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电影的力量(34)
还别说,看起来就是个配饰。
也确实有这样的配饰。
见她戴好,沈善登才道:“我们对港台那边的人,处理相对轻,你知道为什么吗?”
范氷氷茫然地摇摇头。
“因为从根本上说,他们从来不是自己人。”
沈善登冷静道:“他们和我们,更多的是合作关系。”
“愿意跟着我们走,我们欢迎,不愿意,我们尊重祝福。但要离开还反过来损害我们的利益,我们一定会反击。”
“现在之所以看起来轻轻放下,是因为我们的主要力量和注意力,要放在更重要的发展上。”
见范氷氷眼神似懂非懂,沈善登就知道她恐怕不理解这背后的逻辑。
索性说得更直白些。
“汤薇不一样。她是中国人,她从小享受的是我们国家的教育资源和社会环境,她成名初期也享受了大陆演员这个身份带来的红利。”
“她这叫吃里扒外。”
汤薇不是大陆人,不可能演上《色戒》这样的电影。
这种电影,也必须是大陆人。
和以后回形针,是真回形针那个号一样,大陆封了,就消失了。
这些人就是专门在大陆发挥作用,大陆没有了作用,就是弃子。
之所以在大陆有用,是有关体系在起作用,活跃的数字网军,一些带着特殊需要投资,让网站必须推流等等。
离开了这些,在境外起不了号。
或者说,西方的言论控制能力,没有许可,直接就是封。
再不听话,那就死。
沈善登举例道:“就像我,我的第一部戏《督公》,离不开中影的支持。现在公司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内银行的信贷支持,离不开这片市场的哺育。”
“如果有一天我吃里扒外,所有这些支持都会瞬间消失,因为我的根在这里,明白吗?”
他举这个例子,也是在敲打范氷氷,提醒她不要忘本,不要忘了自己的根基所在。
范氷氷并没有听进去大道理。
也怪沈善登,她的注意力很快被另一种情绪占据。
混合着羞耻、刺激和兴奋。
特别是当空姐过来送餐,目光好奇地掠过她脖颈上那个别致的配饰。
甚至还礼貌地夸了句“范小姐你的项链很特别,很时尚。”
范氷氷含胡地应着,说是跟韩国那边学的时尚搭配,还和空姐讨论了几句装扮技巧。
等空姐离开,范氷氷反而更加兴奋起来,下意识地抓紧了沈善登的胳膊。
身体微微扭动,眼神水汪汪地望着他。
飞机开始下降,飞机降落长沙黄花机场。
范氷氷又小声哀求沈善登。
沈善登也没为难她,示意她自己取下。
范氷氷怕他失望,小声保证道:“下次,我找个更装饰一点的,像choker那样的,也很好看,可以一直戴着。”
飞机稳稳停靠廊桥,舱门打开。
沈善登一行人刚走出舱门,早已守候在机场的记者们立刻围了上来,长枪短炮对准了他们。
“沈导!沈导!看这边!”
“沈导,恭喜《囧途》票房大卖!你对入选今年的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有信心吗?”
“沈导,有消息称你凭借两部电影个人收入已过亿,这是真的吗?”
“沈导!南方雪灾,地震过去不久,灾区重建仍需大量资金,你作为新晋亿万富翁,是否有计划进行大规模慈善捐款?具体数额能透露一下吗?”
问题一个接一个,像连珠炮似的砸过来。
其中一个戴着眼镜,来自某南方系媒体的记者,尤其尖锐。
紧紧追着“亿万富翁”和“捐款”这两个词不放。
他期待沈善登像《督公》宣传期那样,会给出一些惊人之语。
沈善登只是面无表情。
在剧组成员和院线接机人员组成的人墙护卫下,对所有的追问充耳不闻,迅速钻进了等候的黑色保姆车里。
“嘭!”
车门关上。
范氷氷松了口气,拍了拍胸口,心有余悸说:“刚才那个记者好讨厌,分明就是想逼捐,给你挖坑。”
“这个问题会不会很麻烦?现在网上好像已经有点风声了。”
逼捐?
典型的安卓思维。
这些记者距离苹果有差距。
沈善登靠在舒适的座椅上,闭目养神道:“我的钱,干干净净,依法纳税,每一分都是观众用电影票投出来的。”
“除了那些唯恐天下不乱、见不得人好的,正常脑子的人,谁会莫名其妙仇我这个富?”
与此同时。
BJ。
查尔佩里克的办公室。
助理史密斯汇报道:“我们尝试通过几个渠道,带沈善登的节奏,但沈善登方面没有任何回应,完全不予理睬。”
“只是在博客等互联网有影响力,民间讨论度也有,但并未形成大规模质疑。相反,很多网民认为凭本事赚钱无可厚非。”
“法克!”查尔佩里克低声骂了一句。
他拿起桌上的一份整理好的文件,上面赫然是《人在囧途》的票房捷报。
报道详细罗列了那串令人瞠目的数字。
首日2000万,首周1.25亿,次周在工作日依然保持千万级别,周末甚至逆势上涨至3500万,总票房正高速逼近三亿大关。
这些数字像针一样,中国电影市场的爆发力,让他不安。
更让他感到不适的,是这部电影所传递的隐含信息。
沈善登巧妙将故事背景嵌入到08年初的特大雪灾之中。
灾难之下,影片最终指向了欢乐与希望。
雪灾之后,又恰好有更大的灾祸降临。
如今电影上映,正值奥运前夕,《囧途》将一场集体的苦难记忆,通过喜剧的形式进行了转化和升华,变成了一种凝聚人心的共情力量。
不是消费灾难,而是传递希望,不是逃避现实,而是拥抱生活。
查尔佩里克喃喃自语,烦躁道:“这就是电影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塑造叙事,影响社会舆论。”
这也是他们在各种谈判中,将电影和金融、银行能领域并列的原因。
电影,不只是市场那么简单。
可以说航母做不到的事,《泰坦尼克号》能够做到。
《囧途》票房的成绩,对于他的工作极为不利。
他们的媒体长期以来惯用的一种手法,就是有意无意地在传播中将“中国”这个概念进行切割和分化。
常常将其表述为“大陆”、“香港”、“台湾”三个部分。
通过这种话语策略,在传播学意义上削弱了中国形象。
将一个庞大国家的形象和软实力影响力,简化甚至矮化。
仿佛只是一个普通的区域性国家,而非文明型国家。
更不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每个省份都相当,甚至重要省份,相当于小半个欧洲的国度。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消解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叙事冲击。
但《囧途》这样的电影的出现,用最直观的方式讲述着一个“中国故事”。
展现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灾难与温情,中国普通人的坚韧与乐观。
这种叙事是整体性的,是跨越地域的。
在无声宣告,看,这就是我们,一个能够同时应对灾难、举办奥运、并在困境中依然能开出希望之花的庞大国家。
这恰恰是查尔佩里克最不愿意看到的。
这会使得难以无限上升,没办法随便一件事都要亡了。
舆论上,中国应该是新加坡那样的城市国家。
“专员,我们接下来。”史密斯小心翼翼地请示。
心里对查尔佩里克挥腹诽不已,现在马可穆勒都搭不上话了,最多到沈善登手下。
史密斯叹息,沈善登对他们恐怕只有警惕和厌恶。
查尔佩里克将报告摔在桌上,怒道:“你不是信誓旦旦说可以通过马可穆勒打通关系吗?这就是你打通的结果?连一点影响力都施加不了!”
史密斯心里骂娘,脸上却不得不维持恭敬:“这一切都是在专员你的英明领导下取得的进展,你的决策十分有魄力,大大打击了沈善登的嚣张气焰。”
查尔佩里克被他这话噎得脸色更加难看。
史密斯建议道:“专员,《囧途》的成功已成事实,我们与其在一个铁板上浪费精力,不如关注他的下一部作品。”
“沈善登不可能一直成功,我们总能找到机会。目前,市场上并非只有他一部电影。”
史密斯只想礼送查尔佩里克进入旋转门离开,让他有机会上位。
“吴语森导演的《赤壁》马上就要上了。或许,我们可以”
查尔佩里克眼中闪过一丝冷光,吴语森在好莱坞成功过,他的《变脸》、《碟中谍2》查尔佩里克也很喜欢。
不过暂时啃不动沈善登这块硬骨头,总要指桑骂槐,干脆制造混乱。
查尔佩里克冰冷道:“沈善登不受影响,那就想办法打掉《赤壁》!”
只能先苦一苦吴语森了!(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6660/67499.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