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科举:你举族托举,我有百万图书 > 第七十八章 好苗子呀!

第七十八章 好苗子呀!


听到考教两个字,沈临虽然心中有底,但手心还是不自觉地出了冷汗,毕竟作为一个学生,就没有几个不怕老师的。

更何况自己面前的这一位,那是确确实实有大学问的人,放在后世,能与之比较的,也就是那些大教授了。

“先生请出题!”

沈临心中虽然有些忐忑,但是却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面上却依旧平静。

刘青阳见他并未战战兢兢,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能入程氏族学求学的人,除了嫡系子弟之外,其余之人,皆是已学有小成,甚至不乏过了院试之人,若是你学问太差,我想你也不会自在。”

“此次考教,便是决定你去蒙学班还是经学班。”

“清宴兄曾经提过,你已然开蒙,甚至还写下了一本话本,那想来学问是不差的,那便先由此考教一下你的功底吧!”

沈临心中了然,这就是学堂之中的摸底考试了,若是答得不好,功底太差的话,估计就会直接被扔到蒙学班当中去。

他拱了拱手。

“全凭先生吩咐!”

“好,既然是考教,也不会太难,我出上句,你答下一句。”刘青云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些笑容。

“《三字经》有云:为学者,必有初。其后接何句?其义何解?”

沈临心中大定,《三字经》他早已滚瓜烂熟,此问既是考记忆,也是考理解,他挺直腰板,清晰答道:

“回先生,其后接小学终,至四书。意思是:读书求学,必须有一个开始,启蒙的小学中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读完了,才能开始学习《四书》,此句讲明了为学需循序渐进的道理。”

“不错。”

刘青阳点点头,继续问道: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之后又是什么?此句概述了哪部经典?”

沈临对答如流:“之后是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此句概述了《孟子》一书的核心在于阐述道德与仁义。”

刘青阳点点头,脸色稍稍松了一些,虽是随意出的几道题,但能够答得如此准确和流畅,显然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

见沈临对《三字经》确实熟稔,便不再深入,转而问道:“《百家姓》中朱秦尤许之后是哪四姓?”

这是考背诵的熟练度。沈临几乎不需思考,脱口而出:“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好,《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之后,是何句?其中辰宿列张又作何解?”

《千字文》是蒙学中公认的难点,一字不重,包罗万象。

沈临神色更为专注,答道:

“之后是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辰宿列张意指星辰布满了无边无际的太空,此句描绘了宇宙星辰运行的壮阔景象。”

见沈临依旧对答如流,刘青阳便稍微加深难度,从《龙文鞭影》、《笠翁对韵》、《小学》中又取了一些句子进行考教。

但无一例外,沈临都答得极其流畅,神情更是应对从容。

听到此处,刘青阳终于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他心中已对沈临的蒙学功底有了判断,记诵扎实,理解恰当,绝非普通蒙学者可比。

见这位大先生终于露出笑容,沈临紧绷着的心,这才稍稍放松,这一关终于算是过了。

鬼知道他有多紧张!

若非图书馆当中的书都随他心念而动,再加上苦读了这么多时日,对所有内容已经极其熟悉,否则他也答不了这么流畅。

刘青阳正准备结束考教的时候,突然心念一动,好奇地问道。

“可曾接触过经史子集?”

“还来?”

沈临有些愕然。

他只能够硬着头皮说道:“背过《大学》、《论语》。”

听到沈临说背过《大学》《论语》,眼中兴趣更浓。

他原本以为沈临只是蒙学扎实,没想到竟已开始接触经书,这已远超蒙学的范畴。

刘青阳捻须微一沉吟,缓声道:“第一题,考你记诵根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后为何?”

这是《大学》开篇,乃是蒙学之后必读的经学根基。

沈临心中稍定,不假思索,从容接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刘青阳轻轻呼出一口气,有些见才心喜。

他本以为又是一个塞进来的关系户,一无是处,像头蠢驴。

没想到还真给了他一个惊喜。

他的再次问道:《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为何,四十为何,五十又何如?”

这是《论语》中最为人熟知的篇章之一,沈临不假思索,流畅接道:

“回先生,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刘青阳点点头,他立刻加深难度,进入了解经的环节:“那么,依你之见,这三十而立,所立者究竟为何?是立身、立业,还是立学?”

这个问题开放而深刻,历代学者亦有不同侧重,沈临凝神思索片刻,结合自身感悟答道:

“学生以为,孔子所言立,应是立身处世之根本,不仅是学业有成,家室稳定,更是指确立了稳固的价值观和人生原则,心有所主,不为外物所动摇,故而能接续不惑与知天命。”

沈临虽然稚嫩,但答起题来,却胸有成竹,没有丝毫的胆怯。

刘青阳顿时都有些坐不住了,看来又是一个好苗子啊!

越是这样,他越想试一试沈临的极限在何处?

于是,他抛出了一个更为冷僻刁钻的问题,一个远超普通蒙童乃至一般学子的知识范围:

“很好,见解精到,那我再问你一题,《论语·阳货》篇中,孔子有言: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此语人尽皆知。

然而,与此句观点截然相反,主张人性有天生善恶之分的,乃是另一位儒家先贤,你可知此人是谁?其核心主张为何?”

此问一出,沈临顿时怔住了。

不是吧?

一个入学考试,考这么难?


  (https://www.635book.com/dzs/74930/49681392.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