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从小宫女到大将军 > 第179章 紫云庄园家宴议婚

第179章 紫云庄园家宴议婚


魏卓卿夫妇设过家宴之后,紫云庄园庄主——木刺山节度使、振国大将军魏紫云,遂命账房择取黄道吉日,再摆家宴,宴请阖家亲眷并姊妹们。自入唐以来,世家大族最重亲族和睦,凡有升迁或乔迁之喜,必邀族人欢聚,以固宗族情谊,紫云虽为女将,亦深谙此理。

是日辰时过半,庄园内已洒扫庭除,正厅中设一圆桌,上铺素色锦缎桌布。所备菜肴并无山珍海味、奇珍异兽,亦无名茶佳酿、玉盘珍馐,唯是一桌寻常家常菜:醋芹、胡饼、粟米羹、腌菜腊肉、菘菜炒笋,皆是平民百姓日常所食。仆从们身着青布短打,往来穿梭间步履轻缓,不敢有半分喧哗,尽显庄园规矩。

此时紫云已换去朝服,身着一袭月白襦裙,外罩浅青披帛,发髻间仅簪一支素银簪子,全无大将军的赫赫威仪,倒像个温婉持重的世家主母。她立于廊下,望着陆续前来的亲眷,眉宇间带着温和笑意,却又难掩一丝审慎。身旁侍女轻声问道:“娘子,酒菜已备妥,是否请诸位入席?”紫云微微颔首:“且等公婆与父母到齐,再行开席。”

不多时,魏卓卿夫妇与陈回光父母并一众亲眷皆已至。按唐朝礼仪,长辈先行,魏卓卿携夫人走在最前,陈父陈母紧随其后,其余晚辈则按长幼次序排列,鱼贯而入正厅。紫云上前两步,对着魏卓卿夫妇深深一福:“爹爹、母亲,一路劳顿。”又转向陈父陈母,同样行礼:“公公、婆婆,今日天寒,快请入内暖身。”众人纷纷还礼,口中说着“有劳庄主”“多承费心”之类的客套话。

待众人按辈分坐定,紫云方在主位落座。她目光扫过席间众人,见皆是面带喜色,心中稍安,遂举起面前酒杯,朗声道:“诸位长辈、晚辈及兄弟姊妹,今日唤众人前来,非为铺张,实因我等自战乱与诸般困厄中脱身,终得此安稳居所,实属不易。今有了自家宅院,往后可过丰衣足食、安稳度日之生活。然朝局内外复杂,世道险恶,我魏氏与陈氏皆是寒门出身,骤居此气派庄园,恐生骄奢之气。须知骄奢乃家族衰败之兆,昔年西晋石崇斗富,终致身死族灭;近观杨国忠专权,骄奢淫逸已至登峰造极,亦落得身死马嵬坡之惨局。故此,需将此弊风扼杀于萌芽之中。今日这杯薄酒,愿与诸位共饮,誓守勤俭本色!”

“谨从庄主所言!干杯!”众人齐声应和,皆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唐朝饮酒礼仪讲究“先干为敬”,紫云作为主人先饮,其余人等随后跟上,动作整齐划一,尽显礼仪周全。

魏夫人放下酒杯,双手合十,念了声“阿弥陀佛”,接口道:“吾儿所言极是。老身自幼便听家中长辈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越是居于豪宅大院,越要守平民百姓之本色,粗茶淡饭方能养人,绫罗绸缎反易乱心。阿弥陀佛,愿我等皆记此理。”

周兴亦附和道:“魏夫人所言不虚。杨国忠便是典型,其府中金银堆积如山,侍女皆着锦绣,连马厩都以金银为饰,这般骄奢,怎会有好下场?此事,我等居庄园者皆当警醒,切不可因小失大,为一时享乐而断送家族前程。”他曾任军中校尉,说话间带着几分铿锵有力,引得席间众人频频点头。

紫云见众人皆表认同,心中欣慰,正欲再添些菜肴,却见回光小姨扶着侍女的手站起身来。回光小姨乃陈回光之母的妹妹,年近五旬,性子素来急躁,今日穿着一身绛色袄裙,头上插着两支金步摇,走动间微微晃动。她对着魏卓卿夫妇一福,说道:“今日亲家与双方家人皆在此,老身有一事,思虑多日,想请亲家拿个主意。”

魏卓卿见她神色郑重,忙抬手道:“回光他小姨,皆是自家人,有话但说无妨。”

“好,亲家爹既让我说,我便直言。”小姨往前凑了凑,声音提高了几分,“回光与紫云成婚之时,正值木刺山战乱,双方父母亲友皆未得参与,连个像样的仪式都没有。依咱们关中本地风俗,此乃‘不全之礼’,恐影响其后嗣绵延。如今条件具备,双方父母、亲友亦在,不如择一良辰吉日,为他们补办一个婚礼,也好让街坊邻里知晓,咱们陈家与魏家是明媒正娶的亲家。”

小姨此言一出,在座诸人皆表赞同。最先表态者乃紫云母亲,她放下手中的茶盏,再次合十道:“阿弥陀佛,回光小姨道出了老身的心里话。按照老理,婚礼不全,便是‘名不正言不顺’,确会影响他们日后生育。紫云与回光成婚已十载,却未有一儿半女,此乃我等长辈心中最大的牵挂,今日能补办婚礼,实乃天大的好事。”

唐朝人极重子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深入人心,尤其是世家大族,更是将延续香火视为头等大事。

回光母亲见亲家母表态,亦连忙附和道:“亲家母所言极是。俗语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们小两口至今未有子嗣,想来便是因婚礼不全,上天示警。彼时条件所限,亦是无可奈何;今时不同往日,庄园宽敞,家资丰厚,必当为他们补办一场完整婚礼,也好让列祖列宗安心。”

周兴见状,抚掌笑道:“此事甚妙!若能将郭大将军请到婚礼现场,便再好不过。郭大将军乃朝中元老,又是当年促成紫云与回光姻缘的大媒,有他在场,这场婚礼便更添光彩,亦显我等对婚事的重视。”

“周兴之提议,我双手赞成!”魏卓卿眼中一亮,接口道,“趁郭大将军尚在长安赋闲,将他老人家请来,实乃完美。想当年,若非他将紫云的诗笺呈予皇上,又在皇上面前极力周旋,说紫云文武双全、堪为良配,便无紫云与回光的姻缘。他既是大媒,又是紫云的恩师,理当请他前来主持大局。”

“然也!”周兴接着道,“当年我随郭大将军平叛时,便听他时常夸赞紫云,说她小小年纪便有勇有谋,将来必成大器。如今紫云果然不负所望,官至节度使、大将军,这份情谊,更该请他老人家来见证这桩喜事。”

魏卓卿点点头,目光转向周兴与回光小姨,沉声道:“你二人从今日起便着手筹备婚礼,切记,此乃我家家事,不可闹到城中去。因紫云身份已非往昔,身兼节度使与大将军二职,朝中鱼龙混杂,有友必有敌。若过于张扬,恐被有心人抓住把柄,说我等恃宠而骄、结党营私。故庄园内纵是热闹些无妨,可张灯结彩,宴请亲眷,却切不可张扬至城中,更不可请朝中官员前来,你等明白吗?”

“明白!”周兴与回光小姨齐声应道,神色皆是十分郑重。他们深知紫云身处高位,行事需格外谨慎,不敢有半分懈怠。

“谁去请郭大将军呢?”周兴又问道,“郭大将军虽赋闲在家,却也是朝中重臣,寻常人前去,恐难请动。”

“还是我去吧。”紫云开口道,“郭大将军今赋闲在家,我本也该时常去探望他老人家,只是前些时日忙于庄园事务,未能成行。待良辰吉日定下,我便亲往相请,一来尽门生之礼,二来也显诚意。”

“然,也只有你有这般面子。”魏卓卿点头赞同,“你曾是他部下,在他麾下屡立战功,亦算他门生中最出色者。他对你向来器重,你去相请,他必不推辞。”

“岂止门生,乃是最得意之门生!”周兴补充道,“当年郭大将军常对人说,‘魏紫云这丫头,比男儿还强几分’,你去相请,他定然欢喜。”

“此事便如此定了。”紫云说罢,再次举起酒杯,对着小姨与小姨夫道,“小姨、小姨夫,多谢二老对我与回光的关心,此事劳烦二位费心。这杯酒,我代回光敬二老!”

小姨与小姨夫连忙举起酒杯,笑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快别这么客气!干了!”三人一饮而尽,席间气氛愈发融洽。

放下酒杯,小姨又问道:“那得将回光唤回庄园吧?他如今在边关驻守,婚礼之事,也需他亲自拿主意。”

“嗯,小姨,此事交由我便是。”紫云应道,“我今日便派人快马传信,让他将边关军政要务交代给吕线等将领,尽快赶回庄园。想来他得知此事,也会十分欢喜。”

“那我等便分头准备了。”小姨说罢,便与周兴低声商议起婚礼的细节来,诸如采买布料、准备喜饼、布置新房等事宜,说得不亦乐乎。

“好的,小姨。”紫云笑着应下,转头对魏卓卿道,“爹爹,不如趁此机会,为预祝他们补办婚礼顺遂,我等再共饮一杯?”

魏卓卿欣然应允,举起酒杯对众人道:“亲家母、亲家姨,在座各位,为预祝紫云与回光补办婚礼顺遂,子孙绵延,我等共饮一杯!”

“干杯!”众人皆起身碰杯,杯盏相击,发出清脆的声响,席间欢声笑语不断。

常言道,天下无不散之宴席。辰时开席,至午时过半,家宴已近尾声。仆从们开始收拾碗筷,众人亦有了几分酒意。

紫云再次站起身来,神色比先前更为严肃,对着父辈、晚辈和兄弟姐妹说道:“诸位,我等皆是出身卑微的黎民百姓,能住进如此豪华的庄园,全是托了朝廷的恩典,亦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这紫云庄园离长安不过数十里,一有风吹草动,很快便会被朝廷知晓。朝廷的水深不可测,到处都是耳目,到处都是陷阱,稍有不慎,便可能招来灭顶之灾。我等要有如履薄冰的心态,小心翼翼地说话、做事和生活,切不可仗势欺人、惹是生非,更不可在外炫耀庄园的富庶与我的官阶,以免给庄园带来不测。若各位认可我说的话,便举起酒杯,与我共饮此杯,立此誓言!”

众人闻言,皆神色凝重,纷纷举起酒杯,齐声大喊:“我等皆听庄主所言,谨守本分,绝不骄奢!干杯!”说罢,尽数饮尽杯中酒。

家宴散去后,紫云当即命心腹卫士备快马,前往边关给陈回光送信。那卫士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只用了三日便抵达边关。陈回光正在军中议事,听闻紫云派人送信,心中疑惑,连忙暂停议事,接过信笺。待看完信中内容,他激动得满脸通红,双手微微颤抖,当即对身旁的副将吕线道:“吕线,军中军政要务便交由你暂代,我需即刻赶回紫云庄园。”

吕线闻言,连忙应道:“将军放心,末将定当尽心尽责,守好边关。”他深知陈回光与紫云夫妻情深,补办婚礼乃是大事,不敢有丝毫怠慢。

陈回光交代完军中事务后,只带了两名亲信卫士,换上便装,快马加鞭地赶往紫云庄园。一路上,他归心似箭,恨不得立刻飞到紫云身边。往日里需五日的路程,他只用了三日便赶到了庄园门口。

紫云早已在庄园门口等候,见陈回光归来,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快步上前道:“回光,你可算回来了。”陈回光翻身下马,握住紫云的手,眼中满是温柔:“紫云,我接到信便立刻赶回来了,婚礼之事,全听你的安排。”

二人相携进入庄园,直奔书房。周兴已在书房中等候,见二人进来,连忙起身笑道:“回光回来了,正好,我们三人一起商量补办婚礼的具体事宜,还有派谁去请郭大将军的大驾。”

三人分宾主落座,侍女奉上热茶。周兴率先开口道:“我思量着,咱们三个人一起去请郭大将军最合适。理由有三:其一,你二人在木刺山的婚礼本就是郭大将军操办的,如今补办婚礼,你二人一同前去,是为不忘旧恩;其二,我在平叛过程中曾在郭大将军麾下打过仗,蒙他赏识,对我评价颇高,也算有些交情;其三,我是你们的舅舅,乃是长辈,你们有啥不方便说的话,我可以从中周旋。这般一来,既显诚意,又能确保请得动郭大将军。”

紫云闻言,点头赞同:“舅舅所言极是。我们三人一同前去,确实比我一人前去更为妥当。爹爹事务繁忙,便不劳烦他老人家了,免得来回奔波劳累。”

“嘿嘿,你爹去了也说不上话。”周兴笑着打趣道,“他与郭大将军素不相识,贸然前去,反而显得生疏。咱们三人去,刚刚好。”

陈回光性子急躁,一心想着尽快见到郭大将军,连忙说道:“说去就去,啥时动身?我这就去备马。”

“你别急。”紫云拉住他,轻声道,“我们不能空着手去见郭大将军。唐朝礼仪讲究‘礼尚往来’,拜见长辈或恩师,需备薄礼,以表敬意。若空着手去,便是失礼,郭大将军虽不会怪罪,却也显得我们不懂规矩。”

“对,对,是我考虑不周,没有礼物确实很不礼貌。”陈回光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这一着急,把这事给忘了。”

周兴亦点头道:“紫云说得对。只是郭大将军一辈子两袖清风,为官清廉,从不收受金银财宝。咱们送什么礼物,才能既合规矩,又不被他拒绝呢?”这倒是个难题,三人一时陷入沉思。

“那就得看我们送什么礼物了。”紫云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亮光,“金银财宝郭大将军不但不会收,还可能把我们拒之门外。郭大将军曾在木刺山待过数年,对那里的风土人情定然十分怀念。我们不如把从木刺山带来的土特产送给他,这些东西虽不值多少钱,却承载着木刺山的回忆,他定然不会拒绝。”

“嗯,就送土特产,这个主意好!”周兴眼前一亮,赞道,“我看你们这次从木刺山带来了不少当地产的山货,比如干木耳、干蘑菇、松子、核桃、大枣、柿饼等,皆是长安城中少见的稀罕物;还有风干的黄羊肉、牦牛肉、鹿肉,肉质紧实,味道鲜美,在长安城里都是极其珍贵的美味,郭大将军一定喜欢。”

“舅舅说的极是。”陈回光附和道,“这些土特产虽然值不了多少银子,但是可以唤起郭大将军对木刺山的回忆,想起那些同他浴血奋战的将士和在边关生活的点点滴滴。他老人家如今赋闲在家,定然时常思念当年在军中的日子,这些东西正好能解他的思乡之愁。”

“是呀,睹物思人,人老了,回忆便是最珍贵的东西。”周兴感叹道,“这些不值几两银子的东西,在长安城里可都是有钱也难买到的稀罕货,送给他正合适。”

“我这里还有一件更加稀罕的物件,郭大将军一定喜欢。”陈回光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着便从腰间取下一把腰刀,递给舅舅和紫云看。

只见这把腰刀刀鞘乃是鲨鱼皮所制,乌黑发亮,刀柄则是用象牙制作的,上面镶嵌着一颗硕大的红宝石,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一看便知不是凡品。

紫云认得这把腰刀,乃是陈回光当年平定突厥叛乱时,缴获的突厥首领的战利品。此刀锋利无比,削铁如泥,刀柄上的红宝石更是价值连城。她轻抚刀鞘,说道:“这把腰刀乃是突厥首领的随身之物,意义非凡。郭大将军一生征战沙场,最喜兵器,送给他再好不过。而且这是你浴血奋战所得的战利品,送给他也能彰显你的战功,他定会十分欢喜。”

“我看看。”周兴接过腰刀,拔出少许,只见刀锋寒光凛冽,闪着慑人的光芒。他反复看了几遍后,赞叹道:“这把腰刀拿得出手,拿得出手!先不说这刀柄上镶嵌的红宝石能值多少银子,只看这刀锋,便是我大唐工匠也难以打造出来。郭大将军见了,定然爱不释手。”说完,他将腰刀递回给陈回光,“有了这把腰刀,再加上那些土特产,礼物便十分周全了。”

紫云点头道:“这算是一件很体面的礼物了。我们即刻去准备其它礼物,明日一早就动身前往长安。”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紫云、陈回光与周兴便已准备妥当。三人皆身着便装,赶着一辆大马车,朝着长安方向驶去。马车里装满了从木刺山带来的土特产,那把珍贵的腰刀则由陈回光随身携带,妥善保管。

长安城繁华无比,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三人不敢耽搁,径直赶往郭大将军府邸。郭府位于长安城西一处比较僻静的小巷子里,远离喧嚣,显得十分低调。马车行至巷子尽头,便看到一座古朴的宅院,门前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郭府”二字,字体苍劲有力。

陈回光率先下车,上前敲门。不多时,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打开了门,他身着灰色长衫,神色和蔼,问道:“客官从何处来?欲见何人?”

陈回光拱手行礼,恭敬地说道:“老人家,我叫陈回光,我媳妇叫魏紫云,我舅舅叫周兴,我们是从木刺山来的,皆是郭大将军的老部下,今日特此来拜访郭大将军,还请老人家通报一声。”

老者闻言,上下打量了三人一番,眼中闪过一丝疑惑,说道:“你和周兴老夫都没有听说过,魏紫云是不是当年从宫里嫁出去的那位小宫女?”

“正是。”紫云上前一步,亦拱手行礼道,“晚辈魏紫云,当年曾蒙郭大将军提携,今日特来拜望。”

老者一听,脸上顿时露出敬佩之色,连忙说道:“原来是魏将军,老夫常听老爷讲起您的故事,说您巾帼不让须眉,年纪轻轻便立下赫赫战功,实在令人敬佩!快请进,快请进!老夫这就去通报老爷,好久没有人登门拜访他老人家了。”说罢,他打开大门,请紫云、陈回光与周兴连同马车一同进入院子,又引着三人在门房里稍坐休息,转身匆匆往后院走去。


  (https://www.635book.com/dzs/48340/67654.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