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科举不止考八股
第二个问题——历代治理川省边地,或设郡县,或置土司,或屯兵戍守,其成败得失有何可鉴之资?
苏录答曰——郡县制得在明法度、统疆土,失在远边吏治不逮、鞭长莫及,镜鉴为近边要地行之,严选廉吏肃治;
土司制得在顺夷俗、省馈饷,失在尾大不掉、易生割据,镜鉴为远夷荒服存之,控其权势防坐大;
屯兵制得在兵农合一、足食强兵,失在卫所弛废、屯田荒芜,镜鉴为加强关隘要害,整饬屯垦固兵源。
三策当刚柔相济、因势而用,方合安边之道。
第三个问题——川省边备与西南防务之要又何在?
苏录答曰——核心要旨在于‘固本安内、联防互济’。
固本以民心为根,轻徭薄赋、兴学教化以固结夷汉,明刑弼教以慑顽劣;安内以吏治与馈运为要,择廉能守边、兴修栈道、复行屯垦,确保兵强饷足。
联防则以川省为中枢,联动滇黔藏互通相援。内安则边固,联防则外御,二者兼顾方为西南防务长久之策。
然后将这三个答案总合成一篇文辞雅正,义理明畅的文章,策论就完成了。
其实这些答案未必是苏录心中所想,比如他心仪的‘改土归流’‘汉化更新’之类的政策,皆因太过劲爆,没有诉诸笔端。
他得考虑考官的接受程度,把萧提学这种保守的翰林词臣吓到,对自己没好处的……
~~
一个时辰后,萧提学又公布了第二道题——代拟《颁行四川整顿盐课与屯田税诏》。
就是以臣子身份帮皇帝拟一份诏书,题目为:
‘四川井盐、屯田乃国赋边备之要,近年官吏苛扰,盐课紊乱、加征无度,屯田抛荒、民失恒产。为安民生、固国本,特颁此诏。’
要想答好这道题,首先得深谙诏书体书写规范,把握皇帝口吻,措辞庄重威严。
同时还要明白如何整顿盐课、屯田复垦,安民生、固国本,才能让诏书言之有物,起到应有的作用。
绝大部分学生对这一项的练习都是比较薄弱的,谁没事天天在家拟圣旨啊?家里看见以为疯了,外人看见要报官的……
只有阳江社的卷王们,才会刻意针对自身短板反复练习、精益求精。
苏录思考了一番四川的官制职责。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井盐屯田,国赋所资、边备所系。迩年有司不恤民艰,盐课定额紊乱、额外加征无度。屯田抛荒日甚、耕者流离,民怨滋生,财用难济。
兹特颁诏,令尔四川巡抚总领其事,速核全省盐课,厘定旧规、明列科则,刊布于民,严禁官吏巧立名目诛求,违者以贪墨论罪。严督各府州县官亲赴田间劝谕,凡垦荒农户,免征三年赋税,官给耕牛籽种之助,务使野无旷土、民有恒产。
着巡按御史专司督查,凡玩忽职守、阳奉阴违者,指名参劾、定罪重处。尔等钦遵朕命,实心任事,以安民生、固国本,不负朕倚任之重。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
做完了‘诏’,下一道题目是‘诰’。
两者皆为皇命文书的一种,区别在于‘诏书’面向天下臣民,是普发性文书,主要用来宣告大事;‘诰谕’针对个人,属专发性文书,侧重封赠官爵、褒奖功德或者告诫之类。
这次的考题为《诰赠平叛殉国总旗某为试百户制》。
苏录看到这个题目都气笑了,狗造的文官对武人的恶意简直没边了,哪怕只是一道没有任何效力的考题,都不舍得大方一点——人家都为国捐躯了,还他么只赠个试百户,连个百户都不肯给!
气归气,题还是要好好做的。要想写好这道封诰,需要熟稔国朝诰敕追赠体例,掌握‘荫子、立祠、优恤’等专用格式与措辞,追封、褒节、抚恤、激励臣民等要素完整覆盖。
苏录本身就是军户,这种封诰自己家里就有,熟的不能再熟,提笔立就。
~~
午饭后,大宗师放出第四道题——‘表’,这是臣子向皇帝上书陈情的文体。
题目曰——本年保宁、顺庆等数府骤降暴雨,江河泛滥,民田被淹、庐舍冲毁,百姓流离失所,生计无着。试以四川巡抚口吻拟表,恳乞圣恩蠲免受灾府县本年钱粮。
这道题目要求考生熟稔国朝表奏体例,掌握专用格式与措辞。了解蠲免、赈灾制度及巡抚职权,还要具备清晰的政务逻辑,确保诉求合规合理。
老翰林为苏录讲解过,这种表奏应当先陈述困难,再提出核心诉求,最后自陈职责。切不可一味向上推脱,最后一定要落在‘请领导放心上’。
于是苏录按照所学,以四川巡抚的口吻,拟写了一份《为保宁顺庆等府洪灾恳乞蠲免钱粮表》,曰:
‘臣某谨奏:
本年夏月,保宁、顺庆等府暴雨连旬,嘉陵江、涪江暴涨,堤岸冲决,民田数万顷被淹、庐舍数千间冲毁,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生计几绝。
臣抚治川蜀,目睹灾黎无耕获之资,若照旧征钱粮,民力难支、流亡必甚。故谨昧死恳乞圣恩,蠲免受灾府县本年夏税秋粮,以苏民困。
臣必督率有司宣谕圣德,劝民重整生计、补种秋禾。臣未能先事预防,深负陛下倚任,惶悚无地。
伏惟陛下念民艰、垂慈恩,速降谕旨,以安民心。臣谨表以闻,恭俟圣裁。
臣某顿首谨表。’
~~
未时中,大宗师放出了本日的最后一道题——‘判’,这是官府司法裁决的文体,主要用来判决具体案件。
题目是——泸州民张某与李某同耕沱江沿岸田亩,共用一堰引水灌溉。本年春旱,张某为优先浇灌自家稻禾,私堵堰口截水;李某交涉未果,怒而毁坏堰堤三尺,致下游三户田亩无水可用。双方各执一词,诉请知州裁决。
此试题贴合乡村常见水利纠纷,侧重考查考生对律令的应用、实务裁决能力与判体格式把握。
鹤山书院的刘先生是一位律法专家,曾反复教导苏录,此类判决既要严格依据律例,又要兼顾乡规民约与情理。切不可机械地照搬法条。
判词要求言辞简洁严谨、决断明确,无冗余修饰。
苏录把自己带入知州之位,按照刘先生的教导,按照‘述情—引律—裁决—释理’的过程仔细推敲一番。
最后结合《大明律》‘田宅水利’的相关条规,以及乡间约定俗成的规矩,写下判词曰:
‘张某私堵共用之堰截水,李某怒毁堰堤三尺,殃及下游三户灌溉,互诉至州。
依《大明律户律田宅》——私截水利阻遏他人者杖四十,毁害堤坝水利者杖六十。二人均违律害民,各负其责。然李某为张某截水所激,忿而妄为,依律可酌情减刑。
故裁决如下——
张某李某各杖四十,以儆效尤。
限三日内,两家合力修复堰堤,费用均分,逾期重罚;
日后张某、李某及下游三户,按田亩多寡依次引水,每日一轮,乡约监督执行。
念此时农忙,二人杖刑延至春耕后执行。期间安分守己、表现良好,可减其刑;若再滋事端,则杖罪加倍。
堰堤共用乃乡规国法,私截毁堰皆伤民生。此判定分止争,各宜遵行,再敢滋事,罪加一等。
泸州知州某。’
~~
仔细检查无误后,苏录将判词誊抄到试卷上,这才搁下毛笔,长舒口气。
心中又未免有些忐忑,这还是他首次在正式考试中作策论和诏诰表判,虽然自己觉得没有问题,难度也不大,但到底符不符合考官的心意,他还真不敢打包票。
又等了一个多时辰,终于等到了交卷的云板声。
收卷的官吏便开始逐行收取试卷,苏录的位置自然是最后才交卷的。
待到官吏们将试卷捧回明伦堂中,散场的云板响起,丁卯年科试的考试部分便结束了。
考生们纷纷站起身来,拼命地活动筋骨,还有好些人迫不及待去嘘嘘。
苏录坐的位置上厕所最为方便,而且他在上风口,也不会被熏到,这就是黄金位的含金量。
“考得怎么样?”距离他不远的大哥已经收拾好考篮走了过来。
“都做上来了,但头回考,也不知道咋样。”苏录也收拾好了考篮,等着其他人过来汇合。
“虽然科举重头场是不争的事实,但按规定,后场俊异而初场纯疵相半者,酌量收录。初场虽善、而后场空疏者,不得一概中式。”大哥对他严加要求道:
“所以你想中举,甚至考个经魁,必须得三场俱优。”
“是,大哥。”苏录点头道:“我会加强二三场的练习。”
“哥你还要加强练习,”苏淡白云山等人也陆续过来,闻言起哄笑道:“看来是非中解元不可了?”
“别给我败人品,先过了科试再说吧。”苏录无奈道。
“走了走了,我姐她们还在学宫街口等着咱们呢。”距离最远的朱子和也过来了,招呼众人道:“咱们小小放松一下去。”
“走!”众人便提着考篮,有说有笑出了学宫。
ps.诏诰表判是乡试会试必考的内容,所以得让大家知道是啥样子,放心,以后就一笔带过了……
下一章还有1000字。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6662/67479.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