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烈焰升腾!(33)
马有德离去,关上门。
秘书进来,送上行程表,沈善登看了看,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
唉,太累了!
这里面有韩三平大力鼓吹“市场千亿论”的功劳。
如果只是他沈善登一个人空口白牙地喊,多数人会嗤之以鼻。
哪怕韩三平独自呐喊,效果也有限。
但当他先画出大饼,并用《督公》、《人在囧途》、《嘉靖》等一系列成功作品不断左证。
再加上韩三平这位行业巨擘的站台背书,所产生的化学效应就截然不同了。
受众,便开始出现了。
最吸引人的还不是单纯的利益,而是“三不朽”。
沈善登也是了解后才知道,确实有真心实意支持电影事业的人。
没有任何利益追求,单纯的爱好。
真有这样的人。
沈善登还发现,他的一些关于电影工业,市场前景的观点和说法,正在被圈内人悄悄“借鉴”。
陈道明在访谈频繁强调杨廷和和朱厚熜是路线之争,还用其他,比如他的“醋和饺子”比喻。
韩三平更过分,他的一整套“中国电影体系”,全部拿走了。
累!
这种被人跟随甚至模仿的感觉,固然证明了他的影响力,但也意味着他必须永远跑在最前面,不能停歇。
想着,沈善登觉得要放松一下。
要不要给爽子点甜头?
就在这时,桌上的手机响了起来。
打破了办公室里的思绪。
沈善登看了一眼来电显示,
一看是韩三平,顿时大失所望。
“厂长,我最近不想写什么文章了。”
“?”
电话那头的韩三平愣了一下,他也没抄沈善登文章啊!
谁抄了?
反正不是他。
当然,韩三平不会和沈善登一般见识。
“善登啊,你这个心态可不行,你这个年龄,不能闭门造车,要多多思考。”
“你不知道,我们在WTO快输了,要裁定我们限制美国电影进口败诉,你能睡着吗?”
沈善登转移了话题:“说起来,我看《赤壁(下)》上映了,看这样子票房没法过三亿啊。”
不得不说,老登选人用人确实存在问题。
都是什么歪瓜裂枣。
培养人也不行,前世宁浩念头也不通达。
韩三平没有掉入小登的陷阱,深以为然道:“是啊,这说明我们坚持‘中国电影’之路是对的。”
轮到沈善登无语了。
“中国电影”是有特殊含义的,也就是“中国内核+中国视效”,蕴含自信和自尊,如果是历史大片,还要具备历史之光。
已经被韩三平整成了他电影路线的专有名词了。
沈善登道:“厂长,我怎么感觉你的一些提法我很熟悉?”
韩三平直接转进,和沈善登是不能沿着他的节奏走的,道:“我对中国电影的未来保持乐观,但也有争议,你也说两句。”
沈善登以为是什么大事,不以为意道:“悲观是肯定的,电影市场好,说明经济差,电影市场不好,更说明经济差。就算现在好,以后也会变差。”
“院线建设好,那是虚假繁荣,肯定要崩。院线建设差,那是立刻要完。”
韩三平:“?”
这都是什么话!
以后焦虑是在网上,现在线上线下一块。
特别是大漂亮另一个团伙上来了,手段也变得阴嗖嗖的。
不过沈善登还是散步“偶遇”了记者,被问及对于电影市场的看法。
沈善登道:“你问我支持不支持?我的很多想法都是向厂长学习的,我当然支持。”
此话一出,质疑声音更大了。
不过转向了批评沈善登“逢迎”“谄媚”。
2月2日。
BJ,春寒依然料峭。
一间经过精心筛选,颇具格调的放映厅内。
能容纳两百人的放映厅座无虚席,受邀前来的媒体、影评人和部分业内同行安静地等待着。灯光缓缓亮起。
银幕上。
黑白影像带来的肃杀感瞬间攫住了所有人。
影片的前半段,残酷场面被不加掩饰呈现出来,尺度之大,让在场不少观众倒吸冷气。
那种近乎窒息的压抑和悲愤,在放映厅里弥漫。
陆钏在暗处观察着,对观众的这种反应感到满意,这说明他的影像力量足够强大,成功将观众带入了那段历史。
沈善登也在看着,不得不说,陆钏拍的还行。
至于他的原来的担心,只剩下一点。
因为陆钏邀请的都是业内有名的媒体人、影评人、文化人士。
懂的都懂。
随着剧情推进,尤其是角川的戏份越来越重,观众席间开始出现一些细微的躁动。
当角川在混乱中挣扎,表现出与其他日军不同的“人性”,已有窃窃私语。
影片走到结尾,角川放下枪,放弃了自杀,拾起那台摄影机,消失在画面里。
放映厅里的气氛达到了一个临界点。
《南京!南京!》的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中泉英雄饰演的角川,紧握摄影机,仿佛成了新的“武器”。
灯光暗下,银幕亮起。
一片寂静。
随后。
掌声如同迟来的潮水般涌起,从稀疏变得密集,最终充满了整个放映厅。
站在角落,紧张观察着每一位嘉宾反应的陆钏,此刻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嘭!嘭!
他感觉自己的手心全是汗,但心脏却在胸腔里剧烈而兴奋跳动着。
他坚持亲自筛选影院,拟定这份囊括了重要影评人,几位学院派电影学者,以及多家权威媒体核心编辑的嘉宾名单。
就是为了听到最专业,也最能定义电影风向的声音。
短暂的静默后。
是低声的,迫不及待的交流。
一位以犀利著称的独立影评人率先走了过来,用力握住陆钏的手。
“陆导,胆魄惊人!这个尺度,我没想到真的能在大银幕上看到如此直白的呈现,无论是战争的残酷,还是人性挣扎的撕裂感,都没有避讳!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宋词也在现场,他是殖名的史学家,诸有《历史的底线》。
他赞赏道:“陆导,启用并深化日本士兵的视角,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突破点。它使得我们对那场灾难的反思,超越了简单的民族悲情,上升到了对战争本身、对人性异化的哲学拷问。”
“角川最后的转变,拿起摄影机而非拿起枪,是点睛之笔,这是一种超越仇恨的和平宣言,格局非常大!”
“没错。”张明远也在。
作为知名文化周刊的主编,他自然也在受邀之列。
张明远接过话头,肯定道:“这部电影的沉重之下,最终指向的是救赎与和平。”
“在当下这个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声音,需要这种能够引发更广泛思考的艺术表达。陆导,你完成了一次非常勇敢的‘艺术升华’。”
陆钏听着这些赞誉,尤其是“尺度”、“突破”、“反思”、“和平”、“艺术升华”这些关键词,像喝醉了酒一般,脸上泛着红光。
多日来的忐忑,在沈善登受的屈辱,化作了无比的满足和自豪。
他谦虚回应着:“过奖了,过奖了!我只是想尝试一种不同的叙述,不想只是我们在哭哭啼啼。”
“希望能引发一些思考,和平,是的,最终的落点应该是和平与未来的。”
也有相关部门的领导,看着这一幕连连点头。
陆钏不是外面传言的那么歪屁股。
人才啊!
为了电影能上映,布局深远。
“我们是受害者,本子是侵略者,但是我们要讲自己的故事。”
“我们要讲历史中的抵抗而不仅仅是被动受害,要的是本子反省,而不是简单的复仇。”
“我们希望表达的是,真正的忏悔不是以死谢罪,而是活着去记录、去警醒,用余生去对抗曾经的罪恶。”
陆钏穿梭在人群中,不断接受着祝贺和提问,耐心解释着自己的创作意图。
尤其是关于角川结局的设计。
陆钏侃侃而谈,感觉自己从未如此接近“大师”的境界。
不远处。
沈善登安静站着。
谭洪低声道:“沈导,看到了吗?反响太好了!陆钏这次,怕是真要成了!”
沈善登客套着,微微颔首:“恭喜,恭喜。”
目光扫过那些正在热烈讨论的嘉宾们,不外乎“人性复杂性”和“普世价值”。
饺子《打个大西瓜》也是反战,不同点就在于,是让发动战争的反思,而不是作为受害的自己反思。
反战,和平,也有不同。
沈善登的视线越过人群,落在意气风发的陆钏身上。
他期待着。
这部电影真正面对更广阔的观众时,这层包裹着“艺术”与“和平”的糖衣,将如何被现实的情感炙烤,迅速融化。
他期待着烈焰升腾!(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6660/67456.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