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箱子里的战锤40K > 第421章 武器缺口

第421章 武器缺口


虽然生命子宫工厂的产能扩充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但陈曦来罗斯托夫III号视察可不只是视察这一点东西。

    乘坐着跨洲际通勤铁路上的高速列车,陈曦正和32讨论着关于阿斯塔特装备生产的问题。

    窗外飞速掠过的工业区闪烁着无数熔炉的火光,机械神教的齿轮标志在烟囱间若隐若现。

    “目前来说,我们手上关于各种阿斯塔特装备的STC种类非常齐全,无论是30K大远征时代的各种已经绝版的装备,还是考尔的原铸系列,现在我们都有STC,也都能生产。”32依旧在撸着猫,机械手指轻柔地抚过黑猫的背脊。

    他们因为能够直接向皇老汉兑换各种STC的缘故,因此STC什么的根本不缺。

    陈曦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一直都是另一个问题。

    所以32在表明这些优势的同时也不忘诉苦:“但是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产能不足!哪怕是爆弹枪这种简单的武器,也需要低阶神甫进行祝祷和手工组装,效率非常低。”

    她调出一组全息数据,显示着生产线上缓慢移动的爆弹枪组件:“更不用说雷鹰、终结者甲这些大件了,现在动力甲都未必能一年搓一套。”

    “产能这么低?能不能上流水线?”陈曦皱起眉头,屈指轻轻的敲击着桌面。

    他并不奇怪产能为什么低,阿斯塔特的装备可不是巢都黑帮手攒的非法枪械,生产流程慢一点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好歹还只是低阶神甫进行祝祷,要是换了灰骑士,他们手上每一把复仇女神动力武器可都是要由铸造贤者亲自祝祷的大师级精工武器。

    那才是真正的产量低到令人发指。

    “你能想到的,我当然也想到了。”32并没有觉得陈曦的意见很外行,她只是摇了摇头,手指轻轻敲击着数据板上的生产图表:“即便是流水线分工,每个人只负责一道工序,产能也只是略有提升。

    那些神圣的机魂祝祷仪式和机械调校,根本没法简化流程。”

    她叹了口气,将全息投影切换到资源分配界面:“归根结底还是生产线被泰坦占据太多,加上我们要生产的东西太多,产能跟不上。

    光是维护战犬级泰坦的等离子反应堆,就占用了三座精炼厂的全部产能。”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虽然有一个星球的工厂(尽管工厂覆盖率只达到了星球表面积的30%)在负责生产各种东西,但一整个次星区的需求还是太大了。

    罗斯托夫III号的地表上,无数铸造工厂的烟囱日夜不停地喷吐着浓烟,却依然满足不了前线的需求。

    别的不说,光是远征军中凡人部队需要的东西就包括从激光枪到刺刀、战斗匕首、能量电池……甚至是饭盒、军靴在内的一系列东西。

    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个集装箱从前线发来补给申请,而军需官们只能优先满足最紧急的订单。

    这是完完整整的一整个后勤体系,能让一名星界军士兵从头到脚武装起来的同时,还能保证他在战场上可以和敌人战斗、厮杀,并最终存活下来。

    从防毒面具的过滤器到能量电池,每一个零件都关乎着士兵的生死。

    这里面甚至不包含重武器和装甲载具。

    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另外生产的,甚至大部分装甲载具罗斯托夫还生产不了,需要从其他铸造世界进口。

    运输舰队往往要在亚空间中航行数月,才能将一批珍贵的装甲运抵前线。

    这也是帝国目前令人无可奈何的现状之一,以帝国的科技水平,能够应付银河里绝大多数牛鬼蛇神。

    从等离子武器到重力武器,从反物质炸弹到虚空盾技术,人类帝国的武库中从来不缺少能毁灭星辰的可怕造物。

    但分散的工业体系和漫长的补给线,却让这些强大的武器难以发挥应有的威力。

    一支远征军可能在出发时就缺少三分之一的标配装备,等他们跨越数个星区抵达前线时,剩下的装备又会在亚空间风暴中损失大半。

    而且帝国的生产力和生产模式,让帝国很难生产出足够的装备去武装帝国的军队。

    每个铸造世界都固守着各自的生产传统和技术秘密,机械神教繁琐的仪式和教条更是让生产效率低下得令人发指。

    或者换一种说法,帝国屎一样的交通运输状况,决定了帝国并没有足够的产能把所有的星界军都武装到牙齿,同样他们也无法把武装到牙齿的星界军及时送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并将他们最需要的军需补给送到他们手上。

    一艘运输船可能要辗转十几个星系,才能将一箱激光枪电池送到前线部队手中。

    帝国的补给永远都不够用,后勤官发放补给的时候看心情克扣、拖欠已经是帝国军事后勤供应体系的一环。

    从军务部到连队后勤官,每个环节都要雁过拔毛,等补给真正送到士兵手上时,往往只剩下申请量的三分之一。

    而阿斯塔特……阿斯塔特的装备种类只会更多,生产周期也更长,同时要求也更严格。

    一套动力装甲需要数百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经过机械神甫的祝圣,一把爆弹枪的组装时间足够巢都工厂生产上百把激光枪。

    不过好在阿斯塔特对于帝国而言是十分特殊的,他们的军需供应基本上还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毕竟每个星际战士都是帝皇的死亡天使,是价值堪比一艘巡洋舰的珍贵战争资产。

    除非你是那种得罪了高领主议会或者帝国其他实权部门的战团,否则一般是不会遇上克扣军需这种事情的。

    即便是最不受待见的战团,他们的补给优先级也远高于普通星界军部队。

    尤其是对于大部分阿斯塔特战团来说,他们可以自己和机械教进行交易,从机械教那里获得补给和各种自己所需的物资,甚至包括基因种子。

    许多历史悠久的战团都与特定铸造世界保持着数个千年的盟友关系,这种深厚的合作纽带让他们能够稳定获得精良的武器装备。

    比如钢铁之手战团与火星铸造世界之间就有着长达万年的密切往来,而圣血天使战团也在巴尔星系建立了自己的军工体系。

    更不用说,不少战团都具备自己生产武器装备的能力,在军需补给这一块上并不是太依赖帝国的供应。

    而对于陈曦他们来说,问题就不是这么看的了。

    他们既没有传统战团与机械教千年的合作关系,也不具备完善的自主生产能力,却要面对比传统战团更加复杂的装备需求。

    “灰烬骑士在这十年里已经扩军到了三千人,虽然还都是新兵,但按照这个速度,未来二十年他们能够完成扩军到三万人这个目标我是一点都不怀疑的。”陈曦对着32如此说道,手指轻轻点着数据板上的战团编制图表。

    他所说的信息是他最近才收到的报告,由史冬战团长亲自向陈曦提交。

    这份加密报告详细记录了战团新兵改造的成功率,以及目前各连队的装备缺口清单——从动力甲、爆弹枪到重型载具,每一项都标注着精确的需求数字,而这份清单还在随着新兵的不断加入而持续增长。

    “3000人,也就意味着至少超过两千五百套阿斯塔特装备,我上哪去给你变这么多装备出来?”32听到这个数字脸都绿了,机械义眼的光圈剧烈收缩着。

    罗斯托夫III号的产能非常有限,一年也就能攒出来10套阿斯塔特装备,这里面还没有终结者甲或者什么30k时代失落科技的内容。

    光是这三千人的基础装备需求,就足够她的铸造工厂忙活两个半世纪。

    要知道他们现在生产的原铸武器装备虽然比原本的阿斯塔特武装在尺寸上要大不少,但因为经过了贝利撒留·考尔大贤者长达万年的设计迭代,这些原铸武器装备的生产成本其实是要比老阿斯塔特装备来的低的。

    考尔的设计简化了生产工艺,让更多铸造世界能够参与生产。

    但30k时代的失落科技可就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这些甚至可以让人忍不住惊呼人类黑暗科技时代恐怖如斯的玩意,生产起来是一个赛一个的困难。

    某些能量武器的核心部件需要在特殊重力环境下锻造,而动力装甲的神经接口更要求纳米级的组装精度。

    其中一些非常危险的东西,32甚至要亲自上场才能生产。

    比如等离子焚化炮的约束场发生器,稍有差池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将整个车间夷为平地。

    毕竟整个罗斯托夫III号上也就她一个拥有贤者头衔的机油佬,其他的大多都是低阶神甫,高阶神甫虽然也有几位,但能给32打下手的依旧凤毛麟角难以让她满意。

    这些神甫也就去生产一些原铸系列的装备,至于说更复杂一些的30K装备32就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所以每当需要些什么非常难以制作的东西的时候,32更多的是自己上。

    也正因为如此,当陈曦说已经有三千阿斯塔特的时候,她是真的脸绿了,因为那意味着要搓大量的阿斯塔特装备。

    光是想到要亲手组装上千套动力装甲的神经接口,她的伺服手臂就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毕竟灰烬骑士这个超编规模实在是太离谱了,只要他们公开露面,几乎不可能不引起帝国官方的调查和质询。

    要知道,一个标准阿斯塔特战团才一千人,而他们已经是三个满编战团的规模了——整整三千名星际战士,这已经完全违背了《阿斯塔特圣典》的规定。

    而这也意味着陈曦他们必须格外谨慎,完全不适合去找其他铸造世界批量购买阿斯塔特装备。

    如此大规模的军备采购,势必会引起机械神教的注意和怀疑,更会引来审判庭和高领主议会的注视。

    更不用说,对于掌握着更先进技术的陈曦来说,那些传统铸造世界生产的产品多少有些落后和过时了。

    那些被机械神教奉为圭臬的标准模板装备,在他眼中不过是勉强可用的过渡品——虽然可靠性不错,但性能已经跟不上时代需求了。

    毕竟考尔大贤者可是以一己之力更新了整个阿斯塔特的军备体系,有性能更优越的原铸系列装备,谁还会去用那些老旧的动力甲和传统爆弹枪呢?

    除非那些是有着特殊历史意义的战团圣物,否则对于一个已经全面接受了原铸化技术的战团来说,肯定是优先装备新型的原铸系列武器和装甲更为合适。

    “所以绕来绕去还是要扩产能啊!“陈曦和32对视了一眼,随即都苦笑起来。

    这个结论就像帝皇的黄金王座一样显而易见,却又像亚空间风暴一样令人无可奈何。

    他们面前的全息台上,红色警示标志在每一个产能不足的项目上闪烁。

    答案谁都知道,但想要实现它却并不简单。

    扩建铸造工厂需要大量受过训练的技术神甫,提高产量意味着要重新规划整个星球的能源分配,而培养合格的技术人员更是一个以十年为单位的漫长过程。

    “稍后我会去一趟马里乌波尔铸造世界,一方面考尔在那里还留了一个煅炉,虽然现在已经落在我手里了,但还是要派人过去维护一下。”陈曦如是解释着,调出星际航线图在上面标注出目的地。

    那个煅炉是考尔大贤者早期实验原铸技术的场所,里面不仅存放着几万沉睡中的阿斯塔特,整个煅炉的设备也是可以生产原铸系列装备的。

    陈曦打算将它利用起来。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向马里乌波尔铸造世界输送一些低利润、高成本的订单,试着看能不能获得更多帮助吧。“他继续说道,手指划过一长列次级装备清单。

    马里乌波尔铸造世界是距离罗斯托夫次星区最近的铸造世界,虽然它不够大,但至少是一个标准的铸造世界,该有的产能它还是有的。

    唯一的问题就是陈曦如何说服那位铸造总监,让他为罗斯托夫次星区提供必要的帮助。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80848/67401.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