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华娱唯一太阳 > 第200章 舔狗三大(24)

第200章 舔狗三大(24)


沈善登也笑了。

    电脑屏幕上是一则财经新闻。

    美国8月8日早间(北京时间8月8日晚间)消息,继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后,标普将美国房地美(Freddie  Mac)及房利美(Fannie  Mae)评级由AAA下调至AA+。

    大蜜蜜凑过来问:“这,什么意思?”

    大蜜蜜对金融术语不太懂。

    “什么不懂还炒股?”沈善登笑道:“意思就是,老美那边,要开始刮风下雨了。”

    而且这个时间点,也有意思。

    就是这边谈完,那边就开始挤泡沫了。

    后世,这边不答应,加息要硬挺着。

    也就配合这一次,老话说得好,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大漂亮刚稳下来就重返亚太,太不要脸了。

    国运又来了,自助者,天助之。

    沈善登高兴的揽过大蜜蜜,在她脸上亲了一下。

    大蜜蜜被他突如其来的兴奋弄得有点懵,轻轻打了他一下,嗔怪道:“小声点!爸妈还在旁边房间呢!”

    沈善登低笑着,故意逗她:“哟,这还没过门呢,就叫上爸妈了?”

    大蜜蜜脸一红,啐道:“谁叫了!我是说叔叔阿姨!”

    “放心吧。”沈善登凑到她耳边道:“这房间我特意做了隔音。”

    温热的气息拂过耳廓,大蜜蜜的脸更红了,像熟透的苹果。

    身体不自觉的微微绷紧,眼神里带上了一丝羞涩的期待。

    然而,预想中的“动作”并没有来临。

    沈善登只是静静抱了她一会儿,然后轻轻拍了拍她的背,温和道:“好了,不闹你了。早点休息吧。”

    大蜜蜜有些疑惑的抬眼看他。

    沈善登凝视着她的眼睛。

    灯光下,他的目光深邃而认真,缓缓道:“我尊重你。”

    情绪价值,必须给足。

    没有更多言语,就是这简单的四个字,像一股暖流,瞬间击穿了大蜜蜜的心防。

    她鼻子一酸,各种小心思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心里只剩下满满,几乎要溢出来的感动。

    她把头埋进沈善登怀里,闷闷的“嗯”了一声,手臂环得更紧了。

    8月9日。

    第二天一早,沈善登一边吃着早餐,一边浏览着新闻。

    一条国际时事吸引了他的注意。

    格鲁吉亚袭击南奥塞梯。

    后世有个问题,为什么格鲁吉亚没有趁毛病要毛命。

    答案很简单,因为真受过炮火洗地,也见到了西方“文明”世界的嘴脸。

    沈善登时不时在报纸上勾划了几下。

    他很关注时事。

    奥运会、金融危机等,这些事,看似离电影很远,但实际上息息相关。

    电影,尤其是现象级的电影,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艺术创作。

    必须紧扣时代脉搏,反映,甚至引领社会意识的变化。

    《督公》的成功,是古装大片长期让观众失望,长期看是二三十年的文化压抑。

    《囧途》的成功,是观众想高兴高兴,也迎合了走出国难,拥抱明天的社会需要。

    沈善登很清楚,奥运会之后,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会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这种心态的转变,会直接影响观众的审美偏好和接受度。

    以后的历史大片,可以拍得更自信。

    涉及外国的剧情设定,完全可以采用平视甚至俯视的视角。

    无需过多解释,观众自然会觉得理所当然。

    反之,如果再抱着仰视西方的姿态去拍,观众反而会下意识的感到不舒服、不真实。

    “看来,后续项目的基调,得跟着调整了。”

    沈善登默默想着。

    他的电影布局,从来都不是乱来的,奥运会以及国际上这些风云变幻,都与他心中布局有关。

    接下来的两天。

    沈善登难得的推掉了大部分工作,专心陪着父母在BJ逛了逛。

    故宫、长城、颐和园、纪念馆,走了一遍。

    但爸妈显然不太适应这种密集的旅游和人山人海,何况还夹杂着大量兴奋的外国游客。

    没两天就开始念叨着家里还有事,沈善登看出父母是真心待不惯,便不再强留,妥帖送二老上了回家的飞机。

    看着飞机冲上云霄,沈善登心里暗想,还是有高铁好啊,又快又稳,爸妈坐着也舒服。

    说起高铁,他想起就在八月一日,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了,标志着中国迈入了高铁时代。

    “该说不说,这一把跨越,确实牛。”

    “真做到了市场换技术,上万亿的资金过手,能花在刀刃上,不容易。”

    周一,公司。

    沈善登查看了《无人区》的进度,特别是服化道。

    这些道具和原版不同,不仅是西部的粗糙,一些标识要有民国色彩,带有时空错乱感。

    他,要玩一把大的。

    下午,秘书提醒,今天导演班有堂课。

    沈善登揉了揉眉心,表示知道了。

    如果说他对制片人的要求是管理、定向,那么对于导演,沈善登则有着另一套标准。

    在他心目中,登峰影业的导演,首先要会拍摄、懂创作。

    这是基本功。

    但同时,必须要有“民主精神”,不能太自我,不能搞“导演一言堂”。

    相比于国内常见的导演中心制,登峰影业体系下的导演,权力无疑会受到更多制约。

    导演主要负责拍摄阶段的事务,而制片人则有权贯穿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后期制作乃至宣发全过程。

    导演的工作重心,更多的集中在拍摄中后期。

    但是,沈善登也清楚,即便是好莱坞的制片人中心制,导演的作用依然至关重要。

    而他旗下导演的权力远比好莱坞要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电影本身如果质量不过硬,宣发手段再高明也是空中楼阁。

    宣发或许能有点石成金的奇迹,但更多时候,过度依赖宣发,往往与虚假宣传甚至诈骗营销只有一线之隔。

    或许能骗观众进一次电影院,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口碑的反噬,和市场的惩罚。

    所以,导演的审美就很重要了。

    决定了服化道的最终呈现,决定了镜头语言的设计和选择。

    这些是构成电影质感的基石,是任何营销都无法替代的。

    而沈善登最担心的,就是导演们“艺术上脑”,为了追求所谓的个人表达或者国际奖项,脱离了市场和观众。

    因此,沈善登的导演课,主要是抓统一思想。

    沈善登开门见山道:“欧洲三大,柏林、戛纳、威尼斯,本质上是什么?是受好莱坞工业实力和市场话语权深刻影响的秀场,而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纯粹艺术圣殿。”

    他站在白板前,目光扫过下面坐着的几位年轻导演,语气极具穿透力。

    “光说没用,我们看数据。这是从1980年到今年,2008年,最新一届柏林和戛纳的数据,威尼斯尚未举行。其他的,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

    沈善登指了指投影,一边说,一边在白板上写下关键数字。

    “法国戛纳,跪得最早,历史传统了。”

    “威尼斯呢?一看自家电影节人气不行,片子卖不动,立马全面转向,跪舔。去年来了一场全美班。”

    “柏林嘛,也差不多。”

    沈善登用红笔圈出几个关键奖项的数据。

    “你们看,二十八届电影节下来,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影帝、影后这几个核心奖项,分配给美国电影的比例高得惊人。”

    “平均下来,几乎每年,这三大电影节的四个重要奖项里,至少有一个是颁给美国的。这还不算那些有双重国籍身份的影人。”

    “威尼斯和戛纳不相上下,柏林少一点,但也远超其他任何国家。”

    沈善登用详实的数据,讲着务虚的课。

    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给这些年轻导演提前打疫苗。

    就像格鲁吉亚,吃过亏才会眼神清澈。

    会场一片寂静,只有纸张翻动和笔尖记录的沙沙声。

    包括吴京在内的年轻的导演们,看着白板上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脸上的表情各异,有震惊,有沉思,有恍然。(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6660/67486.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