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大动作
推荐阅读:【电竞】赴光 偷听小奶包心声后,全家炮灰赢麻了 原神:与两只芙芙的日常 高武大秦:你也不想秘密被知道吧 对,我开挂了 德运少班主?老子不干了! 嫡女重生,皇上的小娇娇杀疯了 隐世小侯爷:公主奉旨倒追可还行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非吾所愿非汝所想
看清楚皇帝铁了心的要白嫖,贾琏也不推辞,甚至觉得这是个好事。
贾琏不会大包大揽,而是让皇帝选三五个人跟在身边学习流程,这三五个人下面跟着一群跑腿办事的人。
几十个人不是都留下,而是在工作学习过程中优胜劣汰。
李元自然是满心欢喜,这是帮他培养挣钱的人才呢。
运作上市第一步,自然是要弄清楚家底,所以要审计,要查账。
这世道就没几个人经得起查的,贾琏居中坐镇,调集人手,组成两队人马,分别查钢铁厂和煤矿的账目。
这一查就是一个月,查出来的问题通过皇帝派来的内侍,及时传递到宫里。
钢铁厂查出来的问题不少,涉及到五十万元的款项,涉事人员多达百人。煤矿这边更严重,查出一百万的资金问题,涉事人员过百。
李元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真是五味杂陈。负责管理钢铁厂和煤矿的官员,都是父皇安排的所谓自己人。出事的也都是这些人,反倒是一些技术官僚,没太大的问题。到底该如何处置,李元一时也没有想好。
“胡敏,先生最近在忙什么?”李元又想起贾琏来了,贾琏事情多,不可能一门心思扑在运作皇家煤铁集团上市的工程上。
“回圣人,贾公最近在忙着选拔人员,组成教导团和回访团。说起来贾公虽然不是阁臣,事却比阁老们多的多。”
李元听了叹息道:“先生是个更重做事的大臣。你说那些族人和外戚,到底该怎么处置?”
“圣人,奴婢可不敢乱说。”胡敏给吓够呛,这事乱说搞不好丢了性命,还连累家人。
“算了,朕也不为难你,你替朕走一趟,问问先生该如何处置。”
胡敏领命出门,直奔贾琏的办公室,最近日常贾琏都在鸿胪寺坐班,胡敏到时贾琏正在给教导团的人上课。
“尔等代表我天朝上国军队的脸面,人在奥斯曼时心思可别野咯。收几个友情赠送的女仆不要紧,别染一身的花柳病回来。”
胡敏站在门口,听到里面贾琏说话时,下面一片哄笑声,不免心中一阵羡慕。
贾琏看见胡敏,立刻宣布下课,出来见他。
“公公有事为何不直接让人传话,何必亲自辛苦一趟。”贾琏说话客气,胡敏却不敢托大道:“圣人让咱家来问先生一句。”
贾琏道:“公公请讲!”胡敏将李元的意思转达之后,贾琏这才笑道:“类似的事件无法杜绝,没有一劳永逸之道。陛下碍于亲情,不忍下狠手处置,但又不能不处置。嗯,可以先收回贪赃所得,根据认罪态度来决定,是杀是留。”
胡敏来找贾琏期间,李元这边被太后派人请去了。
说起来龙禁尉抓了一群人之后,不少女眷陆续进宫,在皇后跟前哭诉。
总之李元的后宫不宁,这几日干脆就住在乾清宫了。没曾想这些又找到了周太后跟前哭诉,周太后不胜其扰,只好请李元来问话。
“皇帝,你那煤矿和钢铁厂,每年都不少挣钱,他们做点手脚也算不得太大的事情,不如就这样算了吧。都是亲戚,伤了感情不好。”
如果说皇后的话,李元听烦了可以躲开,周皇后的话,李元听了真躲不开,必须给个回应。
“太后,那些人是亲戚不假,父皇与朕可没亏待他们。他们的俸禄都是按照定格来算的,比如那个煤矿的总办,一年的俸禄是六万元,内阁首辅也一年的俸禄也才六万银元。他一家人吃的用的在煤矿的账目上报销就算了,朕也能忍了。偏生他还自作聪明,联合他人做账贪了百万元。这些人都说是亲戚,是自己人,他们辜负父皇与朕,怎么还有脸面来向您哭诉?”
李元一番话说完,周太后有点不高兴了:“皇帝,再怎么说都是亲戚,他们拿了好处能念你的好,外面那些做官的,贪了银子能记你的好么?有能耐冲外人去使劲,对自己人再狠又能如何?”
老太后不讲理,李元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好捏着鼻子道:“朕会从轻发落的。”
说着愤愤不平的告辞出来,回到乾清宫之后,李元看见回来的胡敏,立刻问他结果。
胡敏原话转述后,李元长叹道:“先生猜到朕为难,所以才出此策。罢了罢了,你亲自去龙禁尉,按照先生说的办。态度好的,主动伏法认罪者,从轻处理,态度恶劣者,从严从重的处理。”
没等胡敏离开呢,龙禁尉又送来了新的一批查账结果,查出来偷卖物资的情况严重,涉案金额数百万。
李元一看,好家伙,这帮人的胆子真大,偷卖铁锭、煤矿持续了五年时间。他们在账目上做手脚,开始只是抹掉一点产量的零头,后来胆子越来越大,今年直接抹掉了三成的产量。所以说,此前查出来的账目还是小头,大头在后面呢。
“若非先生提议整合两家企业上市需要查账,这帮蠹虫要贪污朕多少钱啊?”李元的心都在滴血啊,两家企业,五年时间,前后被这帮人搞走了五百万,年均一百万了。
最终的查账结果出来,触目惊心啊。
这么些人算起来都是皇亲国戚,李元想到太后的话,叹息道:“先追赃!”
贾琏下班时被人拦住了,一看是个便衣的内侍,便跟着一起出门,去了街上的一个酒楼,上二楼的雅间,看见李元在里面坐着发呆。
对着窗户发呆的李元,看着街上人流,身后内侍来说话才被惊醒。
“先生来了,坐,陪朕喝点,说说话。”李元招呼一声,贾琏也不客气,坐在对面。
“说起来朕在宫里,打个喷嚏没一会就有人来问候。耳根从来没得清静之时,烦不胜烦。可坐在这酒楼上,看着大街上的喧闹人流,却丝毫没有被吵到的感觉,先生以为这是为何?”
贾琏听懂了,但不敢乱说,仔细斟酌一番才道:“所谓关心则乱,亲近的人说话感觉啰嗦,那是因为陛下关心她们,是亲人。这街上的人多热闹动静大,陛下却毫无被滋扰之感,原因是不认识他们,是外人。”
李元说起两家企业查账的最终结果出来了,贾琏表示还没看到查账的结果。李元干脆的示意内侍把结果拿来给贾琏看看。
先让人把查账结果汇报给李元,自然是贾琏避嫌的举动。这本就是皇家的产业,如果不是为了鼓捣上市,贾琏吃撑了去查账。
结果这一查账出大事了,贾琏就是刻意为之,在提醒李元,别管什么人,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很少不起贪心的。这些人都是承辉帝用的,给的待遇也很高,但是屁用没有,该贪还是贪,胆子越来越大。
“陛下,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今后对于新的煤铁集团,每季度定期审计,年底大审计。账目上一定要厘清,不要再出类似的事情。事情总是要有人做的,不能出了点事情就杀人。”贾琏看出来了,李元的压力很大,所以干脆劝他别杀人。要知道这是皇帝,如果劝他杀了这些皇亲国戚,皇帝会不会胡思乱想呢?
“朕让胡敏盯着,先追赃,再定罪。可惜了,因此耽误了整合两家产业,延误了上市的时间。先生,你说说看,为何研发厅的那些官员,管理产业时很少出问题?皇家的产业,却一定会出问题,还都是大问题。”
贾琏没想到皇帝思维跳跃,寻思片刻道:“有恃无恐吧!还有就是,把产业当做自家的产业,拿自家的东西有啥可担心的。”
李元好奇道:“不对啊,自家的产业,不该更加爱惜么?”
贾琏笑道:“一个家族那么多人,产业是公中的,个人拿一点是一点,怎么可能会爱惜呢?亲兄弟为了分家产都能打起来呢。”
李元这些彻底明白了,问题还是在于利益太大了!历史上兄弟相残的案子,那可是真多的很呢。
“先生此前说或杀或流,如今又劝朕不要杀人,朕现在明白,为何先生前后矛盾了。”
贾琏想了想道:“陛下先追赃的做法是对的,处理完这些蠹虫后,两家企业整合完毕,可以拿出一部分股份来让在意的亲族认购。这些人做事不行,那便设一些闲差,给他们养起来。只要不涉及财货,多半是不会出事的。至于那些具体做事的人,追赃之后开除吧。”
无论如何,都要尽量的先弥补损失,然后再说其他。至于如何处置,毕竟是皇亲国戚,贾琏实在不合适乱说。
“朕,还是要杀鸡儆猴的,做错了事情,不能就这么算了。”李元一脸的痛恨,咬牙切齿的,可见他有多心疼钱。
“陛下,龙禁尉那边还是尽快弄好,微臣这边好尽快的整合完毕,对外公示整合后的产业价值,如此才好对外公布正式的估值结果。”
贾琏果断的转移话题,不在这个事情上多纠缠了,本来就只是出个主意,没打算扛责任。
最终目的,还是做一个上市流程的标杆,既然从市面上募集资金,就该把账目公诸于众。这点是必须要明确的,否则上市就是在诈骗。
“证监会的作用一定要发挥出来,定期的查账,避免上市公司做假账。需知,假账做的久了,总是要出大问题的。”
说到做账,贾琏不免想到了下周回来,那可真是个做账高手。
金融行业风险太大了,稍微管的松一点,就会出大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09的橡胶风潮,那时候上市哪有什么审查!
随便一家公司都能上市,然后炒作诈骗。
所以,管控必须严格。好吧,这是理想状态的说法。现实嘛,往往都是雷爆炸了,才被发现。
贾琏只能死死的盯紧了,尽量的晚上制度上的漏洞。
李元一番述说后,心情好了一些,喝的微醺回宫了。
贾琏可没太多的时间盯着这个,这边继续两国合作的相关事宜。物资调配,战舰打造等等。
说到战舰,易卜拉欣为了省钱,干脆买二手的现货,一水的用了五年以上的战舰,价格要便宜了很多,三十万元一条。
因为交易额巨大,奥斯曼帝国一次性也拿不出来那么多钱,贾琏还要帮忙贷款。
根据统计的结果,此次军购案的总额,达到了三千万元,其中一半要贷款,还是低息贷款。
即便是年息三厘的贷款,各家银行也抢着要放贷。毕竟这笔买卖,绝对有的赚,不会亏本。
达成协议后,陆军装备开始装船,教导团和回访团的人员,也都开始登船出航。奥斯曼帝国买了二十艘二手战舰,南洋海军还要派人送货。
易卜拉欣暂时还走不了,还要等一下设备和技术人员,协议里头有转移技术的部分,周帝国要帮助奥斯曼帝国建设一家钢铁厂,一家兵工厂。
技术方面当然不是最先进的,只有燧发线膛枪的技术,即便如此,那也是领先欧洲的技术。
为了扶持奥斯曼给欧洲列强添堵,贾琏这笔买卖少挣了很多。
等到两国合作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李元那边最终的处置结果也出来了。
大概是被贪的钱太多了,李元也狠下心了,一口气流放了所有涉事人员。之所以是这个结果,主要是追赃成绩不佳。
李元亲自告诉的贾琏,一共才追回了一百万元多一点,比起被黑走的钱,差距太大了。
即便如此,李元也没杀一个人,可见他受到的压力之大。
此事导致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就是李元对于皇亲国戚的信任度几乎消失了。
后续两家企业的管理人员,李元一水的用技术官员和工程学院的毕业生。
贾琏这边忙着上市的事情,李元又搞了一个大动作、
在内阁会议上面,李元提出了一个要求,纵观世界列强,无有不重视实学者,今我朝科举,重虚不重实。如此不合时宜,必须改变。自乾正元年起,科举必须做出改革,加大实学内容的考试内容。内阁先商议一番,拿出一个条陈。
此举一出,天下震动!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40724/67209.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