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优越感强烈
推荐阅读:攀金枝 惊悚典当铺,阴当失魂活当送命! 国运火影手游:你懂笼子加火吗? 七零军医娇又美,西北全军争着宠 边总别虐了,夫人她真是豪门千金 从火影开始成为忍者 重生老太一发威,三儿一女齐下跪 诸天之笑傲第一剑 大明皇孙 横推高武,从推演功法斩妖除魔!
随着时间的推移,浩楠渐渐有了倦意,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世和看了看表,轻轻拍了拍浩楠的肩膀:“休息一会儿吧,喝点水,活动活动,但是不能放松太久,咱们还有很多内容要复习。”
短暂的休息后,父子俩又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世和坚定的眼神仿佛在告诉浩楠,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顺利开启求学之路。
浩楠顺利通过入学考试,因为聪明,记性好,成绩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蹭蹭蹭往上窜,很快就达到了一百分。
浩楠来自农村,特别珍惜学习机会,因为弟弟,他晚上了一年,比同龄人要大一岁。
学习非常用功,浩楠很不重视穿着。
他的身上穿着洗得发白且打着补丁的旧衣裤,脚下的布鞋也破了几个洞,但他的眼神中透着一股坚定与执着。
课堂上,浩楠总是坐得笔直,眼睛紧紧盯着黑板,仿佛要把老师讲的每一个字都刻进脑海里。
当老师提出问题,他的手总是高高举起,回答问题时声音虽带着乡音,却清晰有力,对知识的理解常常让老师都为之点头称赞。而周围城里的孩子,有的在课堂上交头接耳,有的眼神游离。
课后,浩楠也从不松懈。当别的孩子在操场玩耍时,他独自坐在教室里,一遍又一遍地复习功课,课本被他翻得卷了边。
他认真地整理笔记,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去请教老师,哪怕被老师批评理解得慢,他也从不气馁,反而更加刻苦。夜晚,宿舍的灯光熄灭后,他还会借着微弱的月光或手电筒的光继续看书学习。
考试成绩公布时,众人皆惊。浩楠的名字高高地挂在成绩榜的前列,总分远远超过了大多数城里的孩子。他站在成绩榜前,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笑容里有对自己努力付出的肯定,也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他知道,自己从农村来到城市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只有用优异的成绩才能回报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导以及自己心中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改变命运的决心。
在那个年代城里孩子充满的那所学校里,校园的角落常常回荡着不和谐的声音。浩楠是个从农村来的孩子,每日穿着朴素的粗布衣裳,背着洗得泛白的布包,带着对知识的炽热渴望来到城里学校读书。
课堂上,他总是全神贯注,眼睛里闪烁着对知识汲取的光芒,回答问题准确而深刻,成绩也常常名列前茅。然而,课间休息时,城里的孩子却围在一起,对他投来异样的目光。其中一个穿着时髦的男孩名叫赵强,嘴角带着轻蔑的笑意,大声说道:“哼,一个农村来的土包子,就算考得好又怎样,身上还是那股子泥巴味。”周围的孩子哄堂大笑。
他紧紧握着手中的铅笔,指节都因用力而泛白,但他依旧昂首挺胸,没有回应那些恶意的嘲笑。在操场的跑道上,当他奋力奔跑时,后面有城里孩子故意加速追赶并喊着:“乡巴佬,跑快点,这可不是你们村里的田埂!”他咬着牙,加快速度,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坚韧。
在学校组织的小组活动中,城里的孩子故意孤立他,分配给他最繁重的任务,还冷言冷语:“你不是能吃苦吗?这些活就交给你了,农村人不就擅长干粗活。”他默默地接过任务,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出色地完成,让那些等着看笑话的孩子目瞪口呆。
面对这一切,浩楠在心中无数次告诉自己:“我不会被你们的轻视打倒,我要用成绩和品德让你们知道,农村孩子有着无比强大的内心和无限的潜力。”
他把这些嘲笑化作前进的动力,在那盏昏黄的台灯下,更加刻苦地读书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充实自己,等待着有一天能够真正让这些城里孩子刮目相看,用自己的光芒照亮这片充满偏见的角落。
在工厂的职工宿舍区,几个女职工正聚在一起闲聊。
这时,冰玉带着浩楠从那里路过,她们都知道了冰玉的孩子在城里的学校借读。
其中一个烫着卷发、穿着时髦的确良衬衫的女职工撇了撇嘴,提高了声音说:“哟,这不是那谁嘛,带着个没户口的娃在这儿晃悠。”
冰玉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想要快步走过。但另一个女职工却不依不饶,接着说:“真搞不懂,自己都是半边户,还非要把孩子弄城里来上学,也不想想自己啥身份。”
旁边一个戴着眼镜的女职工也搭腔道:“就是,咱这城里户口的孩子上学都得按规矩来,他们倒好,没户口也想挤进来,这不是乱套了吗?”
半边户妇女忍不住回了一句:“我家孩子也有读书的权利,他很努力学习的。”
烫卷发的女职工冷笑一声:“努力?再努力也比不上咱城里孩子的条件。你们农村户口的,就该在农村待着,别到城里来凑热闹。”
这时,一位老职工看不下去了,说道:“你们这么说就过分了,孩子读书的事儿哪能这么歧视。”
那几个女职工却不以为然,戴眼镜的女职工说:“这怎么是歧视,事实就是这样,他们没户口还想享受城里的教育资源,没门儿。”
冰玉还想说什么,被老职工劝走了。说:“快回去吧,你丈夫可能已经下班回家了,赶紧回去给大人孩子弄饭吃吧,少生气,没必要!”
冰玉红着眼眶走进家门,看到丈夫后,委屈的泪水再也忍不住,簌簌地落了下来。
世和赶忙迎上去,焦急地问:“怎么了?出啥事了?”
冰玉哽咽着说:“今天我在外面,那些双职工的女人们看到我,知道咱是半边户,孩子没城里户口还在这儿上学,就对我冷嘲热讽的。她们说咱没资格在城里,孩子也不该来抢占城里孩子的资源,说得可难听了。”
世和轻轻拍着妻子的背,叹了口气说:“别理她们,她们那些话都是无端的偏见。咱孩子在学校表现咋样?”
冰玉擦了擦眼泪说:“孩子学习可认真了,老师都夸他进步大。”
世和点了点头说:“这就对了,咱把孩子接到城里,就是为了让他能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将来有出息。不要去和那些人比别的,咱就和他们比孩子的成绩。只要孩子成绩好,比什么都强。那些人的嘲笑不过是因为她们自己的狭隘。我们只要一心把孩子培养好,让他用知识改变命运,到时候看谁还能说三道四。”
冰玉听了世和的话,渐渐止住了眼泪,坚定地说:“你说得对,我不能被她们影响,我要好好照顾孩子,让他专心学习。”
一次考试,成绩出来,浩楠又取得全班第一名。倒数第一名是双职工的孩子,刚好和浩楠住在一个家属大院里。
倒数第一的孩子名叫袁忠。袁忠被老师通知请家长到学校来一趟。
在学校办公室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班主任何老师表情严肃地对着一位袁忠的母亲说道:“您家孩子最近在学校的表现实在太差了,不仅上课经常走神、开小差,作业也不按时完成,这次考试成绩更是一落千丈。我们学校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让孩子先回家反省一段时间。”
袁忠的妈一听,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她的嘴唇微微颤抖着,眼眶里满是惊恐与绝望。
突然,她“扑通”一声跪倒在老师面前,双手合十,苦苦哀求道:“何老师,求求您了,千万不要开除我的孩子啊!他还小,不懂事,我回去一定好好教育他,让他改过自新。”
何老师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到,连忙弯腰去扶:“您先起来,别这样,我们也是按照学校规定办事。”
可母亲却执拗地跪在地上,泪水不停地从脸颊滑落:“何老师,我和他爸都是双职工,平时工作忙,可能对他关心不够,但我们真的很重视他的教育啊。请您再给他一次机会吧。”
回到家后,母亲的情绪依然难以平复。她看着坐在沙发上垂头丧气的孩子,气不打一处来,大声数落道:“你看看你,在这么好的学校里读书,却不知道珍惜。你知道那些农村来的半边户孩子有多努力吗?看看人家浩楠他们一家,他们为了能在城里读书,付出了多少艰辛,人家一边帮着家里干活,一边刻苦学习,成绩还那么优秀。而你呢?有这么好的条件,却整天浑浑噩噩。你要是再不好好读书,以后可怎么办啊?你必须得向人家好好学习,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别再让我和你爸失望了。”
袁忠低着头,默默不语,脸上满是懊悔与自责。
盛夏正午,知了在晾衣绳间的梧桐树上扯着嗓子叫。
浩楠蹲在家属院铁门旁的阴凉里,数着墙根蚂蚁搬运碎饼干渣。铁门另一边,袁忠正把足球踢得哐当作响,他身上崭新的回力鞋沾着彩色粉笔灰——那是双职工子弟们在水泥地上画跳房子时留下的。
“看那个半边户!“清脆的嘲笑声从二楼飘下来。
浩楠抬头,三个系着红领巾的女孩趴在晾衣绳织成的网格后,像观赏动物园里的动物般指指点点。
其中扎蝴蝶结的女孩晃着搪瓷缸,里面绿豆汤的香气混着薄荷味,“他娘在菜市场卖菜,我妈说脏得很。“
袁忠突然踹开铁门,足球擦着浩楠耳边滚进花坛。“让开,穷鬼!“
他故意用沾着粉笔灰的球鞋碾过浩楠的课本,《数学练习册》上的红勾被踩出黑印,“考满分又怎样?你爸一个月工资还没我妈奖金多。“
家属院深处传来炒菜声,混着老式收音机里的评书。浩楠默默捡起书,书页间夹着的奖状边角已经卷起——那是上周全县数学竞赛的一等奖证书。
他瞥见袁忠校服口袋露出半截不及格的考卷,墨迹被汗水晕成蓝紫色的云团。
暮色降临时,家属院的铁门重重关闭。浩楠站在台阶下,看着双职工家庭的窗户次第亮起暖黄灯光。
袁忠家阳台传来激烈争吵,他父亲拍桌子的震动让花盆里的仙人掌都跟着摇晃。
浩楠抱紧书包往巷子深处走,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穿过铁门缝隙,一直延伸到菜市场那顶褪色的遮阳棚下。
那里,母亲正就着路灯数零钱,纸币上沾着的菜叶碎屑在风里轻轻颤动。
袁忠他还有一个弟弟,弟弟也和浩楠在一个班,他现在和浩楠一个班,因为留了两级,他弟弟名叫袁刚,没有留级,就赶上来了。
袁忠和袁刚都和浩楠在一个班,兄弟两个人的成绩都不如浩楠。
晨雾未散时,浩楠已经坐在教室第一排。
阳光斜斜切过他泛白的衣领,照亮课桌上整整齐齐的笔记本——每本都用废报纸仔细包了书皮,边角处用尺子压出笔直的折痕。
粉笔灰在光束里起舞,班主任李老师抱着作业本进来,特意绕过前排空着的“袁忠座位“,径直把单元测验卷放在浩楠桌上:“这次又是满分,晚自习帮老师给其他同学讲讲压轴题?“
后排传来窸窸窣窣的议论。
袁刚趴在课桌上打盹,校服袖口还沾着昨晚偷溜去游戏厅的油渍。
他哥袁忠的留级通知就贴在教室后墙,红墨水写的“责令重修“四个字在晨光里刺目得很。
突然有人踢翻椅子,尖锐声响惊飞了窗外的麻雀:“不就会读书吗?有本事像袁哥他们家一样住家属院!“
浩楠低头翻书,书页间滑落张泛黄的字条。
那是母亲凌晨四点出门卖菜前写的:“饭在锅里,凉了热三遍也能吃“。
墨迹被露水晕开些许,却比任何奖状都重。
他抚过作业本上李老师用红笔写的“未来可期“,想起昨天教导主任特意把他叫到办公室,指着墙上的清华北大录取榜说:“明年这上面,得有你的名字。“
放学铃声响起,浩楠抱着作业本往教师办公室走。
路过传达室时,袁忠正被父亲拎着衣领训话,皮带抽打声混着咒骂在空荡的走廊回响。
浩楠攥紧本子加快脚步,扉页夹着的野菊花书签轻轻颤动——那是上周帮低年级学生补课,小姑娘从操场边摘来送他的。
(https://www.635book.com/dzs/78070/49675904.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