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朕才是宋世祖 > 第173章 改元图治,秣马北伐

第173章 改元图治,秣马北伐


1129年的农历正月初一。

    冬季的严寒尚未褪去,汴京城内外一片严寒肃杀之象。

    天下人都已知道,皇帝赵桓将在这一天退位,而新君赵子称也会同日登基改元——至少河南河北的百姓是都知道了,偏远地区可能还需要一些时日传递消息。

    理论上,就在黄河北岸的金人肯定也知道,但金国却完全没能力做出任何有效的骚扰,只能这么干看着南朝最高权力的顺利过渡。

    事实上,金人也不是没做过尝试,只是一开始就失败了,还折损了一些人马,后来也就不敢冒失了——大约七八天之前,腊月二十二的时候,位于河北滑州的金人留守、巡逻部队,就在当地守将的筹划下,进行过一次试探性的武装骚扰。

    想要给赵子称添点堵,顺便也是看看宋军虚实,看看大宋一方有没有因为把精力都花在筹备登基上,而出现边防武备松弛。

    而试探的结果,当然是金人的骚扰骑兵队惨败,被狠狠杀了回来。宋军上上下下众志成城,都为了监国秀王的登基大典保持了高昂的士气与严密的戒备。任何想要搞破坏的金人,都被果决地杀了回来。

    金人后方又没有给前沿守将足够的后援支持,一切也就不了了之。

    或许有人会奇怪:大后方的金人为什么对赵子称登基这样的大事,完全不管不顾、不分出力量来骚扰。

    而事实就是:金人自己内部的权力斗争,也刚好处在矛盾最尖锐、完全无暇他顾的阶段。

    完颜吴乞买的伤病更重了,早在这年入冬的时候就已经起不来了。

    冬季的严酷环境,本就容易导致心脑血管和其他一些疾病高发。金国高层为了夺权,也进入了你死我活的状态。

    完颜亶才十一岁,这种多事之秋肯定轮不到他上位。

    完颜宗磐很想仗着完颜吴乞买嫡长子的身份继位,还撺掇父皇趁着还能说话把遗诏宣布了。

    但完颜吴乞买却一直在犹豫,他知道自己如果强行违背当初“自己百年之后,必须将皇位还给太祖一系”的盟誓,肯定会遭到反噬。

    历史上,他最后之所以不得不把皇位给完颜亶,就是因为完颜亶是阿骨打的嫡长孙,而阿骨打的嫡长子已经死了。

    只是现在完颜亶的年少,让他有了借口不传给完颜亶,而是继续借口“当国有长君”,另立一个年长的。

    而完颜宗磐就劝说父皇:既然如此,何不考虑先传位给他,然后由他再立一个“将来必然将皇位传回给太祖嫡系”的誓约。

    换言之,完颜宗磐希望自己上位的正统合法性借口是这样的:不是他完颜宗磐非要当皇帝,只是因为侄儿完颜亶还太小,所以他“权且”帮侄儿当一辈子皇帝。他是叔叔,比完颜亶年长得多,等他将来再驾崩的时候,完颜亶肯定已经成年了,到时候再让他当皇帝。

    完颜宗磐甚至不惜设计这样一套制衡办法:只要父皇传位给他,他就可以直接宣布,立完颜亶为皇太子,然后登基。这样就不算太宗一脉违背誓约了,而是“因为迫不得已的现实原因,延迟一代人兑现誓约”。

    但问题是其他太祖系庶子又不傻。

    大家都很清楚,完颜吴乞买才没干几年,没法把皇权渗透到大金的角角落落,大金还有很多势力在制衡皇帝,所以其他人还能拿当年“太祖临终时太宗所立誓约”说事儿,逼迫他死后还位。

    可要是完颜宗磐再上位,完颜宗磐还年轻呢,他一干起码几十年,几十年下来黄花菜都凉了,反对的人肯定都被剪除掉了。到时候谁还记得“太祖子孙”?

    这种动辄延后几十年执行的誓约,鬼才相信!

    所以阿骨打的庶长子完颜宗干和庶四子完颜宗弼,决定彻底联合起来,武力清君侧。

    最终,也是在这年的腊月,他们在一个完颜吴乞买病重卧床不起的日子,因为听说完颜宗磐入宫侍奉父皇汤药、隔绝内外消息,完颜宗干和完颜宗弼就觉得完颜宗磐肯定是要假传遗诏动手了。

    完颜宗干和完颜宗弼不想坐以待毙,终于决定先下手为强,用本部兵马包围了燕京的皇宫,然后发动突袭以清君侧、诛杀试图隔绝内外的矫诏之贼。

    完颜宗磐大惊,也带领皇宫禁卫军拼死抵抗。

    总数近三万人的女真嫡系部队,居然就在燕京城内、皇宫内外展开了惨烈的内战搏杀。

    最终经过一番残酷的杀戮,死忠于完颜宗磐乃至完颜吴乞买的宫廷禁军,被斩杀达数千人之多。

    进攻方的完颜宗干和完颜宗弼能纠集的兵马足有两万多,以众凌寡虽然取得了完胜,但自身折损也有近两千人。

    双方加起来,直接战死的女真本族精锐,何止五千之数,还造成了很多伤兵。

    再加上完颜宗磐被扣上了矫诏谋反的罪名,其嫡系子孙亲戚也遭到了清算。皇族、贵戚、家人奴婢,累计被杀者又是数千人。

    把这些女真本族的被杀人数也算上,跟之前战死的士兵相加,总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一万人。

    也别嫌这个数字大,对于一场争夺皇位的内斗而言,这个数量级规模的死亡,是完全合理的。

    而金人内部也经历了如此大的动荡,难怪他们之前无力去管完颜宗翰的死活,也无力在赵子称登基时派兵去给他添堵。

    宋金双方,暂且都各管各事吧。

    ……

    金人自顾不暇的同时,赵子称这边,终于到了万事俱备的时候。

    前一天除夕的时候,当时还没退位的赵桓,就把他作为皇帝的最后一班岗事务处理完了。

    赵桓先把已经停灵多日的父皇正式起灵,准备移到大宋历代皇陵所在的永安军下葬。

    永安军就是后世的郑州巩义,位于郑州和洛阳之间。

    北宋的时候,以巩义为皇陵所在,这地方是东京汴梁和西京洛阳的正中间,也有地势之险、靠近之前汉唐皇帝密集埋葬的北邙山,位于北邙山最东侧的余脉边缘。

    北邙山核心地段因为之前历朝历代埋的皇帝太多,快埋满了没地方,宋朝就往东边埋,已经埋到最边缘的余脉了。有时候也让后人不得不感慨。要是宋朝没有灭亡,后续的朝代也一直在河洛建都,千年以后,也不知北邙山上还有什么空地可用。

    赵佶起灵之前,赵桓还举行了正式的献俘仪式,把被抓多日的完颜宗翰拉到赵佶灵前,然后洒酒浇奠,当众剐了完颜宗翰,以为当初汴京被破被屠之仇雪恨。

    不过宋朝的时候,凌迟之刑还不完善,并没有连剐三天的说法。

    为了避免拖过年,刑罚在一天之内就要完成,剐上三百六十刀就够了。

    即便如此,公示活剐完颜宗翰的时候,还是引来了无数百姓围观,堪称大宋朝建国以来最热闹的一次凌迟。

    虽然汴京城内人口最少的时候,一度跌破了二十万。如今恢复数月、周遭逃亡百姓多有迁移回来,还有朝廷驻军的补充,汴京城内如今总共有三十多万活人。

    这三十多万人里,竟有接近三十万来看了这场凌迟,几乎占到全城人口的七八成之多。

    可以说除了实在走不动道的老头老太和幼童,还有残疾人士,其他能来的都来了。

    甚至还有从周边府县特地赶过来、围观当初攻破京城的金国主帅被活剐的盛况。

    刽子手每剐一刀,人群中就爆发出一阵欢呼,半天内整整三百六十刀,就是三百六十轮欢呼,此起彼伏。很多人嗓子都喊哑了,依然乐此不疲,也不顾天寒地冻,都在硬生生围观了半天。

    好在人多拥挤,也便于保暖,室外空气流通场合也不用担心缺氧。朝廷还特地临时安排了几百堆篝火,在州桥附近许多街道上布置,让士兵看守避免出乱子。

    行刑结束后,多少人都感动流涕,赵子称的威望,和天下百姓的同仇敌忾之心,也被引导到了最巅峰。

    ……

    次日一早,元旦清晨卯时,赵桓退位、赵子称登基的典礼,就紧跟在赵佶起灵之后举行了。

    因为是自家兄弟传位,并非异姓禅让,所以倒是不用专门筑高台。

    禅让典礼是在皇宫里举行的,不用对百姓开放,但是文武官员们都要来朝贺。

    赵桓当着百官的面,把天子玺绶放在托盘里,亲手递交到赵子称手上。

    随后赵子称登上陛阶,端坐龙椅之上,接受百官朝拜。

    赵桓退下之后,立刻更衣,换了道家居士的服饰,自此清修,反思悔恨早年那段与父亲争权夺利的人生插曲。

    赵子称接受完百官朝拜后,赐文武众卿免礼,随后让宦官宣读诏书,改元建炎,以立志恢复故土,收回河北。

    “朕践祚改元,自当以天下为任,朕今日当着百官之面盟誓,必会带领诸将,恢复河北,包括燕云。驱除鞑虏,护我华夏。”

    盟誓之后,赵子称又进行了诸多册封。

    他先册封慕容氏为皇后,王氏、张氏等妾侍也都为贵妃,其余另有妃嫔若干。

    已经五岁的嫡长子赵伯琮为皇太子,(历史上被赵构收养后才改名赵昚)

    其余庶子、女儿也都封为诸王、公主。

    其中慕容秋亲生的、为了掩人耳目才掉包给妾侍张氏的那个女儿,也受到了额外优待。在诸公主中待遇最高,以安慕容氏姐妹之心。

    其余满朝文武,三省六部,枢密院各处,也都安插补全。文官之中,张叔夜、李纲等人位列执宰。还有陈过庭、呼延庆、赵良嗣等曾经跟赵子称共事过的文臣,也都得到了明显的升迁。

    包括赵子称在两浙、登莱做文官时期,那些核心嫡系旧臣,也都安插到了朝廷要职上,大多分列六部尚书、侍郎。

    比如赵子称在苏州时的老上司、曾经当过苏州通判的魏宪,如今升到了御史台。他在杭州时的重要同僚赵约,也升到了刑部。

    武将方面,岳飞因为之前直捣上京、迎回二圣之功,被赵子称破例封为相王。

    刘光世、韩世忠等之前立过收复失地大功的嫡系武将,也都暂得开国郡公爵位,将来再有大功也还有再升的空间。

    关胜、杨志、林冲、呼延灼等跟随多年的部将,也都各凭实际军功,有开国郡公至开国侯不等的爵位。其领兵军职,也各有升迁。实际上分别都能获得多则三五万、少则一两万的带兵权。

    全部封赏结束之后,赵子称又宣布大赦天下,并且给京官休沐假期,普天同庆。

    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上元节,朝臣本来就有至少五天的休沐假期,这次干脆直接连放,从初一到十五休半个月,各部只留下处理必要突发事务的轮流值班官员。

    赵子称也不急于立刻折腾什么执政举措,就让大伙儿安生了半个月。

    过完上元节后,才开始讨论具体的北伐计划时间表。

    朝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文臣都有些担心,怕新君好大喜功,急于求成。

    但也没人觉得,自己真能顶住皇帝的龙威。

    毕竟眼前这位新登基的天子,可是古往今来皇帝当中,个人战斗力最强的,项羽可没当上皇帝。

    这样靠着连番军功从宗室诸王里杀出来、身登大宝的人,谁又能拦得住呢?

    所以就算是最持重的文官,也只敢姿态很低地苦苦哀求赵子称稍稍体恤民力。

    曾经跟赵子称相熟的御史中丞魏宪,不怎么知兵,但比较恤民,就仗着交情委婉说道:

    “请陛下明鉴,之前朝廷收复河南一帆风顺,但那多是因河南百姓翘首期盼王师,民心所向不可逆也。金人又内乱夺权,这才有了千载难逢的良机。

    但眼下听说金人已立新君,完颜宗干地位稳固,而且他们已经迁都燕京。若是朝廷大军再直扑河北,恐怕会引来金人全族同仇敌忾死战。

    而河北之地,燕云百姓本就不认同我大宋,他们作为原先辽国的子民快两百年了。之前宣和年间旧事已经证明,当地百姓并不期待我大宋王师。

    而河北其余各州府,因之前连年战乱与水旱蝗灾,十室九空,就算有河北腹地汉人百姓心向我大宋,也没多少人了。而且之前打河南,至少还是赵构伪逆治下,如今的河北,已被化为金国直辖,金人完全有可能迁徙燕云汉人乃至其所控制的其他各族百姓,来河北屯垦。

    到时候劳师远征,处处不得补给,就轮到我大宋王师粮草难济,人马疲敝了——当年童贯就曾受此拖累。”

    旁边其他文官,听到魏宪举例子的时候,不恰当地提到了童贯,愈发为他捏了把汗。但也有觊觎他御史中丞位置的,巴不得暗中看他笑话,指望他被皇帝嫌弃。

    这老不死的,真是够狂,仗着当年官家还在苏州当地方官时、做过官家的上司,就这般倚老卖老?

    而就在部分同僚为他捏汗的时候,赵子称表态了,而且大大出乎了大家的意料。

    “众卿不必多虑,朕是知道民间疾苦的,也深知军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河北的情况和河南大不相同,当地十室九空,田园荒芜,王师无法就地筹粮,无法因粮于敌,当然不能妄动。

    而且,朕践祚不过半月,查访近畿,还发现了一些民情可悯之处。这几年因为战乱,黄河一直得不到修缮,京城下游,好几处堤防都已难以修复,甚至有可能改道、非人力可阻。

    朕已着工部尽快勘测,拿出尽量不劳民伤财,又不伤及无辜百姓的方案来。如今河北东路故土,十室十空,虽是一桩惨事,但朝廷也要想办法,趁机做一些将来能够惠及百世的善政。

    北伐肯定是要北伐的,不过沿着河北平原北伐,可以暂缓几年。朕自会择机另选精锐、海路北上,骚扰燕云乃至辽东沿海各地,让金人首尾不能相顾。

    为实现这一目的,全国沿海各州府,也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物产,扩建船厂,钻研改良船型,扩大朝廷水师海运之力。将来一旦海运成熟,还要将一部分漕运改海,以节省民力、运费损耗。”

    赵子称没打算瞒着,也不怕金人刺探,他就是直接打明牌,告诉金人这几年他会专注于沿海骚扰,先削弱一下金人的国力。

    顺便再趁着这段时间改革强化海运、治理黄河处理可能出现的改道,把一切收拾干净后,就是金人的亡国之日!

    童贯北伐,就是输在河北平原后勤不济、没法就地筹粮上的,军队打持久战的能力根本没有了,饿都能饿死。

    北宋末年河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就已经被极度破坏了,如今也只会更差。

    而赵子称知道,原本历史上建炎二年(书里面现在的建炎元年,实际上是历史上的建炎三年),黄河在滑州就发生了巨大的决口,然后才有了后来六百多年的“黄河夺淮入海”,一直到清朝道光年间,黄河河道才再次决口北返。

    但那时候经过六百多年、淮河的入海口已经被黄河的泥沙淤堵完了,还导致淮河只能走邗沟运河注入长江入海。淮河下游的苏北地区也彻底变成了水旱灾患连年的贫苦之地。

    当然,原本历史上,黄河在建炎二年改道,既有天灾因素,也有人祸,兵荒马乱时期无人修缮,还有地方官员试图引水阻敌。如今因为赵子称的蝴蝶效应,这一切还没有发生。

    如今的黄河,还是处在极度年久失修的悬河状态,随时可能引爆。

    赵子称觉得,不能为了军事目的、让黄河南流夺淮,宁可更加尊重自然规律一点,让黄河在河北平原上再找另一条河当主河道。比如后世称为黄河主河道的大清河就还行。

    而历史上的宋朝统治者不敢这么干,是为了军事屏障的考虑。黄河夺淮后,淮河变得更宽,南宋守淮也就更容易守了。

    现在赵子称完全不存在这种考虑。金人有骑兵又如何?他们敢来汴京,赵子称就跟他们野战再击溃他们一次!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而河北平原如今已经几乎没有百姓了,尤其是沧州、河间这些河北平原东部,反复拉锯,饥荒战乱,加上赵子称的移民救人,当地十室十空。

    既然如此,提前规划好一条新河道,等黄河改道完后,再把人民移回来,也算是刚好充分利用、尽量挽回了。

    这些事情都比直接北伐重要,完全可以稳扎稳打。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81704/67660.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