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科举:你举族托举,我有百万图书 > 第七十九章 这不比程渊那蠢驴强万倍?

第七十九章 这不比程渊那蠢驴强万倍?


这是一道关于人性论的问题,答案却不在四书五经当中,若非遍读经史子集,还真不一定知道答案。

与孔子观点截然相反,并且有善恶之分的儒家先贤。

如果是换做一般人,脑海里冒出的不是荀子就是孟子。

可是他却知道,答案并不是二者。

之前的题他都是抄的,可是这一题他却真知晓这位先贤是谁。

不是别人。

正是董仲舒!

这个时代信息闭塞,读书人要遍阅群书才能够吃透经典。

但来自后世的他,在历史书上早已经学过那些被高度浓缩的知识,都是无数后人总结出来的。

书上就明确地记载了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这道题简直就撞在他这个文科上的枪口上了,妥妥的历史降维打击。

他仿佛站在历史长河回望。

一切都尽在眼前。

但他心中虽然知晓答案,却并未回答,而是拱手道。

“学生不知,请先生指点!”

这一道题已然超越了他这个年龄应该有的学识,答不出来是最好的选择。

看到沈临终于被问住,刘青阳不怒反喜。

学问之道,最忌自满,此子天资超卓,基础扎实,若再不知敬畏,难免会流入轻狂。

如今见他答不上来时态度恭谨,勇于承认不足,这份心性比一时的博闻强记更为难得。

刘青阳脸上露出了真正温和的笑容,解释道:“不知无妨,此问虽然出自论语,但是涉猎汉儒经学,已经超出你现阶段所学。”

“提出性有善有恶论者,乃西汉之董仲舒,他综合阴阳五行之说,认为人性中兼含善质与恶质,需待王道教化而扬善抑恶,此与孔子性近**之强调后天习染,确有不同。”

他顿了顿,总结道:“今日考教,到此为止。你之学问,记诵扎实,理解亦有灵光,更难得是知止有度,按照你所学,可入经学班,保持此心,戒骄戒躁,潜心向学。”

沈临心中顿时一喜。

幸好!

他可不想被扔到蒙学班去,整天跟一群小孩子一起念百家姓千字文。

“你基础扎实,远超我想象,不知你是在何处启蒙的?”刘青阳着实是有些好奇。

“回先生,家父也是读书人,还是一位秀才,便是他为我开蒙的!”沈临再次把自己那失踪的老爹扯了出来。

“哦,原来是秀才之后,难怪!”

刘青阳眼睛更是一亮,点点头。

信中并未提及他的家庭背景,所以他也不太清楚沈临的出身。

秀才虽然不算显贵,但已经算是踏入了科举的门槛,不是一个籍籍无名之辈。

“你的基础扎实,想来书写基本功也不错,那你你写几个字与我看看?”刘青阳轻松地说道。

字是读书之基。

也是科举试卷的脸面。

有着这么一位秀才父亲,显然是书写肯定不差的。

但是事实证明,他实在是想多了。

沈临手心都有些冒汗,虽然他已经练了几个月的字了,与第一次写出来的毛笔字有着天壤之别。

但是再怎么写,再怎么也有天赋,也无法在短短的这两个月的时间抹平差距。

但他在刘青阳的灼灼目光之下,也只能够硬着头皮写下去。

刘青阳脸上笑着笑着。

突然就不笑了。

这字……

不堪入目!

虽然沈临写的还算端正,可是在他的眼中,简直就是一塌糊涂,一无是处,哪怕是正经上过几年学堂的,也不至于写出这等字来。

沈临写出来的字,却是说不出的别扭,结构松散,笔画时而局促,时而张扬,透着一股强烈的生涩感。

就像是刚学会走路的人,每一步都踩得认真,却总踩不到最稳妥的那个点上。

与方才对答如流、甚至能触及汉儒经义的灵秀相比,这笔字简直判若两人!

刘青阳的眉头微微蹙起,心中疑窦丛生。

一个秀才之子,蒙学根基如此扎实,经义已有涉猎,怎会写出一手如此……不堪入目的字?

这好比一个饱读诗书的才子却张嘴都是国粹,实在有违常理。

他实在是忍不住问道。

“这字是跟谁学的,也是跟你的秀才父亲?”

要不是他收敛了一下暴脾气,险些连着沈临的父亲都一块骂了。

不会教就别教。

写的什么东西?

你是怎么考上秀才的?

“请先生见谅,自我六岁之后,父亲便外出游学,一去不归,如今已经快五年的时间,而这些字,我都是后来自己琢磨着写出来的!”沈临赶忙说道。

“你说什么?”

“这是你自己琢磨着写出来的?自你父亲失踪之后,从未有人教过?”

“你的《大学》和《论语》也是自学的?”

听到这一句,刘青阳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连忙从书案后绕过来,像看一件珍宝一样打量着他。

他的眼神落在字迹未干的纸面上,瞬间就不一样了。

刚才看是一塌糊涂,不堪入目。

现在再看,竟从当中看出了几分风骨。

他的心中此刻无比震惊,甚至有些难以置信。

六岁之后就离家了,也就是说,除了开蒙之外,其他的都是自学的,甚至还能够自己加以理解,分毫不差。

这是何等的妖孽之才呀?

他瞬间倒吸了一口凉气,刚才的怒气顿时烟消云散。

震惊之余,便是忍不住的痛惜!

五年啊,整整走了五年时间的弯路啊,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若是被他调教五年的话,现在恐怕都通过童生试了吧!

幸好现在还不晚,才十岁,还有一些时间,来得及。

“学生自幼家贫,上不起学,只能自学了,若是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先生斧正!”沈临谦卑地低下头。

得到肯定的答复,刘青阳像是被定住了一般,僵立当场。

“难能可贵……这已是难能可贵了!”

他喃喃自语,声音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他都可以想象得到,一个六岁的孩子,在近乎绝学的环境下,非但没有放弃,反而凭借几卷旧书和自身的聪慧,不仅将蒙学根基打得如此扎实,甚至都开始背诵经学。

这是何等的向学之心?

这是何等的天资禀赋?

这不比程渊那蠢驴强万倍!


  (https://www.635book.com/dzs/74930/49678701.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