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青苹果年代 > 第193章 抓阄定鱼塘

第193章 抓阄定鱼塘


就在这时,德高望重的老会计站了起来,他推了推老花镜,缓缓说道:“都别吵了,这样争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咱干脆来抓阄,全看运气,谁也别埋怨,这样最公平。”

一时间,整个会议室安静了下来,众人面面相觑,思考着这个提议的可行性,脸上的神情各异,有无奈,有释然,也有仍带着一丝不甘的。

小常心里挺憋屈,自己的老子当个小队长没给自己捞半点好处,到部队去,弟弟也不能照顾,不会找关系,现在部队不能去,村里的鱼塘也要回避,暂时不回避,作为普通村民,也可以承包,可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要来和我争着抢着承包鱼塘。为啥干啥都不顺呢?现在又来搞抓阄承包,这不是封建迷信是什么?他有些不愿意,这些靠碰运气才能决定的事令人头疼,他确信自己的运气一直不好,命运总是给自己开玩笑,而且开的玩笑看来十分倒霉,结果都已经成真。

这个和娶地主的女儿没关系,小芳懂我,虽然住牛棚改造的房屋,虽然简陋,可收拾得到井井有条,干干净净,小芳也劝我搞副业的,养鱼看来是生财之道,在农村能赚钱的也就是副业了。

哪怕是迷信,也要试试,看来,抓阄是最好的方式了,除了抓阄,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决定谁来承包鱼塘了。

暮色压着青砖灰瓦,小常蹲在供销社门口的台阶上,指甲抠着鞋底的泥块。

“小常!“小芳扎着碎花头巾,手里攥着两个烤红薯跑过来,蒸汽在她睫毛上凝成细小的水珠,“给,刚出炉的。“

她把红薯塞进小常冻得发红的手里,指尖的温度透过粗粝的油纸传来。

小常咬了口红薯,甜香混着焦糊味在舌尖炸开。

远处广播里正播放《乡恋》,这被批判过的靡靡之音,此刻却像解冻的溪水淌过心间。

他望着小芳辫子上晃悠的红头绳,突然想起去年冬天,自己在田埂摔断腿,是这个姑娘深一脚浅一脚背他去公社卫生所,雪地上的脚印歪歪扭扭,却比任何康庄大道都坚实。

夜风卷起墙角的传单,“改革开放“的铅字在月光下忽明忽暗。

小常盯着供销社贴出的承包公告,公告边角被风吹得卷起毛边,像极了他那本翻烂的《赤脚医生手册》。

那天在县图书馆,他分明看见戴着眼镜的年轻人在研究个体经营条例,圆珠笔在本子上沙沙作响,像春蚕啃食新叶。

“我爹说县里要办农贸市场。“小芳突然开口,发梢扫过他手背,“西街老王家的儿子,倒腾山货都买收音机了。“

她说话时呼出的白雾在两人之间缠绕,渐渐模糊了阶级成分的界限。

小常把吃剩的红薯皮扔进排水沟,金属手表链硌得手腕生疼——那是他偷偷卖掉传家玉佩换来的。

表针在黑暗中泛着幽蓝的光,仿佛预示着某个即将破晓的时刻。他握紧小芳的手,触到她掌心因纳鞋底磨出的硬茧,突然想起母亲临终前的话:“潮涨潮落,石头总要浮出水面。“

供销社的灯泡突然闪烁,昏黄的光晕里,小常看见自己的影子与小芳的重叠在一起,在墙上拓出个崭新的轮廓。

夜风送来远处火车的汽笛,这声响自去年恢复高考起就愈发频繁,像时代的脉搏,一下下叩击着沉睡的土地。

那个年代末的鱼塘,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这鱼塘本是任世平的祖先开发,后来成了集体财产。

只是多年来经营管理不善,收益寥寥。

如今小队打算将其发包出去,消息一传开,不少人都动了心思。

小队长徐德恨的大儿子望着那鱼塘,心中五味杂陈,想要在农村打翻身仗,就要搞副业,其中包括养殖业,养鱼收效是最快的,但不一定属于自己来承包。

在世平看来,这鱼塘本就该与自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有机会承包,自是想将这份“祖业”重新夺回。他听说这个消息后,从城里赶回来,因为户口还在村里,属于村民,自然有资格参与竞争承包。

除了他俩之外,队里还有其他人也对鱼塘虎视眈眈,竞争颇为激烈,小队开会讨论来讨论去,始终定不下来承包的人选。

众人僵持不下之际,有人提议用抓阄的方式来决定鱼塘的归属。于是,小队的会议桌上摆上了几个精心制作的阄。

小队长的儿子紧盯着那些阄,眼神中透着紧张与期待。

周围的队员们也都屏气凝神,大家都在等待着这个古老而又公平的方式来揭晓鱼塘未来的命运。

在众人的注视下,抓阄即将开始,气氛凝重得仿佛能听到心跳的声音,每一个人都在心里默默盘算着自己的运气,不知道这鱼塘最终会花落谁家。

在那个阳光斑驳地洒在小队的院子里,众人围聚着,气氛凝重又带着一丝期待。地上那只缺了一角的搪瓷碗里,几个皱巴巴的纸团像是承载着所有人的命运。

小队长徐德恨的儿子小常站在一旁,拳头不自觉地握紧,眼睛死死盯着那只碗,额头上青筋微微跳动,他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心里默念着自己的名字。

世平则显得较为平静,只是那微微颤抖的手指透露出他内心的波澜,毕竟这鱼塘与他家族的渊源极深,他的爷爷的爷爷曾在这片水域倾注了无数心血,如今若能重新接手,自是意义非凡。

“开始吧。”随着一声低沉的嗓音响起,一位老者缓缓伸出手,在碗里搅动了几下,那纸团相互碰撞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像是命运的低语。

小常率先出手,他的手像鹰爪般迅速探入碗中,紧紧攥住一个纸团,展开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而世平随后拿起一个纸团,手指轻轻展开,看到上面的字后,他的眼中闪过一抹光亮。

“视世平抓到了!这鱼塘归世平啦!”人群中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声。

紧接着,队员们纷纷围拢过来,脸上带着质朴的笑容,七嘴八舌地说道:“世平啊,可得好好经营,这鱼塘以后就是咱小队的希望之星咯。”

“是啊,盼着你带着大家一起发财呢。”

世平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望向鱼塘的方向,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鱼肥水美的景象,而小常则默默转身,身影在阳光中显得有些落寞,渐行渐远。

那个年代的乡村,弥漫着泥土与希望的气息。

视世平怀揣着对家族传承的执着,毅然回到这片土地,经过抓阄承包下了小队那方鱼塘。

他深知自己虽有满腔热忱,却缺乏养鱼的专业经验,于是请来了擅长养鱼的外甥助力。

投放鱼苗的日子,阳光倾洒在鱼塘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世平和外甥忙碌地穿梭着,小心翼翼地将一尾尾鱼苗放入水中,眼神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外甥一边投放,一边耐心地给世平讲解着养鱼的门道,世平则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

时光悠悠,转瞬便到了收获的季节。

这本该是充满喜悦与欢笑的时刻,鱼塘里的鱼欢腾跳跃,肥硕诱人。

然而,消息不知怎地传了出去,还未等世平组织起有序的捕捞,村民们便如潮水般涌来。

他们拎着桶,拿着网,呼喊叫嚷着,全然不顾世平的阻拦。那些人在鱼塘里肆意地捕捞,大的小的鱼都被争抢一空。世平眼睁睁地看着,心仿佛被撕裂一般。

他的眼眶泛红,泪水在打转,声音带着哭腔喊道:“这是我辛辛苦苦养的鱼,怎么能这样啊!”

可村民们依旧自顾自地抢夺着,没有人理会他的绝望。

世平呆立在鱼塘边,望着那一片狼藉的水面,心中的希望彻底破灭。

他想起自己当初回来时的意气风发,想起和外甥一起精心照料鱼塘的日日夜夜,再看看如今这副惨状,只觉得无比的讽刺。

“这农村,怕是真容不下我这养鱼的梦。”他喃喃自语,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落寞,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母亲居住的房屋,看到自己的母亲、妻子和小儿子,他欲哭无泪,心想不能便宜了这帮畜生,于是就去派出所报警。

夕阳的余晖洒在小队的鱼塘边,水面上波光粼粼,本应是丰收的喜悦画面,却被一场哄抢彻底搅碎。世平一路走,一路想,美梦被砸碎了,他也惊醒了,这让他更清醒了。

回想刚才世平站在塘埂上,眼睁睁看着村民们如潮水般涌入鱼塘,手中的抄网、水桶肆意挥舞,大鱼小鱼被疯狂捞起。他的眼眶通红,愤怒与无助在心中交织,声音带着哭腔怒吼:“你们怎么能这样!”可回应他的只有村民们抢夺的嘈杂声。

世平满心绝望,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经营的成果会毁于一旦。

无奈之下,赶到了派出所,并把他养的鱼被哄抢一空的情况对警察说了,警察做了记录,让世平签字摁手印。

警察向上级请示,上级同意了他们的方案。

不多时,警笛声划破了乡村的宁静。

警察迅速展开调查,在混乱的现场中锁定了哄抢的带头人王国志。

王国志被带走时,仍满脸不甘,嘴里嘟囔着些不满的话。

经过警方的努力,终于追回了部分被哄抢的鱼。

世平望着失而复得的鱼,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场风波虽暂时平息,但那深深的伤痛与失望,恐怕难以轻易抹去。他望着这片鱼塘,眼神中既有对未来的迷茫,又有一丝不甘,在这个傍晚,他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很长,仿佛要与这片鱼塘一同陷入无尽的沉默与思索。

在那个年代末略显质朴又法治观念逐渐觉醒的乡村,王国志因带头哄抢鱼塘付出了沉重代价。

警灯闪烁在村庄小道,王国志被警方从家中带出时,脸上还带着几分倔强与懊悔。

在派出所的羁押室里,他度过了  15天的拘留时光,每日反思自己冲动且违法的行为。

村里那些参与抢鱼的村民们,也在警方的劝导与教育下,纷纷将抢到的鱼送回给世平。

世平看着失而复得的鱼,心中感慨万千。

他迅速组织人手,将鱼妥善处理后运往集市售卖。得益于鱼的品质不错,竟小赚了一笔。

这笔钱于他而言,不仅是物质上的收获,更是对他这段艰难经历的些许慰藉。

世平心怀感恩,特意定制了一面锦旗。

他带着锦旗来到派出所,锦旗上“公正执法,为民护航”几个大字熠熠生辉。

世平紧紧握住民警的手说道:“要不是你们,我这一年的辛苦就全没了,太感谢你们了。”

民警微笑着回应,叮嘱他日后若有困难仍可找警方相助。

在那个阳光正好的日子里,锦旗在派出所门口随风飘扬,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法治维护公道的佳话。

在那间光线昏暗、弥漫着潮湿气息的拘留所里,王国志蜷缩在角落。他的眼神中满是愤懑与不甘,脑海里不断地回想着事情的经过。外面的世界似乎离他很遥远,只有偶尔传来的看守踱步声打破寂静。

“凭什么?大家都抢了,就把我关起来,这口气我怎么咽得下!”王国志紧握着拳头,低声怒吼着,额头上青筋暴起。

他想起自己被警察带走时,村里人的眼神,有惊恐,有庆幸,这让他更加窝火。

这  15天的拘留时光,对他而言仿佛是一场噩梦。

每一分每一秒的煎熬,都让他对那个报警人——世平的怨恨不断加深。“等我出去,一定要让你知道得罪我的下场!”

他咬着牙,在心里恶狠狠地发誓。

墙壁上那扇小小的窗户透进来微弱的光线,照在他那张因愤怒而扭曲的脸上,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他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来回踱步,心中的复仇计划逐渐成形,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更严重后果,只被那股怨恨的情绪蒙蔽了心智。

王国志本来不是郭任庄的人,他的爷爷当年要饭到了郭任庄,发现郭任庄的村民都非常善良、热情,就觉得这个地方是好地方,来了就不想走了。


  (https://www.635book.com/dzs/78070/49743654.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