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南京》与《731》(44)
七月的长沙,热浪滚滚。
完成所有宣传任务的沈善登,从长沙飞回BJ。
飞机的舷窗外,夕阳将云层染成一片瑰丽的金红色。
BJ,到处都是奥运会的气息。
沈善登的航班平稳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通过VIP通道,他很快坐上了等候已久的座驾。
拒绝了范氷氷的邀请,沈善登回家。
生活助理递上一份文件,上面罗列着一些工作邀约和私人会面请求,其中不乏几位颇具名气的女明星通过各种渠道递来的约会暗示。
言辞含蓄,但又目的明确。
懂的都懂。
沈善登随意扫了一眼,眼神没有任何波动,他现在的问题是分身乏术。
“都推了。给蜜蜜发个信息,说我回来了。”
旁边的马有德道:“老板,辛苦了。《囧途》的庆功宴初步定在这周四晚上,流程和上次差不多,晚点你过目一下。”
“嗯,场面搞热闹点。”沈善登问:“明天呢,我不休了,有什么事?”
马有德道:“有些重要采访,央视和《鲁豫有约》都想采访?”
“算了。”沈善登摇头道:“《嘉靖》和《锦衣卫》呢?”
马有德汇报:“《嘉靖》的后期正在按计划进行,吴京和周奇峰盯得很紧。《锦衣卫》的剧本第三稿也出来了,编剧组等你有空了开会讨论。”
沈善登问:“《南京》那边,陆钏怎么样?还老实吗?”
马有德回道:“剪辑工作还算顺利,小动作,偶尔还是有一点的,但无伤大雅,总体框架没敢动,母带和所有原始素材都在我们的人严格控制下。”
沈善登点点头,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马有德接着汇报了另一项重要工作:“老板,你之前吩咐的制片人班、导演班、编剧班,这些针对幕后人材的培训,筹备得差不多了。”
“初步筛选了一批名单,主要是从《督公》、《囧途》和《嘉靖》项目里表现突出、悟性高、肯吃苦的年轻人里选。”
眼下的电影市场,不是没有资源。
不管是技术上,还是人才上,都不差。
甚至因为制度优势,各种艺术院校,人才几乎取之不竭。
关键是缺乏领头的。
文化精英的堕落,是导致文化弱势的根本原因!
沈善登对此很满意:“很好。人不在多,在于精。关键是要根正苗红,脑子清醒,知道劲儿该往哪儿使。”
“最好能跳过那些被外面乱七八糟思想污染过的,直接从我们自己这套工业化流程里成长起来的苗子培养。”
“明白!”马有德心领神会道:“立场和理念先行,我们会把好关。”
沈善登看了看马有德递过来的粗略日程表。
七月要回学校处理毕业的一系列琐事,然后就是七月底中影新大楼正式投入使用典礼,韩三平特意叮嘱他务必出席。
他简单划了一下时间,交代了几句。
车子驶入市区,最终开进一个顺义高端住宅小区。
本来是一梯两户,沈善登在这里买下了整层,打通后空间极为宽敞,也保证了私密性。
电梯门打开,大蜜蜜已经俏生生地等在入户门口了。
“回来啦!吃饭了吗?我煲了汤,还做了几个你爱吃的菜!”
大蜜蜜声音很有特点,带着少女的雀跃,自然接过沈善登随手脱下衣服。
进屋后,餐桌上摆着几样精致的家常菜,还冒着热气。
沈善登尝了几口,打趣道:“不错,选馆子的手艺见长。”
“这个炒蛋是我做的。”大蜜蜜坐在对面,双手托着下巴,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满是崇拜。
沈善登吃了一大口,赞叹:“那很厉害了。”
“都是跟你学的呀,你那么厉害,我也不能太差劲嘛。”
她小小地抱怨了一下,“就是最近好多人来找我,各种约吃饭、约喝茶的,有点烦。”
沈善登悄然放过炒蛋,边吃边说道:“让马有德给你配的两个生活助理,以后出门尽量带着。圈子里人心复杂,多留个心眼,别着了别人的道。”
大蜜蜜心里甜滋滋的,用力点头:“嗯!我知道啦!”
等沈善登吃完,她手脚麻利地收拾好碗筷。
像只小猫一样缩进沈善登怀里,声音变得有些闷闷的。
“你飞得太快了,我有时候,有点怕,怕跟不上你,怕自己太没用了。”
沈善登揽着她,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卷着她的发梢,温和道:“傻不傻啊,不管我飞多高多远,身边总得有自己人。你就安心当好你的小兵,总有你的位置。”
大蜜蜜抬起头,娇嗔道:“不是下士吗?怎么又变回小兵了?”
沈善登挑眉,故意板起脸道:“那是因为某人不相信我,动摇军心,所以被降级了。看你以后表现再说。”
大蜜蜜被他逗笑,那点小小的不安烟消云散,撒娇地在他怀里蹭了蹭。
沈善登的态度就是,在外面玩归玩,家里必须安宁!
大蜜蜜毕业,奖励她个孩子。
第二天。
沈善登神清气爽地出现在办公室。
处理完几件紧急事务后,他便让司机开车前往怀柔。
虽然整体的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尚未完全正式落成,但部分核心的摄影棚和后期制作区已经投入使用,初具规模。
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沈善登简单参观了工程的进展。
看着眼前规模宏大、设备先进的园区。
即便是见惯了大场面的他,也不禁有些感慨。
国家在推动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决心和力度,堪称激进。
一旦全部建成,这里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第一影视制作重镇。
他首先去了《嘉靖》的剪辑室。
吴京和周奇峰早已接到消息,等在那里。
两人详细汇报了目前的剪辑进度、遇到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计划。
沈善登仔细看了几个关键段落的样片,点了点头:“整体节奏把握得不错,气势出来了,文戏的张力也够。后期不用太赶,精雕细琢,贺岁档是我们的目标,时间充裕。”
“宣发预热可以开始启动了,方案早点拿出来讨论。”
周奇峰道:“明白,沈导。宣发团队已经在做前期策划了,很快会向你汇报。”
离开《嘉靖》剪辑室,沈善登拐进了隔壁《南京》的后期工作间。
陆钏显然提前得到了通知,正等在里面,表情有些复杂。
有几分不情愿,又夹杂着些许不易察觉的敬畏。
事实上。
随着《人在囧途》的票房和口碑双爆炸,陆钏内心深处对沈善登的观感已经发生了变化。
这不仅仅是票房的胜利,更是沈善登电影理念和道路的胜利。
《囧途》的成功,其意义远超一部电影本身。
沈善登不仅仅是一个导演,更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操盘手。
此时,沈善登已经手握督公电影宇宙的开发计划,长远更是志在打造“中国历史电影宇宙”,再加上《囧途》开辟了公路喜剧类型,以及后续的吴京,甚至包括他自己。
都标志着在沈善登带领下的内地导演,正在从商业和艺术双重维度上,逐步接管话语权。
港台导演呼风唤雨的时代,正在悄然落幕。
这种认知,无形中在沈善登周围形成了强大的气场,让陆钏下意识地收敛起自己的傲气,开始不自觉地迎合。
沈善登没有废话,直接坐下来,让剪辑师播放已经初步剪辑好的部分成片素材。
他看得很仔细,过程中几乎没有说话。
陆钏有些如坐针毡。
眼下的沈善登,他老爹都不愿意面对了。
特别是为他“好”的情况下。
看完一段长达二十分钟的关键戏份后,沈善登面色沉重,不过还是拍了拍陆钏的肩膀。
“好!拍得真好!陆钏,我就说你是真有才华!”
沈善登搂住有些发愣的陆钏,真诚道:“你看这几个长镜头的运用,这种压抑中爆发的力量感,还有黑白影像带来的历史凝重感,商业性和艺术性结合得非常完美!这片子成了!”
“我给你推到国际电影节,这段历史,要让更多人看到。”
陆钏被这突如其来的的夸奖弄得有些手足无措,还国际电影节?
有点不好意思起来。
他原本以为沈善登是来挑刺或者施压的,没想到却是肯定。
陆钏道:“国际电影节需要引荐吧?”
“我帮你介绍蒋志强,让他来。”沈善登对陆钏的态度,显得格外宽容和鼓励。
“大胆放手去干!不要有太多顾虑,艺术上的创新我全力支持。”
“我的任务就是给你做好后勤保障,排除一切干扰。《南京》永远是你陆钏的作品,这一点不会改变。”
在沈善登的内心,对陆钏有着清晰的定位和使用策略。
短期来看,陆钏和《南京》的作用,类似于后世的《731》。
它的核心价值不仅仅在于电影本身,更在于它是一个引子,一个契机。
通过这样一部注定会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电影,将公众舆论引导至对特定历史记忆的纪念和反思上来。
电影和观众、大众舆论一块,一起完成对于历史的纪念。
无论是支持、反对还是激烈的争吵,本身就是整体计划的一部分。
即使有人对电影本身不满,除了反串的,这种不满更多是对电影创作的层面,而非对历史苦难本身的质疑。
导演归导演,电影归电影,历史苦难是历史苦难。
后世,从节奏安排上,其实能看出,本能寺是有高人的。
《731》上映的时间点很合理,在《南京照相馆》、阅兵后,从软实力和硬实力两个方面奠定了叙事基调。
当然,还有央视引导。
陆钏拍《南京》,本质上和《731》的出发点有相似之处,都是试图占据道德和情感的制高点。
只是陆钏更擅长此道,表面上永远是为了更好的回顾历史,让批评者难以措辞。
相比之下《731》吃相就很难看了,演都不演。
要不是主管部门按着头修改,再确定宣传基调,场面可以说非常难看。
片方离谱到主动拿着道德制高点营销,干别人。
屁股方面,《731》导演正一点。
但不歪,不一定是导演,也可能是上面的大手纠正了。
如果是一次性的使用,沈善登可以对陆钏用完就弃。
摆明了用历史苦难赚名利的电影,挨骂也是其中的一环。
只是在10年之前这个时间点,再加上沈善登魔改后的版本,陆钏会很凄惨就是了。
内外都会骂,但这也是计划的一部分。
好在,沈善登是对陆钏的长期使用计划,把他固定在一个赛道。
从长期来看,陆钏的第二个作用更为重要。
简单来说,陆钏类似于对苹果专攻的户晨风。
陆钏就是他期待打造的对所谓艺术文化精英的专攻武器。(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6660/67498.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