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反击大胜,宗室楷模,天下仰望(七
推荐阅读:遮天:我,昊天,人族第一帝! 鲸落封神 秘诡世界:我靠谎言成神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刚出人皇幡,我就成了旧日之主 共生面板,我在修仙界种田长生 练气千年,方知是封神! 谍战:红色掌柜 诸天恐怖从蛊开始 你们才不是魔物娘!
完颜宗弼在徐州城下吃了大亏,几乎气得摔下马来。
如果他能理智地冷静下来,他就应该知道,想要攻破徐州城是不可能了。岳飞手上都有装药十斤的大型地雷守城了,完颜宗弼还能有什么前途?
但是,正因为岳飞之前主动出击杀了他一员猛将完颜阿鲁补、后来又诱敌防反大胜一场。完颜宗弼两战全败,而且是各种花式的招都中了一遍,简直是把脸彻底丢尽了。
他必须考虑自己在大金国朝中的前途,所以他已经如同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彻底疯狂想要翻盘回本。
直接撤是不可能撤的,撤的话他的仕途就彻底无望了。完颜宗弼只能是一边继续围困、想方设法绞尽脑汁破城,一边再看看能不能迂回去别的地方找回点场子。
而岳飞在此后几日、见完颜宗弼依然保持围城、并且时不时再来试探进攻一下,或者派兵和城头对射,岳飞就知道完颜宗弼没死心了。
所以岳飞也很配合,很快想到了一条进一步扩大完颜宗弼损失的计策。
这一世的岳飞,也算是年纪轻轻就熟读兵书,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喂招。他都参加过高丽灭国和对扶桑的外围海岛登陆战了,大风大浪很多战争形态都见识过。
再跟金人交手数次,配合扎实的理论功底,融会贯通,如今二十四岁的岳飞,在谋略层面也已不可小觑。
岳飞首先想到的,就是一条诱敌之计——他知道完颜宗弼现在最忌惮的就是他手上那些炸弹,所以岳飞故意用一些欺骗情报,诱导完颜宗弼误以为“这种新式武器制造困难,存量不多,之前第一战是为了吓退金军,才不惜成本疯狂投掷。谁知没吓退金兵,所以后续要省着点用,否则一旦耗尽就麻烦了”。
至于具体怎么诱导,无非就是实战过程中控制使用新式炸弹的节奏,偶尔抠抠搜搜偶尔又豪横一把,总之让敌人猜不透。
如此一张一弛之下,完颜宗弼果然舍不得“把岳飞围死在这儿”这个诱饵,越陷越深。等他最后发现实在打不进去时,已经又额外损失了不少兵力和物资。
在打不下徐州只能长期围困的情况下,完颜宗弼又舍不得浪费人力物力,因为转入围困的话,其实就用不到四万多人了。
岳飞才一万多人,而且大多数是徐州本地兵,战斗力不强,真正能跟金兵打野战的也就是他那带了多年的四千嫡系老兵,剩下的徐州本地宋兵是没能力出城突围打野战的。
所以完颜宗弼最多留两万人,就能完成长期围城的任务。把四万多人都放在这儿,人吃马嚼消耗太亏了,他就想着抽走两万多人,去其他附近的战场碰碰运气。
完颜宗弼首先想到的就是进一步沿着泗水往下游渗透、最好在淮泗交汇的楚州(淮阴)这一咽喉所在,给宋军来一下狠的,彻底截断宋人的淮泗防线。
因为完颜宗弼在吃过几次亏之后,已经摸清楚宋人的虚实了——之前宋军把主力全部放在山东和徐州,顶在第一线跟金人死磕,金人也确实被泗水和泰山等险要所阻,打不进去。
但因为赵子称本人在山东,他麾下主力将领也都在山东,岳飞在徐州。宋人的南方其实是挺空虚的。
如果能从淮阴截断山东和徐州与南方的联络,那么就算暂时打不下山东和徐州,也能把宋人富庶的大后方彻底搅烂。到时候宋人没了经济基本盘,光守住几个险要的枢纽府、路又有什么用?
然后完颜宗弼就在进入来年正月后,转为东进楚州。
进攻楚州淮阴的时候,完颜宗弼就遇上了宋人的水军。
赵子称从南方调来的杨志、林冲、鲁达乃至梁红玉等人,刚好在沿淮一线布防。楚州作为守淮咽喉,当然也不含糊。
完颜宗弼之前都不知道这些南方宋军将领的存在,他之前只打听到赵子称手下有关胜、秦明、呼延灼这些战将,因为这些人之前在山东交手过,其中一部分还曾经“卑鄙无耻”地先假装归顺大金、后来赵子称赶到后他们又使诈杀了刘豫重新归宋。
至于杨志这些人,原先受限于北宋朝廷的控制,一直被放在两浙路镇海军打海寇,完颜宗弼一直在北方混,哪里能听过这些人?就算听说了,也只会轻敌当他们是废物。
说句良心话,如果让杨志林冲等人带着两浙路过来的兵跟如今的完颜宗弼打陆战野战,他们还真打不过,因为那些军队的质量不行,之前多年赵子称都无权过问这些军队的操练和装备,杨志的兵也就是比普通宋军禁军强一点,但还没到能跟金人野战掰腕子的程度。
不过嘛,只是守一下淮阴的淮河防线,他们还是非常轻松的。完颜宗弼几次想渡河包抄,都被杨志林冲梁红玉拼死挡了回去。
加上完颜宗弼之前在岳飞那儿连战连败,军心士气很是颓废,女真精锐的战斗力如今最多只能发挥出六七成。此消彼长之下,完颜宗弼不得不在楚州地界又吃了点亏。
虽然绝对人数伤亡不算太多,但之前筹措的战船损失很惨重,作战物资也都快花光了,哪怕就地烧杀掳掠也补给不上,还逼得淮北战区的汉人百姓大量逃亡淮南,投奔大宋官军占领区。
整个宿州逃得十室十空。完颜宗弼也彻底断绝了就地补给的可能性。
……
在徐州和楚州两处顶住了完颜宗弼全部大军的同时,赵子称却还有余力,从其他方向发起一些反击。
赵子称很清楚,要快速立威,光打防御战是不够的,还得配合一些反击战,显示“只有秀王才能为大宋收复失地”。
不过具体怎么收复,就很讲究了,收复之后能不能持续守住,也是一个大问题。
随着和完颜宗弼的血战开打了一个多月、时间转入次年的正月后,赵子称就越来越急于打一场象征性的反击。(按理说这一年应该叫靖康二年,但实际上如今还不知道用什么年号。原本历史上赵桓是靖康二年二月被俘的,现在是靖康元年冬天就被俘了。)
他连大过年的时候都没休沐,把手头的主要幕僚班底都召集起来,草草商议了一下目标。
张叔夜、陈过庭、朱胜非、权邦彦等早期重臣一起讨论了之后,都觉得暂时反攻是可以的,但要想长期守住反攻下来的地盘,暂时还非常困难,所以如何宣扬这么一场“反攻大胜”,让世人高估反攻的意义,就非常不容易了。
张叔夜是几人当中最知兵的,核心意见基本上都靠他分析。
张叔夜私下里很是坦诚地跟赵子称掰扯:如果肯投入关胜、呼延灼等将领,或者再有赵子称亲自督军,以山东宋军拿回一下荒无人烟的沧州等地,甚至是暂时反击河间、大名府,都没问题。金人在那里目前很空虚,主要兵力都抽走了。
但问题是打下来也守不住,反而有可能让反击的部队陷入包围。
所以如果要动手,就得先考虑好退路,还要考虑好配套的宣传工作,最好还能跟河北地区遍地的反金流寇、当地报团取暖的汉人民间武装,都尽量联络好,通盘考量。
赵子称觉得有道理,所以整个正月前半段都没轻举妄动,一直到上元节他都在筹划、等机会、找破绽。如果实在找不到好机会,他也打算装模作样反击一下沧州、河间一带。
至于反击的意义,可以说成是“拯救陷于敌后的百姓撤回大宋占领区”,这些地方靠近河北渤海沿岸,相对容易转移,赵子称有海军,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被金人包围。
最多就是战果大小的问题,但己方肯定不会有大损失。
赵子称在筹划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当年诸葛亮北伐的例子,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的时候,虽然马谡失了街亭、汉军全军都得撤退,但他至少还“拔陇西数千户以归”。
诸葛亮把陇西的人口迁回汉中算是一项功劳,他今天如果能把河北残余的民间力量迎回来,那也算是功劳了。就算百姓已经找不到了,至少还能找找那些抱团取暖的当地汉人武装,大不了给一个招安令,接一些抵抗武装回来,政绩上就好看了。
存了这个念头之后,赵子称本着穿越者的思维惯性,几乎是立刻就想到去找如今还在河北边缘苟延残喘的卢进义、公孙胜为代表的民间义军了。
卢进义的根据地,早就不在河北平原上了,已经逃到了河北西部靠太行山。但是随着去年金人两路军南下、山西也被严重破坏,除了太原城被包围没攻下来以外,其他没有坚城的地方,都被金人肃清得差不多了。
卢进义这些人,现在也就是差最后一口气,躲在一些连粮食都没处补给的山坳犄角旮旯里,每天都在饿死人。
赵子称考虑到自己手上还有一些江湖草莽出身的部将,可以联络招安,于是正月初就开始着力联络。
最后按他估计,等到二月份实打实动一次手,象征性到河间、沧州转一圈,把卢进义残部接回来编入官军,就可以宣扬一次“对金国的全面反击大胜、收复失地”了。
至于收复回来的失地会不会再丢,这不重要,只要收复过,而且人也确实救回来一些,这就足以作为赵子称先称监国的政治底气。
按照这个计划执行之后,赵子称原本也没想太多,但谁知后来实际落实过程中,竟还有些意外惊喜。
卢进义一派跟赵子称联络上后,态度几乎是纳头便拜。表示自己完全活不下去了,看在同为汉人的份上,能投靠天下汉人的希望、称得上当世英雄的秀王殿下,简直是他卢进义的造化,哪怕只是当个马前卒都愿意。
只要秀王的大军进入沧州、河间,他们一定提前不远数百里从西边赶过来会合,冲破金人的巡逻,只求突围回到后方有口饭吃。
而且卢进义这些草莽人物,虽然打仗不行,江湖消息却非常灵通,因为他们经常可以化整为零遁入百姓、搜集各种情报。
就像水浒里晁盖之类的人,总是消息特别灵通、擅长干劫生辰纲之类的活儿。
卢进义等人在彻底决定主动来投后,立刻给赵子称送来了一些他们之前反复打探到的消息:金人在去年刚入冬时、俘虏了先帝赵桓等人之后,次月就把赵佶、赵桓北运转移,如今已经控制在了燕京城内居住。
卢进义的这一条消息,其实不用他说赵子称也知道。因为历史上二帝“北狩”之初,确实是运到燕京后就不再往北走了。
当时金国也一度考虑过“金人入主中原后,该把都城迁到燕京,便于同时控制草原和中原”——在这一点上,金人和后金其实是出奇的相似,后世清朝也是一入关就想迁都燕京。
而金人显然比后金更大胆,因为后金的时候,明朝首都好歹已经在燕京了,有现成的皇宫可以用。而金人刚来的时候,这里还只是辽人的南京,宋人只收了两年都没来得及重建。金人如此决策,实在是花了极大的魄力。
历史上之所以金人后来又把赵佶、赵桓送到黑龙江的五国城,那是因为他们发现赵构称帝了、南方并不能很快平定、各地汉人抗金此起彼伏。再把“二圣”留在燕京有可能鼓舞汉人北伐救驾的士气,也不安全,这才再次北迁,路上又走了一年才到
(注:其实从燕京到哈尔滨阿城走路不用一年,主要是北方苦寒之地冬天没法走路,金人是决定迁走赵佶赵构后、等到来年五月才启程,十月份走到。实际上路上只花了五个月,剩下的时间是等天气。)
卢进义告诉赵子称这个消息的本意,一是卖弄,二是看看有没有可能让赵子称“救回二圣”立个大功。
但赵子称立刻就知道这事不靠谱,燕京城还是有相当多的金人军队驻守的。深入到燕京还想攻破城墙、再击败金军,就算有轻型青铜大炮也做不到。
不过,卢进义在跟赵子称沟通过程中,事无巨细透露的其他一些好消息,却有好几条让赵子称很感兴趣。
卢进义还提到,在之前押送赵佶、赵桓去燕京的时候,金人就把在破汴京城时第一批搜刮到的财物、主要是府库里现成的东西,都一起从汴京搬到燕京了。
不过,因为赵桓在投降之前,已经给金人赔款过两次了,当时北宋朝廷的中枢府库里其实没多少钱。金人不甘心,破城后又反复屠城、劫掠民间财富。
这些劫掠百姓的事情,前后又持续了一两个月,所以后续抢到的东西,并没有第一时间运到燕京,是在皇帝被运走后又过了两个月才启运的。如今还没到燕京,还在半路上。
不得不说,这些做盗贼的人,对于押运财富的消息是真灵通。卢进义对金人转运屠汴京财物的消息灵通程度,比晁盖对生辰纲的灵通程度还高。
只是之前卢进义没有实力去劫,他那么小猫两三只,哪里能是金人押运军队的对手?
而且按卢进义的说法,金人有船,是走黄河水道,从汴京一路到燕京附近,然后最后一段才走陆路进燕京城——这个路线,或许会让后世的看官们疑惑。
但只要了解一下两宋之交时的河北漕运和黄河航道地理,就不难理解了。
宋朝建国之初,燕云十六州就在辽人手上,所以隋唐时继承下来的大运河河北段,其实只有到大名府那段能用、宋朝也一直花人力物力在维护。
运河这种东西,只要不维护,很快就会年久失修废弃的。辽人不需要漕运,所以过去一百多年,大名府往北到涿郡的河段早就废了。
不过后来北宋中期黄河决口、改道往北,中间宋人朝廷又尝试“三易回河”都失败了,黄河往北后,其实就冲毁了大运河的故道。
(注:《宋史·河渠志》:“御河为黄河所侵,失其故道”,这里的御河就是指大运河滑州到大名府段,以及更北段)
改道后的黄河,是在如今天津附近注入渤海的,因为运河已经被冲毁,所以河北的大笔物资水运,一度都是走黄河,到天津附近,因为三角洲地区缺乏疏浚,才改走陆路去燕京。金人和辽人都没有修沿海水利的本事,也不太会河海转运。
得了卢进义的这个消息后,赵子称立刻大喜,也想到了一个新的标榜自己“赫赫战功”的好机会——
金人会走黄河、直到濒临天津附近的黄河入海口,然后再陆路押运到燕京城内。
自己虽然没有能力强攻收复有重兵驻防的燕京城,但是如果水陆并进、突然出现在天津附近,算好日子偷袭金人的押运队,把金人屠掠汴京得到的财物抢回来,那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这真是天赐他的机会,要不是他去联络卢进义,并且对方也一拍即合全力配合要归顺,消息还提前打探得这么灵通,这里面但凡缺一点,这事儿就办不成。
也正因为这种事情需要那么多配合,所以金人才没有提防。金人也不懂海路运兵,哪里会意识到“让船队沿着黄河开到入海口附近,会有多大危险”。
因为金人料不到宋军可以从渤海海面上过来,完全可以在沧州地界上巡逻的金军都没发现异常的情况下,就靠着海船突然出现在黄河入海口!
把这些都梳理明白后,赵子称当机立断,立刻调集了李俊组织水军,并且带上关胜和呼延灼,从青州的渤海岸边港口出发,走一段渤海海路、算准了日子在后世天津附近的黄河河口登陆!
至于怎么算准日子,那就靠卢进义这些河北地头蛇提供的情报了。
而且决策之前,赵子称还直接召见了卢进义本人,教他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
“你说的财物之事,孤不曾听说。孤只听说这支金人是押送官家的。”
卢进义立刻就懂了。
这必须配合!自己从没说过这支船队/车队是押送屠掠汴京的财物的!自己说的是这队金人押送的是皇帝!
秀王殿下此次北伐突袭,是为了救驾!为了“迎回二圣”!
只有为了这么高尚的目标,才配让赵子称亲自出马。
就像当年刘备登基之后,想要亲自伐吴,赵云就以大义名分相劝:陛下既已践祚,若是为了伐魏、为先帝报仇,那才能御驾亲征。若只是为了伐吴,便只能命一上将带兵,不可妄动。
有了救驾的名义,赵子称亲自立功立威,也就变得很顺理成章了。
只是后来发现情报有误,二圣不在这支船队里,在前一支船队就已经被提前运到燕京了(而且就算让赵子称遇到了押送二圣的军队,他也打不过,因为押送二圣的军队规模会庞大得多,是金军的主力。后续押钱部队的护送人数就少得多了)
但不管结果如何,秀王的主观动机是一腔热血奔着救驾去的,结果错误属于刑法学上的“打击错误”,不影响功名成立。
……
赵子称在充分的情报刺探保障下、加上海路调度保证的突然性,最终在二月份的一天,在后世天津境内,搞了一场非常成功的大偷袭!
金人第二批押送东西回燕京的船队,就在天津附近,被赵子称的绝对优势兵力从天而降偷袭了!
作战经过其实没什么好赘述的,因为这本来就是一支押运部队,用正规军偷袭辎重护送队都打不过的话,那赵子称也别混了。
女真人一共有两三千人保护,而且大多不是骑兵——主要是他们大部分路段要走黄河水路,骑兵也没什么用,就让少量女真骑兵、监视大批契丹步兵和奚族步兵护送。
这么一支不到三千人的护送军,被赵子称亲自带领宋军精锐突然出现、并且截杀。
赵子称先让李俊的水军逼停堵截金兵的船队,在金人慌不择路试图往黄河北岸登陆、陆战抵抗的时候,赵子称再亲自带领已经提前登陆的关胜、对正在登陆登了一半的敌人半渡而击。
赵子称和关胜在混战之中,斩杀了金人的押运猛安,杀死金军两千余人——这支金兵没有逃跑,因为他们也知道自己押运的东西有多么值钱,如果跑了绝对会被全部处斩,甚至家人也都会被处斩。
还不如直接就地战死、好歹只用死自己一个不用死全家。说不定还能等来燕京城内的援军接应。
但事实就是,这些人完全没等到接应,两千多人就这么负隅顽抗着被绝对优势兵力的赵子称全歼,足足砍了两千多颗首级。
金人除了破汴京时第一时间捞到的那些钱财、后续通过对民间持续屠戮劫掠所得,最终都被赵子称夺了回来。这都是汉人百姓百余年来的积攒,当然应该物归原主。
而且大胜之后,赵子称立刻撤退,还放出消息:此番试图救驾,军事上很成功,只可惜因为情报失误,没救到皇帝,
只是收复了沧州与河间二府,并且接应回河北百姓数千户、河北抗金义军数千、还截获了金人之前掠汴京所得的大量财物。
而且赵子称这个说法,是有足够的人证的——虽说这支队伍里没有徽钦二帝,但也是有一些其他俘虏的,主要是金人在汴京城破后一两个月里、陆续抓到的一些汉人抵抗派大臣,凡是没有当场杀掉觉得关起来更有用的,这次也都想着跟财物一起运到燕京。
所以赵子称劫财的时候,也救出了几十个朝臣和河南地方抵抗派被俘将领,虽然这些人里没什么地位特别高的,但也都是忠义之士,还是赵子称义举的见证人。
赵子称救下来的人里,有名有姓的主要有当过执宰的何栗,
以及吏部侍郎李若书,
还有一个汴京城破后、在河南当地继续抵抗,后来兵败被俘的将领翟进。
其他十几个都是小角色,史书没什么留名,但也都是有骨气的抵抗派人士。
赵子称救回了这些抗金义士,他们自然也都对赵子称感恩到无以复加,而且都坚决给赵子称作证:秀王此番出兵北伐,收复河间、沧州,是为了救驾!
……
而赵子称偷袭得手后,造成的后续影响非常深远。
一方面金人遭受了巨大的物资损失,他们屠掠汴京所得一大半又还了回去。
二来燕京都差点被赵子称海路偷袭兵临城下,金人受到了极大震动,赵子称的这个行为,成了金人“立刻把徽钦二帝送往东北五国城”的直接导火索。
金人甚至都不敢考虑让赵桓出面去劝降赵子称了。因为金人以己度人,觉得以赵子称的凶悍,绝对敢冲阵夺俘的!到时候如果赵桓死在乱军之中,赵子称也能说成是金人提前就杀害了先帝、绝对没人会给金人作证的。
这种没意义的事情,还是别赌了,留下赵桓放在东北,说不定起的作用还大一点,真拿出去摊牌,说不定反而帮了赵子称。
就算要对付赵子称,也得给他玩阴的!这是金人高层在这次事件后的唯一共识。
他们甚至已经开始考虑放傀儡跟赵子称对抗了。
他们已经知道,赵子称才是他们彻底灭宋的最大对手,没有之一,余者碌碌不足道也。
与此同时,赵子称的种种功勋,也都逐渐传遍华夏。包括河洛地带残余的核心朝臣集团,以及南方各路的地方官,都知道了赵子称做了多大的事。
他指挥岳飞在淮北死死顶住金人、数战全胜;
他在楚州淮阴又通过杨志、林冲、鲁达顶住金人偏师;
最后他还在河北打了一场反击战、身先士卒亲自北伐一度收复两州失地、还试图救驾!
如此三桩大功,从防守到野战到收复失地,全方位都有。
是时候让天下汉人大臣做个抉择了。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81704/67671.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