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宁王妃安 > 第75章 沙城(二)

第75章 沙城(二)


一条小巷中住着六户人家,共用一个水井。周大娘夫妻二人住在最外面,她后面的两户人家一户姓陈,做力工的;一户是西凉人,姓什么叫什么不知道,做玉石生意的,每年秋天才会回来住一段时间。周大娘的对面一户是湖阴城县的人,这家男人在西凉宫中做厨子,女人拉扯着三个孩子,嗓门大,泼辣的很;后面一户人家姓温,丈夫在书局为人排版刻字,妻子支了一个馄饨摊子,两人有一子,约五六岁;再往后一家,便是宁安与肃宁“租住”的屋子了。

羊最终卖了出去,不过是散着卖的。肃宁留了一根羊腿,准备晚上给宁安涮羊肉吃。他们出去卖羊这段时间,巷子里的人家都知道了瞎眼大娘将原子租借给了一户夏姓猎户。

周大娘收摊比他们早些,见他们回来,似不屑轻嗤了一声,转身进了门。

宁安不快,“她什么意思,难不成我们遇到什么事还不能问一问了?”

肃宁看似无意,实则仔细观察着每一个人。他道,“她让办通行文书报周大郎的名字,显然是能拿抽成的。若我没猜错,这抽成怕是还不少。你上来便质疑她,又觉得办不办无所谓,她可不就恼了。”几两银子对于他们来说,九牛一毛,可对于大多数寻常人家来说,是大半年的生计。

肃宁偏头看着她笑,这小姑娘,幸好嫁给了他,若非嫁给了他,谁人又能够月月万两银的娇养着她。若非嫁了他,怕是二十五岁都活不过。

“你嫌弃我花银子多了?”宁安不悦,鼓起了脸。

“怎么会,赚银子就是给你花的。”能将妻子养的如此娇气,是他的本事,他的骄傲,亦是他的能力。

晚饭后,宁安问他,“通行文书一事……”此事若无知州参与其中,如何能在封禁之时,还放人出入。

应州的掌权人有二,一人便是李知州,一人则是陈周兮。陈周兮虽不是知州,却有知州之权。

“如此越发说明,应州结党营私严重。”肃宁说起应州,也是既觉得惊讶又觉得沉重,边境之城,不过短短十几年,竟被人渗透的如此厉害,结党营私比比皆是。“燕氏姐妹那里问出了什么吗?”

张娘子宴请的当夜,慈幼局的孩童们纷纷上吐下泻,张娘子没办法,求到了宁安处,宁安派了阿朱去处理这些事,一夜忙着请大夫,灌浓盐水催吐。后查出是食物相克生毒,加之山楂水加速了消化,才会如此严重。后查出,是燕氏姐妹记恨宁安不能接受她们的小妹,这才用了食物相克之法,谁知宁安一口都没用。

仙客来当日便封了,燕家三姐妹以及燕贞、燕雪的丈夫均被抓了。一道道酷刑下去,燕贞的丈夫很快便找了,说燕家三姐妹乃是西凉的探子,她们的母亲也是探子,母亲死后她们便借由元杞冉对她们的照顾,拉拢应州城人,借由仙客来为西凉传递消息。

“燕贞的丈夫是你的人?”

肃宁跪在炕床上铺床,“是。”

“真的假的?”

肃宁回头看她,眉头微挑,“嗯?”

“燕氏姐妹是西凉的探子真的假的?”

肃宁下床揽过她,“真假重要吗?”他在宁安唇上亲啄了一口,“重要的是我的小妻子开心。”真有如何,假又如何?总归能用她们引出应州城真正的探子。“燕氏姐妹确实有害你之心,若是当日她们不上那一桌相食相克的菜,便不会被咱们抓住了把柄。”

宁安脱了外衣,肃宁吹熄了灯。宁安等着双眼适应黑暗才继续脱衣服,“提起燕氏姐妹,我便想到了申王妃。”年前,京中传来消息,只说是王氏一门不再为冯氏一族撑腰,申王妃也厌倦了申王妃,觉得她痴傻,带不出去,嫌她丢人。可要知道,越是这种痴傻之人,便越是执着。痴傻之人,不知何为道德,何为法律,更不知怕。

“他何尝不是借由痴傻儿羞辱打压李冰呢?”什么心思澄静,均是虚伪。李冰身为女人却事事压他一头,他怕是早就布满了。

肃宁抱着宁安躺下,“对了,当年若不是李冰回京嫁人,她也许会嫁给祁源。”两人在战场上配合默契,生活中也兴趣相投,当时军营中的人都以为他们二人会走到一起。“祁源似乎也对她有点意思,她回京嫁人那日,他还拉着宁晖喝了一个烂醉。”几年之后,他成了大将军,她一力辅佐丈夫;又几年后,他因一战之败去了漠北;她被丈夫嫉妒贬妻为妾。

宁安枕在他的肩头,“嗯?”

肃宁轻呵一笑,“咱们出来那一日,我借由演练将李冰叫来了,你是没瞧见两人的眼神。”他顿了顿又道,“跟藕丝一样。”粘腻、不断。

宁安问,“那朝朝怎么办?”

肃宁不以为意,“什么怎么办?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少年爱恋,自然记忆深刻。只是祁源是个聪明人,也是个冷静的人,他知道他要什么,他也清楚知道什么对他最有利。“李冰当年无论是何种原因,总归是没选择他,好马不吃回头草,他便要吃回头草了?”不过是遗憾,不过是彼此间心底的那一问。若是当年……会如何?

第二日天刚亮,肃宁就出去了,吩咐了瞎眼大娘等宁安醒了,用炖了一夜的羊骨汤下面条给她吃,又点了几个赤炼堂的人在暗中保护她。

肃宁出门时,小巷中的其余四户人家都起了,周大娘忙着晒果子,将晒架支满了巷子;温家娘子也起来,坐在门口包着馄饨。

周大郎见他,问了一声好,“夏娘子不跟你一起去?”

肃宁摇头,“她身体不好,让她多睡会儿。”

周大娘忙接话,“得什么病了,我看她蜡黄蜡黄的,就觉得她有病。”

肃宁不适应她的热情,也不喜欢她的热情,他唇角微微压下。周大郎忙拉了她一下,“一大早干活都堵不住你的嘴。”

没一会儿,陈家嫂子也出来了,他们都唤她一声大力嫂。大力嫂一出门便见到搭了满巷子的晒架,忍不住骂道,“巷子就这么窄,搭满了架子还怎么走路,感情这巷子就是你一家的是吧。”

宁安是被争吵声吵醒的。瞎眼大娘摸索着进屋,让她别怕,每日周家嫂子都要与大力嫂吵上一架。不外乎争夺小巷的占位权。

“要起了吗?”

“起吧。”肃宁不在,她也睡不着了。

姑娘叫小慕,原是镖局的女儿,后镖局出了事,瞎眼大娘便收养了她,前些年她通过了赤炼堂的选拔,成了赤炼堂的一员。

小慕笑道,“面条主子已经切好了,夫人可要现在吃?”

宁安摸了摸肚子,“吃吧。”

小慕见她摸肚子,便问,“夫人饿了?下面很快的,汤头都是调好味的,马上就好。”

宁安笑着点点头。其实她已经很久都感受不到饥饱了,有的只是疼,说不清道不明的疼。是从上一次胃疼之后,还是上上次高热之后?她不知是汤药喝的多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许多没进食疼,便是饿了,进食后疼,便是撑了。她现在都是掐算着时辰吃饭。

一个瞎眼的大娘,宁安不好让她伺候,能自己来便自己来。她洗漱完,叠好了被子,整理好床铺,正要去帮小慕一把,小慕笑道,“不用,已经好了。”

炖了一整夜的羊骨汤又香又白又稠,面条又软滑,配上新炒的萝卜干,宁安吃的满口生香。吃了一半后,小慕便不让她吃了,“夫人,主子说了,一碗面,吃半碗便够了。”

吃了饭,宁安在院子里走着消食,周大娘如同自家一般,推门而入。一进来,便看到了架在厨房门口的大锅。“昨日就闻到了羊肉汤味,果然是你们炖的。”她走到宁安面前,“呦,你们这两口子也太不会过日子了,那么多羊骨都炖了?”

宁安不知道她来做什么,有些无措。倒是瞎眼大娘道,“你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儿来又要借什么?”

周大娘笑道,“这不是他们熬了一夜的羊肉汤,我家那小子闹着要吃,我想着来讨一碗。”她说着,就往锅边去,

宁安一步上前,她好歹也学了好多年骑射、拳脚功夫,力气或许比不过做惯粗活的周大娘,身形却是灵活的。她张开双臂,拦住了她。“我丈夫是猎人,山中危险,不能饿着肚子,这锅汤还不够他晚上回来吃的呢?再说了,便是我们剩有骨头,也赶不上炖。”与西凉的关系越是紧张,王爷每日里的训练便越是多,军营里人人都在加紧训练,并养着膘,以备同西凉大战,以备危机之时,满身肉膘能护住内脏,护住自己一条命。一锅汤说多不算多,说少不算少,可若真吃起来,也不过一两顿。

宁安拎起放在小厨房灶台上烧好捆好的羊蹄,“这有两根羊蹄,您拿回去炖上,炖到晚上,也能炖出一锅汤来,孩子下了学堂刚好吃。”

周大娘不接,羊蹄与羊腿骨连肉熬出的浓汤能一样吗?

她不要,宁安也不塞给她,转身拿着锅盖将锅子盖上,提着羊蹄便要出门。“您不要,那我就去给温娘子了,她卖馄饨,总归需要骨头吊汤。”

周大娘听闻,一把就抢了过来,“羊蹄就羊蹄吧。”说吧,转身就走了。

宁安悄悄松了一口气,瞎眼大娘道,“她以前也不是这样。”刚来这里时初为人妇,温柔腼腆,叫卖都不好意思喊出声。

宁安不会做饭,肃宁也不让她做。小慕倒是愿意给她做,但为影藏身份,她们还是以户主以及租户的身份相处着,最多搭把手。

中午,宁安去温娘子的馄饨摊上要了一碗馄饨。馄饨摊子人多,她等了好一会儿才等到空位。周大娘赶回来做饭,在巷口看到了她,忍不住道,“你瞧瞧你,娇娇娆娆的,连个饭都不做,这么吃得花多少银子。”

温娘子一边给客人们加汤,一边对宁安道,“她就是嘴上厉害,没有坏心的。”寻日里会占些小便宜,她原也不喜欢,后来才知晓,是孩子多了,用钱的地方多,不能不节省,也得豁得出脸面。“她是续弦,前头娘子留了三个孩子下来,她自己生了四个,乡间还有两个老人,赚多少银子都不够。”不然,也不至于这么多年了,还租着房子住。一大家子挤在两间房子里。

宁安点点头,她总说要孩子该知晓人间疾苦,可她却不明白也不理解。她总认为自己艰难,吃过很多苦,可她几年的艰苦与许多人日复一日的艰难相比,又不足为道。

温娘子忙完了,坐在她旁边一把擦碗一边同她闲聊。“馄饨够吗,我再给你加几个?”

宁安忙摇头,“够了,我吃不了很多。”

温娘子道,“猎户生活不错吧,以前我娘也想让我嫁猎户的,或是杀猪卖肉的,不缺肉吃。”

“还行吧。”宁安笑道,“我们家中也有三个孩子,用银子的地方也多,赚的不够用的。”

温娘子看着她的手道,“我瞧你的手,细腻滑嫩,一看就没做过活。”哪儿像她们,每日里不停的忙碌,一双手糙的丈夫都不愿意摸。

“我会养蚕抽丝,丝线细滑,对手的要求高,若是糙了,勾断了丝线,可能一匹布都要废了。”

温娘子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竟有这手艺?”

宁安点头,“我家乡钱塘的,钱塘人家的女儿,虽不说人人懂养蚕织丝,也是知晓一二的。这一二,便能成了养家的手艺。”她不想吃了,又怕被看出什么,还是将一大碗馄饨吃的干干净净。“你家几个孩子?”

“一个,八岁了。”

宁安打量着她笑道,“看你的年岁不像有个八岁的儿子。”

温娘子笑道,“我十七岁就生他了。”

宁安瞧着四周无人了,便又问她,“嫂子,应州通行文书的事你可知晓?”她很快将昨日同周大娘的冲突说了。

温娘子点头,“咱们想要去做生意,都是要办的。”办了,不仅仅是出入城方便,在人多的巷子支起个摊子也方便。

“方便?”

温娘子笑道,“不会被驱赶。”她想了下夏猎户的身形,又道,“不过你家夏猎户若是去摆摊,胆敢驱赶他的人或许也少。”又高又壮,是打猎的好手,老虎都能猎,功夫肯定好,又几人敢驱赶。“不过,俗语言,民不与官斗,还是办一个好。”


  (https://www.635book.com/dzs/37898/67544.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