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漠南蒙古的交代参觐
推荐阅读:诸天,从小李飞刀开始 元始金章 大唐:刑部之主,不科学破案 斗罗:绝世之永世曦光 开荒:逍遥山农 道友托孤:从养成妖女开始长生 堑壕大栓与魔法 无头仙 我有无限死士,暴兵横推诸天 无尽海洋:从独木舟开始逃生
崇祯四年的腊月头,京西刮着冷风,却压不住工地上鼎沸的人声。
苏泰太后坐在马车里,车子在刚夯实的黄土路上颠簸。她是奉了崇祯的密旨,暂时离开朝贡的大队伍,轻车简从,先一步到了北京。车外的喧闹声让她忍不住掀开车帘,只看了一眼,就惊得忘了呼吸。
眼前是一道几乎望不到头的工地,人像蚂蚁一样多,号子声震天响。更远的地方,烧砖瓦的窑口喷出滚滚浓烟,把半边天都染灰了。工匠的锤凿声、监工的吆喝声、骡马的嘶鸣声,混成一股巨大的声响,冲得她耳朵嗡嗡响。
她还看见,清华园外面,一座棱堡高高立着,像尊守护神,守着大明天子的行宫。堡上架着的火炮,看着就让人心惊,怕是蒙古最勇猛的勇士见了,也得远远躲开。
这是多大的力量啊?草原上,最厉害的是奔驰的万骑,马蹄能踏平部落,可面对这平地而起的长城墙,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而如今的大明天子,不光有平地起城池的人力和物力,还有厉害的大炮、火铳……
她下意识地攥紧了怀里阿勒坦的小手,攥得孩子有点疼。这一刻,她觉得自己真是幸运,能被大明天子看中,成了漠南草原之主的母亲。
……
挹海堂建在清华园的高墙里,总算清静了些。崇祯披着貂皮大氅,已经站在一张一丈多长的沙盘前等着苏泰。
堂里的炭盆烧得正旺,驱散了寒意,却驱不散苏泰心里那股巨大的震撼。
“路上辛苦了。”崇祯没转身,语气温和地叫了她的名字。这让苏泰觉得有些亲切。
没等苏泰行礼,崇祯的手就指向沙盘上一个插着小旗的地方:“瞧见没?香山脚下,朕给你母子留了块好地方。忠义王府就建在那儿,背山面水,冬天也不很冷。往后你和阿勒坦可以南下来过冬,等春暖花开了,再回开平去。”
苏泰心里一暖,觉得皇帝心里还是有她位置的。
“陛下……”她嗓子有点干,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后只化成最简单的一句:“这……这得花多少银子,用多少人啊……”
话一出口,她就觉得失言了,这哪是她该问的?
崇祯却不在意,笑了笑说:“无非是些银钱人手。给你们母子用的,自然要用最好的。”
他现在确实有银子了。陕西、山东、河南、山西的不少王爷陆续进京置办产业,京西这地界的行情眼看着就好起来了。
还有天津卫那边,也开发得热火朝天——京西越兴旺,民间往天津投钱的热情就越高。毕竟京西开发带来的人,上到王爷,下到劳工,都要吃喝用度。东西从海上运来最方便,天津卫作为北京的门户,想不热闹都难。
聚到北京的银子、人手,加上从天津运来的物资,合在一起,那就是一股强得没法说的力量。
崇祯的手指,这时又滑到沙盘另一头,点中一片标着“开平”的草场:“苏泰,这儿,才是你母子的根本。朕已经传旨给工部,开春就拨内帑银五十万两,给你们大修开平城。城墙要用石头砌,王府要盖得气派,官市要热闹。往后几百年,阿勒坦和他的子孙,就是开平的主人,漠南的主人!”
五十万两!修一座城……就为了她和阿勒坦!
苏泰只觉得心头狂跳,一股巨大的安全感和庆幸猛地抓住了她。她好像已经看见,一座比归化城、比察罕浩特还要雄伟坚固的城池,在漠南草原上立起来,成了她儿子阿勒坦世代传下去的基业。
而这世上能给她和阿勒坦这座新开平城的,只有崇祯!
什么林丹汗的遗产,什么黄金家族的骄傲,在崇祯的天恩面前,都算不了什么。苏泰心里明白:必须紧紧抱住大明皇帝这条大腿,才是她母子,乃至整个插汉部唯一、也是最光明的活路!
孙传庭、魏忠贤、袁崇焕三人站在后面,互相递了个眼色——万岁爷这画饼的功夫,真是让他们自愧不如啊。香山王府、五十万两的开平城,眼下都还只是饼呢……
苏泰太后深吸一口气,把怀里懵懂的儿子阿勒坦稍稍举高一点,让他也能“看”到沙盘上那片代表着未来的土地,然后用一种虔诚到极点的语气,清晰地说道:
“陛下的天恩,我母子……万死难报!”
崇祯笑吟吟地看着被举起来的阿勒坦……还别说,虎墩兔汗的这个儿子长得挺周正,和慈烺还有点像,就是表情严肃,这会儿皱着眉头瞅着沙盘,一副气鼓鼓的小大人模样,像个“小领导”。
……
苏泰在清华园的客舍歇了一夜。窗外工地的喧闹整晚没停,夯土声、马蹄声、号子声搅在一起,吵得她睡不着。怀里的阿勒坦睡得香甜,她却盯着天花板反复琢磨——五十万两修城、香山王府、永镇开平……崇祯爷的这份恩情,真是几辈子都还不完啊!
辰时刚过,她再次走进挹海堂。炭盆烧得旺,沙盘前除了崇祯,魏忠贤、孙传庭、袁崇焕三人早已肃立等候。崇祯今天穿了一身玄色常服,手里拿着根细木棍,正点着沙盘上的漠南地带,似乎已经和他们三个商量了一会儿。
“歇得还好?”崇祯先问候了一句,然后棍尖就划到土默特部的地界,“昨天说的是藩封的大方向,今天得定下细则——尤其是羁縻和镇戍这两条路怎么走。”
“藩封分四等,亲王、郡王、镇朔将军、安北中尉。”木棍重重敲在开平的位置,“阿勒坦封忠义蒙古王,管辖漠南。他下面还有郡王、将军、中尉。另外,朕还打算在漠北推行一个‘交代参觐’的制度……”
崇祯用木棍敲着沙盘边:“郡王这一级,和他们嫡子分两班,轮流进京朝见,各自在京城住上几个月,再返回封地,换另一批人来。朕还会在京城赐给他们宅子,他们的子弟都可以进国子监学习汉人礼仪。”
他又指向小部落聚集的地方:“镇朔将军、安北中尉和他们的继承人,就轮班到开平的忠义王府述职。未成年的儿子们要长住开平,由王府安排教学。”
苏泰听得有点发懵,皇上这是想把漠南蒙古的部落首领都管起来吗?那她和阿勒坦……等等,他们母子俩,好像也得进京待在皇帝跟前啊!
魏忠贤见苏泰没说话,就先开口附和:“妙极了!首领们本人在京师、开平常住,下面的部落自然就安分了。”
孙传庭却皱起眉:“漠南离京师上千里,参觐往来花费巨大,各部恐怕会有怨气。”
“所以需要屯兵在漠南。”崇祯的棍尾猛地敲向燕山山脉,“开平城外的白马川、黑谷口两处山谷,朕已经定为屯田的兵营。”
他又指向土默川平原:“这儿水草好,设立军屯司,迁移流民去开荒,产的粮食供应开平和驻军。兵和民结合,才是长远之计。”
袁崇焕插话道:“朝廷在漠南屯田自然重要,但漠南终究是忠义王的地盘。”他转向苏泰,“太后麾下插汉部的铁骑名震草原,如果用明军的火器、操典来训练,一定能成为漠南的支柱。”
崇祯点点头:“朕从内帑拨十万两,助你练一支王帐铁骑。先练五千人,配五十门将军炮、三千支三眼铳。让孙督师从宣大选些教官去帮你们训练。”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苏泰,“但这支军队必须直属忠义王府,由你亲自掌握,不能交给别人。”
苏泰听了心里一喜,立刻躬身应道:“妾……一定为陛下牢牢掌控住这支精锐!”
议事到中午,细则总算定了下来。袁崇焕捧出拟好的《漠南藩封例则》,一条条念道:
“一、郡王及继承人轮流入京朝觐,随从限百人,交替居京听用;
二、将军、中尉轮值开平,牧地界碑由宣大总督府与忠义王府共同勘定;
三、朝廷于土默特川、燕山山谷之中屯田驻军……”
苏泰望着沙盘上密密麻麻的旗标,恍惚间觉得一张大网已经罩住了漠南。网的线就是参觐制度、屯田兵营、王帐铁骑,而拉网的人,正是眼前这个手持木棍的大明皇帝。
众人退下时,崇祯单独留下了苏泰。
“苏泰,你知道朕为什么一定要推行参觐制吗?”他顿了顿,“草原上的雄鹰关进金笼子,早晚会失去啄人的利爪——参觐、屯兵、铁骑,就是这金笼子!”
苏泰深深跪拜下去:“妾母子……愿意为陛下守好这个金笼。”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3744/67559.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