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华娱唯一太阳 > 第199章 登峰影业(14)

第199章 登峰影业(14)


8月1日。

    一家名为“登峰影业”的新公司悄然挂牌成立了。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家公司的成立。

    登峰影业的开业典礼,简单得近乎简陋。

    没有邀请媒体,没有广宴宾朋,只是在公司内部举行了一个小范围的仪式。

    这确实是一件小事。

    小到在奥运前夕波澜壮阔的舆论海洋里,连一丝涟漪都未曾激起。

    业内偶尔有人瞥见这则工商注册信息,大多也只是一瞥而过,觉得“登峰影业”比“善登文化”更有意境。

    也有人心下嘀咕一句,觉得“善登文化”辨识度更高,而且也有了一定名气。

    但旋即,大众关注就被更多关于奥运开幕式的猜测,明星动态所淹没。

    不过对于沈善登来说意义重大。

    善登文化作为控股母公司,旗下拥有了第一家具备制片资质的实体,登峰影业。

    这标识着沈善登的电影版图,从项目运作正式向体系化、公司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仪式上。

    沈善登没有发表长篇大论的演讲,只是让行政人员分发了一份他亲自撰写的简短书面致辞。

    白色的A4纸上,打印着寥寥数语。

    “诸位同事,今日,‘登峰影业’正式成立了。用‘登峰’为名,不是因为登顶容易,恰恰是因为攀登艰难。”

    “正因其难,正因其险,所以我们才要去攀登!所以攀登才有意义!”

    “此非一朝一夕之功,望与诸君共勉,以此为始,攀登不息。”

    话语平实,但却让公司员工心潮澎湃。

    沈善登给出了丰厚合同,各方面保障待遇业内独一档,相比其他影视公司工资翻倍只是基础。

    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加班几乎是常态,不给出丰厚待遇,不可能有战斗力。

    至于最早跟着的员工,深知沈善登不爱名利。

    他们跟着沈善登,从《督公》的筚路蓝缕,横空出世,再到《囧途》的别开生面。

    只要不掉队,好处大大滴。

    仪式结束。

    沈善登召集了马有德、周奇峰等管理层开了个小会。

    会议室里,沈善登靠在椅背上,目光扫过眼前这几张熟悉的面孔,开了个玩笑:“现阶段的登峰影业,说白了,还是个草台班子。”

    “不过别拿村长不当干部,草台班子也是班子!”

    沈善登接着道:“咱们至少把这第一步迈出去了,把摊子支起来了。这就是从零到一,最难的一步。”

    “相比于挂个牌子,更重要的是规章制度。制片班、导演班、编剧班,折腾了这么久,总算是摸爬滚打,攒出了一套课程体系。”

    “从《督公》到《嘉靖》,再到《囧途》,咱们也复盘总结出了一套干活的方法论。”

    “这套东西,管不管用,灵不灵光,还得靠后面的项目去检验,去打磨。但最起码,一个框架,算是立起来了。”

    他示意周奇峰将一份刚刚打印出来,还带着油墨味的文件分发下去。

    文件扉页上,赫然几个大字,“登峰计划”纲要(初稿)。

    “今天,就以文件的形式,正式确定下来。”

    沈善登的声音沉稳有力,“登峰计划的核心目标,就是用五年时间,初步建立起咱们自己的、靠谱的电影工业化制作体系。”

    “而这个体系成果的试金石,就是《绣春刀》,这部要开启我们‘王朝电影宇宙’的超级项目。”

    《绣春刀》也是沈善登证道大导位格的一部电影。

    吴语森有句话没说错,只有超级制作,才能诞生超级大导。

    此外,电影品类也很重要。

    剧情片、喜剧片,或者冲奖文艺电影,这些只是小道,没法产生大导。

    历史大片,基于中华几千上万年历史的题材,这个类型,是大道。

    配合大项目,如果成功,是能诞生大导的。

    这样的导演,是能够在一国电影历史上留下名字的。

    五年。

    绣春刀。

    沈善登目标清晰,路径明确。

    八月的BJ,空气前所未有的灼热与躁动。

    不单是暑气,更是举国上下,对即将开幕的奥运盛事按捺不住的期盼。

    街道两旁,奥运旗帜迎风招展,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

    巨大的喜悦和紧张感,笼罩着这座千年古都。

    沈善登趁着开幕式前这几天,把父母从老家接了过来。

    老爸沈兴国老妈王梅没怎么出过远门,第一次来到首都,看什么都新鲜。

    沈善登再忙,也抽空陪着二老去了趟天安门广场。

    站在宽阔的广场上,望着城楼上庄严的国徽和迎风飘扬的国旗。

    偶尔有人认出沈善登,来要合影签名。

    看着父母脸上自豪神情,沈善登心里也很是满足。

    个人的成功,能成为家人骄傲,那这奋斗,便又多了一层意义。

    一晃。

    举世瞩目的八月八日终于到来。

    夜晚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如同巨大的涅槃凤凰,在夜幕下熠熠生辉。

    沈善登带着父母,也接来了大蜜蜜的父母。

    两家人一起,置身于这座梦幻般的场馆中,成为了历史性时刻的亲历者。

    回到家中,已是深夜。

    大蜜蜜乖巧的给沈善登父母端上温水和切好的水果,安顿好长辈休息后,才和沈善登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一关上门。

    大蜜蜜脸上那维持了整晚的笑容就垮了下来,她凑到沈善登身边,郁闷道:“前面都挺好的,简直完美!就是,就是最后那主题歌,《我和你》,是不是有点,太软了?”

    她皱着秀气的鼻子,努力寻找合适词汇。

    “那么锣鼓喧天、气势磅礴的场面,把所有人的情绪都吊到顶点了,结果最后来这么一首,慢悠悠、软绵绵的歌?”

    “感觉就像,就像烧得正旺的炉火,被人泼了一盆冰水。”

    闻言,正解着衬衫扣子的沈善登,动作顿了顿。

    说实话,他当时在现场也有类似的感觉。

    在那种极致辉煌之后,需要的是一首运动、快乐的歌曲,带动氛围,而不是这样一首过于抒情,甚至显得有些突兀的地球赞歌。

    尤其是得知这首歌的创作者,正是开幕式音乐总监本人。

    沈善登想说脸都不要了。

    不过,他说话到底比大蜜蜜婉转些,淡淡道:“可能,人家的理念更超前吧,地球人,国际化视野。BJ和伦敦的交接嘛,总要体现一下。”

    大蜜蜜眨巴着大眼睛,追问道:“可这是奥运会啊?是运动会,比的是更高更快更强,跟地球一家亲,有关系吗?”

    “而且,这不是我们的奥运会吗?”

    她这一问,一针见血。

    沈善登笑了笑,调侃道:“蜜蜜,这你就不懂了。这叫文化,这叫艺术。”

    “在这种举世瞩目的场合,弄一首激昂奋进的,那多俗气,多直白啊?就得是这种抒情慢歌,才显得这帮文化人、艺术家,‘聪明’,有‘格调’。”

    他走到床边坐下,拍了拍身旁的位置,示意大蜜蜜坐过来。

    “你想想,青史留名的机会摆在眼前,咬咬牙,不要脸一点,直接把自己的作品顶上去,这事就算成了。”

    “以后人家提起北京奥运,就得提这首主题歌。还能卖版权和碟片。至于合不合适?人家张口闭口就是‘人性’、‘世界’、‘大同’,站在这道德高地,你怎么质疑?”

    沈善登道:“这就叫艺术的外向性。”

    大蜜蜜顺从的坐到他身边,歪着头问:“外向性?什么意思?”

    “简单说,就是胳膊肘往外拐。”沈善登言简意赅。

    大蜜蜜先是一愣,随即“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轻轻捶了他一下。

    “你这人,嘴真损!”(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6660/67487.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