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反击!吾家若垄断,将垄断全国
推荐阅读:火影:让你当鸣人,你成黄毛了? 榷香令 一蓑风雪向小园 带着铁路到大明 大唐傀儡医 遮天:从圣崖金乌开始 快穿,这恋爱脑我不当了 谢邀,穿越一人之下,刚进聊天群 我在印度当老爷 文化入侵修仙界,仙子直播卷三界
深夜,南京城,张四维府宅。
书房内。
张四维躺在一张软榻上,手里把玩着两枚虎头核桃,一脸惬意。
自打他被贬到南京后,心中的头号大敌,便变成了沈念。
当下之朝堂,若无沈念出谋划策,剩下的三大阁臣根本无能力和精力将新政持续下去。
而在张居正无法回朝的情况下,他重返内阁便是最好之策。
可惜一切都被沈念毁掉了!
沈念提出的新设票拟司之策与抑兼并三策,令张四维甚是忌惮,已将其当作自己重返内阁的最大阻碍。
于是,他便命人调查关于沈念的一切。
在他得知沈家聚文堂几乎垄断了杭州城近一半的书籍与文房四宝后,不由得大喜。
在他眼里。
沈念能不断特例擢升。
凭借的是“以民为贵,与官作对”的另类主张,以及抱张居正大腿。
其父亲沈尧山与岳父顾东易经营的尧东商行以“不谋私利,兴盛北方商贸”之由头越做越大,真正目的也是为了沈念的仕途。
沈家人打造出了一个“不汲汲于富贵”的名声,被天下人所尊崇。
然而沈家聚文堂却是近乎垄断与暴利的产业,仅凭这个敛财的生意,张四维便能指使一些科道言官攻击沈念。
但他知,这种攻击方式,对沈念的伤害太小。
于是。
他选择先令人将沈念的“小阁老”之名捧起来,然后策划了这场“售卖小阁老笔”的阴谋。
售卖“小阁老笔”的指使者,乃是沈家其中一座聚文堂掌柜的堂弟孟胜。
其在聚文堂担任采买,然后借用聚文堂之名,借用沈念之名,高价售卖“小阁老笔”,短短数日,便赚了数千两银子。
目前,在张四维的威逼利诱下。
孟胜将会坚称是受沈念之父沈尧山的书信指示,以“小阁老笔”扬沈念之名,外加谋取巨利。
沈尧山的假书信,张四维都命人伪造好了。
这种事情,基本就是黄泥巴掉在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
无论如何查。
沈家都有罪责,沈念都会受到牵连。
沈念最轻也会落下一个“管束不严,道德有瑕”的罪过。
张四维知晓,这种栽赃陷害之计,并不能将沈念彻底拉下来。
他这次的目的是:令沈念停职。
此事涉及沈念名声外加民间议论声甚大,朝廷定然会派遣御史官调查,整套流程下来,不断拉扯,至少要两个月。
而在朝堂没有张居正和沈念的情况下,张四维有诸多方式使得新政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
吕调阳与马自强过于保守,殷正茂脾气大而票拟能力偏弱。
一旦新政出现问题,当下除了张居正外,最有能力擎举新政改革之事的,便是张四维。
此外。
若三大阁臣违背法令,硬保沈念,张四维便让他的门生故旧弹劾三大阁臣包庇沈念,对其扣上“结党徇私”的帽子。
这三人若失去公信力,被百官所质疑,张四维也将拥有重返内阁的机会。
“沈念停职,吾必使得丈田乱;内阁包庇,吾必使得三阁臣遭百官围攻,老夫重返内阁有望也!”张四维喃喃说道,脸上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
……
二月初九,清晨,常朝朝会。
文武百官依照常例都在午门前提前站好了队列。
许多官员看到沈念仍在队列之中,不由得感到有些意外。
当下。
民间满是讨论“沈家聚文堂”与“小阁老笔”的声音,沈念理应呈递奏疏,自请停职,然后在家中配合调查,等待结果。
而非继续立于常朝之上。
这时。
数名科道言官都看向今日通政使司当值的左参议蔡珪。
蔡珪手中抱着的数册奏疏,皆为稍后要进行宣读的奏疏。
其中若无沈念自请停职之奏疏,稍后科道言官们便可继续弹劾沈念。
蔡珪与众言官目光相对,立即便知晓对方想要问询什么。
当即摇了摇头。
大明官员涉嫌触犯法令,被官员弹劾。
若是六七品小官,事情也不大,可不用呈递自请停职奏疏,自有所属上官处理。
而像沈念这种从五品官,必须要呈递自请停职奏疏,不然就是违背常例、贪恋官位。
除非。
他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或者小万历批阅奏疏驳回弹劾。
嘉靖年间,严嵩曾多次遭遇弹劾,嘉靖帝皆是在弹劾奏疏上批阅“朕自鉴之”驳回。
但这次。
小万历还未曾批阅礼科给事中林景和监察御史裴直呈递的弹劾沈念的奏疏。
吕调阳、马自强、殷正茂三人站在最官员最前方,已知沈念未曾呈递自请停职的奏疏。
他们笃定,依照沈念的睿智,不可能违背常例,让自己平白多一个罪过。
他不呈奏疏,参与常朝,只有一种可能:他能即刻证明沈家之清白。
三大阁臣都觉得此种可能有些不可思议。
当下。
沈家聚文堂在杭州府的垄断之名已传到京师,且被多名商人证实为真。
聚文堂的生意做得如此大,占据杭州府文墨行近一半的规模,便足以令沈念背上垄断的罪名。
而能有此等垄断,自然与沈念当下的地位难以分割开来。
此外。
售卖小阁老笔之事,几乎可以确定的是,确实是沈家聚文堂内部人员所为。
这令沈家人根本无法置身事外。
垄断?
僭越?
依官势而谋暴利?
总有一个罪名能扣在沈念的脑袋上。
……
片刻后,文武百官来到皇极门下,左右站立。
小万历坐于御座之上。
他看到沈念仍在队列之中后,不由得皱起眉头。
昨日,冯保向他汇禀,沈家聚文堂的生意占杭州府文墨行近乎一半规模的消息属实,且利润非常高。
小万历听到此话,心中不由得有些不舒服。
在他心里,沈念及沈念的父亲、岳父都是非常纯粹的。
没想到这一家人竟然是冯保所言的:北方赚名,南方赚钱。
若不是“小阁老笔”之事爆出,恐怕无人知晓沈家的买卖在杭州城的规模竟然如此之大。
当下的小万历,还是想帮助沈念,因为沈念对当下的朝堂而言,不可或缺。
但他又不知该如何帮沈念。
少顷。
待通政使司当值官左参议蔡珪宣读过官员们的奏疏,小万历与三大阁臣解决掉一些问题后。
都察院监察御史裴直立即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本要奏!”
“近日,民间有传言称沈侍讲(翰林学士称学士,侍讲学士兼六部侍郎称学士,若只是从五品侍讲学士,称侍讲或全称侍讲学士)家中产业涉嫌垄断,欺行霸市,沈家人行僭越之举,售卖小阁老笔,谋取暴利!”
“依照我朝常例,臣等弹劾之后,沈侍讲应呈递停职奏疏,于家中待罪。然而沈侍讲却无视臣之弹劾,依旧站于常朝队列中,此番举动,有违臣子本分,臣建议应重惩!”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监察御史裴直说完后,足足有十余名科道言官站出来,表示附议。
这些言官并非全都与沈念有仇。
而是执行他们的职责,表态说出“臣附议”三个字,他们今年的考绩上便能多写一事。
小万历坐直身子,看向沈念。
“沈卿,此常例你并非不知,向朕与百官解释解释吧!”
沈念大步出列,先是朝着小万历拱了拱手,然后道:“陛下,昨日臣在民间小报上看到此传闻后,甚是惊诧,但因臣对家中生意不甚熟悉,故而不知如何撰写停职奏疏。”
“钱塘家中之事,如今是由臣之母亲在京师以书信掌控管理,臣回家后,便向母亲问询此事,母亲向臣尽道细节之后,已是三更天,臣听完后,认为若撰写停职奏疏,实乃对母不孝,故而斗胆在常朝解释!”
“接着讲!”小万历道。
而此刻,三大阁臣、申时行、王锡爵等人都仰起脑袋。
他们知晓,转折点可能就要到来了。
沈念缓了缓,从袖口拿出一份看着像是账本的书册。
“陛下,我沈家聚文堂生意占杭州府文墨行近乎一半规模,属实。利润非常高,亦属实,然我家之利甚簿。”
“此账册,乃是我母亲所记载的近三年来八家聚文堂的开支盈利,所得利润之用途,以及在臣入仕后,吾父与岳父组建尧东商行后,聚文堂的发展情况。陛下一览,便知我沈家既没有垄断,也没有欺行霸市,更不可能售卖高价笔!账册内的每一个数字,都经得起检验,若有一字造假,臣愿以死谢罪!”
当即。
一名小宦官将账册呈递到小万历面前。
小万历翻开账册,细看一番后,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然后拿起账册,看向一旁的小宦官。
“令三位阁老与三法司主官阅览,检验真伪!”
当即,小宦官将账册率先交到了吕调阳的手中,马自强与殷正茂一左一右,与吕调阳一起认真阅览起来。
小万历看向沈念。
“沈卿,你以此账册为依据,将沈家聚文堂经营之事具体讲于朕与百官!”
“臣遵命!”
沈念朝着小万历拱了拱手,然后道:“此账册有记载,万历二年秋,我沈家八家聚文堂的生意便占据了杭州府文墨行近乎七成的规模。”
“当时,我还是一名从七品的翰林检讨,家中显然无法借吾之势。”
“吾家主要售卖书籍、笔、墨、纸、砚。其中以书籍、纸笔最多。之所以吾家买卖兴旺,乃是因吾家书版精致稀缺,其质绝不逊于司礼监雕版,然价却在中等。”
听到此话,冯保微微抬起头,司礼监刻书可谓当下官刻书版中的最佳。
他没有见过沈家书。
但笃定沈家书绝对不如司礼监刻书,不然早就在京师畅销了,怎么可能籍籍无名。
“此外,吾家之纸笔,无一代做,皆冠以沈家纸笔之名。”
“沈家书、沈家笔、沈家纸,之所以未曾畅销天下,但在杭州府仍占据一半份额,原因有二。”
“其一,吾父吾母精力有限,所雇之伙计,多为杭州府内住民,故而未曾扩张,纸书笔墨皆都不售出杭州府外。若扩张,依照我父之言,凭其质,即使不能垄断南直隶的书墨行,也能垄断江南的书墨行!”
“臣是否吹嘘,陛下派遣厂卫前往钱塘调查一番便知。”
“其二,因臣进入仕途,吾父吾母担心吾家生意影响吾之仕途,故而便在万历三年春开始缩减规模,此账册上有明确记载。”
“但是,因我家之纸工、雕工、刻工、撰写工等累计有七千余人,且在我家务工数年,吾父舍不得让他们丢去生计,故而便将吾家买卖占据杭州府文墨行一半份额之事,便固定了下来。”
……
沈念所言的这两条原因,总结而言就是——
其一,我沈家聚文堂,若想扩张垄断,完全可垄断整个江南,甚至全国。
其二,我沈家聚文堂占五成市场份额,乃是缩减所致,其目的是为了家中长工。
沈念接着道:“自万历元年后,我家生意盈利所得,皆分工人三成,万历三年后,增至五成,此举,账本有记载,前往杭州府亦可查!”
为工人分利润五成。
这是一个相当了不得的成绩!
因为有些利润还需转化为成本,有些商贾能对工人管吃管住,逢年过节发个猪肘子,就被称为大善人了。
“陛下,我沈家若想赚钱,何须借我之势,从此账册便能看出!”
“有人诬陷我沈家垄断谋利,欺行霸市,纯属假话!同时,我沈家有钱都不赚,反而要去卖所谓的‘小阁老笔’,实属荒缪!”
“从此账册便能看出我沈家之清白,民间谣言,实为一些人故意诬陷我沈家,臣不能着了他们的道,耽误朝堂大事!”
……
“臣请陛下明鉴!”沈念重重拱手。
顿时,朝堂内鸦雀无声。
从沈念的气势与表情就能看出,沈念所言为真。
因为沈念所言,除了账册外,前往杭州府一趟,便能查出真伪。
在常朝之上说假话,乃是谁都救不了的死罪。
一些官员顿时哭笑不得。
整个大明朝,像沈家这样做生意的真是头一例!
有些官员本以为沈念父亲与岳父的尧东商行,只是为沈念的仕途而设。
没想到人家早就有此觉悟了!
此账册很重要。
其乃使得沈念免于停职的重要证据。
这时。
吕调阳拱手道:“陛下,臣细观此账册,伪造的可能性非常低,臣以为,沈侍讲有此证据,便不宜再令其停职!”
“臣附议!”马自强与殷正茂同时说道。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一个个官员都拱手道,包括刚才附议的那十余名科道官。
当下,谁再主张沈念停职,待查明案情之后,全民赞颂沈家,他就是小丑。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80832/67639.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