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孤绝不挑起内战,但也不惧怕内战
推荐阅读:遮天:我,昊天,人族第一帝! 鲸落封神 秘诡世界:我靠谎言成神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刚出人皇幡,我就成了旧日之主 共生面板,我在修仙界种田长生 练气千年,方知是封神! 谍战:红色掌柜 诸天恐怖从蛊开始 你们才不是魔物娘!
靖康二年,四月初一。
赵子称那边还没举行就任监国的典礼,身在汴京的赵构,倒是提前抢先称帝了——当然,这两者的时间差也不会有多久,赵子称这边开始筹备还要更早一些。
只是因为通讯联络比较慢,赵子称控制的地盘分得比较散。最后举行典礼的时间点,赵子称可能会稍稍落后半个月一个月的,这都无伤大雅。
也因为赵子称准备得久、而赵构是仓促抢时间的,所以赵构的准备工作非常不充分。
登基大典当天,只有秦桧、李邦彦、张邦昌为首的几个大汉奸,以及其他一些曾经投降了金国的河北降将,诸如李成、孔彦舟,参加了赵构的典礼。
原本历史上,赵构去了南方,北方建立了伪齐,李成、孔彦舟这些叛将当然也都跟了伪齐,但现在都因为蝴蝶效应跟了赵构。不过也并非原本历史上的伪齐将领这一世都会到赵构麾下,因为赵子称的强势,有一些原本应该因为机缘巧合被迫陷入贼营的汉将,这一世也得以反正。
主要是因为赵子称在登莱经营数年,官声又好,武人乐于为他卖命。比如历史上同样投了伪齐和金国的莱州将领徐文,这一世就选择了直接跟随赵子称从基层做起,忠心并无问题,也觉得跟着秀王干很有前途,个个都想靠正道往上爬,也都看到了岳飞快速升迁的示范效应。
包括李成、孔彦舟这些人里,李成是河北叛将,他的老巢就在金人的地盘上,这是没办法的。而孔彦舟原本也是山东贼寇,如果赵子称想拉拢他,其实也是做得到的,只是赵子称自己有点不屑于这么干——
孔彦舟这人实在是道德太败坏了,哪怕做贼都是贼里面最禽兽的。历史上他不但坚定地当汉奸、各处劫掠屠戮无辜、后来还反复上书劝完颜亮撕破宋金合约赶快干南宋,甚至连自己亲生女儿都奸。
这种全方位无死角的畜生,赵子称也不敢用,又不好在他恶迹尚未昭彰时就特地先骗他来投再杀了,那样容易损及赵子称的名声,所以也就只能自始就不接受对方的招安,这种垃圾最后也就去投了赵构。
一言以蔽之,赵构的出现,着实拉拢了一些三教九流的奇葩匪类,但也仅限于此了。
至于湖南的钟相杨幺、五岭的曹成,这些人都在自己地盘上当土皇帝呢,哪里会来赵构这儿捧场。他们也就上一道贺表、正式走一个劝进的全套流程,也就算给足面子了。
整个典礼从头到尾都充满了可笑感。
登基之后,赵构为了确立自己的权威、也是为了显示“大宋已经被再造”,所以急急忙忙公布了新的年号,改元“绍兴元年”——
毫无疑问,这一世的赵构是不敢用“建炎”这种明显武力立国的年号的。他重新建国的一切根基,都来源于金人的武力扶持,来源于和谈后金人的直属军队名义上撤出黄河以南地界,他哪里还敢“驱除鞑虏”?
所以他才越过建炎、直接绍兴,表示自己已经继承了父兄的大统,把父兄被俘后的危局扭转过来了,至少大宋不用担心亡国,道统得以延续。
这样也不错,至少留下了建炎这个年号没有污染,以后赵子称想要北伐驱除鞑虏还能用。
另外,因为这一世的赵构在汴京称帝,没去南方,他也不可能再把越州改名“绍兴”了,所以绍兴这个地名并没有在两浙路出现。
那块地方该叫会稽叫会稽,该叫越州叫越州,原来什么样以后还是什么样。
……
赵构举办登基典礼后一个月,五月初一这天,
赵子称也来到江南东路的镇江府,在那里举行了一个相对简朴的典礼,完成了就任监国、并领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流程。
同时也把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幕府设在了镇江——他之前在登莱的地盘,毕竟太偏僻了,处在领地的一角,不便于管理其他新投效的势力,容易鞭长莫及。
他倒是考虑过在徐州设立幕府,但因为徐州南边的宿州、那一大片位于泗水以西的淮北土地,如今都被赵构控制,从宿州到后世蚌埠、凤阳之间,全都是敌占区。
所以设在徐州,容易导致南北联络不畅。
赵子称没有选择江宁(南京),也没选择偏安意味更浓重的两浙路杭州,特地放在镇江,也是为了强调自己时时刻刻准备北伐,绝无一日懈怠。镇江是北渡长江的要津所在,这方面的意味更浓重。
而且只是一个大元帅的临时幕府所在地,并非皇帝的“行在”,镇江也完全够格了。
典礼上,赵子称在张叔夜、朱胜非、周格、陈过庭、胡直孺等重臣的拥戴下,宣布了未来一段特殊时期内的核心国策。
首先第一条,赵子称先借机提升了军人地位和待遇——地位的提升是相对保守的,因为他也不能给后世埋雷,主要是展示皇帝在特殊时期,对武人的提防措施有所收敛、更加用人不疑。而对于士兵待遇的提升则是实打实的,幅度非常大。
赵子称在典礼后,公然宣布:“即日起,诸位要着力彻查军队空饷、缺额等问题。我大宋之前武备废弛,才有今日之祸。太祖皇帝顾虑五代之惨祸,不得不提防武臣,这本没有错。
但年深日久,将士们连每年三十贯的军饷都不能足额领齐,士卒渐渐沦为将领私奴,毫无战力可言。而且国朝百余年来,交子、钞引渐渐泛滥,物价腾贵,如今就算有实发三十贯,也不足以养活军汉全家,还是得给将领接私活。
孤既然监国,第一条就要一律将战兵年饷提升到八十贯!平时每月六贯,加起来就是七十二贯,年底再加发八贯,凑足八十贯整。同时,孤也会给各级将校增加薪俸,不会比同级文臣低,另外还有给武将额外的阶官加俸。
但重赏之下,对空饷缺额的惩处也会加大,过去的事情可以既往不咎,以后再敢喝兵血的,一定严惩不贷!”
赵子称这番要求,听在众臣耳朵里,反应各不相同。张叔夜、陈过庭都是跟随赵子称数年,或是共事过数年的,知道赵子称的为人并不激进,所以也知道他现在突然这么大刀阔斧,肯定是有理由的,绝不是一时冲动。
但其余朱胜非、周格、胡直孺这些人,都才刚投效没两个月,还不熟这位新领导的行事风格,当即便有些担心,以为他是纸上谈兵、根本不知道财政困难。
他们纷纷力谏:“殿下不可鲁莽啊!此举虽是善政,但也要考虑财政困难。如今户部都还没重建,汴京府库陷于金人之手,朝廷积蓄被扫荡一空,只余东南半壁,钱粮赋税也还在调整中,哪得那么多钱财给将士加饷?”
赵子称却正好借机立威:“钱不是问题,孤之前反击金人,略有一些缴获,同时,孤在登莱、两浙,也颇有一些产业,如今愿毁家纾难,以私产助军!就算还有一大半缺口,也可以另想办法!
孤不求大家共赴国难、捐资助军,但值此国难,朝廷正该整顿我大宋持续了百年的冗官冗费。孤宣布,自明年起,直到彻底恢复中原之前,因为半壁江山沦于贼手,半壁子民也无法来参加科举,所以我大宋的科举总取士名额,自当减半。
将来光复了中原,才能恢复原先的取士规模。而且在光复中原之前,只要不是实缺官员,一律不再授予虚衔阶官以寄禄。所有先帝时蔡京一党巧立名目所设提举宫观职也一律废除,不再发俸禄。
这几项挤出来的钱粮,全部要落实用于军需、军饷。另外,朝廷也会给确实困苦清贫的寄禄文官增设一批职务,比如负责审计军饷发放、核查将领是否有贪墨缺额空饷。
这些职务不得增加官员人数,但可以从原本已经是虚衔寄禄官的人里挑一批,转为实缺,作为特殊国难时期的过渡安置。孤自己已经毁家纾难解决了相当一部分军饷财政了,难道众文臣不该一起共度时艰么?”
不少刚刚来投的文官,内心也都有些寒意,他们知道秀王殿下这是摆明了要一改大宋一百六十年来文官待遇极为优厚、而武将和士兵被极度打压的状态了。
如果是和平年代,皇帝敢这么干,立刻就会被文官集团斥为昏君了。
但现在是特殊时期,而且赵子称本身战功够硬,他就是天下汉人里头一号的抗金派,是尸山血海里亲自杀出来的。
刀把子在人家手上,而且是自己一下一下磨出来的刀子,趁手得很。这种一力降十会的局面,文官集团还能干什么?
几个新晋顶级重臣,全都不敢反对。
倒是有些相对小鱼小虾的、御史言官体系漏网来投赵子称的,一时脑子没转过弯来,倒也言辞激烈提出了一些反对。
赵子称还算遵守大宋“不以言罪人”的善政,但也就仅限于不以言罪人了。至于别的调动处罚,全都可以有。
他毫不手软地处置了几个,算是打个样,然后又立刻宣布了自己的第二项措施——说是第二项措施,其实跟第一项的增加军饷、减少冗官冗费也是一体两面的。
那就是,他公开宣布:所有跟随赵构集团的中枢文官,组成赵构和金人和谈的,都是汉奸!对于带兵武将,因为不读书不明政务,跟随赵构也没问题,将来只要肯投降,并且力战抗金,都可以相对宽容。
但是对于跟随赵构的那些文官,则全部按照“蛊惑藩王与金人议和以求私利”,直接贴上标签,彻底不予宽恕。最多将来问罪时少问一点,或者只是罢免放回家务农,但其政治前途肯定是全部不予宽恕了。
赵子称这么宣布的理由也很充分:武将不读书不明理,只知道打仗,赵构也姓赵,他们一时看不清形势,依然为一个姓赵的卖命,这没问题。但文官是读书明理的,读了书还劝赵构认贼作友、不顾君父被俘,那就是妖言蛊惑。
赵子称虽然没有承认赵构的统治、所以也没法说对付赵构身边的奸臣是“清君侧”,但道理是一样的。赵子称这儿,已经不接受一切秦桧、李邦彦、张邦昌和其他投赵构文官的自新之路了。
而赵子称知道,大宋糜烂这么多年,就是因为文官集团里拿钱不干活的冗官太多了,还有那么多乱贪的。宋朝贪的问题绝对算是严重的,只不过宋朝一贯也不太在乎这事儿。
现在要打天下了,那些只会四书五经和贪的人那么多,何必都给出路?光是那一小撮逃到江南的人才文治人才已经够用了,宋朝的读书人是冗余超配了好几倍的,趁着金人拿下汴京,赵子称正好把文官集团的包袱甩了。
哪怕丢掉八成的文官,只让剩下的两成做事,宋朝那点政务其实都可以做完了。
而省下来的钱,当然可以用于建设和国防。
赵子称要让金人后悔帮他解决了冗官问题。
所有新跟随他的文官,看到这个决策时,也微微有些胆寒,但因为赵子称很有分寸,说好了只是“不宽赦蛊惑赵构的文官”,这个惩处影响的只是站错队的,所以江南文官也不敢多说什么。
江南文官付出的代价,只是“站错队的人被撸掉后,腾出来的椅子也有可能被搬走,别指望让下面的人顶上去补位”。
赵子称是连人带椅子一起废掉的。
这两项关于冗官冗费和军饷克扣的重大议程达成一致后,众人也就不得不面对一个最严峻的重大政治议题:
赵子称都把赵构身边那些文官统统斥为奸佞,那么对赵构本人,要不要立刻讨伐呢?究竟是要先攘外,还是先解决赵构?
有些人已经担心,赵子称会挑起内战。
好在赵子称很清楚自己凭什么监国。
他在前面两点步子迈大了之后,这一点上倒是站立场站得很稳:
“康王虽然被金人裹挟、被奸佞蛊惑,但目前看来,倒也罪不至谋逆。对他的定性,已经是将来的事情了,眼下还是要以对付金人为主。
孤有两点要点:只要康王不来进犯孤和其他抗金义军,孤也可以不先去打他,保证不射出我大宋宗室之间内斗的第一箭。
在此之前,孤会全力对付金人。亡天下远远比亡国严重,保天下也远远比保赵家一姓、甚至是赵家内部个人的利益要重。要是孤有朝一日能解决金人,康王一时糊涂的问题,自然也可以迎刃而解,又何必非要多造杀孽呢?
但是,主动抗金、防御康王的同时,有一个特例必须单独挑出来。那就是对于归附康王的大宋官军降将,我们也可以视为康王麾下的汉人军队,我们同样不会主动进攻他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而对于两湖的钟相杨幺,这些人原先并不是官军,而都是摩尼邪徒出身,与当年被孤协力所灭的方腊等辈也差不多。对于这些人,孤不会手软。
孤也会告诉康王,这是一个特例,孤要动钟相杨幺、连接巴蜀和关中。他如果要去鄂州、岳州等地救援钟相杨幺,那就是他先挑起汉人内战了。
除了这个特例,孤未来几年的军力都会用来打金人。孤也不会空口妄言,眼下金人刚刚取了河南河北,声势正盛,我大宋局面糜烂,江南路淮南路原先也都并非孤所辖,尚未整军备战,所以未来一两年内,我们对金人只能是防御战为主。
但三年之内,孤必然全面北伐!如若不然,孤又有何脸面监国。而且,就算是今年之内,孤也另有一些打击金人的激进方略,只是暂时不易公布。
军务大计,众位都是读圣贤书的,也不会懂,到时候留张叔夜张相与孤私议便是。”
众臣不解赵子称到底还要做什么,但军事方面他们确实没资格插话,也只能让赵子称乾纲独断了。
倒是也有个别大臣试图曲线规劝:殿下这般信重武臣、连枢密院都没打算重新筹建,就由幕府直接指挥诸将作战,将来容易尾大不掉……
而赵子称的回答也很干脆:你们谁见过项羽担心部将尾大不掉的?
孤可不是别的普通王爷!那些不知兵的帝王才要担心这些问题!
而大宋的抗金武装,如今都直接效忠孤本人!孤也才二十五岁,肯定能活得比将来北伐诸将更久,也完全不存在“孤的后人镇不住骄兵悍将”的问题!
话说到这份上,赵子称手下新纠集起来的文官集团,算是彻底认清了形势。
好么,他们就乖乖当好一个筹措军需钱粮、稳定地方的钱袋子和橡皮图章就行了。其他事情敢伸手伸太长,绝对不会有好下场的。
赵子称的命令很快被落实下去,五月份当月,那些原先由大宋禁军继承过来的士兵,以及刚刚从江南厢军转为禁军的战兵,全部都足额发到了六贯钱的月饷,比原先两贯半还老被克扣的状态要好太多了。
战争年代,士兵给高薪也是完全应该的。和平年代可以混日子混钱,现在却是没领几个月钱就有可能送上前线送命的,钱再少谁还卖力。
士兵们果然人人士气大振,也立刻调整了心态,都把效忠对象直接调整到了秀王殿下个人身上。
而赵子称的态度,也非常快地送到了赵构那里。
赵构得知赵子称“不主动挑起内战,但只要赵构进攻他,他就反击”的态度后,也是有些举棋不定。
最终,赵构决定还是坐山观虎斗,默许赵子称将钟相杨幺定为“特例”,不承认他们是大宋武将,而是定性为摩尼妖人。
“钟相杨幺本来也不听朕调遣,让赵子称和他们先消耗一下,最好两虎相争,两败俱伤。就算赵子称能赢钟相,肯定也会元气大伤疲敝不堪。到时候朕正好随机应变承其敝。”
但赵构不知道的是,赵子称明面上一监国就打钟相杨幺,这只是他的一步障眼法。实际上,赵子称还安排了另外一手直接对付金人的偏师。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81704/67669.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