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1848大清烧炭工 > 第363章 满腔热枕的杨知府

第363章 满腔热枕的杨知府


罗大纲、苏三娘二人本来就互有情愫,现在又有彭刚和王蕴蘅从中牵线搭桥,两人的婚事很快得以促成。

    罗大纲、苏三娘是彭刚起家的原始股之一,罗大纲更是北殿军界仅次于彭刚的二号人物。

    虽说两人又皆是二婚,可考虑到他们的身份和影响力,罗大纲、苏三娘两人的婚礼自然不可能太过寒酸。

    前前后后还是花了十几天时间准备布置。

    婚礼前两日,北王府内,烛火通明。

    彭刚处理完军务,回到后宅,见王蕴蘅正对着一对玉佩出神。

    “夫人还在琢磨大纲和三娘的事?”彭刚摘下斗篷,说道。

    王蕴蘅抬起头,眼中带着笑意:“殿下不也一样?否则也不会特意寻来这对玉佩为礼。大纲勇猛善战,是殿下在平在山时就结识的老兄弟,如今独当一面。三娘亦是女中豪杰,不让须眉。他们二人,情愫暗生,却都因公务繁忙,性子又倔,谁也不肯先挑明。我们若不推这一把,这段天赐的良缘,怕是要误了。”

    彭刚接过玉佩,触手摸了摸这对温润的玉佩,把玩了一番:“不止于此。大纲与三娘,皆是我北殿栋梁。如今局势初定,正需以此等喜事凝聚人心,昭示我北殿不仅有刀兵之烈,亦有伦常之暖。让将士们知道,我们征战,是为了守护人间的温情与秩序。此乃王化之道,亦是固本之策。”

    彭刚和洪杨二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为维护神天小家庭的神性与特权,洪杨二人喜欢逆人性而为,至今不仅仍未解除已经不合时宜,有碍人伦的男女别营制度,到了天京之后,反而抓得更加严格了。

    彭刚则更倾向于顺人性世俗而为。

    罗大纲、苏三娘婚礼当日,武昌城前街张灯结彩,连前街两侧的建筑都被清扫装饰过。

    北殿当下除了名义上从属于太平天国,天国在北殿留下的痕迹已经愈来愈淡。

    罗大纲、苏三娘两人婚礼仪式完全遵循汉俗古礼,礼堂甚至不设天父天兄的的牌位以及和太平天国相关的旗帜。

    唯一的特殊之处便是礼堂两侧有一对彭刚亲笔书写的喜联:刀剑烽烟结同心,荆楚风云证鸳盟。

    礼成之后,彭刚起身,手持金樽,向满堂宾客朗声道:“今日,罗将军与苏理事喜结连理,此乃我北殿之喜,亦是人伦之幸!愿我北殿将士,皆能如他们一般,既有沙场破敌之勇,亦有成家立业之福!愿他们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再立新功!满饮此杯!”

    “贺罗将军!贺苏理事!北王千岁千千岁!”

    一时间欢声雷动,觥筹交错。

    宴席毕,彭刚与王蕴蘅亲自将新人送至精心布置的洞房门口。

    王蕴蘅拉着苏三娘的手,将那对早已准备好的玉佩亲手为二人戴上,温言道:“望你们日后相互扶持,做一对恩爱夫妻。”

    彭刚则对罗大纲正色道:“大纲,如今你成了家,你不仅是我北殿军中柱石,亦是家中的顶梁柱。三娘是我北殿女中楷模,你需好好待她。”

    罗大纲激动得脸色通红,抱拳躬身:“属下遵命!定不负殿下、王妃厚恩,不负三娘情意!”

    苏三娘也盈盈下拜:“谢王爷、王妃成全之恩!”

    彭刚与王蕴蘅相视一笑,悄然退出,为他们掩上房门。

    房门关上,隔绝了外面的喧嚣。

    洞房内,红烛高烧,帷帐低垂,气氛温馨而静谧。

    罗大纲看着卸去钗环、更显清丽动人的苏三娘,一时竟有些手足无措。苏三娘见他憨态,噗嗤一笑,主动执起他的手,轻声道:“呆子,往日冲锋陷阵的胆子哪去了?”

    罗大纲握住她温软的手,开始卸甲冲锋陷阵.

    罗大纲、苏三娘成婚之后。

    考虑到苏三娘有职务在身,目下又尚无顶替他们二人职务的合适人选,二人暂时难以时时伴彼此左右,彭刚特地给两人放了一个月假。

    由于罗大纲从岳麓山大营返回武昌成婚在前线军营处于保密状态,前线除却团一级的高级军官,鲜有人知道罗大纲回武昌成婚一事。

    清廷长沙当局的消息相当之滞后,直到罗大纲婚礼都结束快一个月了,长沙当局方才意识到罗大纲不在岳麓山、水陆洲大营。

    虽说获悉此消息的时间有些滞后,但在听说岳麓山、水陆洲大营没有罗大纲坐镇,长沙清军胆子大了不少,甚至派兵乘夜渡江偷袭,想要收复水陆洲。

    暂署岳麓山大营、水陆洲大营军务的李奇对清军的偷袭早有准备,岳麓山与水陆洲两座大营,尤其是水陆洲大营,对清军的防备极为严密。

    长沙清军的偷袭并未得逞,丢下两百余具尸体和百余名俘虏后便灰溜溜地狼狈逃窜回了长沙城,不敢西顾。

    长沙清军偷袭水陆洲大营不成,反损兵折将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武昌。

    和以往不同的是,以往长沙前线的军情是经由传统的驿递加急送往武昌。

    而这回,长沙前线的军情是由驿递加急送至巴陵,再由巴陵新设的电报局,通过电报的方式发往武昌的电报总局。

    算是电报在这片土地上首次投入军事应用,彭刚得以在一天之内掌握了前线的最新动态。

    不过彭刚并未止步于此,从巴陵至岳麓山大营的电报线路亦在紧锣密鼓地架设之中,待到此电报线路架设完成,彭刚便可在瞬息之间掌握长沙前线的军情。

    年后,彭刚陆续任命了提拔任命了三个知府,江夏县知县郭崑焘擢升为武昌府知府,汉阳县知县王大雷擢升为汉阳知府,黄梅县知县杨壎擢升为黄州府知府。

    郭崑焘、王大雷、杨壎由此成为彭刚手底下的第一批知府。

    三月,春寒料峭。

    湖北各地的春耕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只是大别山腹地却感受不到多少春日的暖意。

    刚刚就任黄州府知府杨壎,听说治下的黄安、麻城两县闹了春荒,已经出现了饿死人的情况。

    雷厉风行地从较为富庶,存粮较多的黄冈县往大别山腹地的黄安、麻城两县调粮的同时,派人如实向彭刚汇报了黄安、麻城两县的情况。

    杨壎清楚黄冈县的存粮虽然有些,可想单凭黄州府一府之力,是无力解决大别山区的春荒问题的。

    想要暂时渡过此次危机,还是要依靠北殿中枢统筹协济。

    派人向彭刚汇报黄州府大别山区的春荒情况,请求北殿中枢调粮后。

    杨壎没有闲着,而是带着二三十名随从,骑驴轻装简行,行走在黄安、麻城两县的山间小路上。实地调研黄安、麻城两县的春荒情况。

    彭刚是鼓励治下的知县出县城下乡走动的,还是黄梅县知县的时候,杨壎便经常出县城下乡走动,升任知府之后,干劲十足的杨壎仍旧保持了这一习惯,无惧山路辛苦险阻。

    进入大别山区,一路所见,让杨壎心头如同压上了千斤巨石。

    本该是万物复苏、忙于播种的季节,田间却人影寥落。

    村落里,低矮破败的茅屋前,面带菜色的村民倚在门边,只是呆愣愣地看着杨壎一行人,不愿多动。孩童的啼哭声有气无力,更多的是躺在草席上,连哭闹的力气都已耗尽。

    附近树皮被剥食殆尽,山野间能吃的野菜早已被搜刮一空。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绝望的气息,这就是大别山区常年发生、令人触目惊心的春荒。各村的粥棚前急忙了领稀粥的饿殍。

    各村农会开设的粥棚发放的粥米很稀,这倒不是农会上下贪墨,而是黄安、麻城两县农会初立,两县又不是产粮大县,库存粮食本就十分有限。

    粥少饥民多的情况下,只能把粥尽量熬稀,先把人命吊住,等黄州府府城黄冈,以及武昌方面调粮赈济。

    杨壎来到一个村子的粥棚前,看着锅里翻滚的、几乎能照见人影的稀粥,里面混杂着说不清的草根树皮。

    随行的黄州府农会理事邱二嫂对杨壎说道:“杨府台,去年收成不够吃,连种子都下锅了。黄安、麻城两县多数村落的村民连下地的力气都没有,在府里和武汉三镇调的粮运抵之前,农会这边只能先暂时勉强保住饥民的命。”

    邱二嫂是平在山元老之一,资格极老,不过邱二嫂还是尊称了杨壎一声府台。

    “山路崎岖难行,即使是黄冈的粮运进山里,也需时日,这段时间,有劳邱理事费心了。”

    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杨壎也没有在意邱二嫂是女流之辈,朝邱二嫂拱了拱手说道。

    正说间,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向杨壎跪倒,老泪纵横:“青天大老爷!救命啊!往年这时候,已经……已经易子而食了!”

    大别山区以往虽有地主,可寻常地主也没多少余粮,至于大地主,有,但不多。

    黄安、麻城两县的统治秩序能维持到现在没有崩溃,没有成片成片地饿死人,靠的便是去年土改之时查抄本地大户充公的粮食。

    杨壎用颤抖着的手扶起几位老者,大别山春荒若像清廷过往那般放任不管,后果不堪设想。

    饿殍遍野是必然的,而那些侥幸未死的青壮年,为了活命,唯一的选择就是铤而走险,进山为匪。

    届时,黄州府乃至整个鄂东地区的治安将彻底恶化,匪患如同野火燎原,连原本安宁的黄冈县恐怕也难独善其身。

    杨壎骑上驴,对左右随从说道:“立刻回府衙准备文书,我要即刻前往武昌,面见北王千岁!”

    彭刚擢杨壎为黄州府知府时,赏赐过杨壎一匹骏马,只是杨壎爱惜马力,只在黄州府境内平地的时候骑,出远门杨壎还是更喜欢骑驴。

    再者,驴子走山路也更方便,故杨壎选择骑驴进出大别山。

    不数日,杨壎便抵达了武昌,连衣袍都不曾换便直接来到了北王府的西花厅面见彭刚。

    黄州府大别山区春荒的事情彭刚已经知悉,也已向黄州府调粮,见杨壎亲自来武昌见他,彭刚不由得心一沉。

    大别山区的饥荒,只怕是比他预想中的还要严重的多。

    彭刚听取着杨壎的汇报。

    当杨壎详细描述大别山区的惨状,并直言不讳地指出春荒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饿殍载道,匪患蜂起时,彭刚的眉头紧紧锁了起来。

    “黄安、麻城的情况严峻至此。”彭刚环视西花厅内的臣僚,沉声问道。

    “诸位有何良策?”

    王大雷回答说道:“当然是开仓放赈,救济灾民,汉阳府已为黄州府筹集了一万三千余石各色粮食,部分粮食已经装船运抵黄冈城。”

    开仓放赈,救济灾民这是历朝历代应对荒政最常见的做法。

    王大雷着重强调了汉阳府为黄州府筹粮一事,于如何解决黄州府春荒一笔带过,显然他的发言更像是在邀功而非献策。

    彭刚对这样的答案并不满意,他看向杨壎,问道:“杨壎,你有什么想法,只管说出来。”

    刚刚擢升的三个知府中,只有杨壎长期远离武汉三镇,不过彭刚对杨壎此人较为了解。

    心里清楚他的三个知府,论想法和能力,杨壎才是想法最多,能力最强的一个。

    杨壎显是早有腹案,他上前一步,言辞清晰地说道:“殿下明鉴!开仓放赈,固然能解一时之急,救人性命,但此非长久之计。一味地无偿救济,消耗巨大库储之余,亦可能养成部分惰民,且于黄州地方长远发展无益。卑职以为,当此之时,应采用以工代赈之策。”

    言及于此,杨壎顿了顿,微微抬眼用余光观察彭刚的反应。

    彭刚示意杨壎继续仔细说下去:“仔细说来。”

    “殿下,我黄州府境内的官道,年久失修,崎岖难行,极大阻碍商旅物资往来进出大别山,于军队调度亦是制约。”杨壎条理清晰地分析道。

    “如今大别山区饥民众多,青壮劳力闲置。我们可趁此机会,以官府名义,赈济灾民的同时,招募这些饥民为夫,整修、拓宽黄州府境内的主要官道!如此,一可保今年春耕,二可为长远计。”

    杨壎越说思路越顺畅清晰,语气也愈发有力:“参与筑路的民夫,我们可按殿下西征征募民夫的标准发放口粮,确保其一家不致饿死,同时支付一定工钱,使其回乡之后能有余钱购买种子、积蓄存粮,为日后恢复生产做准备。如此一来,官府支付的钱粮,并非单纯的消耗,此其一利也。

    其二,道路畅通,商旅必然更加频繁,可活跃地方商贸,增加税源,长远看,今日投入,他日必能收回。

    其三,也是卑职认为极为重要的一点,殿下志在天下,日后或西征襄樊,或北伐中原,或东征安徽,大军调动,粮秣运输,皆需仰赖便捷的交通。

    此时将民夫组织起来,进行初步的编练和管理,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征募、调度体系、培养人才。待王爷将来用兵之时,便可直接从这些经历过道路修筑、熟悉组织纪律的民夫中拣选精壮,效率远比临时征召的民夫要高得多,实则是为未来的军事行动,预做准备,磨砺民力。”

    虽说近来传来一些韦昌辉的北伐军已经向京师进军,逐渐向京师推进的消息,且杨壎一直是地方官,并不知兵事。

    不过杨壎打心眼里认为以北伐军的流寇做派,恐怕很难拿下京师城,他更看好彭刚未来的北伐能成事。

    这也是当初太平天国多方势力轮番过境黄梅县,彼时还是黄梅知县的杨壎谁都不选,偏偏选了彭刚,向彭刚纳降的原因。

    尽管彭刚知道杨壎说了这么多,说得天花乱坠,但要按照杨壎的想法去实施,是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

    但杨壎这番说辞,确实听得令人舒坦,也是目前为止的建议中,最为符合彭刚务实、长远的的施政理念,最让彭刚满意的。

    “此策甚善!”彭刚凝思片刻,做出了决断。

    “过往清廷颟顸无能,视百姓如草芥,对大别山的饥荒放任不管!但我们不能,大别山子民亦是本王赤子。

    即日起,黄州府境内官道整修工程,以以工代赈形式启动,所需钱粮,由圣库直接拨付,我会调派一批精通工程核算、民夫管理的吏员、以及去年中榜的士子,归你节制,专门负责此事。

    杨壎,此事关乎数十万生灵,放手去做,莫负本王所托,莫负黄州百姓之望。”

    “卑职遵命!定竭尽全力,以报王爷知遇之恩,解百姓倒悬之苦!”杨壎激动地躬身领命。

    散会后,听说彭刚要调钱粮到黄州府以工代赈,彭毅找到了彭刚,说道:“银钱圣库尚有大量结余,足以应付出征襄樊和黄州府的筑路以工代赈之策。

    不过以圣库的存粮,同时应付两件事实是有些吃力。况且圣库也需要留下储备粮,以备不时之需。”

    汉口开征商税,打通和西洋国家的茶丝贸易,加上历来的查抄缴获自敌军的银钱。

    圣库暂时不缺钱,反倒是粮食相对较缺。

    彭刚近期要做的两件大事,征襄樊和黄州府修筑道路以工代赈,要花出去的粮食都是天文数字。

    就这,还没把土改、各地驻军、尤其是岳麓山大营、水陆洲大营要用的粮食给算上。

    “既银钱尚有余,可派人到其他地方采买粮食,哪怕价格再高些,也在所不惜。我们周边产量大府甚多,湖北本地买不够就到湖南的产粮大府买,湖南买不够便到江西去买,活人总不能让尿给憋死。”彭刚说道。

    “莫要心疼钱,躺在银库里的银钱终归是死物,只有流动起来的钱,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目前彭刚只是整合了湖湘地区的四个府,而且还没开始征收田赋正税。

    圣库存粮难以同时承担得起征襄樊和黄州府的以工代赈项目只是暂时的。

    湖湘乃天下粮仓,等到今年整合更多湖湘地区的产量区,部分州县陆续开征田赋正税,届时彭刚短期之内便不再会为粮食问题所困。

    去岁开科取士,行政学堂步入正轨之后,彭刚手底下通晓文墨的官吏人数大幅增长,行政能力大为增强。

    回到内宅的书房,彭刚召见了刘蓉、刘蕃兄弟。

    除却为杨壎挑选了一批有粗通、精通工程核算、民夫管理的吏员外,还专门挑选了十五位去年中榜的黄梅县籍贯的士子给杨壎。

    连刘蕃彭刚也派给了杨壎,负责黄州府的以工代赈项目和征募民夫事宜。

    毕竟现在已是三月,再过一个多月,就要发兵襄樊了,征募民夫之事,也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黄州府大别山春荒,彭刚往黄州府调钱粮,大量征募民夫这么大的动作肯定是瞒不住的。

    这一消息没多久便传到长沙和南昌。

    长沙、南昌、合肥,亦可以说是清廷湖南当局、江西当局、安徽当局的各级官员反应不一。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5196/67469.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