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华娱唯一太阳 > 第225章 富贵还乡!(13)

第225章 富贵还乡!(13)


“兴国!王梅!你们家大导演回来啦!”

    刚下了车,就有眼尖看到了他,立刻扯着嗓子喊。

    瞬间,这一嗓子激起了千层浪。

    单元楼里呼啦啦涌出一群人,打头的正是父亲沈兴国和母亲王梅。

    王梅看了看沈善登提的东西,笑得眯成了缝,嘴里不住说:“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还买什么东西。”

    “比奥运的时候,稍微瘦了点,也更精神了!”

    沈兴国依旧保持着沉稳,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进屋,外面冷。”

    沈兴国和王梅的身后,则是浩浩荡荡的亲戚大军。

    “不少人啊。”

    沈善登惊了一下。

    “善登回来啦!”

    “哎呦,咱们的大导演可算回来了!”

    “哥,你拍的那个《嘉靖》太好看了!我们全班都去看了!”

    “登子,现在可是了不得啊,给咱老沈家光宗耀祖了!”

    七嘴八舌的问候和赞誉将沈善登包围。

    沈善登就有点累了。

    怎么回家也累!

    好在对此,他早已习惯,笑着一一回应,递上早就准备好的年货和红包。

    孩子们不仅有红包,还有一些明星的签名照,欢呼雀跃。

    长辈们接过名贵的烟酒滋补品,脸上乐开了花。

    不过大人礼数不能废,三辞三让之下,才勉强接受了,还要客气两句

    “回来就好,花这钱干啥。”

    沈善登心里明镜似的。

    过去几年,特别是打算读研,放弃了“铁饭碗”去搞什么电影,在亲戚圈里没少惹来非议和担忧。

    父母电话里偶尔的欲言又止,以及从旁人口中听到的零星话语,都让他知道,自己的“不务正业”、“瞎折腾”,为此父母没少听闲话,也没少为他承受压力。

    好在沈善登两世为人,很清楚和父母沟通的方式。

    实际上,大部分家庭,当然不是指全部,总有奇葩。

    一般来说,孩子上大学之后,父母和子女的强弱关系就开始转换了。

    子女只要稍微表现的懂事,哪怕是装懂事点,也会很容易获得父母的支持。

    沈善登就给父母画饼,导演好啊,艺术家,看看张一谋、陈凯各、冯晓刚多风光!

    再加上从抄歌上赚的钱,哪怕失败了,也输得起。

    很容易就获得了父母的支持。

    《督公》成功之后,自然一切都不一样了。

    如今,电视里反复播放着《嘉靖》破两亿的新闻,报纸娱乐版块上是他和吴京、陈道明等人的合影。

    沈善登用最能理解的成绩,将所有的质疑和闲言碎语砸得粉碎。

    这个家,因为他,成为了整个家族毋庸置疑的中心。

    爷爷那边德高望重的长辈,姥爷那边有些疏远的亲戚,听说他今天回来,此刻都汇聚于此。

    家里挤满了人。

    母亲王梅忙着张罗茶水点心,指挥着几个妯娌帮忙,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容光。

    父亲沈兴国则被叔伯舅舅们围在中间,听着他们谈论家国大事。

    也不说话,就是点头。

    沈善登前世看不出来,这一世能看出父母都是有智慧的。

    早年他父母双职工,不过九十年代,为了给他赚学费,父亲就下海了。

    不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也许不知道,当年半年多甚至一年没有工资,也都发生过。

    没做什么大生意,就是卖卤肉,一开始是小摊,慢慢的自己开了店。

    靠这个,给沈善登赚了学费,也攒出了在青岛安家的房子,全款。

    沈善登依然记得,上辈子父亲拿出四十万的惊讶。

    那时,他明白了,父母是真的能攒钱。

    也是真辛苦。

    沈兴国不说话,但腰杆挺得笔直,偶尔递上一支儿子带回来的好烟。

    有亲戚凑到沈善登身边,小心翼翼问。

    “登子,你看我家那小子,高中毕业也没个正形,能不能去你公司打个杂,学点东西?”

    还有表姐暗示:“善登啊,你认识那么多大明星,能不能帮我要个签名照?”

    当然更让沈善登绷不住的,都一年了,还有人悄悄问他摄影展。

    “真的吗?”

    还有人表示港星一个个冰清玉洁,连手都没和人拉过。

    唉!

    这个年代对港岛是有滤镜的,加上媒体长期的宣传,鲜少报导港岛不好的一面。

    就像是以后,对宝岛,也是如此。

    很多国人习惯性把人往好的想,不知道外面的情况。

    当然,嘴硬的是少数。

    沈善登感觉摄影展最大的作用是破了滤镜。

    彻底打碎普通人对港圈的遮羞布,大陆也受到波及,从此影视圈变成娱乐圈,往娱乐至死的方向发展。

    沈善登游刃有余地应对着,该婉拒的婉拒,该应承的应承。

    不是大事,随手就帮了,大事的话,就下次一定。

    前世毕业了就留在了青岛,从表面上,当然是一种出人头地。

    但就和那些出国的一样,他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还是希望孩子留在身边。

    这一世,去了BJ,比青岛更远。

    所以沈善登还是挺享受这种给父母“涨脸”的感觉。

    远比在名利场接受恭维更踏实,也更温暖。

    送走了亲戚,沈善登又提了搬家,不去BJ,也至少换个大点的房子。

    这一次,父母终于答应了。

    很快,到了春节。

    沈善登家里的客人更多了,在饭店定了三桌。

    女人也能上桌。

    不用在厨房。

    喝酒的一桌,女的一桌,孩子一桌。

    沈兴国端起酒杯,看着满堂儿孙,目光最后落在儿子身上,声音有些哽咽。

    “今年,咱家算是团圆了,也兴旺了!别的不多说,为善登的事业,为咱们一大家子的健康和气,干杯!”

    “干杯!”

    窗外鞭炮声震耳欲聋,烟花在夜空中绚烂绽放。

    屋内暖意融融,笑语喧天。

    沈善登专门给还在剧组工作的吴京、周奇峰发了祝福视频。

    他能在家里潇潇洒洒,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

    初一,出去拜拜年,没磕头。

    当然也有地方磕头。

    不过磕也是一个家族的人,对着厅堂磕,敬的是祖宗。

    除此之外,其他时间都是窝在家里,

    然后是走亲亲。

    1月28日,初三。

    BJ。

    春节刚过,还是春寒料峭。

    而《南京!南京!》剧组核心成员,心里却揣着一团火。

    “定了!2月19日,全国公映!”

    谭洪在内部会议上宣布。

    闻言,陆钏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谭洪冷静道:“我们先安排几场小范围试映,摸摸底,也造造势。”(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6660/67458.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