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 > 第160章 刘虞也反了,刘备奉诏讨贼(求追订

第160章 刘虞也反了,刘备奉诏讨贼(求追订


昔日刘虞还在洛阳时,就与袁绍关系匪浅。

    故而刘备董卓持密诏废弘农王立陈留王时,刘虞也轻信了袁绍,笃信刘备董卓是矫诏,并表态支持袁绍讨伐刘备董卓。

    而今弘农王又死在了洛阳,又加深了刘备董卓的矫诏嫌疑。

    袁绍笃定刘虞不会拒绝,遂向韩馥提议拥立刘虞为帝。

    之所以选择刘虞,除了刘虞的身份和名望外,更重要的是刘虞为人虽然宽仁但不谙武事。

    若要讨平天下,就得依赖袁绍。

    袁绍连女儿都准备好了,只要刘虞肯同意应命称帝,就会将女儿嫁给刘虞的儿子刘和为妻。

    今后这朝廷,袁绍就是新皇之下第一人。

    韩馥本就是袁氏门生,亦想更进一步,提议道:“可再给袁术、张邈等人去信,就言当今天子实非先帝之子。”

    “我等打算效仿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诛废少帝迎立代王故事,再论刘虞的功德治行、华夏少二,当今公室枝属无人能比得上刘虞。”

    “光武帝距长沙定王五世,耿弇、冯异劝其即尊号,卒代更始;而今刘虞乃东海恭王的后代,与恭王也相隔五世,此与光武帝情况相同。”

    “又有术士夜观天象,四星会于箕尾,可传谶语‘神人将在燕分’;再谎称有人得到玉印,文曰‘虞为天子’;更言代郡有两个太阳,乃刘虞代立的征兆。”

    韩馥洋洋洒洒,直接将拥立刘虞的法理也言明了。

    虽然造谣刘协非刘宏之子太无耻,但韩馥可不管无耻不无耻。

    正史未必真,野史绝对野。

    更何况,支持刘虞为帝的人也不在乎真假,只要有名义就够了。

    袁绍对韩馥的支持也很满意,许诺道:“若能以刘虞为帝,今后我为车骑将军,韩兄可为司徒。我负责扫平不臣,韩兄负责统率百官。”

    韩馥更是得意:“袁公客气了,我受袁氏恩遇方有今日,此皆乃我分内之事。”

    而在心底,韩馥却是另有想法:以我韩馥之能,难道不能扫平不臣?

    不过眼下需要跟袁绍合作,即便要争权也得等刘虞同意称帝,故而韩馥也只是将这心思藏在心底,并未表现出来。

    将细节商议妥当后,袁绍和韩馥又选了前乐浪太守甘陵人张岐等人带着提案去涿郡寻刘虞。

    假使刘辩没死,刘虞必会怒斥张岐等人不忠不孝,是在心怀逆谋、玷污忠臣。

    而今刘辩死了,张岐等人将刘辩之死归为刘协担心帝位不稳故意为之,又造谣刘协非刘宏亲生子,抹去刘协的法理继承权。

    刘虞又笃信刘备董卓在矫诏,这心头就有了犹豫。

    毕竟。

    质帝刘缵、桓帝刘志和灵帝刘宏,都非顺位继承。

    梁冀拥立年仅八岁的汉章帝玄孙刘缵为帝,刘缵死后梁冀又持节迎立蠡吾侯刘志入南宫即位。

    刘志死后窦妙又派侍御史、守光禄大夫刘儵、奉车都尉曹节等人前往河间国迎接刘宏登基。

    如今刘宏死了,刘辩死了,刘协疑非刘宏亲生又与刘辩之死脱不了干系,那么众臣再自宗室中挑选有才能有名望者登基为帝,亦无不可。

    然而称帝乃是大事。

    一旦决定,今后就没了回头路。

    见刘虞犹豫,张岐又劝:“刘公若不肯称帝主持大局,我等忠义之士就是心怀逆谋的叛贼。昔日讨伐刘备董卓时,刘公亦曾相助,在刘备等人眼中,刘公与我等一样都是心怀逆谋的叛贼。”

    “难道刘公现在去支持伪帝刘协,刘备等人就会认为刘公弃暗投明了吗?为大汉计也为刘公个人计,唯有刘公效仿光武帝鄗城称帝,我等才有讨伐刘备等叛逆的名义,刘公也才能中兴汉室保全性命。”

    刘虞不由蹙眉,心中的烦躁让刘虞忍不住起身踱步。

    张岐的道理,刘虞也懂。

    当初参与了袁绍等人讨伐刘备董卓,而今若又表示支持刘协为帝,不仅刘备等人不会认为刘虞真心支持,袁绍等人也会因此恼羞成怒而与刘虞翻脸,本就与刘虞相争厮杀的公孙瓒更不可能相信刘虞。

    届时,刘虞就是四面楚歌走投无路了。

    “可我如今尚无功绩,即便称帝亦无威望啊?”刘虞道出了心头担忧。

    张岐见刘虞松了口,暗暗大喜,道:“若刘公有此担心,不如先领大司马兼尚书事,承制封拜。如此,我等就有了讨伐刘备等人的名义。等今后有了功绩,再顺应称帝,如何?”

    刘虞暗暗松了口气,道:“若只是领大司马兼尚书事,承制封拜,我愿担此重任,与诸君共救汉室。”

    称帝的风险太大,一不小心就没了退路;领大司马兼尚书事,承制封拜,这个风险就小多了。

    至于今后,今后事今后再提。

    张岐更是大喜,然后拿出袁绍和韩馥早已商议好的官职任命。

    除了韩馥依旧为冀州牧外,另拜袁绍为河内太守兼车骑将军,拜袁遗为兖州牧、臧洪为青州牧、陶谦为徐州牧、袁术为豫州牧、周喁为荆州牧、张超为扬州牧。

    将幽州、冀州、青州、徐州、兖州、豫州、扬州、荆州名义上纳入刘虞这个大司马职权范围内。

    对这些任命,刘虞皆是认可。

    因为公孙瓒在幽州举兵与刘虞相争,刘虞又请袁绍、韩馥能驱兵入幽州攻打公孙瓒。

    对刘虞的要求,袁绍、韩馥自是当仁不让。

    “元图,尔可为首功啊!”

    袁绍兴奋大笑。

    若刘辩没死,袁绍还真没信心能让刘虞领大司马兼尚书事承制封拜。

    虽然没能达到让刘虞直接称帝的目的,但只要刘虞肯带这个头,今后拥立刘虞称帝也是迟早的事。

    逢纪亦是心头欢喜。

    刺死刘辩,是逢纪引以为傲的杰作,若未刺死刘辩,也难以助袁绍获得名义。

    而在心底,逢纪又对刘备董卓暗暗鄙夷,奉密诏废立又能如何?就算是真的密诏我也能让密诏变成假的。

    在夸了逢纪外,袁绍也没忘记嘉奖新加入的郭图。

    刺杀刘辩这事,逢纪是战略上的首功,郭图是执行上的首功。

    虽然折损了周毖让袁绍感到可惜,但袁绍也没太在意周毖的死亡。

    袁氏门生故吏很多,死一个周毖并不算什么太大的损失。

    就如现在,死了个周毖,来了个郭图。

    了解到郭图在走前还劝周毖一同离开,袁绍对郭图就更为欣赏:这是个比周毖更有才能的贤士!

    袁绍有心考验郭图的才能,遂又问道:“大司马邀请我和韩馥同往幽州攻打公孙瓒,公则可有良策教我?”

    具体的策略,袁绍是跟逢纪商议过的,不过眼下要考察新人的才能,袁绍也得给郭图表现的机会。

    郭图扫了一眼左右,见只有逢纪在袁绍身边,遂也不藏私,道:“韩馥此人,志大才疏,未必肯甘居主公之下。倘若由韩馥执掌冀州,今后主公即便助刘虞成事,也是让韩馥得了便宜。”

    “故而以我之见,此番攻打公孙瓒,击败公孙瓒尚在其次,趁机打压韩馥军威并夺取冀州,方为上策。”

    袁绍微微点头。

    韩馥是什么人,袁绍很清楚。

    先前在会盟讨伐刘备董卓时,韩馥就因忌惮袁绍的威望,时常克扣军粮想要动摇军心,毁损袁绍的威望。

    如今刘虞领大司马兼尚书事,又承制封拜,即便袁绍自称只管军不管政,也未必能打消韩馥的怀疑。

    不过,袁绍却有另一层的担忧,道:“若以夺权为主,就难以速灭公孙瓒。如今刘备兼并了董卓余众,若闻大司马承制封拜,或会发兵攻打河北,又当如何?”

    郭图笑道:“且不说河北有黄河天险,就算刘备敢越险而攻河北,他也必须先定兖豫徐三州。尤其是大司马所拜豫州牧袁术,必为刘备首要攻打目标。”

    “我听闻袁术一向轻慢主公,主公何不去信袁术,信中多写自贬之词,又言公孙瓒势大难制,数年之间都难剿灭,并与袁术约定,先入洛阳者,可为大将军,亦为袁氏执牛耳者!”

    袁绍闻言心动。

    袁术是什么人,袁绍可太清楚了:骄矜自大,自以为是,昔日更是主动配合袁绍谋划而让袁隗袁基身死。

    袁术的心思,袁绍也能猜到:袁基活着,就没他袁术什么事了,至于袁绍,一直都是袁术口中的婢生子,没资格号令袁氏。

    如今袁绍领车骑将军,而袁术只是豫州牧,这心头必有不满,若不给袁术画饼,袁术未必肯与刘备相争。

    若让刘备长驱直入直接先联合公孙瓒攻打河北,那真就为袁术谋嫁衣了。

    “元图,你以为此计如何?”袁绍没有立即评价郭图的计策好坏,而是先转头询问逢纪。

    逢纪扫了一眼面有得色的郭图,道:“此计甚好。”

    话锋一转,逢纪又道:“然而袁术曾为刘备所破,更是被刘备杀得割须弃袍,未必敢再与刘备相争。”

    “袁术麾下也未曾听闻有智谋之士为之决策,倘若袁术再败,不仅让刘备声望大振,还会影响主公对河北的谋划啊。”

    先夸郭图计策好,再贬郭图计策难以实施,逢纪对袁绍的心理揣摩也越来越纯熟。

    袁绍果然迟疑,道:“以袁术的胆量,的确有这可能。”

    眼见初献计就要被否掉,郭图不由心急,遂又道:“若只有主公去信,的确有此可能。我愿亲自跑一趟豫州,为主公游说袁术。我本为颍川人,在豫州也有诸多故旧,必可令袁术心动。”

    “主公可再许我文书,我便可再游说扬州牧张超和徐州牧陶谦,与袁术暂时结盟,如此,袁术又岂会惧怕刘备而不敢与刘备相争?”

    逢纪的嘴角泛起笑意。

    不怕郭图立功,就怕郭图在袁绍左右献计。

    如今郭图自请去助袁术,且不说郭图有没有命回来,今后即便回来了也未必受袁绍信任。

    焉知郭图没有转投袁术。

    故而,还未等袁绍同意,逢纪就抚掌佯敬道:“郭兄胆量,令人敬佩。若有郭兄前往游说袁术、陶谦、张超,刘备又安敢出兵河北?主公,郭公则大才,我不如也。”

    被逢纪一恭维,郭图心头的急躁也减了不少,希冀的看着袁绍。

    见郭图自请重任,逢纪又盛赞郭图,袁绍略思一阵,也点头道:“既如此,我会给你书信及相应文书。若能助我拖住刘备,许尔头功。”

    郭图大喜:“必不负主公之命!”

    随着刘虞承制封拜,各路檄文飞传八州。

    早有消息传到洛阳,朝中大臣皆是惊愕不已。

    刘协也是惊得不轻,气骂道:“刘虞竟敢自领大司马,还封拜州牧?老贼怎敢如此!”

    刘宏最初封的三个州牧,先有益州牧刘焉以米贼拦路为由断绝了跟洛阳朝廷的联系,而今又有刘虞又自领大司马承制封拜与反贼为伍,反而只有黄琬这个外姓大臣还忠于朝廷。

    原本刘协还想着,等今后道路通畅后就派人去联络刘虞,若刘备今后专权也可让刘虞制衡刘备。

    没想到刘虞却先反了,这让刘协再次感受到了深深的背叛。

    尤其是传入洛阳的谣言“刘协非刘宏之子”,更让刘协恼恨非常。

    朕自小就在宫中,朕不是皇子难道还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不成?

    朝中也有与刘虞交好的,出列为刘虞辩解称“刘虞或可能受到了挟持,未必是真”,也有与刘虞交恶的,出列称“刘虞与袁绍交好,在袁绍举旗反叛时也曾响应,必然是真。”

    而在群臣争议不休时,刘备却是在默默考虑先发兵河北擒贼擒王,还是先定豫兖徐。

    两条路都有利弊,一条能最短时间内打击袁绍的气焰但很冒险,一条稳扎稳打但会给袁绍壮大的时间。

    沉思间,刘协已经忍不住怒火,向刘备呼道:“叛贼气焰嚣张,若不讨之,天理难容。还请皇叔发兵讨贼。”

    看着刘协那气得有些扭曲的面庞,刘备心头也有了发兵方案,出声应道:“乱天下者,袁氏也。请陛下放心,臣必将叛贼,逐一讨之。”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0980/67658.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