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 > 第327章 雪球,给我碾过去

第327章 雪球,给我碾过去


第327章  雪球,给我碾过去

    此时,徐光启站了出来,问出了众臣都非常关切的问题:「陛下,臣敢问陛下是否仍执意要迁都?若是陛下有此意,还请明示,免得群臣百官进退失据。陛下若是要南迁,这运河是不能不修缮的!」

    原本事不关己、思绪飘忽的大臣们瞬间竖起了耳朵,朱由检也严肃了起来。

    沉吟片刻,他明牌道:「朕欲北定建奴,后南下安民!当初唐皇李世民也曾两度巡幸洛阳,值此大灾之年,将中枢百官、京营重兵迁走,将粮食留给百姓,本就是仁政,效仿唐太宗皇帝也不算丢脸。

    待北方灾情缓解,春暖花开,大象北行,咱再回来便是了。当初成祖皇帝定都北京,本就是为了北伐残元,这是因为成祖英明神武,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当初成祖皇帝用丘福北伐,丢失了十万大军,成祖无大将可用,不得已才亲征北伐。所以亲征和迁都都不是成祖皇帝所愿意的,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

    子孙不肖,没有成祖皇帝这样的武功,不能率领大军亲征,那呆在北方京师反而沦为弱点,拖累边防。

    当初仁宗皇帝做太子的时候,数次监国,论起治理天下的功夫,便是成祖也赞叹不已。仁宗皇帝后来想要回迁南京,只是天不假年,遂无法成行。

    朕也知道各位不愿南迁所顾虑的是什么,但与个人的得失比起来,显然天下是要更重要的。诸位都是修习圣贤之道的君子,这样的道理,相信你们比朕还要懂。

    至于迁都以后,各位,朕自然还是需要各位辅佐的。愿意跟朕走的,朕不失高官厚禄以待;若想留守北京的,朕也不勉强。

    北京节制直隶诸府、黄河以北各布政使司、行都司,一如南京故。但若是执意阻挠,坏了朕南迁大计的,也别怪朕白刃不相饶了!」

    虽然是早已预料到的结果,但预想被证实以后,众臣还是忍不住有些失落。皇帝在南京时,南京工部为讨好皇帝,于是谏言修缮南京宫殿。

    皇帝说:「朕虽坐拥天下,可睡觉也只占一间屋、一张床罢了。如今灾祸接连不断,百姓日子困苦,朕哪还好意思大建宫殿?你们就在宫城里找个干净院子,把杂草拔了,换了那些朽坏的梁柱瓦片就行。」

    这话在江南传开了去,一时之间,江南官民称贤,甚至有富商愿意变卖家财捐造宫殿。

    皇帝知道以后,夸赞道:「此真义商也!」却坚持不受,说:「臣子可以接受君主的恩惠,用忠诚和文武本事报答大明;但君主不能接受百姓的恩惠。因为君主手握国家大权,要是私下接受百姓的好处,就很难做到不偏不倚了。」江南士民闻之,颂其正!

    帝在南京时,明断冤狱,体察民情,肃清正源,革除积弊。离开南京的时候,据说万人空巷,百姓哭嚎著挽留。反正是越传越夸张,不管是真的也好,或者是造势也罢,他们都快信了。

    百官们再怎么没办法接受,皇帝都跑了都快一年了,也得被迫学著接受。他们还以为皇帝就要赖在南京不走了,没想到赶在年底下雪之前返回了京师,这对他们来说反倒是有些意外之喜。

    朝堂上响起窃窃私语,但大家都没有再跳出来闹。他们也算想清楚了,自家皇帝就是顺毛猪,越是跟他反著来,他就越是来劲,一个猪突就跑没影了,拦都拦不住,关键是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来拦。

    兵部的调兵权在皇帝面前就是一张厕纸,边兵不知有朝廷而只知皇帝,那些个悍将也乖巧得很。

    徐光启说道:「陛下,此一时彼一时,臣以为如今的建奴已经大不如前,莫若让他们『归附称臣』,许以岁供,如此也能免除将士们征战之苦。」

    朱由检反问道:「所谓称臣,不过也只是讨个嘴上便宜,真让他们将辽东还回来,他们肯么?!」

    「臣以为这都是可以谈的。」徐光启说道。

    徐光启的话让众人也有些动摇,主战派是不愿意投降,不是不愿意接受别人投降。他们总觉得皇帝对建奴的恨意有些超脱寻常,就连蒙古人都是可以谈的,对女真人却连谈都觉得费事,执意要赶尽杀绝。

    朱由检摇了摇头,说道:「覆灭建奴是既定国策,朕早有言在先,若是朝令夕改,让将士们如何去想?!」

    「陛下用袁阁老,收复辽南,拓地千里;今用卢象升一年,却不见其有尺寸之功。陛下要收复辽东,是不是要将卢象升换下更为妥当?!」兵部的官员拱手道。

    「陛下,臣愿效犬马之劳!」袁可立当即下拜道。

    「陛下,臣举荐两广巡抚袁崇焕。袁崇焕独握宁远,以少击多,有炮决奴酋之功。袁崇焕夙攻兵略,精武艺,善骑射,胆略过人,可以堪当此任。」

    「陛下,臣举荐王之臣…」

    「陛下,臣以为陈新甲……」

    朝堂热闹了起来,对于皇帝要打建奴,群臣竟然意外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对声音。

    在他们看来,如今的建奴已经是秋后的蚂蚱,收复辽东就如同探囊取物,泼天的功劳啊,谁都不愿割舍,于是纷纷推荐起自己派系的人来,不管有理没理,先争一争,万一皇帝糊涂了呢?!

    「曹变蛟!」朱由检喊道。

    「臣在!」曹变蛟从武勋堆里面钻了出来。

    曹变蛟军功立了不少,考满,兵部、吏部给他的评价是「骁勇善战,攻无不克,与建奴交战多有斩获,无愧为世之良将」,得上上评!但因为各种阴差阳错,他到现在都还没有封爵,所以在武勋队伍里只能排在比较靠后的位置。

    不是吧?!选谁也不能选曹变蛟啊,真当他是本朝霍去病啦?!众臣震惊之余,都已经打定了主意要阻止皇帝胡来。  

    朱由检深吸一口气,说道:「曹变蛟久历边圉,身经百战,斩将搴旗,累建奇功;朕南巡之时,又能殚心扈跸,护驾维谨,忠勇可嘉。

    朕临御天下,恪守『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之典,兹特嘉其劳绩,著曹变蛟累功擢升京营选锋军总兵,统辖选锋三营;

    再加封骁骑伯,赐爵世袭,以昭恩眷。尔其益励忠勤,尽心任事,不负朕倚重之托!」

    「臣曹变蛟,叩谢天恩!」

    「马祥麟?!」朱由检继续喊道。

    「臣在!」

    「马祥麟千里赴辽,勤王护驾,宿卫宫禁,乃朕之股肱重臣;复承父母之荫,勋劳卓著,难以计量。特授马祥麟为明忠伯!」

    「臣领旨谢恩!」

    妈的,别的皇帝当家的时候,手下文武官员打生打死一辈子才混的伯爵,朱由检你当白菜送!

    很显然,这是皇帝给这俩死心塌地带兵跟他南下的奖励,也是用来千金买马骨的。曹变蛟还好说,马祥麟就过分了,真的是演都不演了。

    关键是这玩意其实是挺符合政治规则的,大家嘴硬不服,但心里是认的。双标狗皇帝,说什么非军功不封爵,到头来还不是看你自己喜好?!

    此时,袁可立已经被撂在原地好一会儿了。他的头发变成了银白、有些透明的颜色,眉毛比年轻人长出一截。

    他今年七十岁,刚好摸到了朱棣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诏令「文武官七十以上不能治事者,许明白具奏,放回致仕」。

    不过大明七八十岁的阁老一大堆,就是皇帝死的早。人与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袁可立属于老头里面身体比较弱的,他是个纯粹的文官,和孙承宗一样,虽然主持辽东军事,但从来不会干涉战场上的具体指挥。

    而朱燮元就不一样了,他对军事的接触始于成都之围,是真的亲临前线指挥战斗的,在平定奢崇明之乱时,亲自指挥调度。

    类似的还有杨镐,他也喜欢亲自指挥,但他是反面教材,又菜又喜欢玩,在万历朝鲜战争的时候差点被小日本干翻,蔚山之战先胜后败,损失惨重。

    朱由检凝视袁可立眼睛,问道:「袁公,汝无恙否?!」

    「承蒙陛下关怀,臣养了一年身子,这病已经好得七七八八了。再闲下去,又要闲坏了,陛下还是让臣来吧!」袁可立认真道。

    「好吧,卢象升就不撤了,他非无功,只是不显罢了;你们所说的袁崇焕,他与东江镇毛文龙等将多有抵牾,他性情刚烈,不能调和各方,也不合适;另外的这些,虽堪能臣,但于军事并不出彩之处,让他们去辽东更不合适。」

    「袁可立?!」

    「臣在!」

    「朕钦命你出镇行边,督师蓟辽、天津、登莱等处军务,兼兵部尚书衔、兼都察院都御史衔,总辖三镇军务,三镇文武官员皆听从你调遣。朕赐你尚方宝剑,若有不从者,可先斩后奏,中枢六部诸司亦当全力配合!」

    袁可立慷慨道:「臣领命!」

    「袁督师,朕想今年先完成个小目标,收复辽阳,能做到么?!」

    「陛下,臣不敢妄言。依臣之见,我大明如今国库钱粮充沛,军中盔甲齐备,士气正旺,臣以为当以堂堂正正之师,步步为营,一点点将辽东收复,务必令建奴找不出丝毫破绽。

    辽阳城高池深,无比坚固,若是强攻,折损太大,莫如围而不攻,围点打援。臣探知建奴粮食不丰,定不能持久,只需三月,必不战自溃!」

    朱由检点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是要堂堂正正之师,朕和你想的一样,不过你的法子太慢了。

    朕不是让你蚁附攻城,五千斤的重炮已经造了二十门,你通通拿去,不用给朕省钱,日夜轮射,朕就不信破不开辽阳的城墙!

    兵不够的,从九边、京营和内地抽调,朕攒那么多钱粮,就是为了今日不再让你们打穷仗,给我碾过去!」

    袁可立颇为震撼道:「如此,辽阳月余可平!」

    要打大仗了,初步拟定出兵十三万攻辽阳,后续增兵至三十万,战兵!如果算辅兵、民夫等,预计需要动员百万众,一年烧掉两千万两银子,几百万石粮食!

    外交方面,朱由检让人通知蒙古诸部,这次只是对女真人的清洗,不管他们以前有没有和建奴合作过,现在与建奴脱离,可以既往不咎,否则一并碾死。

    不管他们用什么办法,弄来的建奴人头都可以拿来换粮食,成丁一颗三十石,老人、女人、小孩一个五石。

    战争一阶段是收复辽东,二阶段是扫清长白山,三阶段是收复五国城,深入远东渔猎区追杀残敌。

    将按照唐代的时候「海东盛国」渤海国的模式控遏东北,要重建奴儿干都司,控制努尔干地区,增设海东行都司,控遏长白山地区。

    当然,这些都是朱由检美好设想,当前还是要以攻打辽阳城为主,需要应对建奴的极限反扑,也需要防止来自草原的背刺。

    朱由检的本钱有限,大明不是真的强盛了,最多就是一哆嗦,而后面临的是财赋收入的断崖式暴跌,机会就只有一次!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8568/67504.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