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崇祯的奋斗! > 第180章 大明不可一日无魏忠贤啊!(求月票

第180章 大明不可一日无魏忠贤啊!(求月票


魏忠贤来得很快。

    他脚步轻快地进殿,利索地跪倒叩头:“老奴魏忠贤,叩见皇爷。”

    “起来罢。”崇祯摆手,让他起身,直接切入正题,“大伴,今日召你来,是为两件事。头一件,是关于卢象升的任命。”

    魏忠贤垂手恭立:“皇爷吩咐。”

    崇祯手指轻轻敲着御案:“朕意已决,授卢象升顺天巡抚,兼领团练大使,专办顺天、永平二府的防务。但这任命,需走一趟廷推。”

    魏忠贤心领神会,立刻接话:“皇爷圣明。卢抚台是能员干吏,由他坐镇京畿东北门户,再合适不过。只是……廷议之上,恐有些不开眼的,会聒噪不休。”

    “朕料到了。”崇祯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所以,这廷推,不能由着他们搅和。大伴,你知道该怎么做。”

    魏忠贤脸上露出心领神会的笑容,微微躬身:“老奴明白。皇爷放心,些许杂音,翻不起浪。卢抚台的任命,必定顺顺当当地过了廷推这一关。”

    他明白,皇帝这是要他动用“阉党”和厂卫力量,在廷推前打好招呼,必要时再给那些人上上称,确保程序上顺利通过。

    “嗯。”崇祯点点头,话锋一转,进入更核心的问题,“这第二件,才是重中之重。卢象升明面上要清田立威,但团练真正的饷源,在于‘厘金’.实际上就是设卡收商税。”

    听到“商税”二字,魏忠贤眼角微微一跳,这是个大麻烦。

    崇祯看着他:“此事,朕思来想去,由你和你手下的人来提来办,最为妥当。名目就叫‘团练捐’,名义上算是临时筹饷的权宜之计。”

    魏忠贤立刻明白了自己的角色——这是要他去当吸引火力的靶子,干得罪人的脏活。但他非但不惧,反而感到一种“大明没我不行”的兴奋。

    他当即躬身:“皇爷深谋远虑!这‘团练捐’利国利民,正是及时雨!老奴和手下那些孩儿们,定当尽心竭力,在顺天、永平两地把这事儿办妥!那些奸商滑贾,若敢抗捐,老奴有的是法子让他们乖乖把银子掏出来!”

    他心里清楚,这事虽招骂,但他魏忠贤吃的不就是这碗饭?先帝不就是因为他不怕骂,不怕得罪人才如此重用他的吗?当今皇上虽然刚上台时看着仿佛不要他这个恶人了。可绕了一圈后,还不是越来越重用他了?

    看来,想要在宫里找出第二个和他魏忠贤一样不怕得罪天下士大夫的大珰,也真是不容易啊!

    崇祯当然知道一个听话的,肯老老实实给自己交钱的魏忠贤有多难得了。当下就温言道:“大伴,你记住了,行事需有章法,账目要清楚.可以给经办人分成,但是要注意吃相。具体如何设卡、抽分,你拟个细则上来。卢象升在明,你在暗,一正一奇,务必将这京畿屏障,给朕扎牢实了。”

    “老奴谨遵圣谕!定将此事办得漂漂亮亮,不负皇爷信重!”魏忠贤深深一揖。有了崇祯刚才的那番话,他也就放心了——可以给经办人分成!多圣明的皇上啊!

    而且,这皇上能扛事儿、会扛事儿!还会瞅准了事机整人,每次都是对外打胜立了威,然后对内出重拳。这次也不例外,三千铁骑袭完大宁,转头就要在顺天、永平清田收厘金。

    这事儿,看着就能成!

    处理完这最紧要的两桩事,崇祯才似乎松了口气,语气随意了些,仿佛才想起什么,问道:“大伴,京师之中,近来可有别的动静?”

    魏忠贤回过神来,赶忙回道:“回皇爷,正有一事要禀。老奴手下的崽子们盯了些日子,客氏那儿子,侯兴国,前几日悄摸溜回京郊了。”

    崇祯眼皮都没抬:“哦?他还知道回来?”

    崇祯并不知道侯兴国已经通了奴,他只是记得这货还欠了大几十万的议罪银(给客氏赎罪的)没交呢!说是去变卖家产,卖了那么久,人都没消息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携款潜逃了!

    “可不是么?”魏忠贤尖细的嗓音带着阴冷,“这厮胆大包天,跟海捕文书上在逃的奸商范永斗勾搭连环。”

    “啊?”崇祯一愣,抬头看着魏忠贤。

    魏忠贤道:“这两日,更是四处钻营,变着法儿打听京营炮厂的事。依奴婢看,通虏的嫌疑,是坐实了!皇爷,要不要老奴现在就派人……”

    他做了个拿下的手势。

    崇祯端起黄花梨木杯,吹了吹,却没喝。他看向魏忠贤:“大伴,你觉得,眼下拿人,是时候么?”

    魏忠贤其实早就知道这位皇爷蔫坏,所以他故意不说出“放长线、钓大鱼”的计策,而是让崇祯来说,这样显得皇爷高明。当下他还装糊涂道:“皇爷的意思是……”

    崇祯放下木杯,手指在案上点了点:“这个侯兴国,朕看,倒像是三国里的蒋干,自以为得计,实是送上门来的。”

    魏忠贤立马明白了,脸上堆起笑:“皇爷圣明!老奴愚钝,还是皇爷看得深远!放长线,钓大鱼!让他偷,让他打听,咱正好借他的手,给沈阳那位送点‘好物件’去!”

    崇祯脸上这才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嗯。不是钓大鱼,而是吊黄台吉!魏大伴,朕要他将能吊死黄台吉的绞索,带去沈阳,套在黄台吉的脖子上!”

    魏忠贤又换上了一脸懵懂:“万岁爷,老奴愚钝,不知道这个绞索是.”

    崇祯一笑:“当然是青铜虎蹲炮的图纸了.”

    ……

    处置完这两桩棘手事,崇祯起身往永和宫去。脚步有些沉。

    永和宫里,刘娘娘(刘月香)正和王承恩对着几本账册低声商量。见崇祯进来,忙起身迎驾。

    “皇爷。”刘妃脸上带笑,递过一杯温茶。

    崇祯接过,喝了一口,放在一旁:“你两个说什么,这般投入?”

    王承恩忙将手里厚厚一本章程呈上:“回皇爷,奴婢正同刘娘娘核计‘大明欧罗巴特许贸易公司’的方略和用度。”

    刘妃也兴致勃勃地接话:“皇爷,若这船队真能直航欧罗巴,利钱怕是十倍都不止!咱的丝绸、瓷器、茶叶,在那边可是抢手的稀罕物!”

    崇祯听着,脸上却没多少喜色。他翻着章程,里面画着大海船的图样,列着要采买的货物单子,还有扩建天津港的预算。

    “想法是好的。”崇祯合上章程,看向王承恩,“说说,照这方略,头一遭要投多少银子?”

    王承恩脸上现出难色,斟酌着词句:“陛下,这……打造或是买下能远洋的大海船,已不是小数,还得扩建港口、囤积货物、预付水手工钱,还要雇佣能够往来东西洋的西夷船头。对了,所有的大海船都得照着西洋战舰的标准打造,使之能安装红夷大炮……奴婢同刘娘娘粗粗算了算,这开头一脚,没一百五十万两银子,怕是……难成事。”

    “一百五十万两……”崇祯重复了一遍,心里像被石头砸了下。

    他内承运库里,刨去未来一年需要支付的各项必不能省的开销,能挪动的现银,满打满算也就一百七八十万两似乎是够用了,可是己巳大战眼看就会开始!太仓库里面可没什么银子,到时候军费开支暴涨,都得靠内帑支撑。

    他这皇帝,当得是真紧巴。

    “愿景是好的,”崇祯叹了口气,把章程轻轻搁在桌上,“可这银子……朕的内帑,也是寅吃卯粮啊。”

    刘妃和王承恩对视一眼,都默然。永和宫里,方才那点热乎气,霎时凉了下去。

    而崇祯则习惯性地按了按腰子.好像还行啊,那就等那姓杨的妹子来了再说吧!

    ……

    几乎同时,大宁城西南边,辽河上游一处水浅的渡口旁。

    农历八月,塞外的秋风已带着一些寒意了,卷起地上的沙尘,抽打在人们脸上。天色灰蒙蒙的,不见日头。一群破衣烂衫的包衣阿哈,呵着白气,在监工的皮鞭下,费力地夯着又干又硬的泥土,为新建的堡垒打着地基。

    赵四裹了件脏兮兮的旧棉袄,袖口露出黑黄的棉絮。他手里拎着皮鞭,在工地边缘一瘸一拐地来回走动监工。鳌拜之死并没有给他这个鳌拜家里的包衣奴才带去更多的不幸,反而让他得到了新来的“主子”索尼少爷的赏识。

    因着他会来事,又懂拍索少爷的马匹,居然混成了管几十号人的小监工,算是包衣里的“二鬼子”,不用再亲自下死力气。

    金成仁混在苦力堆里,他身子弱,搬动泥土石块更是吃力,动作稍慢,背上就挨了鞭子,咬着牙不敢吭声。那鞭子,多半就是赵四抽的。

    这时,几骑马踏着尘土驰近工地。为首的是个十八九岁的青年,眉眼间还带着些许少年的青涩,但身形挺拔,外罩一件挡风的青缎马褂,正是豪格贝勒跟前的近侍赫舍里.索尼。

    他利落地翻身下马,落地时踩了踩干得发硬的土地。目光扫过这片萧瑟的工地,看见赵四那副耀武扬威的监工模样,满意地点点头。他是“读书人”,不愿意和鳌拜一样成天恶狠狠的,所以就特别需要走狗爪牙,这个赵四不错,是条好狗。

    不等赵四迎上来,索尼便用带着辽东口音的汉语直接问道:“四儿,这里可有识字的?会打铁的?”

    嘈杂的劳作声顿时小了下去。苦力们大多麻木地低着头,不敢接话,只有秋风呼啸的声音。

    赵四听见索少爷叫自己“四儿”,立刻打起精神,小跑上前,打了个千,脸上挤出谄媚的笑:“回索少爷话!奴才赵四,早先就学过打铁!”

    人群里,金成仁也怯怯地抬起头,嘴唇抖着:“小的……小的认得几个字。”

    索尼走到二人跟前,仔细打量着瑟瑟发抖的金成仁:“你识多少字?可能记账?”

    “四书五经都读过,”金成仁声音发颤,不知是冷还是怕,“记账……能学。”

    索尼年轻的面庞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对随行的戈什哈一挥手:“把这两个人带上,贝勒爷正缺这样的人才。”

    赵四喜出望外,连声道谢。金成仁则露出复杂的表情

    而索尼翻身上马,勒紧缰绳,又望了一眼这片在秋风中艰难推进的工地,眉心也挤成了一团。

    大金国,现在居然要依靠堡垒来阻挡明军骑兵的袭扰了这世道,变得也太快了吧?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3744/67650.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