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252章 梁红玉

第252章 梁红玉




    如愿以偿地打下了杭州,又有邵氏、方百花、陈妙真这三个美人当献礼,宋江终于可以放心去东京汴梁城面见赵俣了。

    将手上的军队暂时交给卢俊义、关胜、林冲等人,又交代一番,宋江便带着三百精锐骑兵以及邵氏、方百花、陈妙真离开了杭州城。

    在经历了这些战事后,杭州城的街巷里满是疮痍。曾经熙熙攘攘的赵宋王朝两浙路的首府,东南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如今变得冷冷清清。

    店铺关门,绸缎庄里的绫罗绸缎被洗劫一空;酒肆茶楼的桌椅板凳残缺不全;街巷中偶尔能看到衣衫褴褛的流民,他们眼神空洞,捧着破碗在废墟中翻找,试图寻得一口吃食。

    往日的吴侬软语化作了孩童的啼哭与老人的叹息,原本富饶的鱼米之乡,如今变得凄凉,仿佛被抽走了生气,只余一片萧瑟的荒芜。

    原本,宋江对此并无感觉,因为这三年多,他走到哪,都会变成这样。

    说穿了,宋江义军的破坏力,也不比方腊义军小多少。他们所过之处,也是烽烟四起,民生凋敝。村庄被战火蹂躏得只剩断壁残垣,田野荒芜,牛羊散尽,鸡犬无声,家家户户紧锁的大门后藏着对战争的恐惧与对未来的茫然。

    这种事经历得多了,宋江自然也就麻木了。

    直到宋江一行来到他们刚刚离开二十几日的秀州。

    宋江愕然发现,这里竟然有官吏带着民夫在进行春耕和清理运河。

    虽然这里的很多民众脸上仍有些许菜色,但到了这里,路上几乎已经没有杭州随处可见的死人了。

    又往前行进了一段路程,宋江知道了原因。

    原来,进了秀州地界,每隔三五里就有一处施粥点。

    ——虽然那粥并不十分浓稠,但只要是来施粥点的人,每人都能得到一大碗,喝下以后,有个五六分饱肯定没问题。

    另外,每隔几里就有一座医棚,里面坐着赤脚医生以及护理人员,只要是生了病的人,来到这里,不仅有人免费给他们看病,还免费给他们施药。

    还有,在每个施粥点和医棚旁都有招募民夫的告示和讲解人。

    这是朝廷在招募种地、搞基础建设和干杂活的民夫,告示上说得很清楚,只要是应召,工钱日结,并且先付工钱,关键工钱非常公道,而且还提供三种方式,即:只付钱;只付粮;以及一半钱、一半粮。

    可以说,只要应召,立即就能吃饱饭,并且,不只他自己吃饱饭,他家人也能跟着吃饱饭。

    更让宋江动容的是,朝廷不仅招成年男子,还招女人,甚至招孩子。

    宋江甚至看到了,有些纺织厂,只招女子。

    宋江估算了一下,如果一家人都出来做工,那其家绝对能过上小康的生活。

    宋江一行人越是往北走,越能看见,恢复得越好。

    等到了苏州,这里似乎都已经从战火中走了出来。这里的人的脸上已经没有了此前的麻木不仁、看不到半点希望、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随着苏州这里的士绅地主以及与他们勾结的官吏全部被清理,随着《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的顺利推行,这里的百姓,开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农田里,春耕的景象如火如荼,百姓挥汗如雨,却满脸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笑声在田野间回荡,那是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的乐章。

    市集上,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绸缎庄里,虽然货品尚未恢复到昔日的丰盛,但已能见到五彩斑斓的布料,吸引着妇人们驻足挑选,她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新生活的渴望。

    酒肆茶楼也重新开张,文人墨客在此高谈阔论,茶香酒醇,交织成一幅幅生动的市井图景。

    纺织厂、水泥厂、轴承厂等等一大批原来只在北方开办的工厂,如今已经在苏州开始兴建了。

    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和勃勃的生机。匠人们挥汗如雨,在一片片空地上搭建起新的厂房,机器的轰鸣声和工匠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工业兴起的序曲。

    这些工厂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更为经济的复苏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当然,在一些地方也能看到战火的痕迹,像一些残破的城墙和焦黑的屋舍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灾难,但它们更像是历史的注脚,被生机勃勃的当下逐渐淹没。

    可以想象,多则五年,少则三二年,苏州还将是赵宋王朝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其经济之繁荣,文化之昌盛,将再度引领东南,成为天下瞩目的焦点。

    老实说,宋江当初答应率众起义,主要是为了剑走偏锋一展他的政治抱负,“替天行道”、“为国为民”什么的,只是他想到的能聚集人心、让他干得那些杀人放火的事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已。

    后来,宋江干脆就把超越黄巢当成了他人生的一个目标。

    至于大破后才能大立,宋江也只是说说罢了,他真没有太相信。

    是。

    宋江也听说了,北方的士绅地主被他们给杀光了,朝廷在北方推行了新政二策之后,北方迎来了大立。

    可宋江从未回去过他烧杀抢掠过的地方,他也不敢回去面对那些被他们践踏过的村庄与城镇,心中总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愧疚与逃避。

    直到这时,亲眼见证了,大破之后真有大立,宋江才意识到,赵俣并不是在胡闹,而真是为了彻底消灭赵宋王朝的隐患进行的一场豪赌。

    如今事实证明,赵俣赌对了,经过这场大破大立,赵宋王朝不敢说千秋万代,但只要后面的皇帝不太出问题,也没有太多天灾人祸,赵氏至少能再享受二三百年的江山社稷。

    继续北上,宋江越发地有这样的感触和直觉。

    到了镇江,宋江没再继续北上,而是很懂官场规矩地主动来拜见童贯,并且还给童贯准备了不少孝敬。

    别问宋江哪来的这些东西,他这一路抢过来,就是再上交,也不可能没点存货。

    而且,宋江可是刚打下来,仅比东京汴梁城稍差一点的销金窟杭州城,给童贯准备一份肯定能让童贯满意的礼物,还不轻松加愉快?

    看在这些礼物上,也看在宋江如此懂事上,更看在赵俣很看重宋江上,童贯对宋江很热情,甚至主动跟宋江说了,他已经派刘法从宣州、湖州等浙西山路,直扑歙州,再从歙州去攻打方腊的大本营睦洲,而宋江部则是从杭州顺着方腊义军逃跑的方向,也就是顺着富春江、新安江直扑睦洲,东西两路大军包抄方腊义军的核心成员,消灭方腊义军的精神领袖方腊,使方腊义军群龙无首、各自为战,再将之逐一消灭。

    宋江则表示,他和宋江义军完全听从童贯的调遣,目前他手下的将士正在休整,等他们休整好了,就会打通富春江、新安江沿线,等他面圣回来,就向睦洲发起总攻。

    童贯和宋江的第一次接触非常愉快。

    童贯还跟宋江说了很多赵俣的喜好,以便宋江在朝见赵俣时,少犯错误,能给赵俣留下更好的印象。

    两人聊过正事了之后,童贯拍拍手,就有三百多个女人,准确地说是少女,被带了上来。

    这三百多个少女,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漂亮,个顶个的漂亮。

    不同的是,她们有的温婉如江南水乡里静静流淌的溪水,眉眼间含着烟雨蒙蒙的柔情;有的则英气勃勃,如同春日里初绽的剑兰,带着不容忽视的飒爽;更有那清丽脱俗者,恍若空谷幽兰,不惹尘埃,让人一眼难忘。

    见童贯叫来了这么多美少女,宋江有些诧异,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童贯要送他美人。

    可这个念头,只在宋江脑中一闪,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童贯是什么人?那是宋江的顶头上司,他还是赵俣眼前的红人、亲信,赵宋王朝的高官,他怎么可能给自己送礼?

    再者说了,童贯就是赏赐他美人,有一个就够了,最多也就两个,三百多个,他怎么可能消受得起?

    所以,宋江断定,这些美少女肯定不是给他的。

    再想一想童贯喜欢给谁收集美人,这些美人是童贯送给谁的就不言而喻了。

    很快,宋江的猜测就得到了证实。

    只听童贯说:“她等中,有不少是江南士绅地主家女,因仰慕陛下,自愿进宫服侍陛下,求到我这里了,念她家长心诚,我便做回好人,成全一二。”

    宋江一听,就明白了,江南士绅地主认输了,这是靠着给赵俣送自家优秀的女子表示,愿意向赵俣臣服,以后不敢再阻挠新政二策了,会全力配合赵俣治理赵宋王朝,求赵俣高抬贵手放他们一马。

    说真的,宋江都有一种很解气的感觉。

    宋江是知道事情的始末的。他十分清楚,赵俣是被士绅地主给逼得没办法了,才兵行险招,用他们强人来扫清障碍的。

    你以为这容易吗?

    毫不夸张地说,赵俣这是在拿赵宋王朝的命运,甚至是在拿他自己的安危在赌。

    老实说,要不是赵宋王朝已经到了王朝末期,各种矛盾丛生,如干柴烈火,一触即发,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而这些士绅地主又固步自封,以保守之名,行阻挠新政、中饱私囊之实,导致民不聊生,国库空虚。

    若非如此,肩挑江山社稷之重的赵俣,又岂会轻易将国家命运押于赌桌之上?生活幸福美满的他,更不会把自己的安危也押于赌桌之上。

    说来说去,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这些士绅地主逼的。

    如今,赵俣不说彻底赌赢了,也已经离取得全面胜利不远了。

    这士绅地主们为了保住他们的荣华富贵,才向赵俣投降,甚至不惜送女儿以表示他们的屈服。

    ‘这是陛下应得的!’

    突然,宋江看到了一个也就十来岁的小姑娘,进而一怔:‘这女娃娃也被其家用来做政治交易?!’

    童贯顺着宋江的目光看过去,哪能猜不到宋江心中所想?他笑着说:“除了士绅地主家之女,她等中还有不少罪臣之女,我将她等送去伺候陛下,其家或可因此得到特赦,东山再起也未尝可知矣。”

    听童贯这么一说,宋江就明白了。

    江南遭到了这么大的破坏,很多地方都被义军给攻下了。

    官员有守土之责。

    那些抵抗不力的官员,弃城而逃的官员,贻误战机的官员,肯定都得被治罪,甚至他们的家人都得受到连累,男人刺配,女人进入教坊司。

    童贯这是挑了一些他想拉一把的官员,把他们家里的女儿送给赵俣。

    当然,肯定也有一些,只是因为她们特别漂亮,而被童贯选上。

    童贯看着宋江看的那个十来岁的小女孩说:“她姓梁,祖父、父亲皆是武将,方腊起事,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连陷州郡,我官军屡次征讨失败,她祖父、父亲都因在平定方腊之乱中贻误战机战败,按说该将她祖父、父亲就地正法,可官家慈悲,从轻处罚了他等,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她家男子皆被刺配,女子皆进入教坊司。”

    说到这里,童贯指着这个小女孩,也就是历史上那个擂鼓战金山的抗金名将、女英雄、韩世忠的继室梁红玉,对宋江说:“你别看她小,她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又精通翰墨,还生有神力,能挽强弓,每发必中,陛下特别喜欢这样的奇女子,待她长大,多半会成为陛下亲卫,你不可怠慢。”

    宋江心里跟明镜似的,赵俣之所以会对这些犯了罪的官员从轻发落,绝不是什么慈悲,而是因为这些事就是赵俣搞出来的,他们多少沾点冤枉,不然你看赵俣会不会对他们网开一面。

    宋江又看向梁红玉,心想,‘原来官家喜欢奇女子,这我可得记住了……’

    ……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9050/67581.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