但偏偏有两次例外!一次是这个路垚,还有一次是你!」
「那几年的评委会主席也是巴老,我和王总编跑到沪市去为你跑奖,生怕巴老不能注意到你!现在我又走到了当年一样的境地,而我面前的人换成了你!」
张守任都把话到这个程度,余切不得不答应了。
「你让我来想想办法,我保证,至少给《平凡的世界》一个公平的机会!」
这个八月简直是颁奖季前赛,聂伟平也来余切家里吃酒。
对这个酒肉朋友,余切很珍惜。他罕见的下厨做上一桌好菜,盛情款待聂伟平。
因为第一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即将开赛,聂伟平已经获得「棋圣」称号,他是否能走上登神之路,就要在这次围棋比拼中见分晓。
应氏杯由宝岛企业家应昌期赞助,可以说,这就是应昌期专门为聂伟平设立的奖项,和他有直接关系。
「应老是个围棋界的老顽童了!他年轻时虽然收入微薄,却努力坚持学棋,生活安定后,就广邀天下朋友会棋,切磋棋艺。「
「不过!」聂伟平惋惜道,「应老发现日本棋馆制度良好,棋具、书籍完备,而国内则棋风式微,无人过问。「
「围棋本来是中国人发明的事情,而中国人却不如日本这个徒弟!」
余切也知道这个应昌期。他前后捐助上亿台币一一这可是八九十年代!应氏杯的冠军有四十万美金奖金,位列全世界所有围棋比赛之冠,于是应氏杯一炮而红。世界各国媒体纷纷前来报导。
应昌期被认为是「围棋界的诺贝尔」,应杯自然也就成了「天下第」的争夺战。
「你什么时候能成为天下第?」余切问他。
聂伟平豪气万丈道:「就在今天!」
:
(https://www.635book.com/dzs/76224/67399.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