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社会风气的变化
推荐阅读:对,我开挂了 【电竞】赴光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偷听小奶包心声后,全家炮灰赢麻了 原神:与两只芙芙的日常 高武大秦:你也不想秘密被知道吧 隐世小侯爷:公主奉旨倒追可还行 德运少班主?老子不干了! 非吾所愿非汝所想 嫡女重生,皇上的小娇娇杀疯了
第749章 社会风气的变化
贾琏并未出声,只是安静的站在人群中看著,但见这对男女对面争辩,中年男子身后还有两个精壮的汉子。
忌惮于女子的刚烈,三人不敢上前,只见那中年男子抱头蹲下,嚎哭道:「你这不孝女,老子送你识字,是为了你嫁人之后,到了娘家能算帐管家,不会叫人小瞧了去,如今你还要读这个什么女校,亲家说了,如此抛头露面下去,是要退婚的,到时候一家人的脸面全无,只能去死!」
女子噗通一声跪下,手里的剪刀依旧不松开,哭泣道:「爹,女儿知道您自幼疼爱我,教我读了书,如今读书之后开了眼界,明白了道理。我想继续读下去,到了婚期,自会回家嫁人。只求爹爹让女儿多读一日算一日,可好?」
女子这么一说,围观众人纷纷露出同情的眼神,有个壮汉出来道:「这位大叔起来,我看你家姑娘也是个孝顺的,只是想多读几日的书,如何容她不得。再说你那亲家也是个老顽固,如今多少女子进了学堂,学了本事,家里管帐做家务,样样都不落下。如今女子出来做事的也不少,哪里还有什么抛头露面的说辞,除非你家是高门大院的大家闺秀,我看著也不像嘛。」
众人顿时哄笑,又一个女子突然在人群外面大声道:「这位大哥说话不好听,高门大院的女子怎么了?如今也在学堂上学,也能上大学,也能进实验室,无非是不能做官罢了,我要看是能做官,女子何尝不能治理天下。」
人群议论纷纷,各说各的道理,有人抱著老话不放,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
正经的大家闺秀,那个出门抛头露面的?见了外男一律都要避让。
后一个女子从马车上下来,走到跪地的女子跟前,扶著她起来道:「莫怕,你那夫家觉得女子出来读书丢人,那是他家不识货。」
中年男子一听这话急眼了:「这位小姐,可不敢胡说八道,我那亲家也是个厚道人家。我女婿读书也好,将来是要做官的。」
清官难断家务事,眼看一时半会的没个了断,贾琏悄悄的退出来,没曾外面衙役来了,咋咋呼呼的进来。
「什么事情要堵著路?都散了!这马车是谁家的,行行好,停前面宽敞的地方去,别堵在路上啊。」
这衙役脸变的极快,一看马车的豪华程度,立刻换了张脸色。在京城混的,最要紧的是眼睛要亮,别不小心得罪了人。
来了官差,自然都找到官差这里,听了双方的话之后,衙役头子也是一脸的无奈,只好劝那姑娘道:「这位闺女,你爹养大你不易,又供你读了小学,如今年龄大了,比不得小时候,待嫁之身可不好抛头露面,回头自己的脸上也没甚光彩。」
女子手里的剪刀收起,对衙役道:「这位衙门的大叔,您说的都对,我也没说不嫁人,就是想多读几天的书,这是个女校,我在这里读书,并未与外男接触。学校里大家闺秀也不少,也没见她们的家人说三道四。」
马车上的女子正要说话,眼尖的她突然眼珠子乱转,想说话又不敢了,只是一直瞟贾琏的方向,悄悄的移步躲在剪刀女子身后。
贾琏冲她微微一笑,眨眨眼,做了个俏皮脸,马车女子这才移步过来,低声道:「您怎么也在看热闹?」
贾琏呵呵一笑道:「我如何看不得?此事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关系到整个社会对于女子读书这件事情的认知。」
马车女子道:「爷爷,您也支持女子读书,出来做事?这世道对女子也太不友好了,平时出门还要遮面,一点都不爽利。书读的再好,最多在学校里教书,总归还是要嫁人的。」
贾琏淡淡道:「你若是以后能找到事情做,经济独立了,自己能养活自己,不嫁人也不是不行。」
马车女子道:「那可不行,回头娘一定打断我的腿。」
两人说话之间,那剪刀女子最终还是跟著她爹回去了,这书大概也是念不成了。按照衙役的说法,回去征求一下夫家的意见,他们若是同意就继续读,不同意也可以买了书回去,在家里读。僵持在此处让人看笑话,你要逼死你爹不成?
女子这才让了步。
事情不大,就是一个风气的问题。
对此,贾链很难说什么大道理。女人的社会地位是由经济地位决定的,在这个工业一点零时代,很多民间纺织厂的女工,就能决定个人的婚姻。
历史上南方出现过一个自梳女的群体,她们就是宁愿不嫁人,也不愿意回到自身家庭的生活状态。
这种群体非常的特殊,她们选择做自梳女,往往原因都非常的复杂。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她们经济上是独立的。
没有经济上独立的前提,谈什么女子的社会地位,在这个时代真不好使。
当然了,总有一些女人想走捷径,日本上世纪经济腾飞之时,一个女人四个男朋友,什么本命,钱包,车夫。
现在的中央帝国,还没发展到那个阶段,但是女子抛头露面出来读书做事,在普通人家里头已经不稀奇了。
只有那些大户人家不缺钱,才会把女儿养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不是每个大户都这样,至少贾家的女子,都是能出门读书的。
小时候读小学,毕业后就要读女校了。如今的女校,一般的家庭还读不起,学费挺贵的,毕竟女先生难寻。
那位父亲在贾琏看来,真就是个女儿奴,算是个比较开明的父亲了,只是为了女儿的婚事,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人群散去后,贾琏也转身走了,马车女子跟在一边,贾琏也不捻她。
贾毓秀是贾荃最小的女儿,其母为贾荃的通房,如今这世道变化的很快,但是大户人家里头的规矩却变化的不大。
贾琏倒是没想过要去改变这些,有的事情,时间到了,水到渠成,强行去改,事倍功半,还不落个好。
女子的未来,要靠女子自己去争取的。老人家说妇女能顶半边天,那会的女子是真的能顶半边天。
当然了,精致利己者什么时候都有,不分性别。
贾琏继续闲逛,身边跟著个小尾巴。学也不上了。
都说隔代亲,但是在贾家里头,贾琏倒是对下一代比较亲,孙子辈的倒是很少接触。
主要还是事情多,就算是退休了,想读的书,想做的事情也不少。
别看贾琏八十岁了,挂逼的照样精力旺盛,吃的好睡的好,身体绝对是一等一的硬朗。
「爷爷,上个月我班上一个同学,家里还逼著她缠足呢,你得管管这个。」
贾毓秀临时起意告一状。
贾链听了点点头道:「这事情倒是不应该,缠足是一种变态的审美,是为了满足一些文人的变态心理。先帝那会,就已经下旨废了缠足。」
贾毓秀得到了认可,顿时兴奋道:「爷爷,我拿这话去说给他们听,就说是您的意思。」
这点小事,贾琏自然不会反驳,点点头,继续往前走,有点渴了,去喝杯茶。
祖孙二人进了茶馆,在大堂内随便要个座位,台上的师傅正在说话,惊堂木狠狠一砸:「各位客官,说那武松武二郎经过十字坡,这地界可不是什么好人呆的地方,这里有对夫妻开了一家店,专做一些没本钱的买卖,卖点肉包子————。
「」
贾琏要了一壶茶,一边喝,一边兴致不错的听说话。
贾毓秀端著茶杯,恢复了大家闺秀的做派,过了一会,悄悄的摸出一本书递给贾琏道:「爷爷您看这个。我从书店拿的。」
贾琏被打断听书,倒也没生气,看了一眼这书的封面,打开之后一看,好嘛,又是这个屠龙术,还是个精装版。
「家里书店也在卖这个?」贾琏不禁错愕,这不是禁书么?
「这书挣钱啊,掌柜的让悄悄的卖,东府那边的大爷交代,不要声张,悄悄的卖,反正也不是我们一家卖。」
贾琏陷入了沉默,贾蓉走了快三年了,秦可卿去年也走了。因为贾琏的缘故,宁国公的爵位也恢复了。贾家依旧是一门双公。
秦可卿生的儿子,名字都是贾琏的取的,贾沧。这一代人呢,名字要有水,三点水,两点水都行。
这厮继承了贾蓉喜欢做生意的性格,贾府的生意都是他在接手。尽管贾家现在的生意不多,但是当初打下的底子都在,贾氏商行的铺子有十几家,贾氏书店也有七八个店面,最挣钱的还是卷烟厂。如今的卷烟厂,应该是个集团了。不单单在占领了直隶市场,河南、山东、两江、两广的市场也占了半壁江山。可见,贾沧真是个做生意的好手,充分利用了贾家位数不多的官僚发挥的作用。
嗯,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客户,那就是海军部。
贾家每年靠卷烟厂,收入就是六七百万,算上其他的买卖,一年下来上千万的收益。就这,还没算上薛家那边的分成呢。
西府这边的收益,贾链做主,大半都补贴给贾芝了。贾琏就算买军火,那也是按照市价付钱的。
所以说,贾芝人在大洋彼岸,每年从贾家得到的支持,都在一千万元以上。
贾家的其他人倒是没有闲话,就算有也不敢说,只要贾链在一天,就没人敢说半个字的闲话。
私下说都不行那种。
至于贾琏个人的收益,他也不清楚,反正每年朝廷发的薪水,大概是十二万,一个月一万左右。还有乱七八糟的各种补贴,一年下来能有个二十万。就算是贾琏退休了,户部每个月按时给贾琏打钱。
贾链肯定是不管钱的,现在管钱的是贾荃的媳妇。亲家是个中层武官,退休的时候也不过是个少将。
所以,皇帝们对贾琏才如此的放心,嫡长子的亲家,退休才混到个少将。贾荃都混到了中将,如今是海军司令。
估计退休能升上将,全军的大将也就几个人,其中一个在内阁,还是宗室。
这是靠身份得到的,在军中没啥威望。
没有威望不等于没有权利,人在内阁,又是宗室,掌握了军方的财政大权。
这也是皇帝掌握兵权的手段之一。不过问题不大,现在的军官,基本都是皇家军校毕业,忠诚度很高,并且每个部队最多呆五年。
「以后这书别卖了!招是非,家里也不缺这点进项。」贾琏交代了一句,这种书肯定是禁不掉的。
如今的帝国,社会风气颇为开放,人员流动也比较多,这种事情想禁止很难的了。
贾琏的心思还是回到了此前的事情上,觉得有必要专门就此事写点东西发表在报纸上,引导一下社会风气。
「我看这书很有道理,以前的女子在家呆著,无非是离开家庭没法活。这书上说的生产力发展了,女子也有机会参与到工作中,有了经济来源后,自然就想著要更多,这是人之常情。」贾毓秀还真是很聪明的,看了这本书之后,居然还能套在现实中啊。
贾链淡淡的看她一眼道:「等你有能力挣钱养活自己,再说这个话。现在花著家里的钱,站著说话不腰疼。回头当心你娘扣你零花钱。」
贾毓秀吐了吐舌头,低声问:「爷爷,陛下赐的两个姨奶奶,会不会生孩子。回头真的有了孩子,我还要叫叔叔阿姨的。」
这思绪跳的有点远了,贾琏的女人不少,孩子也没少生,香菱袭人鸳鸯晴雯等,生的居然都是女儿,也都出嫁了。
很多人想与贾家联姻,但是贾家的闺女,最基本的都是自己找婆家。
这一条,在本朝就很奇葩了。
贾琏就出手过一次,还是因为迎春的缘故。迎春也走了,他男人官至尚书,两年前也退休了。
贾荫还在做官,如今是山东巡抚。估计新君登基后,大概是要进京的。贾荫一直在外地做官,黛玉走的时候才回京一次。
(https://www.635book.com/dzs/40724/67084.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